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41032U - 电路对接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电路对接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41032U
CN206041032U CN201621060722.7U CN201621060722U CN206041032U CN 206041032 U CN206041032 U CN 206041032U CN 201621060722 U CN201621060722 U CN 201621060722U CN 206041032 U CN206041032 U CN 206041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port
patchboard
wiring
cr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607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永
张亚国
邓朝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210607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41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41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4103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连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路对接装置,包括:第一接线盘,用于连接第一电路的线路;第二接线盘,用于连接第二电路的线路;第一接线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对接端口,第二接线盘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对接端口配合的第二对接端口;将第一对接端口与第二对接端口一一对接,以使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导通。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对接装置,通过第一接线盘与第一电路的线路连接,第二接线盘与第二电路的线路连接,利用第一接线盘上的多个对接端口与第二接线盘上的多个对接端口同时对接,就能使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导通,轻松实现线路之间的集中对接,大大提高效率与装配准确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Description

电路对接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连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路对接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空调风管内机生产装配过程中,走线路、插接线路等是比较繁琐的一个步骤,往往会影响整个装配线的效率,也容易发生走线路径不正确、接错线等不良情况,不利于总装自动化生产,同时对结构件设计的要求也较高。因此设计出一种高效的、能避免走线路径不正确、接错线等的线路对接方式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路接线效率低、容易接错线等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的电路对接装置,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该电路对接装置的空调器。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路对接装置,包括:第一接线盘,用于连接第一电路的线路;第二接线盘,用于连接第二电路的线路;
第一接线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对接端口,第二接线盘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对接端口配合的第二对接端口;将第一对接端口与第二对接端口一一对接,以使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线盘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用于将第一接线盘固定安装在第一电路的线路板上;第二接线盘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用于将第二接线盘固定安装在第二电路的线路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线盘包括第一底盘;多个第一对接端口设置在第一底盘的一侧;第一连接部包括位于第一底盘的侧壁上的第一环形凹槽;
第二接线盘包括第二底盘;多个第二对接端口设置在第二底盘的一侧;第二连接部包括位于第二底盘的侧壁上的第二环形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底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口,第一接线端口用于与第一电路电连接,且第一接线端口与第一对接端口一一对应连接;
第二底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接线端口,第二接线端口用于与第二电路电连接,且第二接线端口与第二对接端口一一对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对接端口与多个所述第一接线端口分别位于第一底盘的两侧;
多个第二对接端口与多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口分别位于第二底盘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线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多个第一对接端口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插头和与第一插头配合的第一插孔,第一插头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第一插孔设置在第二壳体上;
第二接线盘包括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多个第二对接端口设置在第三壳体上;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插头和与第二插头配合的第二插孔,第二插头设置在第三壳体上,第二插孔设置在第四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口,第一接线端口用于与第一电路电连接,且第一接线端口与第一对接端口一一对应连接;
第四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接线端口,第二接线端口用于与第二电路电连接,且第二接线端口与第二对接端口一一对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对接端口内设置有多个插接柱,第二对接端口内设置有多个与插接柱配合的插接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线端口内设置有多个接线柱,接线柱与插接柱电连接;
第二接线端口内设置有多个接线孔,接线孔与插接孔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壳体和电器盒,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对接装置;
第一接线盘安装在空调器壳体上,第二接线盘安装在电器盒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对接装置,通过第一接线盘与第一电路的线路连接,第二接线盘与第二电路的线路连接,利用第一接线盘上的多个对接端口与第二接线盘上的多个对接端口同时对接,就能使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导通,轻松实现线路之间的集中对接,大大提高效率与装配准确度。
由于电路对接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有该电路对接装置的空调器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对接装置的第一接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对接装置的第二接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路对接装置的第一接线盘与第二接线盘对接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路对接装置的第一接线盘与第二接线盘对接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对接装置的一个接线盘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对接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其中:
100-第一接线盘;
110-第一对接端口;111-插接柱;
120-第一接线端口;121-接线柱;
130-第一底盘;131-第一环形凹槽;
140-第一壳体;150-第二壳体;
200-第二接线盘;
210-第二对接端口;211-插接孔;
220-第二接线端口;221-接线孔;
230-第二底盘;231-第二环形凹槽;
240-第三壳体;250-第四壳体;
300-第一电路;
400-第二线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对接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和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对接装置,包括:第一接线盘100,用于连接第一电路300的线路;第二接线盘200,用于连接第二电路400的线路;
第一接线盘10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对接端口110,第二接线盘200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对接端口110配合的第二对接端口210;将第一对接端口110与第二对接端口210一一对接,以使第一电路300与第二电路400导通。
其中,第一接线盘100上的第一对接端口110可以为两个、三个及三个以上等等,多个第一对接端口110分别具有不同的标准化端口规格,以满足不同元器件的接线需求,第二接线盘200上的第二对接端口210可以为两个、三个及三个以上等等,多个第二对接端口210分别具有不同的标准化端口规格,并能够与第一对接端口110配合对接。通过第一接线盘100与第一电路300的线路连接,第二接线盘200与第二电路400的线路连接,利用第一接线盘100上的多个第一对接端口110与第二接线盘200上的多个第二对接端口210同时对接,使第一电路300与第二电路400导通,轻松实现线路之间的集中对接,大大提高装配效率与装配准确度。
并且多个第一对接端口110与多个第二对接端口210以一一对应的方式对接,可以实现精准的线路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接线盘10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用于将第一接线盘100固定安装在第一电路300的线路板上;第二接线盘20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用于将第二接线盘200固定安装在第二电路400的线路板上。
第一接线盘100通过第一连接部固定安装在第一电路300的线路板上,以便于第一电路300的线路与第一接线盘100连接;第二接线盘200通过第二连接部固定安装在第二电路400的线路板上,以便于第二电路400的线路与第二接线盘200连接。
其中,第一连接部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例如,第一连接部包括位于第一接线盘100的盘体侧壁上的环形凹槽,第一电路300的线路板上开设有安装孔,利用环形凹槽与安装孔的配合安装以使第一接线盘100固定安装于第一电路300的线路板上;又如,第一连接部包括插孔和插头,第一接线盘100具有两个壳体,插孔和插头分别设置在两个壳体上,第一电路300的线路板上开设有通孔,一个壳体上的插头穿过通孔插设在另一个壳体上的插孔中固定,这样使得第一接线盘100就固定安装在第一电路300的线路板上。同理,第二连接部将第二接线盘200固定安装在第二电路400的线路板上的方式也有多种,可参照第一连接部。
参见图3和图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接线盘100包括第一底盘130;多个第一对接端口110设置在第一底盘130的一侧;第一连接部包括位于第一底盘130的侧壁上的第一环形凹槽131;
第二接线盘200包括第二底盘230;多个第二对接端口210设置在第二底盘230的一侧;第二连接部包括位于第二底盘230的侧壁上的第二环形凹槽231。
这样,只要相应在电路的线路板上开设安装孔,即可将接线盘与线路板固定连接,以便于接线盘与电路的线路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接线盘100和第二接线盘200非常方便地分别固定在第一电路300的线路板上和第二电路400的电路板上,便于实现集中接线,以及两个电路之间的集中对接。
进一步地,第一底盘13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口120,第一接线端口120用于与第一电路300电连接,且第一接线端口120与第一对接端口110一一对应连接;
第二底盘23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接线端口220,第二接线端口220用于与第二电路400电连接,且第二接线端220口与第二对接端口210一一对应连接。
通过第一接线端口120使第一接线盘100与第一电路300连接,第一接线端口120可以为两个、三个及三个以上等等,多个第一接线端口120与多个第一对接端口110可以是一一对应的方式连接;通过第二接线端口220使第二接线盘200与第二电路400连接,第二接线端口220可以两个、三个及三个以上等等,多个第二接线端口220与多个第二对接端口210也可以是一一对应的方式连接。
第一电路300可以按照电器各个部件、元器件或者管路等分成一个个线路模块,分别将这些线路模块与一个第一接线端口120连接;第二电路400也可以按照电器各个部件、元器件或者管路等分成一个个线路模块,分别将这些线路模块与一个第二接线端口220连接,然后通过第一对接端口110和第二对接端口210的一一对接,进而使得第一电路300的线路模块与第二电路400的线路模块能够一一对应导通,这样就可以实现电路之间各线路的对应连接,避免错接、漏接、走线路径不正确等现象。
再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对接端口110与多个所述第一接线端口120分别位于第一底盘130的两侧;多个第二对接端口210与多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口220分别位于第二底盘230的两侧。
这样,第一接线盘100的一侧与第二接线盘200实现对接,另一侧用于第一电路300的线路连接,第二接线盘200的一侧与第一接线盘100实现对接,另一侧用于第二电路400的线路连接,从而使得该电路对接装置的结构简单紧凑,轻松实现一一对应的连接,且方便走线、装配。
参见图4和图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接线盘100包括第一壳体140和第二壳体150,多个第一对接端口110设置在第一壳体140上;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插头和与第一插头配合的第一插孔,第一插头设置在第一壳体140上,第一插孔设置在第二壳体150上;
第二接线盘200包括第三壳体240和第四壳体250,多个第二对接端口210设置在第三壳体240上;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插头和与第二插头配合的第二插孔,第二插头设置在第三壳体240上,第二插孔设置在第四壳体250上。
通过在第一电路300的线路板上开设通孔,利用第一插头穿过该通孔插设在第一插孔内,即可将第一接线盘100与第一电路300的线路板固定连接;同样地,在第二电路400的线路板上开设通孔,利用第二插头穿过该通孔插设在第二插孔内,即可将第二接线盘200与第二电路400的线路板固定连接。
这样,使得第一接线盘100和第二接线盘200非常方便地分别固定在第一电路300的线路板上和第二电路400的电路板上,便于实现集中接线,以及两个电路之间的集中对接。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15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口120,第一接线端口120用于与第一电路300电连接,且第一接线端口120与第一对接端口110一一对应连接;
第四壳体25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接线端口220,第二接线端口220用于与第二电路400电连接,且第二接线端口220与第二对接端口210一一对应连接。
通过第二壳体150上的多个第一接线端口120使第一接线盘100与第一电路300连接,第一接线端口120可以为两个、三个及三个以上等等,多个第一接线端口120与多个第一对接端口110可以是一一对应的方式连接;通过第四壳体250上的多个第二接线端口220使第二接线盘200与第二电路400连接,第二接线端口220可以两个、三个及三个以上等等,多个第二接线端口220与多个第二对接端口210也可以是一一对应的方式连接。
第一电路300可以按照电器各个部件、元器件或者管路等分成一个个线路模块,分别将这些线路模块与一个第一接线端口120连接;第二电路400也可以按照电器各个部件、元器件或者管路等分成一个个线路模块,分别将这些线路模块与一个第二接线端口220连接,然后通过第一对接端口110和第二对接端口210的一一对接,进而使得第一电路300的线路模块与第二电路400的线路模块能够一一对应导通,这样就可以实现电路之间各线路的对应连接,避免错接、漏接、走线路径不正确等现象。
参见图1至图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对接端口110内设置有多个插接柱111,第二对接端口210内设置有多个与插接柱111配合的插接孔211。
利用插接柱111插设于插接孔211内,实现第一对接端口110与第二对接端口210的对接,进而实现第一电路300与第二电路400的导通。一个第一对接端口110内的插接柱111可以为两个、三个及三个以上,一个第二对接端口210内的插接孔211也可以为两个、三个及三个以上,为了实现线路与线路之间的一一对接,优选地插接柱111与插接孔211为一一对应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接线端口120内设置有多个接线柱121,接线柱121与插接柱111电连接;第二接线端口220内设置有多个接线孔221,接线孔221与插接孔211电连接。
将第一电路300分成各个线路模块后,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口120的接线柱121电连接,且接线柱121与插接柱111电连接;将第二电路400分成各个线路模块后,分别与第二接线端口220的接线孔221电连接,且接线孔221与插接孔211电连接,这样,通过插接柱111插设于插接孔211内实现电连接后,第一电路300各个线路模块与第二电路400的各个线路模块也实现了对应的线路导通,达到电路与电路之间的通电、通讯效果。
接线盘可灵活设计,例如上述的插接柱111与接线柱121可以相互替换使用,即插接柱111可作为与外部电路连接的接线柱121,反之,接线柱121也可作为与另一个接线盘对接的插接柱111来使用,且对称的设计使得接线盘正反两面结构一样,功能也可替换;同理,插接孔211和接线孔221的功能也是可以互换的,这样,在装配时无需分辨接线盘的正反面,只需取两个能够对接的接线盘进行插接,即插即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壳体和电器盒,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对接装置;第一接线盘100安装在空调器壳体上,第二接线盘200安装在电器盒上。
先将空调器各部件按照风机部件、换热器部件、管路部件等分成各个线路模块,分别与第一接线盘100的一侧的一个第一接线端口120连接;同样地,将电器盒各部件的相关线路按照强弱电线路分开,分别与第二接线盘200一侧的一个第二接线端口220连接,然后分别通过多个第一对接端口110与多个第二对接端口210一一对接实现第一接线盘100与第二接线盘200的对接,进而,空调器部件各线路模块能够与电器盒部件各线路实现对应的线路导通,达到通电、通讯效果。
另外,在具体应用中,可将空调器分模块装配,各模块设计成规则的立方体,能够方便自动化设备抓取推进操作;接线盘可设计有多种标准化端口,利于实现通用化生产,各模块按照设计的轨迹推进能够方便、快速、精准地实现对接、紧固,省去常规的总装线上人工走线、固线、接线等步骤,大大提升生产效率、生产质量,降低整体成本。
本实施提供的电路对接装置不仅可应用于各种空调器,例如立式空调器,窗式空调器或者风管机等等的各部件线路与电器盒部件的对接,也可应用于其他线路的对接,例如空调器电控线路与电器线路之间的对接等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路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线盘(100),用于连接第一电路(300)的线路;
第二接线盘(200),用于连接第二电路(400)的线路;
所述第一接线盘(10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对接端口(110),所述第二接线盘(200)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对接端口(110)配合的第二对接端口(210);将所述第一对接端口(110)与所述第二对接端口(210)一一对接,以使所述第一电路(300)与所述第二电路(400)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盘(10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用于将所述第一接线盘(10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电路(300)的线路板上;
所述第二接线盘(20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用于将所述第二接线盘(20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电路(400)的线路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盘(100)包括第一底盘(130);多个所述第一对接端口(110)设置在所述第一底盘(130)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底盘(130)的侧壁上的第一环形凹槽(131);
所述第二接线盘(200)包括第二底盘(230);多个所述第二对接端口(210)设置在所述第二底盘(230)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底盘(230)的侧壁上的第二环形凹槽(2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盘(13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口(120),所述第一接线端口(120)用于与所述第一电路(300)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接线端口(120)与所述第一对接端口(110)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第二底盘(23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接线端口(220),所述第二接线端口(220)用于与所述第二电路(400)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接线端口(220)与所述第二对接端口(210)一一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对接端口(110)与多个所述第一接线端口(12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底盘(130)的两侧;
多个所述第二对接端口(210)与多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口(220)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底盘(230)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盘(100)包括第一壳体(140)和第二壳体(150),多个所述第一对接端口(11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40)上;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插头和与所述第一插头配合的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40)上,所述第一插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50)上;
所述第二接线盘(200)包括第三壳体(240)和第四壳体(250),多个所述第二对接端口(210)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240)上;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插头和与所述第二插头配合的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头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240)上,所述第二插孔设置在所述第四壳体(25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5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口(120),所述第一接线端口(120)用于与所述第一电路(300)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接线端口(120)与所述第一对接端口(110)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第四壳体(25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接线端口(220),所述第二接线端口(220)用于与所述第二电路(400)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接线端口(220)与所述第二对接端口(210)一一对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5或7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端口(110)内设置有多个插接柱(111),所述第二对接端口(210)内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插接柱(111)配合的插接孔(2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口(120)内设置有多个接线柱(121),所述接线柱(121)与所述插接柱(111)电连接;
所述第二接线端口(220)内设置有多个接线孔(221),所述接线孔(221)与所述插接孔(211)电连接。
10.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壳体和电器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对接装置;
所述第一接线盘(100)安装在所述空调器壳体上,所述第二接线盘(200)安装在所述电器盒上。
CN201621060722.7U 2016-09-18 2016-09-18 电路对接装置及空调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41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60722.7U CN206041032U (zh) 2016-09-18 2016-09-18 电路对接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60722.7U CN206041032U (zh) 2016-09-18 2016-09-18 电路对接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41032U true CN206041032U (zh) 2017-03-22

Family

ID=58295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60722.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41032U (zh) 2016-09-18 2016-09-18 电路对接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410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9774A (zh) * 2016-09-18 2017-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对接装置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9774A (zh) * 2016-09-18 2017-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对接装置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41032U (zh) 电路对接装置及空调器
CN109951988A (zh) 一种多级无缆连接测试平台
CN203690594U (zh) 一种新型的移动终端数据接口组件
CN106299774B (zh) 电路对接装置及空调器
CN206271264U (zh) 一种用于学车电子教练设备容纳机箱
CN208848953U (zh) 电池串、并联均适用的电池盒结构
CN107134204A (zh) 一种集成WIFI的Arduino开发板
CN21169931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整车检测系统
CN208891101U (zh) 用于积木电子化的电路板装置
CN208421812U (zh) 一种电子接口模块
CN205812616U (zh) 风扇模块及具有该风扇模块的通信设备
CN209560299U (zh) 一种配电终端自动化检测平台的控制柜
CN103488265A (zh) 服务器及散热结构
CN205881275U (zh) 机床电路实训台
CN204903707U (zh) 一种空调通用测试工装
CN2421704Y (zh) 电子积木
CN208940142U (zh) 模块化智能音响
CN203779499U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底盘驱动结构装置
CN207368199U (zh) 一种内置信息化管理模块的电调天线驱动器
CN206342916U (zh) 遥控模型车电子组件及车架
CN206480221U (zh) 智能学习模块的组合扩展结构
CN211702695U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密封结构
CN109005479A (zh) 模块化智能音响
CN204925162U (zh) 一种空调功能测试工装
CN204992015U (zh) 一种多状态可调电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71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