CN206042345U -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 Google Patents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42345U
CN206042345U CN201621094161.2U CN201621094161U CN206042345U CN 206042345 U CN206042345 U CN 206042345U CN 201621094161 U CN201621094161 U CN 201621094161U CN 206042345 U CN206042345 U CN 206042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ng diaphragm
stiffener
central part
vibrating
edg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941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晓冬
门春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6210941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42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42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42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振膜包括注塑结合在一起的振膜本体部与振膜中心部,所述振膜中心部作为嵌件结合于所述振膜本体部的中央位置,所述振膜中心部的边缘部在厚度方向上的至少部分被包裹在所述振膜本体部中,在被包裹的边缘部上连接或一体设有横向延伸且超出边缘部侧表面的补强件,所述补强件伸入至所述振膜本体部中。本实用新型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振膜易开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的振膜不会出现开裂的不良,从而微型发声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背景技术
微型发声器是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一种重要的声学部件,用于将声波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传出,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微型发声器通常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振膜和音圈,其中振膜包括注塑结合在一起的振膜本部与振膜中心部。
目前出现了由柔软的胶体材料制成的振膜本体部,如硅胶振膜,此种材质的振膜本体部与振膜中心部之间可通过注塑工艺结合,即将液态的胶体原液与振膜中心部一起经过高温加热固化成型。此种振膜不仅能够满足微型发声器的声学性能要求,而且振膜本体部与振膜中心部之间的注塑结合能够提高微型发声器组装的精度,降低了组装难度,因此,此种振膜在电声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近几年在微型发声器领域里占比不断的增加。然而此种材质的振膜本体部质地较软,而振膜中心部的材质通常均较硬,二者结合在一起作为振膜在长期振动后,会出现振膜本体部与振膜中心部结合处开裂的现象,也就是破膜,大大的降低了微型发声器的可靠性,缩短了微型发声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振膜,此振膜不会出现振膜开裂的不良,可提高微型发声器的可靠性,延长微型发声器的使用寿命。
基于一个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型发声器,此微型发声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振膜,包括注塑结合在一起的振膜本体部与振膜中心部,所述振膜中心部作为嵌件结合于所述振膜本体部的中央位置,所述振膜中心部的边缘部在厚度方向上的至少部分被包裹在所述振膜本体部中,在被包裹的边缘部上连接或一体设有横向延伸且超出边缘部侧表面的补强件,所述补强件伸入至所述振膜本体部中。
其中,所述边缘部具有上下方向上的两个端表面,两个所述端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包裹在所述振膜本体部中,在至少一个被包裹的所述端表面上固定有所述补强件。
其中,所述补强件与所述振膜中心部通过胶粘、激光焊接或热熔压合方式固定。
其中,所述振膜中心部由多个膜层复合构成,所述补强件为与至少其中一个膜层一体设置且延伸出所述边缘部侧表面的延伸部分。
其中,所述补强件与振膜中心部的位于表面的一个膜层一体设置;和/或者,所述补强件与振膜中心部的位于内部的一个膜层一体设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补强件为环状结构。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补强件为分布在所述边缘部的不连续的段状结构。
其中,所述段状结构的补强件位于所述边缘部的角部位置和/或位于所述边缘部的直边位置。
其中,所述振膜本体部的材质为硅胶。
其中,所述补强件的材质为工程塑料或热塑性弹性体。
其中,所述工程塑料包括PU、PEEK、PAR、PEI、PI、PPS、PEN、PET和PBT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包括苯乙烯类、烯烃类、双烯类、氯乙烯类、氨酯类、酯类、酰胺类、有机氟类、有机硅类和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型发声器,包括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振膜和音圈,所述振膜为上述振膜。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振膜包括注塑结合在一起的振膜本体部和振膜中心部,振膜中心部的边缘部在厚度方向上的至少部分被包裹在振膜本体部中,在被包裹的边缘部上连接或一体设有横向延伸且超出边缘部侧表面的补强件,补强件伸入至振膜本体部中。补强件在振膜本体部与振膜中心部之间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能够增强振膜本体部与振膜中心部相结合处的拉伸力和伸缩性,从而有效的保护了该处的振膜本体部,使得振膜本体部不会出现开裂的不良,同时还可以根据微型发声器在振动中所受的拉力大小进行结构的调整,能够有效的提高微型发声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微型发声器的使用寿命。
由于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的振动系统包括上述振膜,因此不会出现振膜开裂的不良,可靠性和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振膜易开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的振膜不会出现开裂的不良,从而微型发声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振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振膜中心部和补强件结合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振膜的振膜中心部和补强件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振膜的振膜中心部和补强件结合在一起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振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振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振膜本体部,20、振膜中心部,30a、补强件,30b、补强件,30c、补强件,30d、补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向上均指振膜出声的一侧,方向下均指相反的一侧。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振膜,与音圈共同构成微型发声器的振动系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振膜本体部10和振膜中心部20,振膜中心部20作为嵌件结合在振膜本体部10的中央位置,本实施方式中振膜本体部10与振膜中心部20通过注塑工艺结合在一起。振膜中心部20在厚度方向上的部分包裹在振膜本体部10中,本实施方式中振膜中心部20的边缘部的上端面包裹在振膜本体部10内,即振膜中心部20的上表面包裹在振膜本体部10内,振膜中心部20的下表面裸露在振膜本体部10的外部。振膜中心部20边缘部的上端面上固定结合有补强件30a,即振膜中心部20包裹在振膜本体部10内的一侧的边缘位置结合有补强件30a,补强件30a横向延伸且超出振膜中心部20边缘部的侧表面,并伸入到振膜本体部10内。补强件30a在振膜本体部10与振膜中心部20之间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能够增加拉伸力和伸缩性,有效的防止了振膜本体部10开裂。
如图1所示,振膜本体部10的材质为柔软的胶体,本实施方式中优选振膜本体部10的材质为硅胶,补强件30a的材质可选用传统的振膜材料,如工程塑料或热塑性弹性体。其中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工程塑料包括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EK(polyetheretherketone,聚醚醚酮)、PAR(Polyarylate,聚芳酯)、PEI(Polyetherimied,聚醚酰亚胺)、PI(Polyimide,聚酰亚胺)、PPS(Polyphenylene sulfide,聚苯硫醚)、PEN(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two formic acid glycol,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PU(polyurethane,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热塑性弹性体包括苯乙烯类、烯烃类、双烯类、氯乙烯类、氨酯类、酯类、酰胺类、有机氟类、有机硅类和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也不限于上述的几种。
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方式优选补强件30a为薄片状结构,固定在振膜中心部20上的部分是叠加在振膜中心部20的上侧表面上,通过背胶、胶水粘接、激光焊接或热熔压合方式固定在振膜中心部20的上侧表面上。补强件30a的形状可根据振膜在振动中受到的拉伸力大小来设计,本实施方式中优选补强件30a的形状为闭合的环状,位于振膜中心部20的周边位置,即沿着振膜中心部20的边缘环绕一周。
实施例二: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补强件为沿着振膜中心部的边缘部分布的不连续的段状结构。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补强件30b为弧形结构,共设有四段,四段补强件30b分别位于振膜中心部20的四个角部位置。
如图5所示,补强件30c为直线结构,共设有四段,四段补强件30c分别位于振膜中心部20的四段直边位置。
补强件为不连续的段状结构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的两种,还可以同时分布在振膜中心部的角部位置和直边位置,或是分布在振膜中心部的部分角部位置和/或部分直边位置等。
实施例三: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6所示,振膜中心部20整体包裹在振膜本体部10中,即振膜中心部20的边缘部的上、下两个端表面均包裹在振膜本体部中,补强件30a固定在其中的一个端表面上。
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振膜中心部的边缘部的上、下两个端表面上均固定补强件,两个端面上均固定补强件在防止振膜开裂上效果更好。
实施例四: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7所示,振膜中心部20由多个膜层复合构成,补强件30d与其中一个膜层一体设置,为该膜层延伸出边缘部侧表面的延伸部分。
图7中示出的补强件30d与振膜中心部20位于表层的膜层为一体结构,实际应用中补强件也可以与位于中间层的膜层为一体结构;同时补强件也不限于一层,也可以由多个膜层共同延伸出相叠加或相间隔的多层。
本实用新型振膜通过在振膜中心部的边缘位置设置补强件,大大的增强了振膜在该处的拉伸力和伸缩性,有效的防止了振膜本体部在与振膜中心部相衔接的部位发生开裂的不良,保证了微型发声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了微型发声器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五:
一种微型发声器,包括外壳,外壳内收容固定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振膜和音圈。振膜为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振膜。
由于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采用了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描述的振膜,其振膜不会出现开裂的不良,可靠性和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
本说明书仅是以上述结构的振膜和微型发声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在振膜中心部的边缘位置设置补强件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此技术方案不仅适合于上述结构的振膜和微型发声器,其可适用于任何一种振膜本体部由软胶制成并与振膜中心部通过注塑工艺结合的振膜和微型发声器中,如圆形、正方形、跑道形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的描述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就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用到其它结构的振膜及微型发声器中,故无论振膜及微型发声器的其它结构是否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振膜及微型发声器的结构相同,只要是采用了在振膜中心部的边缘位置固定补强件,用以防止振膜开裂的振膜及微型发声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振膜,包括注塑结合在一起的振膜本体部与振膜中心部,所述振膜中心部作为嵌件结合于所述振膜本体部的中央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中心部的边缘部在厚度方向上的至少部分被包裹在所述振膜本体部中,在被包裹的边缘部上连接或一体设有横向延伸且超出边缘部侧表面的补强件,所述补强件伸入至所述振膜本体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具有上下方向上的两个端表面,两个所述端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包裹在所述振膜本体部中,在至少一个被包裹的所述端表面上固定有所述补强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与所述振膜中心部通过胶粘、激光焊接或热熔压合方式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中心部由多个膜层复合构成,所述补强件为与至少其中一个膜层一体设置且延伸出所述边缘部侧表面的延伸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与振膜中心部的位于表面的一个膜层一体设置;和/或者,所述补强件与振膜中心部的位于内部的一个膜层一体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为环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为分布在所述边缘部的不连续的段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段状结构的补强件位于所述边缘部的角部位置和/或位于所述边缘部的直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本体部的材质为硅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的材质为工程塑料或热塑性弹性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塑料包括PU、PEEK、PAR、PEI、PI、PPS、PEN、PET和PBT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包括苯乙烯类、烯烃类、双烯类、氯乙烯类、氨酯类、酯类、酰胺类、有机氟类、有机硅类和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
12.微型发声器,包括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振膜和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为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振膜。
CN201621094161.2U 2016-09-29 2016-09-29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Active CN206042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94161.2U CN206042345U (zh) 2016-09-29 2016-09-29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94161.2U CN206042345U (zh) 2016-09-29 2016-09-29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42345U true CN206042345U (zh) 2017-03-22

Family

ID=58297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94161.2U Active CN206042345U (zh) 2016-09-29 2016-09-29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423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1506A (zh) * 2016-09-29 2016-12-1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CN110784806A (zh) * 2019-10-31 2020-02-1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微型发声装置的振膜及微型发声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1506A (zh) * 2016-09-29 2016-12-1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CN110784806A (zh) * 2019-10-31 2020-02-1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微型发声装置的振膜及微型发声装置
CN110784806B (zh) * 2019-10-31 2021-11-1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微型发声装置的振膜及微型发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1506A (zh)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CN105933831B (zh)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CN105188000B (zh) 一种扬声器
WO2016150173A1 (zh) 振膜组件
CN110446143B (zh) 发声装置的振膜以及发声装置
WO2015180289A1 (zh) 扬声器振膜
CN205830005U (zh) 一种发音装置的振膜结构
CN103475981B (zh) 扬声器振动系统
CN207053756U (zh) 振膜以及扬声器单体
CN206042345U (zh)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CN206658291U (zh)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CN207010972U (zh) 扬声器
CN205987355U (zh)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发声器
CN105142078A (zh)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扬声器
CN105376679A (zh) 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扬声器
CN206024094U (zh) 一种振膜组件
CN105872911A (zh) 一种发声装置的振膜
CN204291353U (zh) 复合振膜及设有该振膜的微型扬声器
CN103607683B (zh) 一种扬声器振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59296A (zh) 复合膜结构、振膜和发声装置
CN105339055A (zh) 羽毛球
CN206490822U (zh) 一体式复合扬声器振膜
CN207070338U (zh) 振膜以及扬声器单体
CN205596328U (zh) 扬声器
WO2021031496A1 (zh) 一种用于发声装置的导电膜以及发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