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37303U - 兼具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 - Google Patents
兼具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037303U CN206037303U CN201620741011.XU CN201620741011U CN206037303U CN 206037303 U CN206037303 U CN 206037303U CN 201620741011 U CN201620741011 U CN 201620741011U CN 206037303 U CN206037303 U CN 2060373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fog
- head
- air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4—Free-cooling syste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兼具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机头组件座于机身组件上,借助支撑杆相互固定连接或者做可转动的连接;机头组件内装有风机组件,机身组件内装有雾化装置;雾化装置包括水槽、雾化器、吹雾风机、用于雾气流通的雾气管道和用于吹出雾气的出雾口;雾化器的超声波换能器设置在水槽底部中心位置或其附近;机头组件的机头前壳上设置有机头吐雾口;吹雾风机工作时将水雾化后的雾气泵入雾气管道经出雾口和机头吐雾口送出。空气循环扇利用循环风将雾化后的水汽散布到空气中,避免了单独使用空气循环扇导致的空气中水份流失导致的空气干燥;风与水雾结合流动可以加速降低室内温度,一机多用既节省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又降低了使用能耗,还增加了消费者的体验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作流体是空气的泵送装置,特别是涉及空气循环扇;尤其涉及兼具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空气循环扇主要用于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循环,以合理的空气流向达到平衡温度的效果。一般不直接做制冷机使用,常用来配合空调,达到快速制冷、平衡室温的目的,也可以用来循环室内外空气,让室内外空气进行交换。风扇的主要功能是以蒸发人体水分、让人体感到“凉爽”,而空气循环扇则主要是针对空气的流动达到一个室温平衡。
现有技术空气循环扇能够在封闭环境内驱动室内空气进行全方位的循环来活化空气;空气循环扇还能加速与室外空气交换而降低室内气温。现有技术空气循环扇工作原理为:风机工作高速运转驱动有螺旋角度的风叶,将室内空气吸到机器内部并吹到涡旋导流风罩上,该涡旋导流风罩可以将风机吸进来的高速气流汇聚成一个高强度的涡卷风束,因其涡卷风束的风量集中在一束,其风速大且吹得远,从而带动室内空气进行全方位的循环,活化空气,并通过风的流动来降低室内温度。由于空气循环扇只有送风功能,在室内长期使用时因送风加快空气流动会加速水分蒸发,严重时环境空气中的水分流失而导致空气干燥,致使人体感觉不适。特别是空气循环扇在封闭环境中运行时,会造成室内空气干燥,酷热的环境里也很难有降温清凉的效果。
现有技术加湿器也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以改变室内干燥的环境;超声波加湿技术其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将水雾化为1-5微米的超微离子,通过鼓风装置将水雾扩散到空气中,使空气湿润,加湿效果好。但是现有技术加湿器在对室内空气加湿时,因其雾气扩散不远,只能局部加湿,因而室内湿度不均匀,效果不好,且降温效果不明显。
若利用空气循环扇进行室内或室内外的空气循环的同时还需要让环境空气保持一定的湿度,就必须使用加湿器,空气循环扇和加湿器两种电器同时工作,不仅使用不方便,能耗高,也增加了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空气循环扇和加湿器功能单一不能在循环活化空气的同时对空气进行加湿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在空气循环扇驱动电机带动室内空气循环的同时,利用循环风将雾化后的水汽散布到空气中,增加空气湿度,同时也借助雾化的水汽降低空气温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兼具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包括机头组件和机身组件,所述机头组件座于机身组件上,借助支撑杆相互固定连接或者做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机头组件内安装有提供空气循环动力的风机组件;所述机身组件内设置有将水转化为雾的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包括:用于盛水的水槽、用于将水槽中的水实施超声波雾化的雾化器、用于泵送雾气的吹雾风机、用于雾气流通的雾气管道和用于吹出雾气的出雾口;所述雾化器的超声波换能器设置在水槽底部中心位置或其附近;所述机头组件包括供所述空气循环扇出风的机头前壳,该机头前壳上设置有用于吐出雾气的机头吐雾口;所述出雾口与所述机头前壳上的机头吐雾口联通;所述吹雾风机工作时将水雾化后的雾气泵入雾气管道经出雾口和机头吐雾口送出。
所述机头组件并包括用于控制机头组件做俯∕仰90度范围点头动作的俯首∕仰头组件;该俯首∕仰头组件下部的不动端同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机身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俯首∕仰头组件上部的可动端同所述机头组件和∕或其内的风机组件固定连接,致使该机头组件可在通过风机组件纵轴的水平面上、围绕垂直于该纵轴的横向轴线转动,从而可以反复俯仰点头;所述机头组件还包括用于该空气循环扇吸入空气的机头后壳和用于聚集风力朝同一方向猛吹的导流罩;所述风机组件共轴线地被夹持于机头前壳、导流罩以及所述机头后壳内;所述导流罩与所述机头前壳固定连接,所述机头前壳和所述机头后壳并分别与风机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水槽上方、用于收集水雾化后所产生雾气的集雾盒;在水槽底部内面并设置有一竖直向上凸起的中空风筒;所述吹雾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中空风筒的下端联通,所述中空风筒的另一端高于水槽中所盛水的水面并与所述集雾盒联通;当所述吹雾风机工作时,吹雾风机吹出的气流依次穿越中空风筒和集雾盒后,进入雾气管道送至出雾口。
所述雾气管道包括上出雾管、雾管转接组件和下出雾管;所述下出雾管的一端与所述集雾盒的出口联通;所述下出雾管和所述上出雾管经由所述雾管转接组件转接联通;所述上出雾管的一端与所述出雾口联通,所述上出雾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雾管转接组件联通。
所述雾管转接组件包括:上转接部件、下转接部件和密封圈;所述上转接部件和下转接部件均呈字母“L”形;所述上转接部件的一端与上出雾管联通,所述上转接部件的另一端借助密封圈与所述下转接部件的一端水密联通,即保持联通可让雾气通过,但对外保持水性密封,所述下转接部件的另一端与下出雾管联通;所述上转接部件一端与风机组件固定连接,即上转接部件连同上出雾管随风机组件上下俯仰,所述下转接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动机、电动机支架、轴流式风叶和风机组件盖;所述电动机支架与所述俯首∕仰头组件上部的可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机和所述风机组件盖均固定在所述电动机支架上;所述风叶固定在电动机的轴伸上。
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借助所述俯首∕仰头组件并列地共同起着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机头组件和所述机身组件的作用;所述风机组件 借助所述俯首∕仰头组件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一、二支撑杆的任意一根上,或所述风机组件 借助所述俯首∕仰头组件可转动地同时与第一、二支撑杆连接;所述雾管转接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二支撑杆的任意一根上,或所述雾管转接组件同时与第一、二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机身组件包括:机身主体和底座;所述雾化装置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内,并固定在水槽上;所述机身组件还包括水平转头组件和平衡组件;所述水平转头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空气循环扇整体地做360度水平扫风;所述平衡组件用于所述空气循环扇整体地水平转头扫风时保持该空气循环扇平衡并支撑机身主体21与机头组件10的重量;所述平衡组件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水平摆头组件设置在中空的所述平衡组件的中间;所述水平摆头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机身主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水槽中水位并贮存水的水箱组件;所述水箱组件与水槽经由控制阀门联通以控制水槽中的水位;所述机身主体包括机身前壳和机身后壳;所述机身后壳上设置有用于取出水箱组件的水箱取出口和用于覆盖水箱取出口的水箱门;所述水箱门可移除地固定在机身后壳上。
所述机头组件还包括出风网,所述出风网和所述机头前壳固定连接;所述机身组件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控制空气循环扇内的电子部件。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在驱动电机带动室内空气循环的同时,利用循环风将雾化后的水汽散布到空气中,避免了单独使用空气循环扇导致的空气中水分流失导致的空气干燥;2.出雾管的结构设计可以保证出雾口与出风网同步旋转摆头,可以水平360度摆动以及上下90度摆头,真正做到送风全方位,加湿无死角;借助空气循环扇的大而强劲的循环风将加湿产生的水雾带到房间的任意角落,均匀湿润空气,实现整个空间的加湿,其加湿的效果和均匀程度远远优于单独的加湿器,且内部的分段式雾化管路的设计可以延长出雾管路的使用寿命,方便分段维护,节省维护成本;3.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通过风与水雾结合流动,可加速降低室内温度;4.一台设备集合了加湿和空气循环两种功能,而且这两种功能可以单独使用,一机多用既节省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又降低了使用能耗。上述几个优点的结合,使得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一举多得,在实现空气循环的同时实现了全方位无死角的空气加湿,避免了通常空气循环扇使用会导致空气干燥的问题,风与水雾结合流动可以加速降低室内温度,一机多用既节省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又降低了使用能耗,还增加了消费者的体验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兼具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优选实施例的正投影主视示意图;
图2是所述优选实施例的轴测投影示意图之一,图中的箭头所示为空气循环扇的可以水平转动扫风360度的角度范围;
图3是所述优选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省略部分部件后,显示了内部结构的轴测投影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省略部分部件后,显示了内部结构的轴测投影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剖视图:图中从左至右的横向带箭头的粗线条表示空气流动路径,雾气管道58中的带箭头的细线条表示雾气流动方向;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后视剖视图:图中雾气管道58中的带箭头的细线条表示雾气流动方向;
图8是图7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轴测投影示意图之二,图中的箭头所示为机头组件10的可以上下摆动90度的角度范围;
图10是图9中G部分移除后,显示了内部结构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轴测投影示意图之三,图中的机头组件10的上摆某一角度的状态,该角度最大可以是90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一步详述。
如图1至10所示的一种兼具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包括机头组件10和机身组件20,所述机头组件10座于机身组件20上,借助支撑杆60相互固定连接或者做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机头组件10内安装有提供空气循环动力的风机组件16;所述机身组件20内设置有将水转化为雾的雾化装置50;所述雾化装置50包括:用于盛水的水槽51、用于将水槽51中的水实施超声波雾化的雾化器52、用于泵送雾气的吹雾风机57、用于雾气流通的雾气管道58和用于吹出雾气的出雾口59;所述雾化器52的超声波换能器设置在水槽51底部中心位置或其附近;所述机头组件10包括供所述空气循环扇出风的机头前壳11,该机头前壳11上设置有用于吐出雾气的机头吐雾口19;所述出雾口59与所述机头前壳11上的机头吐雾口19联通;所述吹雾风机57工作时将水雾化后的雾气泵入雾气管道58经出雾口59和机头吐雾口19送出。
所述机头组件10并包括用于控制机头组件10做俯∕仰90度范围点头动作的俯首∕仰头组件17;该俯首∕仰头组件17下部的不动端同所述支撑杆6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60的下端与机身组件20固定连接;所述俯首∕仰头组件17上部的可动端同所述机头组件10和∕或其内的风机组件16固定连接,致使该机头组件10可在通过风机组件16纵轴的水平面上、围绕垂直于该纵轴的横向轴线转动,从而可以反复俯仰点头;所述机头组件10还包括用于该空气循环扇吸入空气的机头后壳12和用于聚集风力朝同一方向猛吹的导流罩15;所述风机组件16共轴线地被夹持于机头前壳11、导流罩15以及所述机头后壳12内;所述导流罩15与所述机头前壳11固定连接,所述机头前壳11和所述机头后壳12并分别与风机组件16固定连接。
如图3至7以及图10所示,所述雾化装置50还包括:设置在水槽51上方、用于收集水雾化后所产生雾气的集雾盒56;在水槽底部内面并设置有一竖直向上凸起的中空风筒517;所述吹雾风机57的出风口与所述中空风筒517的下端联通,所述中空风筒517的另一端高于水槽51中所盛水的水面并与所述集雾盒56联通;当所述吹雾风机57工作时,吹雾风机57吹出的气流依次穿越中空风筒517和集雾盒56后,进入雾气管道58送至出雾口59。
集雾盒56可以将水气收集在专门的雾气管道58中,避免雾气污染机身内部,同时也保证了加湿雾化的效果,使得雾气能集中从出雾口59和机头吐雾口19,并跟随空气循环扇的循环气流散步到空气中。
带雾化装置50的空气循环扇,在空气循环扇驱动电机带动室内空气循环的同时,利用循环风将雾化后的水汽散布到空气中,避免了单独使用空气循环扇导致的空气中水分流失导致的空气干燥。
图3至7所示,所述雾化装置50还包括:用于控制水槽中水位并储水的水箱组件53;所述水箱组件53与水槽51通过控制阀门联通以控制水槽51中的水位。保证水箱组件53中的水位处于合适的水平,保证雾化器的雾化效果。
如图3至7所示,所述雾化装置50还包括:用于控制水槽中水位并贮存水的水箱组件53;所述水箱组件53与水槽51经由控制阀门联通以控制水槽51中的水位;所述机身主体21包括机身前壳211和机身后壳212;所述机身后壳212上设置用于取出水箱组件的水箱取出口213和用于覆盖所述水箱取出口213的水箱门215;所述水箱门215可移除地固定在机身后壳212上。
如图1至3所示,所述机头组件10还包括出风网13,所述出风网13和所述机头前壳11固定连接;所述机身组件20还包括控制组件27,所述控制组件27电连接控制空气循环扇内的电子部件。
如图9所示,图中的箭头所示为机头组件10的可以上下摆动90度的角度范围;图11中的机头组件10的向上摆至某一角度的状态。所述上下摆头组件17控制整个机头组件10相对支撑杆60做摆动,形成整个机头组件10相对所述机身组件20的上下90度的摆动。
如图3至5所示,所述雾气管道58包括上出雾管582、雾管转接组件583和下出雾管585;所述下出雾管585的一端与所述集雾盒56的出口联通;所述下出雾管585和所述上出雾管582经由所述雾管转接组件583转接联通;所述雾管转接组件583一端与所述支撑杆6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风机组件16固定连接,随机头组件10上下俯仰;所述上出雾管582的一端与所述出雾口59联通,所述上出雾管582的另一端与所述雾管转接组件583联通。
如图3至5所示,所述雾管转接组件583包括:上转接部件5832、下转接部件5835和密封圈5834;所述上转接部件5832和下转接部件5835均为大写英文字母‘L’形;所述上转接部件5832的一端与上出雾管582联通,所述上转接部件5832的另一端通过密封圈5834与所述下转接部件5835的一端联通,所述下转接部件5835的另一端与下出雾管585联通;所述上转接部件5832的一端与风机组件16固定连接,即上转接部件5832连同上出雾管582随风机组件16上下俯仰,所述下转接部件5835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60固定连接。
所述雾管转接组件583一端固定在支撑杆60上不动,另一端与风机组件16连接,随机头组件10上下俯仰,但是可以借助所述雾管转接组件583与上出雾管582和下出雾管585联通,并通过密封圈5834保持管路的密封性。所述上出雾管582和下出雾管585均为软管,有一定的弹性,可以伸张和转动。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使所述上出雾管582和所述上转接部件5832可以跟随机头组件10做上下90度的摆动。所述下转接部件5835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60固定连接。即在机头组件10摆动时,所述上转接部件5832与所述下转接部件5835互相之间是可以相对转动的。更进一步,所述上转接部件5832可以固定在所述风机组件盖164上,通过所述风机组件盖164与机头组件10固定连接。这样保证所述上出雾管582可以跟随机头组件摆动,同时下出雾管585相对固定,只能跟随机身主体进行摆动。这样的结构设置也使得所述上出雾管582和下出雾管585之间的连接变得更灵活,避免了上出雾管582和下出雾管585在机头组件和机身主体相对运动时带来的弯折和往复运动,延长了上出雾管582和下出雾管585的使用寿命。
所述上转接部件5832与上出雾管582之间保持联通,但是对外保持水性密封;同样所述下转接部件5835与下出雾管585之间保持联通,方便雾气流通,但是对外保持水性密封;所述上转接部件5832和所述下转接部件5835之间也保持联通,但是对外保持水性密封;上述密封的方法可以是密封圈密封也可以是其他水性密封方式。
如图3所示,所述风机组件16包括电机161、电机支架162、轴流式的风叶163和风机组件盖164;所述电机支架162与所述支撑杆60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61和所述风机组件盖164均固定在所述电机支架162上;所述风叶163固定在电机161的轴上。
当然除了所述电机支架162与所述支撑杆60固定连接之外,所述风机组件16也可以通过电机支架162支架之外的其他部件实现与所述支撑杆60的固定连接。例如通过电机161或风机组件盖164所述支撑杆60的固定连接。
如图3和5所示,所述支撑杆60包括第一支撑杆61和第二支撑杆62;所述为第一支撑杆61和第二支撑杆62并列起到连接所述机头组件10和所述机身组件20的作用;所述风机组件16固定在所述第一、二支撑杆61、62的任意一个上,或所述风机组件16同时与第一、二支撑杆61、62固定连接;所述雾管转接组件583固定在所述第一、二支撑杆61、62的任意一个上,或所述雾管转接组件583同时与第一、二支撑杆61、62固定连接。
上述所述支撑杆6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有两个即第一支撑杆61和第二支撑杆62,第一支撑杆61和第二支撑杆62并列起到支撑作用;也可以是合并成一个支撑杆60。与第一支撑杆61和第二支撑杆62连接固定的各个部件也都可以固定在一个支撑杆60上。
如图7和10所示,所述机身组件20包括:机身主体21和底座24;所述雾化装置50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21内,并固定在水槽51上;所述机身组件20还包括水平摆头组件28和平衡组件29;所述水平摆头组件28用于控制空气循环扇整体做360度水平摆动;所述平衡组件29用于空气循环扇水平摆动时保持空气循环扇平衡并支撑机身主体21与机头组件10的重量;所述平衡组件29固定设置在底座24上;所述水平摆头组件28设置在中空的所述平衡组件29的中间;所述水平摆头组件28的一端与所述机身主体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24固定连接。所述平衡组件29相当于一个中空的圆环,靠圆周外围支撑机身重量,所述水平摆头组件28是一个转动组件,可以是手动也可以自动,所述水平摆头组件28放置在作数平衡组件29的圆环中间的中空部分。
所述水平摆头组件28可以带动整个机身组件20做360度的旋转,使得空气循环扇整体做360度的旋转;这个360度的旋转和机头组件10做上下90度摆动的转动互相独立,即可以单独做其中的任意一个转动动作,也可以同时做两个转动动作。
如图9至11所示,所述机身组件20还包括控制组件27,所述上下摆头组件17中的上下摆头驱动电机、所述水平摆头组件28中的水平摆头驱动电机、所述风机组件16中的电机161分别与所述控制组件27电连接并接受控制组件27的控制;所述控制组件27通过控制上下摆头驱动电机调整上下摆头范围;所述控制组件27通过控制水平摆头驱动电机调整水平摆头范围;所述控制组件27通过控制风机组件16中的电机161调整空气循环的风速。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加湿空气循环扇在进行室内空气循环的同时,还能将机器产生的水雾送到干燥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且室内房间加湿均匀,效果直接明显;通过风与水雾结合流动,比单独空气循环扇降温更快,比单独加湿器加湿更均匀。2、出雾管的结构设计可以保证出雾口与出风网同步旋转摆头,加湿/送风同步进行;或在单独做加湿机使用时,区别于市面上加湿机,出雾管组件赋予其上下、水平旋转进行各方位加湿的功能。加湿空气循环机头的出雾口与出风口可同时上下自动摆头,加湿送风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效果也更明显;其还可以水平360度摆动以及上下90度摆头,真正做到送风全方位,加湿无死角,且内部的分段式雾化管路的设计可以延长出雾管路的使用寿命,方便分段维护,节省维护成本。3、加湿空气循环扇可同时进行空气循环与加湿功能,也可单独当空气循环扇使用,或者单独当加湿器使用,能够很好的在一台机器中集中加湿与空气循环两项功能,可以减少空气循环扇及加湿器占用的空间及成本,比两者单独使用时效果更好,使用方便;两者同时使用时,避免了普通加湿机加湿口水汽过重,其它空间还干燥的问题,加湿空气循环扇可保证室内空气湿度均匀。上述几个优点的结合,使得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一举多得,在实现空气循环的同时实现了全方位无死角的空气加湿,避免了通常空气循环扇使用会导致空气干燥的问题,风与水雾结合流动可以加速降低室内温度,一机多用既节省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又降低了使用能耗,还增加了消费者的体验值。
以上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兼具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包括机头组件(10)和机身组件(20),所述机头组件(10)座于机身组件(20)上,借助支撑杆(60)相互固定连接或者做可转动的连接;所述机头组件(10)内安装有提供空气循环动力的风机组件(16);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身组件(20)内设置有将水转化为雾的雾化装置(50);
所述雾化装置(50)包括:用于盛水的水槽(51)、用于将水槽(51)中的水实施超声波雾化的雾化器(52)、用于泵送雾气的吹雾风机(57)、用于雾气流通的雾气管道(58)和用于吹出雾气的出雾口(59);所述雾化器(52)的超声波换能器设置在水槽(51)底部中心位置或其附近;
所述机头组件(10)包括供所述空气循环扇出风的机头前壳(11),该机头前壳(11)上设置有用于吐出雾气的机头吐雾口(19);所述出雾口(59)与所述机头前壳(11)上的机头吐雾口(19)联通;所述吹雾风机(57)工作时将水雾化后的雾气泵入雾气管道(58)经出雾口(59)和机头吐雾口(19)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头组件(10)并包括用于控制机头组件(10)做俯∕仰90度范围点头动作的俯首∕仰头组件(17);该俯首∕仰头组件(17)下部的不动端同所述支撑杆(6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60)的下端与机身组件(20)固定连接;
所述俯首∕仰头组件(17)上部的可动端同所述机头组件(10)和∕或其内的风机组件(16)固定连接,致使该机头组件(10)可在通过风机组件(16)纵轴的水平面上、围绕垂直于该纵轴的横向轴线转动,从而可以反复俯仰点头;
所述机头组件(10)还包括用于该空气循环扇吸入空气的机头后壳(12)和用于聚集风力朝同一方向猛吹的导流罩(15);所述风机组件(16)共轴线地被夹持于机头前壳(11)、导流罩(15)以及所述机头后壳(12)内;所述导流罩(15)与所述机头前壳(11)固定连接,所述机头前壳(11)和所述机头后壳(12)并分别与风机组件(16)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循环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装置(50)还包括:设置在水槽(51)上方、用于收集水雾化后所产生雾气的集雾盒(56);在水槽(51)底部内面并设置有一竖直向上凸起的中空风筒(517);所述吹雾风机(57)的出风口与所述中空风筒(517)的下端联通,所述中空风筒(517)的另一端高于水槽(51)中所盛水的水面并与所述集雾盒(56)联通;
当所述吹雾风机(57)工作时,吹雾风机(57)吹出的气流依次穿越中空风筒(517)和集雾盒(56)后,进入雾气管道(58)送至出雾口(5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循环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气管道(58)包括上出雾管(582)、雾管转接组件(583)和下出雾管(585);所述下出雾管(585)的一端与所述集雾盒(56)的出口联通;所述下出雾管(585)和所述上出雾管(582)经由所述雾管转接组件(583)转接联通;所述上出雾管(582)的一端与所述出雾口(59)联通,所述上出雾管(582)的另一端与所述雾管转接组件(583)联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循环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管转接组件(583)包括:上转接部件(5832)、下转接部件(5835)和密封圈(5834);所述上转接部件(5832)和下转接部件(5835)均呈字母“L”形;所述上转接部件(5832)的一端与上出雾管(582)联通,所述上转接部件(5832)的另一端借助密封圈(5834)与所述下转接部件(5835)的一端水密联通,即保持联通可让雾气通过,但对外保持水性密封,所述下转接部件(5835)的另一端与下出雾管(585)联通;所述上转接部件(5832)一端与所述风机组件(16)固定连接,即上转接部件(5832)连同上出雾管(582)随风机组件(16)上下俯仰;所述下转接部件(5835)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60)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循环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组件(16)包括电动机(161)、电动机支架(162)、轴流式风叶(163)和风机组件盖(164);所述电动机支架(162)与所述俯首∕仰头组件(17)上部的可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机(161)和所述风机组件盖(164)均固定在所述电动机支架(162)上;所述风叶(163)固定在电动机(161)的轴伸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循环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60)包括第一支撑杆(61)和第二支撑杆(62);所述第一支撑杆(61)和第二支撑杆(62)借助所述俯首∕仰头组件(17)并列地共同起着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机头组件(10)和所述机身组件(20)的作用;
所述风机组件(16) 借助所述俯首∕仰头组件(17)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一、二支撑杆(61、62)的任意一根上,或所述风机组件(16) 借助所述俯首∕仰头组件(17)可转动地同时与第一、二支撑杆(61、62)连接;所述雾管转接组件(583)固定在所述第一、二支撑杆(61、62)的任意一根上,或所述雾管转接组件(583)同时与第一、二支撑杆(61、62)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身组件(20)包括:机身主体(21)和底座(24);所述雾化装置(50)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21)内,并固定在水槽(51)上;
所述机身组件(20)还包括水平转头组件(28)和平衡组件(29);所述水平转头组件(28)用于控制所述空气循环扇整体地做360度水平扫风;所述平衡组件(29)用于所述空气循环扇整体地水平转头扫风时保持该空气循环扇平衡并支撑机身主体(21)与机头组件(10)的重量;
所述平衡组件(29)固定设置在底座(24)上;所述水平摆头组件(28)设置在中空的所述平衡组件(29)的中间;所述水平摆头组件(28)的一端与所述机身主体(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24)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装置(50)还包括:用于控制水槽(51)中水位并贮存水的水箱组件(53);所述水箱组件(53)与水槽(51)经由控制阀门联通以控制水槽(51)中的水位;
所述机身主体(21)包括机身前壳(211)和机身后壳(212);所述机身后壳(212)上设置有用于取出水箱组件的水箱取出口(213)和用于覆盖所述水箱取出口(213)的水箱门(215);所述水箱门(215)可移除地固定在机身后壳(212)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头组件(10)还包括出风网(13),所述出风网(13)和所述机头前壳(11)固定连接;
所述机身组件(20)还包括控制组件(27),所述控制组件(27)电连接控制空气循环扇内的电子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41011.XU CN206037303U (zh) | 2016-07-14 | 2016-07-14 | 兼具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41011.XU CN206037303U (zh) | 2016-07-14 | 2016-07-14 | 兼具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037303U true CN206037303U (zh) | 2017-03-22 |
Family
ID=58310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741011.XU Active CN206037303U (zh) | 2016-07-14 | 2016-07-14 | 兼具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037303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21025A (zh) * | 2016-07-14 | 2018-01-23 | 深圳市联创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兼具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 |
CN110193443A (zh) * | 2019-06-05 | 2019-09-03 | 深圳市晟达机械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雾化器 |
CN110735276A (zh) * | 2018-07-19 | 2020-01-31 |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雾化装置和洗衣机 |
-
2016
- 2016-07-14 CN CN201620741011.XU patent/CN20603730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21025A (zh) * | 2016-07-14 | 2018-01-23 | 深圳市联创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兼具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 |
CN110735276A (zh) * | 2018-07-19 | 2020-01-31 |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雾化装置和洗衣机 |
CN110735276B (zh) * | 2018-07-19 | 2023-01-06 | 青岛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 | 雾化装置和洗衣机 |
CN110193443A (zh) * | 2019-06-05 | 2019-09-03 | 深圳市晟达机械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雾化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21025A (zh) | 兼具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 | |
CN205747155U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6037303U (zh) | 兼具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 | |
CN208765153U (zh) | 一种气流扇加湿机两用装置 | |
CN103697556A (zh) | 一种无叶风扇 | |
CN205939522U (zh) | 一种超声波加湿装置 | |
CN207962902U (zh) | 一种扫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8765144U (zh) | 一种空调 | |
CN211084332U (zh) | 一种高加湿量的加湿结构及加湿设备 | |
CN208296166U (zh) | 一种兼有水冷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 | |
CN210978021U (zh) | 一种多功能静音无叶风扇 | |
CN108444016B (zh) | 一种兼有水冷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 | |
CN207936341U (zh) | 一种温湿调节的过滤杀菌送风装置 | |
CN201092968Y (zh) | 一种超声波加湿空调扇 | |
CN206846967U (zh) | 一种带空气加湿器的电风扇 | |
CN205478416U (zh) | 一种方形喷雾风扇 | |
CN208296179U (zh) | 便携式冷风扇 | |
CN208579451U (zh) | 一种实验室缓流风机 | |
CN209495418U (zh) | 一种出风口可调角度的塔式空调扇 | |
CN20945909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1289183Y (zh) | 双雾嘴空气清新加湿机 | |
CN208832596U (zh) | 一种能够避免空气干燥的新能源空调装置 | |
CN221723080U (zh) | 一种双风轮双风道带加湿功能的风扇 | |
CN205592165U (zh) | 一种冷风扇的风道结构 | |
CN108758926A (zh) | 一种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