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24040U - 麦克风减震结构及麦克风 - Google Patents

麦克风减震结构及麦克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24040U
CN206024040U CN201621073883.XU CN201621073883U CN206024040U CN 206024040 U CN206024040 U CN 206024040U CN 201621073883 U CN201621073883 U CN 201621073883U CN 206024040 U CN206024040 U CN 206024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ke
damping
shock
baffle
damp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7388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俊
罗睿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Tongli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Tongli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Tongli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Tongli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7388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240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24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240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麦克风减震结构及麦克风,其中,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包括第一减震部和至少两个第二减震部,两个所述第二减震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且所述第二减震部的远离第一减震部的一端外侧环设有用以卡合于PCB板的凹槽;所述第一减震部形成有用以容置麦克风的空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旨在简化麦克风的安装工序。

Description

麦克风减震结构及麦克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拾音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麦克风减震结构及麦克风。
背景技术
随着音频行业的高速发展,消费者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音频设备,也即要求音频设备在播放时不能有异响和震音。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在麦克风附近贴EVA泡棉或者直接打胶的方式来改善,但这样的减震结构安装工序繁琐,使得整个产品制造工序增加,且需耗费较大的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麦克风减震结构及麦克风,旨在简化麦克风的安装工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麦克风减震结构包括第一减震部和至少两个第二减震部,各所述第二减震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且所述第二减震部的远离第一减震部的一端外侧环设有用以卡合于PCB板的凹槽;所述第一减震部形成有用以容置麦克风的空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部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圆柱形的侧壁,所述第一挡板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连接于所述侧壁的两端以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第二减震部连接于第二挡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减震部垂直于所述第二挡板所在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部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圆柱形的侧壁,所述第一挡板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连接于所述侧壁的两端以形成所述空腔;各所述第二减震部连接于侧壁,且各所述第二减震部远离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减震部包括连接部和延伸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侧壁,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远离侧壁的一端,且所述延伸部垂直于所述第二挡板所在的平面;所述凹槽形成于所述延伸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均为硅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麦克风,所述麦克风包括壳体、麦克风减震结构和PCB板,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安装于PCB板,所述PCB板固定于壳体上;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为如上所述的麦克风减震结构。
优选地,所述PCB板和壳体之间设有缓冲件。
优选地,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均安装于PCB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减震部用以容置麦克风,进而能对麦克风形成一级减震;所述第二减震部通过凹槽与PCB板卡合连接,进而使得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的安装拆卸更为简单方便,无需另外使用粘胶或螺钉的方式来进行固定,简化了麦克风的整体安装工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麦克风减震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麦克风减震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麦克风减震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麦克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麦克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麦克风减震结构。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麦克风减震结构1,包括第一减震部10和至少两个第二减震部20,各所述第二减震部20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部10,且所述第二减震部20的远离第一减震部10的一端外侧环设有用以卡合于PCB板的凹槽23;所述第一减震部10形成有用以容置麦克风的空腔(未标示)。
所述第一减震部10用以容置麦克风,进而能对麦克风形成一级减震;所述第二减震部20通过凹槽23与PCB板卡合连接,通过第二减震部20形成二级减震,使得所述第一减震部10相对于所述PCB板处于悬浮状态,进而所述第二减震部20能够直接吸收外界产生的震动,通过第一减震部10的再次缓冲,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周边结构对麦克风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谐振等,保证麦克风的声音采集效果,确保麦克风的高音质要求。另外,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1的设计使得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1的安装拆卸更为简单方便,无需另外使用粘胶或螺钉的方式来进行固定,简化了麦克风的整体安装工序,也节约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部10包括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和圆柱形的侧壁13,所述第一挡板11包括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挡板12包括第二通孔122,所述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分别连接于所述侧壁13的两端以形成所述空腔;两个所述第二减震部20连接于第二挡板12。
所述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及侧壁13的连接,形成一圆柱形的第一减震部10,且所述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2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减震部10形成有一贯通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的空腔,所述空腔用以容置麦克风,进而方便麦克风的安装,使得所述麦克风与第一减震部10紧密抵接,进而减少外界结构对麦克风产生的振动影响,确保麦克风的拾音品质;麦克风线路从所述第二通孔122引出,所述第一通孔111用以方便麦克风采集声音。
优选地,所述第二减震部20垂直于所述第二挡板12所在的平面。这样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二减震部20卡合于PCB板时,所述第二挡板12与PCB板平行设置,进一步确保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1与PCB板安装的美观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通孔111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122的直径。
所述侧壁13的直径为7mm~10mm,所述侧壁13的高度为4mm~5mm。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壁13的直径优选为9mm,所述侧壁13的高度优选为4.5mm,使得所述第一减震部10体积更加小巧,方便麦克风的放置和安装,进而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1的体积也更加小巧,同一PCB板能同时安装多个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1,且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1的安装位置可根据麦克风线路和PCB板的具体结构而灵活设置,提高了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1安装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所述第一减震部10和第二减震部20均为硅胶材质。硅胶材质的所述第一减震部10和第二减震部20弹性性能更好,更利于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1的安装,且具有更好的缓冲性能,进一步保证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1的减震效果,确保麦克风减震结构1能更好地采集声音。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未标示)包括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未标示)和圆柱形的侧壁13,所述第一挡板11包括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第二通孔(未标示),所述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分别连接于所述侧壁13的两端以形成所述空腔;各所述第二减震部(未标示)连接于侧壁13,且各所述第二减震部远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部包括连接部21和延伸部22,所述连接部21连接于所述侧壁13,所述延伸部22连接于所述连接部21的远离侧壁13的一端,且所述延伸部22垂直于所述第二挡板所在的平面;所述凹槽23形成于所述延伸部22。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震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减震部相对地设置于所述侧壁13,且所述第二减震部包括连接部21和延伸部22,所述凹槽23形成于延伸部22,通过所述凹槽23卡合于PCB板而使得所述延伸部22与PCB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22与所述第二挡板呈垂直关系,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1向远离所述第二挡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连接部21平行于所述第二挡板所在的平面,进而使得所述连接部21与延伸部22呈垂直关系,且两个所述延伸部2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为麦克风线路提供更大的安装和布线空间,有利于麦克风减震结构1在PCB板上的合理布局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麦克风,请参照图4和图5,所述麦克风包括壳体(图未示)、麦克风减震结构1和PCB板2,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1安装于PCB板2,所述PCB板2固定于壳体内;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1为如上所述的麦克风减震结构1。该麦克风减震结构1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麦克风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PCB板2和壳体之间设有缓冲件3;当所述麦克风受到外界的冲击力时,所述缓冲件3作为一级减震结构,能有效缓解外界冲击力的冲击,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1作为二级减震结构,起到进一步地减震作用,进而通过所述缓冲件3与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1的共同减震作用,避免外界结构对麦克风产生的振动、谐振的影响,确保所述麦克风能更好的采集声音。
优选地,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1为多个,多个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1均安装于PCB板2;使得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1可采用不同的排列方式实现不同的布局效果,如采用5+1、7+1的排列方式,即一个麦克风减震结构1安装用户PCB板2中央,其他多个麦克风减震结构1安装于所述PCB板边沿,从而更好地满足麦克风的拾音要求,提高所述麦克风的拾音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麦克风减震结构1的排列方式有且并不仅限于上述所述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麦克风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减震部和至少两个第二减震部,各所述第二减震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且所述第二减震部的远离第一减震部的一端外侧环设有用以卡合于PCB板的凹槽;所述第一减震部形成有用以容置麦克风的空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圆柱形的侧壁,所述第一挡板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连接于所述侧壁的两端以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第二减震部连接于第二挡板。
3.如权利要2所述的麦克风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部垂直于所述第二挡板所在的平面。
4.如权利要1所述的麦克风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圆柱形的侧壁,所述第一挡板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连接于所述侧壁的两端以形成所述空腔;各所述第二减震部连接于侧壁,且各所述第二减震部远离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麦克风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部包括连接部和延伸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侧壁,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远离侧壁的一端,且所述延伸部垂直于所述第二挡板所在的平面;所述凹槽形成于所述延伸部。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所述的麦克风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麦克风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均为硅胶材质。
8.一种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麦克风减震结构和PCB板,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安装于PCB板,所述PCB板固定于壳体内;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麦克风减震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和壳体之间设有缓冲件。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麦克风减震结构均安装于PCB板。
CN201621073883.XU 2016-09-22 2016-09-22 麦克风减震结构及麦克风 Active CN206024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73883.XU CN206024040U (zh) 2016-09-22 2016-09-22 麦克风减震结构及麦克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73883.XU CN206024040U (zh) 2016-09-22 2016-09-22 麦克风减震结构及麦克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24040U true CN206024040U (zh) 2017-03-15

Family

ID=58261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73883.XU Active CN206024040U (zh) 2016-09-22 2016-09-22 麦克风减震结构及麦克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240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68942U (zh) 扬声器
CN208638530U (zh) 扬声器箱
WO2020103577A1 (zh) 一种扬声器
CN208638716U (zh) 扬声器箱
CN206024040U (zh) 麦克风减震结构及麦克风
CN202721811U (zh) 电声换能器
CN107580281A (zh)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
CN202068566U (zh) 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CN214367443U (zh) 一种振动阻尼结构及带喇叭的电子产品
CN201185474Y (zh) 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CN209693026U (zh) 智能语音音箱
CN205846326U (zh) 集成usb接口与音频接口的一体化装置
CN2412338Y (zh) 用于pc机的立体声音箱
CN218634288U (zh) 一种扬声器固定结构
CN203691518U (zh) 电视机内置音箱
CN207518848U (zh) 一种平板扬声器的振膜及平板扬声器
CN209562736U (zh) 音箱结构及线阵列音箱
CN205545910U (zh) 扬声器
CN212850928U (zh) 一种防震麦克风
CN215341958U (zh) 一种基于软胶减震的一体式黑胶唱片机音响
CN207150813U (zh) 笔记本模块化功放器
CN209497591U (zh) 一种减少焊点方便组装的高音扬声器
CN202183864U (zh) 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CN206743415U (zh) 电视机
CN214959919U (zh) 机顶盒的麦克风配置结构及机顶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