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34548U - 弃流过滤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弃流过滤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34548U
CN206034548U CN201620830424.5U CN201620830424U CN206034548U CN 206034548 U CN206034548 U CN 206034548U CN 201620830424 U CN201620830424 U CN 201620830424U CN 206034548 U CN206034548 U CN 206034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screen
abandoned stream
housing
baffling
integrated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304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敬
卢海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EJI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EJI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EJI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EJI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3042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34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34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345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弃流过滤一体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弃流口,所述弃流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位于所述壳体的上部;所述壳体内固定有过滤分离装置和折流装置,所述过滤分离装置位于所述折流装置的上侧,且所述折流装置位于所述弃流口的正上方。弃流口和过滤分离装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过滤和弃流功能。

Description

弃流过滤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弃流过滤一体机,属于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在降雨初期,雨水通过湿沉降将大气中的污染物冲刷到地面,并且屋面和地面的污染物及杂质也汇入雨水,因此降雨的前2—5mm雨水一般污染严重、处理难度大,如果初期雨水直接汇入雨水收集系统,会提高后续处理工作的难度。为了减轻后续处理的压力,通常会将初期雨水直接排走(通常是利用弃流装置实现的)。在对收集的雨水处理时,一般是采用过滤器(滤芯)进行过滤处理或沉淀后直接利用,而过滤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表面会堆积大量的泥沙,影响后期过滤效果,增大了处理工作的压力,而且现有技术中的弃流装置和过滤器为两个单独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弃流过滤一体机,将过滤器和弃流装置整合在一起,同时还能够避免经常清洗或更换过滤器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弃流过滤一体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弃流口,所述弃流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位于所述壳体的上部;
所述壳体内固定有过滤分离装置和折流装置,所述过滤分离装置位于所述折流装置的上侧,且所述折流装置位于所述弃流口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过滤分离装置为上小下大的漏斗式过滤网,所述壳体的内部还固定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水平设置,且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口直接连通,所述出水口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网的顶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过滤网为钢板网或钢丝网,且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为0.5-1.5m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折流装置为圆环形的折流组件,所述折流组件竖直设置,所述折流组件的下端与所述弃流口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折流组件的直径小于所述过滤网下端的直径,所述折流组件的上端高于所述过滤网的下端,所述折流组件的下端低于所述过滤网的下端。
另一种技术方案为:所述折流组件的直径与所述过滤网下端的直径相等,所述折流组件的轴线与所述过滤网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折流组件的上端与所述过滤网的下端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折流组件的外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4个,且这4个所述连接杆位于同一高度,所述连接杆的轴线与所述折流组件的轴线相交,所述连接杆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杆均匀分布在所述折流组件的周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杆为长条形的平板结构,且所述平板的平面与水平面垂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壳体的内壁上还可设置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均呈螺旋设置,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均与进水口相对应;所述出水通道内设有阀门,用以控制出水口的打开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弃流口和过滤分离装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过滤和弃流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图2A-A方向的剖视图。
其中:1、壳体;2、进水口;3、出水口;4、弃流口;5、过滤网;6、折流组件;7、连接杆;8、出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弃流过滤一体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进水口2、出水口3和弃流口4,所述弃流口4位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所述进水口2和所述出水口3均位于所述壳体1的上部;所述壳体1内固定有过滤分离装置和折流装置,所述过滤分离装置位于所述折流装置的上侧,且所述折流装置位于所述弃流口4的正上方。
雨水管道内的雨水从进水口2进入到壳体1内,雨水与过滤分离装置接触,雨水分离装置能够对雨水进行过滤,而含有浓度较高的泥水下沉到折流装置处,折流装置能够防止泥水翻滚形成涡旋,这样就使得壳体1内上部分为清水(与过滤分离装置对应),下部分为泥水(与折流装置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在正常使用时,刚下雨时,含有大量污染物的雨水进入到壳体1内时,此时可直接打开弃流口4,此时便可直接将含有大量污染物的雨水直接排出。
关于过滤分离装置
所述过滤分离装置为上小下大的漏斗式过滤网5,所述壳体1的内部还固定有出水通道8,所述出水通道8水平设置,且所述出水通道8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口3直接连通,所述出水口3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网5的顶端固定连接。
由于过滤网5呈漏斗形状(倒置)设置,雨水从进水口2进入到壳体1内,雨水直接冲向过滤网5的顶端,雨水沿着过滤网5的外壁呈螺旋状向下流动,雨水在过滤网5上流动的过程中,泥土被阻挡在过滤网5的外侧,而清水则可通过过滤网5的孔隙,进入到过滤网5的内部,过滤网5外侧的泥水(未进入过滤网5的雨水为泥水)顺着过滤网5的外壁继续向下流动,到达壳体1的底部,这样就实现了清水与泥水的分层(过滤网5内为清水,壳体1内的下部为泥水)。
一段时间后,可打开弃流口4将泥水排出即可。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而过滤网5在过滤时,泥沙极有可能卡在过滤网5的孔隙里,但是考虑到过滤网5的外壁上一直有水流动,流动的水能够将孔隙里的泥沙带出,对过滤网5具有一定的自清洁作用,因而无需人员更换过滤网5或者清洗过滤网5。
此外,壳体1的内壁上还可设置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均呈螺旋设置,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均与进水口2相对应,这样雨水在通过进水口2进入到壳体1内时,雨水在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的引导作用下,呈螺旋的冲刷过滤网5,保证水流的冲击力,更方便的能够将过滤网5上的泥沙带出。
由于雨水呈螺旋的进入到壳体1内,而螺旋的雨水本身具备较大的离心作用,因而雨水内的污染物(密度较高的污染物,泥沙等)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而紧贴在壳体1的内壁上,因而过滤网5外壁处的雨水为相对较为干净的雨水(此部分的污染物大部分为树叶等密度较低的污染物),而靠近壳体内壁处为污染物含量较大的雨水,这样也方便过滤网对雨水的过滤,同时保证大部分污染物贴着壳体的内壁向下滑动直至到达弃流口处。
所述过滤网5为钢板网或钢丝网,且所述过滤网5的孔径为0.5-1.5mm。
钢板网为漏斗形的钢板,并在该钢板上冲击处很多孔隙。
钢丝网相对于钢板网而言其孔隙的密度更大。
关于折流装置
发明人考虑到,由于泥水从过滤网5上滑落到壳体1的底部,泥水流入到底部时,由于整个壳体1内均充斥着水,因而泥水极有可能在壳体1的底部形成涡旋,而过滤网5的下端敞开,也就是说,涡旋的泥水极有可能从过滤网5的下端进入到过滤网5的内部,从而搅浑过滤网5内部的清水。
为了解决该问题,发明人设置了折流装置,在泥水进入到壳体1的底部时,泥水会与折流装置产生碰撞,折流装置能够防止泥水产生大的涡旋,能够击散涡旋,只会产生小的涡旋,因而能够防止泥水的涡旋对清水产生影响。
所述折流装置为圆环形的折流组件6,所述折流组件6竖直设置,所述折流组件6的下端与所述弃流口4之间留有间隙。
折流组件6的设置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1)所述折流组件6的直径小于所述过滤网5下端的直径,所述折流组件6的上端高于所述过滤网5的下端,所述折流组件6的下端低于所述过滤网5的下端。
也就是说,折流组件6的上端伸入到过滤网5的内部,涡旋要进入到过滤网5内部,需沿着折流组件6的外侧向上移动,而涡旋向上移动较为困难,而且过滤网5为漏斗形状,涡旋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其空间越来越小,因而就粉碎了涡旋的行进,防止涡旋进入到过滤网5中。
(2)所述折流组件6的直径与所述过滤网5下端的直径相等,所述折流组件6的轴线与所述过滤网5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折流组件6的上端雨所述过滤网5的下端之间留有间隙。
泥水在与折流组件6接触后,折流组件6挡住了泥水的冲击力,使得泥水只能在折流组件6的外侧产生旋涡,由于折流组件6的阻挡涡旋无法进入折流组件6的内部,而折流组件6外侧的空间较为有限,因而涡旋的尺寸并不会很大,当然涡旋有可能会从折流组件6的上侧和下侧的间隙进入到折流组件6的内部,但是由于间隙较小,进入到折流组件6内的涡旋就很小,其并不会搅浑泥水和清水。
而涡旋从折流组件6的下侧进入到折流组件6内部时,涡旋均较小,而且涡旋能够带动泥沙进入到折流组件6的下部,保证泥沙基本全部堆积在弃流口4处。
所述折流组件6的外侧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之间通过连接杆7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7的数量为4个,且这4个所述连接杆7位于同一高度,所述连接杆7的轴线与所述折流组件6的轴线相交,所述连接杆7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杆7均匀分布在所述折流组件6的周侧。所述连接杆7为长条形的平板结构,且所述平板的平面与水平面垂直。
由于连接杆7的形状,涡旋在与连接杆7接触时,连接杆7可将涡旋进行切割,从而防止大的涡旋的形成。
所述出水通道8内设有阀门,用以控制出水口3的打开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雨水刚开始进入到壳体1内时,打开弃流口4,雨水直接从弃流口4流出(含有污染物较多),一段时间后关闭弃流口4,雨水继续流入到壳体1内(此时的雨水含有的污染物较少),雨水冲击到过滤网5上,部分水通过过滤网5上的孔隙进入到过滤池网中,实现了对雨水的过滤,另一部分雨水(包含泥沙)则顺着过滤网5的外壁流入到壳体1的底部,泥水与折流组件6碰撞防止产生大的旋涡,确保壳体1内上部为清水,下部为泥水,打开阀门,清水从出水管道经过出水口3流出。当需要排出泥水时,打开弃流口4并关闭阀门即可,这样泥水便会从弃流口4流出。

Claims (10)

1.一种弃流过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弃流口,所述弃流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位于所述壳体的上部;
所述壳体内固定有过滤分离装置和折流装置,所述过滤分离装置位于所述折流装置的上侧,且所述折流装置位于所述弃流口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弃流过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分离装置为上小下大的漏斗式过滤网,所述壳体的内部还固定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水平设置,且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口直接连通,所述出水口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网的顶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弃流过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为钢板网或钢丝网,且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为0.5-1.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弃流过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装置为圆环形的折流组件,所述折流组件竖直设置,所述折流组件的下端与所述弃流口之间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弃流过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组件的直径小于所述过滤网下端的直径,所述折流组件的上端高于所述过滤网的下端,所述折流组件的下端低于所述过滤网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弃流过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组件的直径与所述过滤网下端的直径相等,所述折流组件的轴线与所述过滤网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折流组件的上端与所述过滤网的下端之间留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弃流过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组件的外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弃流过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4个,且这4个所述连接杆位于同一高度,所述连接杆的轴线与所述折流组件的轴线相交,所述连接杆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杆均匀分布在所述折流组件的周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弃流过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长条形的平板结构,且所述平板的平面与水平面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弃流过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内壁上还可设置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均呈螺旋设置,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均与进水口相对应;
所述出水通道内设有阀门,用以控制出水口的打开或关闭。
CN201620830424.5U 2016-08-02 2016-08-02 弃流过滤一体机 Active CN206034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30424.5U CN206034548U (zh) 2016-08-02 2016-08-02 弃流过滤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30424.5U CN206034548U (zh) 2016-08-02 2016-08-02 弃流过滤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34548U true CN206034548U (zh) 2017-03-22

Family

ID=58308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30424.5U Active CN206034548U (zh) 2016-08-02 2016-08-02 弃流过滤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345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6361A (zh) * 2017-07-24 2017-11-24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雨水净化储存装置
CN110424511A (zh) * 2019-07-29 2019-11-08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弃流和回收利用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6361A (zh) * 2017-07-24 2017-11-24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雨水净化储存装置
CN107386361B (zh) * 2017-07-24 2019-09-20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雨水净化储存装置
CN110424511A (zh) * 2019-07-29 2019-11-08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弃流和回收利用装置
CN110424511B (zh) * 2019-07-29 2024-04-26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弃流和回收利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1656B (zh) 一种旋流式可转位雨水过滤器装置
CN105582740B (zh) 一种集成式污水处理系统
CN102225257B (zh) 一种双路反洗压力过滤罐及其反洗工艺方法
CN206034548U (zh) 弃流过滤一体机
CN213885198U (zh) 一种及时排出树脂的树脂捕捉器
CN207032404U (zh) 一种升降式水槽排水过滤装置
CN212772743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200477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管道
CN211724858U (zh) 污水过滤装置及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4933047U (zh) 一种旋流式可转位雨水过滤器装置
CN108150431A (zh) 一种具有反冲洗功能的管道泵
CN208648919U (zh) 一种排污厂水质过滤净化装置
CN205873954U (zh) 除污装置
CN208747772U (zh) 一种节能环保污水处理设备
CN206604242U (zh) 一种家用污水过滤装置
CN215691776U (zh) 一种汽提塔的气相管堵塞处理装置
CN206793171U (zh) 一种水质过滤器
CN205917829U (zh) 一种雨水弃流装置
CN205886376U (zh) 一种泳池专用过滤器
CN211692543U (zh) 一种针对抽采管路的气流粉尘净化装置
CN207314491U (zh) 一种翻板式截流井
CN207176805U (zh) 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利用的电动弃流装置
CN208041622U (zh) 一种蒸汽管道疏水装置
CN206204037U (zh) 一种可以对生活水垃圾进行分离处理的装置
CN1545974A (zh) 水循环参与过滤的旋风水过滤式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bandon to flow through and strain all -in -on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

Pledgee: Huaxia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Zhongguancun Beijing branch

Pledgor: Beijing Keji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19990000569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02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

Pledgee: Huaxia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Zhongguancun Beijing branch

Pledgor: BEIJING KEJINGYUA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19990000569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