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37227U - 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37227U
CN206037227U CN201620881488.8U CN201620881488U CN206037227U CN 206037227 U CN206037227 U CN 206037227U CN 201620881488 U CN201620881488 U CN 201620881488U CN 206037227 U CN206037227 U CN 206037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ercharger
drying frame
air outlet
air int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814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剑斌
潘定权
姜绍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vonflow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vonflow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vonflow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vonflow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814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37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37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37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70Hybrid systems, e.g. uninterruptible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i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由烘干架主体和加热装置组合构成,所述加热装置由电源开关、外壳前盖、后盖、进风通道、发热元件、增压器固定座、气旋增压器、进风过滤罩、出风管道、电气控制板、出风口感应阀体、出风口感应阀芯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烘干架和暖气片的加热方式,采用输入热风的方式供热,有效避免了烘干架及暖气片产品由于水质不良等原因造成的泄露,使用寿命更长,且本实用新型由各部件独立组装而成,部分损坏后更换方便,维修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具有散热、烘干功能的智能型烘干架。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使用的散热及烘干装置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集中供暖的散热片,其输出的热媒采用燃煤加热,而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氮等污染物,且若热媒存在水质不良的情况,则极易腐蚀散热片,导致散热媒泄露,存在安全隐患;另一种是市场上售卖的烘干架及暖气片等产品,其加热方式是对烘干架或暖气片内的加热介质进行加热,这种烘干架及暖气片对材质要求极高,否则长期使用后极易造成其内的加热介质泄露,维修不便。上述两种散热及烘干装置均是对热媒进行加热后达到散热与烘干目的,人们希望能有一种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烘干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面所述缺陷,提供一种对空气进行加热以达到散热、烘干功能的智能型加热烘干架。
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由烘干架主体和加热装置组合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由电源开关、外壳前盖、后盖、进风通道、发热元件、增压器固定座、气旋增压器、进风过滤罩、出风管道、电气控制板、出风口感应阀体、出风口感应阀芯组合构成,所述出风管道放置于后盖内右边,并用螺钉固定;将增压器固定座、气旋增压器和进风过滤罩依次从左至右组装在一起,并将发热元件装入气旋增压器前端位置;然后将进风过滤罩端与出风管道配合后用螺钉固定置于后盖内;所述进风通道为一端大一端小的通道形状,将进风通道大端与增压器固定座配合后用螺钉固定在后盖内左边;将出风口感应阀芯装在出风口感应阀体下端,并与出风口感应阀体一起安装在出风管道的进风端处,用螺钉固定;将发热元件、气旋增压器和出风口感应阀体的控制线接入电气控制板上,将电气控制板固定在后盖右上方,电源线接入电气控制板内,所述电源开关装在电气控制板上,外壳前盖与后盖配合后用螺钉固定;所述烘干架主体上端用两个螺纹口旋紧堵实,烘干架主体下端用双螺纹接头套密封圈分别与出风口感应阀体和进风通道的小端连接。
所述电气控制板上设有温度感应探头,且温度感应探头安装在进风通道内。
所述出风管道为“三通”形的管道,管道上安装有风道变向阀,风道变向阀与出风管道内的拦风叶片相连,拦风叶片可沿中轴旋转1800,所述风道变向阀与变向阀控制器连接,所述变向阀控制器固定安装在出风口感应阀体上并接入电气控制板上。
所述外壳前盖上设有出风口,且出风口处设有香精储存槽。
所述外壳前盖、后盖上设有通风口。
所述电气控制板设有匹配的摇控器。
所述气旋增压器由压盖、涡轮电机、电机固定座、涡轮叶片、增压器外壳及控制线路组合构成,所述压盖、涡轮电机、电机固定座、涡轮叶片和增压器外壳依次从左至右组装在一起,所述控制线路与涡轮电机相连。
所述出风管道与进风过滤罩、进风通道与增压器固定座连接的方式采用“倒扣型”密封连接,其连接处安装有倒扣型垫圈密封。
使用时,将安装底座通过膨胀螺钉安装在所需的墙体,然后将支撑芯体及夹紧帽分别用紧固螺钉安装在烘干架主体上、下第二、三根管间靠两竖管边上,并将支撑芯体套入墙体上的安装底座内,并用螺钉固定,夹紧帽正面装上装饰盖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接通电源后,将电源开关打开,气旋增压器及发热元件开始工作,气旋增压器将空气从外壳前盖、后盖上的通气孔中吸入,并将吸入的空气经气旋增压器转化成15倍以上的气流吹过发热元件,并将发热元件散发的热量经进风通道喷入烘干架主体腔内,利用出风口感应阀体调节设定喷入的热气在烘干架腔内的压强,烘干架腔内的保压热风热量通过烘干架内腔管壁散发出来,达到烘干效果。输出的热气可循环使用,输出的热风经风道变向阀调整后可以再次经气旋增压器输入烘干架腔内使用,亦可经外壳前盖上的出风口将热气排出,达到散热效果。当拦风叶片为00时,为热风循环模式,排出的热风经出风管道下方直接送入气旋增压器内;当拦风叶片为1800时,为热风输出模式,排出的热风经出风管道上方出口从外壳前盖的出风口内排出。进风通道内设温度感应探头,当探头感应到周边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发热元件不加热工作,当探头周边温度小于设定温度时,发热元件正常加热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烘干架和暖气片的加热方式,采用输入热风的方式供热,有效避免了烘干架及暖气片产品由于水质不良等原因造成的泄露,使用寿命更长,且本实用新型由各部件独立组装而成,部分损坏后更换方便,维修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可独立、循环供热,转化后的热能损耗小,热风经外壳前盖的出风口排出时,可加快室内空气流通,使散热效果增加一倍以上,节约电能约80%以上,节能效果显著。
3、进风通道内安装温度感应探头,可以避免发热元件持续加热,避免输入的温度过高导致烘干架表面温度超标准要求的情况出现。
4、本实用新型外壳前盖的出风口处设有香精储存槽,当热风经外壳前盖的出风口排出时,可将香精储存槽内空气清新剂产生的香味扩散至整个室内,可快速去除室内异味。
5、本实用新型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散热模式,有烘干、散热、去除异味等多重功能,满足现代家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气旋增压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出风管道与进风过滤罩、进风通道与增压器固定座组装后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出风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出风管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烘干架主体与加热装置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烘干架主体安装在墙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源开关,2外壳前盖,3后盖,4进风通道,5发热元件,6增压器固定座,7气旋增压器,8进风过滤罩,9出风管道,10电气控制板,11出风口感应阀体,12变向阀控制器,13出风口感应阀芯,14香精储存槽,15风道变向阀,16摇控器,17拦风叶片,a压盖,b涡轮电机,c电机固定座,d涡轮叶片,e增压器外壳,29烘干架主体,30加热装置,31密封圈,32双螺纹接头,33膨胀螺钉,34安装底座,35支撑芯体,36螺钉,37紧固螺钉,38夹紧帽,39装饰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7所示,一种智能型加热装置,由烘干架主体29和加热装置30组合构成,所述加热装置由电源开关1、外壳前盖2、后盖3、进风通道4、发热元件5、增压器固定座6、气旋增压器7、进风过滤罩8、出风管道9、电气控制板10、出风口感应阀体11、出风口感应阀芯13组合构成,所述出风管道9放置于后盖3内右边,并用螺钉固定;将增压器固定座6、气旋增压器7和进风过滤罩8依次从左至右组装在一起,并将发热元件5装入气旋增压器7前端位置;然后将进风过滤罩8端与出风管道9配合后用螺钉固定置于后盖3内;所述进风通道4为一端大一端小的通道形状,将进风通道4大端与增压器固定座6配合后用螺钉固定在后盖3内左边;将出风口感应阀芯13装在出风口感应阀体11下端,并与出风口感应阀体11一起安装在出风管道9的进风端处,用螺钉固定;将发热元件5、气旋增压器7和出风口感应阀体11的控制线接入电气控制板10上,将电气控制板10固定在后盖3右上方,电源线接入电气控制板10内,所述电源开关1装在电气控制板10上,外壳前盖2与后盖3配合后用螺钉固定;所述烘干架主体29上端用两个螺纹口旋紧堵实,烘干架主体29下端用双螺纹接头32套密封圈31分别与出风口感阀体11和进风通道4的小端连接。
所述电气控制板10上设有温度感应探头,且温度感应探头安装在进风通道4内。
如图5、图6所示,所述出风管道9为“三通”形的管道,管道上安装有风道变向阀15,风道变向阀15与出风管道9内的拦风叶片17相连,拦风叶片17可沿中轴旋转1800,所述风道变向阀15与变向阀控制器12连接,所述变向阀控制器12固定安装在出风口感应阀体11上并接入电气控制板10上。
所述外壳前盖2上设有出风口,且出风口处设有香精储存槽14。
所述外壳前盖2、后盖3上设有通风口。
所述电气控制板10设有匹配的摇控器16。
如图3所示,所述气旋增压器7由压盖a、涡轮电机b、电机固定座c、涡轮叶片d、增压器外壳e及控制线路组合构成,所述压盖a、涡轮电机b、电机固定座c、涡轮叶片d和增压器外壳e依次从左至右组装在一起,所述控制线路与涡轮电机b相连。
如图4所示,所述出风管道9与进风过滤罩8、进风通道4与增压器固定座6连接的方式采用“倒扣型”密封连接,其连接处安装有倒扣型垫圈密封。
使用时,将安装底座34通过膨胀螺钉33安装在所需的墙体上,然后将支撑芯体35及夹紧帽38分别用紧固螺钉37安装在烘干架主体29上、下第二、三根管间靠两竖管边上,并将支撑芯体35套入墙体上的安装底座34内,并用螺钉36固定,夹紧帽38正面装上装饰盖39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接通电源后,将电源开关1打开,气旋增压器7及发热元件5开始工作,气旋增压器7将空气从外壳前盖2、后盖3上的通气孔中吸入,并将吸入的空气经气旋增压器7转化成15倍以上的气流吹过发热元件5,并将发热元件5散发的热量经进风通道4喷入烘干架主体29腔内,利用出风口感应阀体11调节设定喷入的热气在烘干架腔内的压强,烘干架腔内的保压热风热量通过烘干架内腔管壁散发出来,达到烘干效果。输出的热气可循环使用,输出的热风经风道变向阀15调整后可以再次经气旋增压器7输入烘干架腔内使用,亦可经外壳前盖2上的出风口将热气排出,达到散热效果。当拦风叶片17为00时,为热风循环模式,排出的热风经出风管道9下方直接送入气旋增压器7内;当拦风叶片17为1800时,为热风输出模式,排出的热风经出风管道9上方出口从外壳前盖2的出风口内排出。进风通道4内设温度感应探头,当探头感应到周边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发热元件5不加热工作,当探头周边温度小于设定温度时,发热元件5正常加热工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与本实用新型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由烘干架主体(29)和加热装置(30)组合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由电源开关(1)、外壳前盖(2)、后盖(3)、进风通道(4)、发热元件(5)、增压器固定座(6)、气旋增压器(7)、进风过滤罩(8)、出风管道(9)、电气控制板(10)、出风口感应阀体(11)、出风口感应阀芯(13)组合构成,所述出风管道(9)放置于后盖(3)内右边,并用螺钉固定;将增压器固定座(6)、气旋增压器(7)和进风过滤罩(8)依次从左至右组装在一起,并将发热元件(5)装入气旋增压器(7)前端位置;然后将进风过滤罩(8)端与出风管道(9)配合后用螺钉固定置于后盖(3)内;所述进风通道(4)为一端大一端小的通道形状,将进风通道(4)大端与增压器固定座(6)配合后用螺钉固定在后盖(3)内左边;将出风口感应阀芯(13)装在出风口感应阀体(11)下端,并与出风口感应阀体(11)一起安装在出风管道(9)的进风端处,用螺钉固定;将发热元件(5)、气旋增压器(7)和出风口感应阀体(11)的控制线接入电气控制板(10)上,将电气控制板(10)固定在后盖(3)右上方,电源线接入电气控制板(10)内,所述电源开关(1)装在电气控制板(10)上,外壳前盖(2)与后盖(3)配合后用螺钉固定;所述烘干架主体(29)上端用两个螺纹口旋紧堵实,烘干架主体(29)下端用双螺纹接头(32)套密封圈(31)分别与出风口感阀体(11)和进风通道(4)的小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板(10)上设有温度感应探头,且温度感应探头安装在进风通道(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道(9)为“三通”形的管道,管道上安装有风道变向阀(15),风道变向阀(15)与出风管道(9)内的拦风叶片(17)相连,拦风叶片(17)可沿中轴旋转1800,所述风道变向阀(15)与变向阀控制器(12)连接,所述变向阀控制器(12)固定安装在出风口感应阀体(11)上并接入电气控制板(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前盖(2)上设有出风口,且出风口处设有香精储存槽(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前盖(2)、后盖(3)上设有通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板(10)设有匹配的摇控器(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旋增压器(7)由压盖(a)、涡轮电机(b)、电机固定座(c)、涡轮叶片(d)、增压器外壳(e)及控制线路组合构成,所述压盖(a)、涡轮电机(b)、电机固定座(c)、涡轮叶片(d)和增压器外壳(e)依次从左至右组装在一起,所述控制线路与涡轮电机(b)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道(9)与进风过滤罩(8)、进风通道(4)与增压器固定座(6)连接的方式采用“倒扣型”密封连接,其连接处安装有倒扣型垫圈密封。
CN201620881488.8U 2016-08-16 2016-08-16 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 Active CN206037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81488.8U CN206037227U (zh) 2016-08-16 2016-08-16 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81488.8U CN206037227U (zh) 2016-08-16 2016-08-16 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37227U true CN206037227U (zh) 2017-03-22

Family

ID=58306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81488.8U Active CN206037227U (zh) 2016-08-16 2016-08-16 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372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8053A (zh) * 2018-08-01 2018-11-06 深圳鑫宏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盥洗装置
CN111912781A (zh) * 2020-07-13 2020-11-10 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 一种模块化汗渍色牢度烘箱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8053A (zh) * 2018-08-01 2018-11-06 深圳鑫宏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盥洗装置
CN111912781A (zh) * 2020-07-13 2020-11-10 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 一种模块化汗渍色牢度烘箱
CN111912781B (zh) * 2020-07-13 2023-08-22 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 一种模块化汗渍色牢度烘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37227U (zh) 一种智能型加热烘干架
CN201187828Y (zh) 太阳能空气加热装置
CN206094782U (zh) 一种智能型加热装置
CN2926918Y (zh) 一种可供热风冷风热水的空调装置
CN205245324U (zh) 复合型取暖器
CN101992168B (zh) 太阳能喷漆烤漆房
CN106288753B (zh) 一种智能型加热装置
CN205536908U (zh) 一种太阳能烘干房
CN109340959A (zh) 一种采用无动力风机排风的光伏-冷雾通风降温系统
CN208108373U (zh) 结合光伏发电和蒸发冷却技术的atm机空调系统
CN209693930U (zh) 一种茶叶干燥装置
CN208998232U (zh) 基于无动力风机排风的光伏-冷雾通风降温系统
CN216532082U (zh) Plc污水处理系统控制柜
CN205717485U (zh) 一种小型移动式供暖系统
CN2423546Y (zh) 内循环充气式热水器
CN219264397U (zh) 一种基于电锅炉的室内温度调节装置
CN108507086A (zh) 基于光伏发电的户外冬夏两用atm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205617487U (zh) 一种供水设备
CN108386904A (zh) 温控自动散热器
CN106705175A (zh) 一体化湿热墙
CN105680624A (zh) 高效散热的家用发电机组
CN106705183A (zh) 一种新型供暖墙
CN210219984U (zh) 一种低谷电暖风机
CN208012068U (zh) 复合纳米电采暖炉
CN219367730U (zh) 一种智能家居保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