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33228U - 臭氧产生器 - Google Patents

臭氧产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33228U
CN206033228U CN201620875950.3U CN201620875950U CN206033228U CN 206033228 U CN206033228 U CN 206033228U CN 201620875950 U CN201620875950 U CN 201620875950U CN 206033228 U CN206033228 U CN 206033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ion device
sides
ozone generation
bar por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759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公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8759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33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33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3322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稳定产生臭氧、并可降低电极单元氧化可能性的臭氧产生器,其包括:一镂空状的组合壳体,其前后两侧内壁均向内凹陷有凹槽,而在左右两侧内壁则分别突出有凸肋,用以将左、右两侧的内壁间隔出上、下轨槽,两轨槽与凹槽相互连通,另在前后两侧外壁还分别突出有一中空状的柱体,柱体与凹槽相互连通;两基板,其是面对面设置在所述组合壳体的轨槽内,并通过凸肋使基板间形成放电间隙,放电间隙与组合壳体前后两侧的凹槽相互连通;以及两电极单元,均是一平板状,并分别连接在基板外表面,且在外侧分别焊接有高压电极引线,高压电极引线的自由端分别凸伸在电极单元外。

Description

臭氧产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产生器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电晕式的臭氧产生器。
背景技术
在本案申请前,市面上已有发明人研发出一种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11959号“改良型臭氧产生器”,所述臭氧产生器是由一上盖、一极板装置及一下盖所组成,且上、下盖的结构相同而组装方向呈相反的设计,其上、下盖外形呈中间较高而分别向两端较低的设计,使上、下盖中间可形成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可供一极板装置放入定位,极板装置是由多个绝缘片及二极板所组成,且在各相对应的二绝缘片间可置放一极板,并在相对应二极板间的二绝缘片处,另有多个隔板设置在绝缘片两端,使二极板可呈上、下方向重叠设置,并使极板一端可定位在二绝缘片内,另端则突出在外与一导电线相接,再使上、下盖可固结一体,再二极板的导电线处,用硅胶充填在上、下盖间,使极板装置可稳固定位在上、下盖间;因此,当高压电流经由二极板的放电空间作高压放电时,可使空气中的氧分子电离释出,得以产生臭氧。
然而,上述改良型臭氧产生器,实际使用后仍发现有问题点存在:上述改良型臭氧产生器的极板易氧化腐蚀,因为所述极板并没有任何保护,所以长时间与空气接触,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因而造成氧化现象,进而导致导电效果不良及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发展出一种能稳定产生臭氧、并可降低电极单元氧化可能性的臭氧产生器,便成为本实用新型发明人的意念与研究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稳定产生臭氧、并可降低电极单元氧化可能性的臭氧产生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为一种臭氧产生器,其包括:一呈镂空状的组合壳体,其前后两侧的内壁均向内凹陷有一气道,而在左右两侧的内壁则分别突出有一凸肋,用以将左、右两侧的内壁间隔出上、下两轨槽,所述两轨槽与所述气道相互连通,另在前后两侧的外壁还分别突出有一呈中空状的柱体,所述柱体与所述气道相互连通;两基板,其是面对面设置在所述组合壳体的两轨槽内,并通过所述凸肋使所述两基板间形成一放电间隙,所述放电间隙与所述组合壳体前后两侧的气道相互连通;以及两电极单元,均是呈一平板状,并分别连接在所述两基板的外表面,且在外侧分别焊接有一高压电极引线,所述高压电极引线的自由端分别凸伸在所述电极单元外。
更具体的是,所述组合壳体是由一左壳体及一右壳体所组成,所述左壳体具有两相互平行的第一杆部,并在所述第一杆部一端垂直连接有一第一横杆部,而所述右壳体则具有两相互平行并与所述第一杆部一端连接的第二杆部,并在所述第二杆部一端垂直连接有一第二横杆部。
更具体的是,所述左壳体一端,还设置有上、下两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分别将上述两条高压电极引线定位在所述左壳体一端的上侧边及下侧边上。
更具体的是,所述两基板均为陶瓷基板。
更具体的是,所述臭氧产生器的数量可为多个,并在纵向或水平方向排列设置。
更具体的是,所述电极单元外,还设置有一能将所述电极单元密封在所述基板外表面上的绝缘密封胶层。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的实施,本实用新型能获得的作用、功能及效果如下:
第一点:本实用新型是以高电压直接强迫所述两电极单元放电,使通过所述放电间隙的氧气能够被电离成臭氧,再以流通空气的方式使臭氧逸 出,由此达到稳定产生臭氧的功效。
第二点: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单元因内层有基板,外层另有绝缘密封胶层的保护,使所述电极单元不会接触到高压电晕电场及空气,由此降低所述电极单元氧化的可能性,进而增加本实用新型臭氧产生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面实施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两组以上组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组合壳体 17 右壳体
11 气道 171 第二杆部
12 凸肋 172 第二横杆部
13 上轨槽 2 基板
14 下轨槽 21 放电间隙
15 柱体 3 电极单元
16 左壳体 31 高压电极引线
161 第一杆部 4 绝缘密封胶层
162 第一横杆部 18 进气口
163 上限位件 19 出气口
164 下限位件 10 臭氧产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3所示,图式中揭示出,为一种臭氧产生器,其包括:一呈镂 空状的组合壳体1,其前后两侧的内壁均向内凹陷有一气道11,而在左右两侧的内壁则分别突出有一凸肋12,用以将左、右两侧的内壁间隔出上、下两轨槽13、14,所述两轨槽13、14与所述气道11相互连通,另在前后两侧的外壁还分别突出有一呈中空状的柱体15,所述柱体15与所述气道11相互连通;两基板2,其是面对面设置在所述组合壳体1的两轨槽13、14内,并通过所述凸肋12使所述两基板2间形成一放电间隙21,所述放电间隙21与所述组合壳体1前后两侧的气道11相互连通;以及两电极单元3,均是呈一平板状,并分别连接在所述两基板2的外表面,且在外侧分别焊接有一高压电极引线31,所述高压电极引线31的自由端分别凸伸在所述电极单元3外。因此,通过所述高压电极引线31以高电压直接强迫所述两电极单元3放电,使通过所述放电间隙21的氧气能够被电离成臭氧,再以流通空气的方式使臭氧逸出,由此达到稳定产生臭氧的功效。
上述中,所述电极单元3外,还设置有一能将所述电极单元3密封在所述基板2外表面上的绝缘密封胶层4;如此一来,所述电极单元3因内层有基板2,外层另有绝缘密封胶层4的保护,使所述电极单元3不会接触到高压电晕电场及空气,由此降低所述电极单元3氧化的可能性,进而增加本实用新型臭氧产生器的使用寿命。
上述中,所述两基板2均为陶瓷基板。
其中,由于陶瓷具有坚硬、耐磨、耐压、耐高热、耐酸、耐碱等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基板2使用陶瓷基板,具有加工性好、稳定性高、热导率高、耐热性优良、化学稳定性好、容易金属化、及防止氧化腐蚀等特性,更重要的是原材料资源丰富、制造容易、价格低,以取代先前技术中所使用的绝缘片。
上述图2揭示出,所述组合壳体1是由一左壳体16及一右壳体17所组成,所述左壳体16具有两相互平行的第一杆部161,并在所述第一杆部161一端垂直连接有一第一横杆部162,而所述右壳体17则具有两相互平行并与所述第一杆部161一端连接的第二杆部171,并在所述第二杆部171一端垂直连接有一第二横杆部172,且所述左壳体16一端,还设置有上、下两限位件163、164,所述限位件163、164分别将上述两条高压电极引 线31定位在所述左壳体16一端的上侧边及下侧边上。
其中,所述左、右壳体16、17的结合方式:分别是由两基板2的两端朝中间靠拢贴合,并利用所述上、下两轨槽13、14将所述两基板2固定在中间,因此,仅需将左壳体16或右壳体17向外拉出其中一个,即可更换所述两基板2,相当方便。
其次,通过所述上、下两限位件163、164的应用,可将两条高压电极引线31平整的固定,以防止所述两条高压电极引线31扭曲、缠绕,以提高安全性,降低整体的故障率。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单一使用的状态,所述组合壳体1前后两侧内壁所形成的气道11,是分别与前后两侧外壁突出的柱体15相通并形成一进气口18及一出气口19,因此,空气可由所述进气口18流通过所述气道11进入到所述放电间隙21,在所述放电间隙21内被电离成臭氧后,再以流通空气的方式,使臭氧流通过所述气道11再由所述出气口19逸出,由此构成一种单一使用的臭氧产生器。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两组以上使用的状态,所述臭氧产生器10的数量可为多个,并在纵向方向往上叠加设置,也可以水平方向排列设置,图中未揭示。
以上依据图示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呈镂空状的组合壳体(1),其前后两侧的内壁均向内凹陷有一气道(11),而在左右两侧的内壁则分别突出有一凸肋(12),用以将左、右两侧的内壁间隔出上、下两轨槽(13、14),该两轨槽(13、14)与该气道(11)相互连通,另在前后两侧的外壁还分别突出有一呈中空状的柱体(15),该柱体(15)与该气道(11)相互连通;
两基板(2),其是面对面设置在该组合壳体(1)的两轨槽(13、14)内,并通过该凸肋(12)使该两基板(2)间形成一放电间隙(21),该放电间隙(21)与该组合壳体(1)前后两侧的气道(11)相互连通;以及
两电极单元(3),均是呈一平板状,并分别连接在该两基板(2)的外表面,且在外侧分别焊接有一高压电极引线(31),该高压电极引线(31)的自由端分别凸伸在该电极单元(3)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壳体(1)是由一左壳体(16)及一右壳体(17)所组成,该左壳体(16)具有两相互平行的第一杆部(161),并在该第一杆部(161)一端垂直连接有一第一横杆部(162),而该右壳体(17)则具有两相互平行并与该第一杆部(161)一端连接的第二杆部(171),并在该第二杆部(171)一端垂直连接有一第二横杆部(17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体(16)一端,还设置有上、下两限位件(163、164),该限位件(163、164)分别将上述两条高压电极引线(31)定位在该左壳体(16)一端的上侧边及下侧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基板(2)均为陶瓷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产生器(10)的数量可为多个,并在纵向或水平方向排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单元(3)外,还设置有一能将该电极单元(3)密封在该基板(2)外表面上的绝缘密封胶层(4)。
CN201620875950.3U 2016-08-12 2016-08-12 臭氧产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33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5950.3U CN206033228U (zh) 2016-08-12 2016-08-12 臭氧产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5950.3U CN206033228U (zh) 2016-08-12 2016-08-12 臭氧产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33228U true CN206033228U (zh) 2017-03-22

Family

ID=58309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7595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33228U (zh) 2016-08-12 2016-08-12 臭氧产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332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7330A (zh) * 2020-07-31 2020-10-23 浙江金大万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源板式臭氧发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7330A (zh) * 2020-07-31 2020-10-23 浙江金大万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源板式臭氧发生器
CN111807330B (zh) * 2020-07-31 2024-03-22 浙江金大万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源板式臭氧发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51413U (zh) 一种静电集尘模块
CN207818737U (zh) 电池、电池组以及汽车
CN206033228U (zh) 臭氧产生器
CN110061178A (zh) 电池、电池组以及汽车
CN205645666U (zh) 新型固封极柱真空断路器
CN102446662A (zh) 具对流散热效果的断路器本体
CN201877322U (zh) 一种开关电器灭弧室
CN206533343U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
CN206532615U (zh) 通气或通液体的防短路电源线
CN102005322B (zh) 开关电器灭弧室
CN205922908U (zh) 一种电子水烟雾化芯、电子水烟雾化装置及电子水烟
CN205791173U (zh) 气体绝缘柜上使用的绝缘套管
CN211151058U (zh) 一种双极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03192642U (zh) 绝缘阻挡灭弧式电器开关触头
CN207150138U (zh) 螺旋式库仑力压缩引雷灭弧球
CN201788920U (zh) 一种端盖具有夹紧结构的保险丝
CN205452045U (zh) 一种电容器
CN201904586U (zh) 一种矩形导体穿墙套管
CN206602017U (zh) 一种零序电流互感器用导体间绝缘体结构
CN211879779U (zh) 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11078469U (zh) 一种散热迅速的小体积臭氧发生管
CN205488263U (zh) 一种新型电池电极组件
TWM496240U (zh) 鋰電池模組
CN203553712U (zh) 一种户外高压固体绝缘负荷开关
CN204737726U (zh) 水冷却多管式组合放电极臭氧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