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24981U - 喷雾喷粉两用机 - Google Patents
喷雾喷粉两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024981U CN206024981U CN201621065190.6U CN201621065190U CN206024981U CN 206024981 U CN206024981 U CN 206024981U CN 201621065190 U CN201621065190 U CN 201621065190U CN 206024981 U CN206024981 U CN 2060249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dicine
- chest
- change
- over panel
- blanking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雾喷粉两用机,包括背架(5)、发动机(7)、吹风机(6)、吹风弯管(31)、吹风软管(13)、吹风管(21)、控制手柄(14)、液体管道(20)、药粉通道(30)、下料盒(3)、转换板(24)、药箱(2);所述的下料盒(3)固定在吹风机(6)上方并具有药粉腔(28)和流体腔(36)两个独立的腔室,液体管道(20)的下端设置在吹风管(21)上,上端与下料盒(3)的流体腔(36)连通;药粉通道(30)的下端设置在吹风弯管(31)内,上端与下料盒(3)的药粉腔(28)连通;药箱(2)与下料盒(3)之间设有可拆装的转换板(24),转换板(24)上设有一开口,药箱(2)通过转换板(24)与下料盒(3)连通,采用本结构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功能切换快捷、工作稳定可靠、排放干净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艺和果蔬植保设备,特别是一种既可以喷洒药粉又可以喷洒药液的喷雾喷粉两用机。
背景技术
在果蔬种植和园艺植保领域,人们需要一种便携式的机具用来给植物喷洒药液或者药粉。这样的机具通常带有一个背架、动力驱动的吹风机和药箱,通过吹风机产生的高速气流将药箱内的媒介以雾状或者粉状喷出。因此,机具需要经常在喷雾和喷粉功能之间来回切换。目前公知的方案是:如图5所示,药箱采用螺钉、螺母等紧固件固定在喷雾喷粉机上方,药箱上固定有药箱盖,药箱需要借助工具才能拆卸和安装,拆下药箱后,整个药箱底部可以拆卸,药粉通道设置在药箱的下方,而与液体通道相连的出水口则设置在药箱靠近底部的侧面,当需要进行喷雾作业时,在药箱内装入药液,药液经出水口和液体通道进入吹风管,由高速气流将药液喷出形成雾状;当需要进行喷粉作业时,需要将液体通道从出水口拔下并堵住出水口,然后使用工具将药箱拆下,然后拆掉药箱底部,这样药箱就和药粉通道连通,药粉经药粉通道进入吹风管,由高速气流将药粉喷出形成粉雾;这种方式有两个弊端,第一:整个转换过程十分复杂,需要借助工具,而且需要卸下零部件,这就导致两个功能之间切换十分不便,而且工具和拆换下的零件还容易丢失;第二:当使用喷雾模式时,由于出水口位于药箱侧面,药箱底部低于出水口的药液无法排空。如何在同一台机具上实现尽可能的少使用工具甚至不借助工具,就可以在喷雾和喷粉功能之间快捷方便的切换,而又要确保机具工作可靠,不泄露、药粉药液无残留是行业内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都进行了开发和研究,但至今未有理想的产品面世。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功能切换快捷、工作稳定可靠的喷雾喷粉两用机;第二目的是药箱药液排放干净无残留。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背架、发动机、吹风机、吹风弯管、吹风软管、吹风管、控制手柄、液体管道、药粉通道、下料盒、转换板、药箱、药箱底座;所述的下料盒固定在吹风机上方并具有药粉腔和流体腔两个独立的腔室,液体管道的下端设置在吹风管上,上端与下料盒的流体腔连通;药粉通道的下端设置在吹风弯管内,上端与下料盒的药粉腔连通;药箱可拆装地固定在下料盒上,药箱与下料盒之间设有可拆装的转换板,转换板上设有一开口,药箱通过转换板与下料盒连通,转换板有两种安装方式,其中一个是转换板上的开口对正下料盒的流体腔,流体腔与药箱内部连通,药粉腔与药箱内部隔绝,液体管道通过下料盒、转换板和药箱内部连通;另一个是转换板上的开口对正下料盒的药粉腔,药粉腔与药箱内部连通,流体腔与内部隔绝,药粉通道通过下料盒、转换板和药箱内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药箱、转换板、下料盒安装在同一中心轴线上,吹风机上设有进风道,转换板上设有通气管道,药箱内设有通气管,进风道、通气管道及通气管相互连通直通到药箱顶部,该通气管道与下料盒的流体腔和药粉腔隔绝,药箱内的媒介也无法进入通气管,进风道同时与药粉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下料盒的流体腔和药粉腔对称的布置在中心轴线的两侧,转换板上的开口布置在中心轴线的一侧,转换板开口形状呈漏斗形,四周向开口处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换板上至少设有一处手柄供手动拆卸和安装转换板时使用;所述转换板的两种安装方式通过将转换板旋转180°来进行切换;转换板上至少有两处卡扣并扣在药箱底座的卡槽上,使它可靠的固定在药箱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药箱底座上设置有四个定位柱,其中至少一个定位柱上设有限位筋,下料盒上对应设有与四个定位柱相配合的四个定位孔,其中至少一个定位孔设有限位槽并与限位筋一一对应,药箱以唯一的安装方式安装在下料盒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下料盒设有两个手动操作的弹性卡扣,药箱上设有与弹性卡扣相配合的扣座,药箱通过弹性卡扣与扣座配合固定在下料盒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转换板和下料盒之间采用环形凸筋和环形凹槽的方式相互配合,使下料盒的流体腔和药粉腔相互之间密封隔绝。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吹风机由叶轮、蜗壳、吹风弯管、吹风软管和吹风管组成,叶轮由发动机输出轴驱动,发动机上设有油箱,蜗壳通过减振脚与背架固定,背架上设有背带,吹风机的侧面有一圈防护格栅,吹风机上设置有冷却风道,可以让冷却风通过去冷却发动机,吹风机的蜗壳连着吹风弯管,吹风弯管往外延伸依次连接吹风软管和吹风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控制手柄安装在吹风管上,控制手柄上设有熄火开关以及通过扳机控制臂控制发动机转速的油门扳机,控制手柄上还集成了控制药液流量的药液旋钮和控制药粉流量的药粉旋钮,下料盒的药粉腔内设有转阀,转阀的转轴伸出下料盒后与旋钮固定,药粉旋钮通过线缆推拉旋钮并通过旋钮控制与之相连的转阀。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一是当操作者需要切换喷雾或者喷粉功能时,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仅进行简单的手动操作,就可以实现在喷雾和喷粉功能之间的互换,不需要更换任何零件,也没有任何多出的零件需要保管,简单、方便、快捷、可靠。二是转换板开口形状呈漏斗形,四周向开口处倾斜,这样可以将药箱内的媒介全部排出,避免残留。三是进风道、通气管道及通气管相互连通直通到药箱顶部,可以避免在药液或药粉输送过程中药箱内部形成真空,确保所有药液或药粉全部被输送出去,进风道同时与药粉通道连通,可以将吹风机内高速气流的一小部分导入药粉通道、下料盒的药粉腔和药箱内,这股气流可以促使药粉更顺畅的排出,减少药箱底座的残留,提高药粉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药箱和转换板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转换板和下料盒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 为现有技术喷雾喷粉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 喷雾喷粉主机,2 药箱,3 下料盒,4 药箱盖,5 背架,6 吹风机,7 发动机,8 蜗壳,9 背带,10 弹性卡扣,11 油箱,12 减振脚,13 吹风软管,14 控制手柄,15 扳机控制臂,16熄火开关,17 油门扳机,18 药粉旋钮,19 药液旋钮,20 液体管道,21 吹风管,22药液喷管,23 防护格栅,24 转换板,25 转换板开口,26 滤网,27 药箱底座,28 药粉腔,29转阀,30 药粉通道,31 吹风弯管,32 叶轮,33 输出轴,34 冷却风道,35 进风道,36 流体腔,37 通气管道,38 通气管,39 中心轴线,40 限位筋,41 定位柱,42 药箱内部,43 缺口,44 卡槽,45 卡扣,46 手柄,47 环形凹槽,48 定位孔,49 限位槽,50 环形凸筋,51 下水口,52 出水口,53 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喷雾喷粉两用机的具体实施方案,喷雾喷粉主机1包括背架5、发动机7、吹风机6、吹风弯管31、吹风软管13、吹风管21、控制手柄14、液体管道20、药粉通道30、下料盒3、转换板24、药箱2、药箱底座27,药箱2上设有药箱盖4,药箱底座27不可拆卸的固定在药箱2的底部;所述的吹风机6由叶轮32、蜗壳8、吹风弯管31、吹风软管13和吹风管21组成,叶轮32由发动机输出轴33驱动,发动机7上设有油箱11,蜗壳8通过减振脚12与背架5固定,背架5上设有背带9,吹风机6的侧面有一圈防护格栅23防止意外接触,吹风机6上设置有冷却风道34,可以让冷却风通过去冷却发动机7,吹风机6蜗壳8连着吹风弯管31,吹风弯管31往外延伸依次连接吹风软管13和吹风管21。
所述的下料盒3固定在吹风机6上方并具有药粉腔28和流体腔36两个独立的腔室,液体管道20的下端设置在吹风管21上,上端与下料盒3的流体腔36连通;药粉通道30的下端设置在吹风弯管31内,上端与下料盒3的药粉腔28连通;药箱2不有工具就可拆装地固定在下料盒3上,药箱2与下料盒3之间设有不有工具就可拆装的转换板24,转换板24上设有一开口,药箱2通过转换板24与下料盒3连通。
所述的控制手柄14安装在吹风管21上,控制手柄14上设有熄火开关16以及通过扳机控制臂15控制发动机转速的油门扳机17,控制手柄14上还集成了控制药液流量的药液旋钮19和控制药粉流量的药粉旋钮18,下料盒3的药粉腔28内设有转阀29,转阀29的转轴伸出下料盒3后与旋钮53固定,药粉旋钮18通过线缆推拉旋钮53并通过旋钮53控制与之相连的转阀29,从而实现调节药粉通道30开度。
转换板24有两种安装方式,其中一个是转换板24上的开口对正下料盒3的流体腔36,流体腔36与药箱内部42连通,药粉腔28与药箱内部42隔绝,液体管道20通过下料盒3、转换板24和药箱内部42连通,实现喷雾功能;另一个是转换板24上的开口对正下料盒3的药粉腔28,药粉腔28与药箱内部42连通,流体腔36与药箱内部42隔绝,药粉通道30通过下料盒3、转换板24和药箱内部42连通,实现喷粉功能。
所述的药箱2、转换板24、下料盒3安装在同一中心轴线39上,吹风机6上设有进风道35,转换板24上设有通气管道37,药箱2内设有通气管38,进风道35、通气管道37及通气管38相互连通直通到药箱2顶部,该通气管道37与下料盒3的流体腔36和药粉腔28隔绝,药箱2内的媒介也无法进入通气管38,可以避免在药液或药粉输送过程中药箱2内部形成真空,确保所有药液或药粉全部被输送出去。进风道35同时与药粉通道30连通,可以将吹风机6内高速气流的一小部分导入药粉通道30、下料盒3的药粉腔28和药箱2内,这股气流可以促使药粉更顺畅的排出,减少药箱底座27的残留,提高药粉的使用效率。
所述下料盒3的流体腔36和药粉腔28对称的布置在中心轴线39的两侧,转换板24上的开口25布置在中心轴线39的一侧,转换板24开口形状呈漏斗形,四周向开口25处倾斜,这样可以将药箱2内的媒介全部排出,避免残留。
所述转换板24上设有相对称的手柄46,药箱底座27上设有与手柄46相配合的缺口43,手柄46供手动拆卸和安装转换板24时使用;所述转换板24的两种安装方式通过将转换板24旋转180°来进行切换;转换板24上至少有两处卡扣45并扣在药箱底座27的卡槽44上,使它可靠的固定在药箱底座27上。所述药箱底座27上设置有四个定位柱41,其中至少一个定位柱41上设有限位筋40,下料盒3上对应设有与四个定位柱41相配合的四个定位孔48,其中至少一个定位孔48设有限位槽49并与限位筋40一一对应,药箱2以唯一的安装方式安装在下料盒3上,可以防止误装。
所述的下料盒3设有两个手动操作的弹性卡扣10,药箱2上设有与弹性卡扣10相配合的扣座,药箱2通过弹性卡扣10与扣座配合固定在下料盒3上,可以保证连接可靠。所述的转换板24和下料盒3之间采用环形凸筋50和环形凹槽47的方式相互配合,使下料盒3的流体腔36和药粉腔28相互之间密封隔绝,可以保证密封可靠。流体腔36设置有下水口51以及与下水口51相连通的出水口52,出水口52与液体管道20连通,可以保证流体腔36排放通畅、无残留。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喷雾喷粉两用机,包括背架(5)、发动机(7)、吹风机(6)、吹风弯管(31)、吹风软管(13)、吹风管(21)、控制手柄(14)、液体管道(20)、药粉通道(30)、下料盒(3)、转换板(24)、药箱(2)、药箱底座(27);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料盒(3)固定在吹风机(6)上方并具有药粉腔(28)和流体腔(36)两个独立的腔室,液体管道(20)的下端设置在吹风管(21)上,上端与下料盒(3)的流体腔(36)连通;药粉通道(30)的下端设置在吹风弯管(31)内,上端与下料盒(3)的药粉腔(28)连通;药箱(2)可拆装地固定在下料盒(3)上,药箱(2)与下料盒(3)之间设有可拆装的转换板(24),转换板(24)上设有一开口,药箱(2)通过转换板(24)与下料盒(3)连通,转换板(24)有两种安装方式,其中一个是转换板(24)上的开口对正下料盒(3)的流体腔(36),流体腔(36)与药箱内部(42)连通,药粉腔(28)与药箱内部(42)隔绝,液体管道(20)通过下料盒(3)、转换板(24)和药箱内部(42)连通;另一个是转换板(24)上的开口对正下料盒(3)的药粉腔(28),药粉腔(28)与药箱内部(42)连通,流体腔(36)与药箱内部(42)隔绝,药粉通道(30)通过下料盒(3)、转换板(24)和药箱内部(4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喷粉两用机,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箱(2)、转换板(24)、下料盒(3)安装在同一中心轴线(39)上,吹风机(6)上设有进风道(35),转换板(24)上设有通气管道(37),药箱(2)内设有通气管(38),进风道(35)、通气管道(37)及通气管(38)相互连通直通到药箱(2)顶部,该通气管道(37)与下料盒(3)的流体腔(36)和药粉腔(28)隔绝,药箱(2)内的媒介也无法进入通气管(38),进风道(35)同时与药粉通道(3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喷粉两用机,其特征是:所述下料盒(3)的流体腔(36)和药粉腔(28)对称的布置在中心轴线(39)的两侧,转换板(24)上的开口(25)布置在中心轴线(39)的一侧,转换板(24)开口形状呈漏斗形,四周向开口(25)处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喷雾喷粉两用机,其特征是:所述转换板(24)上至少设有一处手柄(46)供手动拆卸和安装转换板(24)时使用;所述转换板(24)的两种安装方式通过将转换板(24)旋转180°来进行切换;转换板(24)上至少有两处卡扣(45)并扣在药箱底座(27)的卡槽(44)上,使它可靠的固定在药箱底座(2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雾喷粉两用机,其特征是:所述药箱底座(27)上设置有四个定位柱(41),其中至少一个定位柱(41)上设有限位筋(40),下料盒(3)上对应设有与四个定位柱(41)相配合的四个定位孔(48),其中至少一个定位孔(48)设有限位槽(49)并与限位筋(40)一一对应,药箱(2)以唯一的安装方式安装在下料盒(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雾喷粉两用机,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料盒(3)设有两个手动操作的弹性卡扣(10),药箱(2)上设有与弹性卡扣(10)相配合的扣座,药箱(2)通过弹性卡扣(10)与扣座配合固定在下料盒(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雾喷粉两用机,其特征是:所述的转换板(24)和下料盒(3)之间采用环形凸筋(50)和环形凹槽(47)的方式相互配合,使下料盒(3)的流体腔(36)和药粉腔(28)相互之间密封隔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雾喷粉两用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吹风机(6)由叶轮(32)、蜗壳(8)、吹风弯管(31)、吹风软管(13)和吹风管(21)组成,叶轮(32)由发动机输出轴(33)驱动,发动机(7)上设有油箱(11),蜗壳(8)通过减振脚(12)与背架(5)固定,背架(5)上设有背带(9),吹风机(6)的侧面有一圈防护格栅(23),吹风机(6)上设置有冷却风道(34),可以让冷却风通过去冷却发动机(7),吹风机(6)的蜗壳(8)连着吹风弯管(31),吹风弯管(31)往外延伸依次连接吹风软管(13)和吹风管(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雾喷粉两用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手柄(14)安装在吹风管(21)上,控制手柄(14)上设有熄火开关(16)以及通过扳机控制臂(15)控制发动机转速的油门扳机(17),控制手柄(14)上还集成了控制药液流量的药液旋钮(19)和控制药粉流量的药粉旋钮(18),下料盒(3)的药粉腔(28)内设有转阀(29),转阀(29)的转轴伸出下料盒(3)后与旋钮(53)固定,药粉旋钮(18)通过线缆推拉旋钮(53)并通过旋钮(53)控制与之相连的转阀(29)。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65190.6U CN206024981U (zh) | 2016-09-20 | 2016-09-20 | 喷雾喷粉两用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65190.6U CN206024981U (zh) | 2016-09-20 | 2016-09-20 | 喷雾喷粉两用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024981U true CN206024981U (zh) | 2017-03-22 |
Family
ID=58296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65190.6U Active CN206024981U (zh) | 2016-09-20 | 2016-09-20 | 喷雾喷粉两用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02498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72468A (zh) * | 2016-09-20 | 2017-03-08 | 浙江中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喷雾喷粉两用机 |
-
2016
- 2016-09-20 CN CN201621065190.6U patent/CN20602498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72468A (zh) * | 2016-09-20 | 2017-03-08 | 浙江中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喷雾喷粉两用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72468A (zh) | 喷雾喷粉两用机 | |
US7870640B2 (en) | Convertible blower/vacuum | |
US5979013A (en) | Portable blower with noise reduction | |
US8177914B2 (en) | Dual path blower method and apparatus | |
EP3311721B1 (en) | Vacuum cleaner | |
CN206024981U (zh) | 喷雾喷粉两用机 | |
US20200100635A1 (en) | Rod-type cleaning component and dust collector with same | |
KR101664315B1 (ko) | 자동차용 청소기 | |
WO2016096037A1 (en) | Vacuum cleaner nozzle and vacuum cleaner | |
CN206007855U (zh) | 小型多用途涡扇消防炮 | |
ITVI960028A1 (it) | Dispositivo portatile aspirante/soffiante | |
WO2016054944A1 (zh) | 硬表面真空清洁机及其清洁方法 | |
CN209493907U (zh) | 一种多功能除尘装置 | |
CN209574548U (zh) | 湿式表面清洁头 | |
US20200375422A1 (en) | Wet/dry vacuum device | |
CN201070605Y (zh) | 喷雾喷粉机新型接风管 | |
CN215996019U (zh) | 一种排风反吹式粉尘处理设备 | |
CN208943181U (zh) | 一种呼吸机辅助人工气道湿化器 | |
EP0816148A1 (en) | Attachment for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CN211613665U (zh) | 一种快速高效的模具用干冰清洗机 | |
US10888206B2 (en) | Vacuum cleaner with disposable dirt collector | |
JP2018521292A (ja) | 換気扇 | |
CN207098465U (zh) | 一种穿线机 | |
US20200221711A1 (en) | Flour dust containment system | |
CN205730767U (zh) | 水雾空气净化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