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06026U - 一种防刺服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刺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06026U
CN206006026U CN201621017626.4U CN201621017626U CN206006026U CN 206006026 U CN206006026 U CN 206006026U CN 201621017626 U CN201621017626 U CN 201621017626U CN 206006026 U CN206006026 U CN 206006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b
resistance body
body armor
connect band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176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星
张雄杰
瞿新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bo Security Equipment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bo Security Equipmen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bo Security Equipment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bo Security Equipmen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176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06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06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06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装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刺服,包括防刺服本体和防护组件;防刺服本体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外套层、缓冲层及透气层,外套层与缓冲层之间具有容纳腔;防护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防护组件包括保护套和防刺片,保护套包覆于防刺片的外侧,防刺片的靠近外套层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凸起,凸起的表面为弧形面。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刺服,包括阻燃抗静电的外套层和具有弧形凸起的防刺片,可以有效阻止刀从正面不同的角度刺破防刺服,并且缓冲刀刺破防刺服的外套层带来的外力冲击,同时,该防刺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易于穿脱,能更好地保护安保人员的人身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防刺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装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刺服。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安保人员在执勤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危急情况,如不法分子持刀行凶等,安保人员被刺伤导致伤亡的时间比比皆是。在执勤过程中,为了避免安保人员发生安全问题,安保人员配备了防刺服。但现有的防护服结构简单,主要依靠外部的注塑件和缓冲内衬的组合来抵御外部击打能量,通过一定厚度的布料进行防护,这种防护服难以确保安保人员的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刺服,可以有效阻止刀从正面不同的角度刺破防刺服从而危害安保人员,同时,该防刺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易于穿脱,能更好地保护安保人员的人身安全,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刺服,包括防刺服本体和防护组件;所述防刺服本体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外套层、缓冲层及透气层,所述外套层与所述缓冲层之间具有容纳腔;所述防护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防护组件包括保护套和防刺片,所述保护套包覆于所述防刺片的外侧,所述防刺片的靠近所述外套层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的表面为弧形面。
在该实施例中,防刺服除了具有外套层、缓冲层和透气层外,还具有防刺组件,防刺组件包含具有弧形凸起的防刺片,可以有效阻止刀从正面不同的角度刺破防刺服,并且缓冲刀刺破防刺服外套层带来的外力冲击,同时,该防刺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易于穿脱,能更好地保护安保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防刺服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储物区,所述储物区包括储物袋,所述储物袋的开口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储物袋通过魔术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储物区包括多个悬挂带,每个所述悬挂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防刺服本体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防刺服本体包括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所述防刺服本体设置有长度可调节的肩带,所述第一防护部与所述第二防护部通过所述肩带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肩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防护部固定连接,所述肩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部通过魔术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防刺服本体设置有长度可调节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防刺服本体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防刺服本体的另一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带包括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防刺服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防刺服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防刺片为芳纶涂胶布防刺片。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为海绵板或PE板。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为牛津布保护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刺服,包括阻燃抗静电的外套层和具有弧形凸起的防刺片,可以有效阻止刀从正面不同的角度刺破防刺服,并且缓冲刀刺破防刺服的外套层带来的外力冲击,同时,该防刺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易于穿脱,能更好地保护安保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刺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防刺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容纳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防刺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刺服的储物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带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带的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具体为:
防刺服1000;
防刺服本体10;
外套层110,缓冲层130,透气层140;
容纳腔120,拉链121;
储物袋150,端盖151,悬挂带152;
第一防护部160,第二防护部161;
防护组件20;
保护套210;
防刺片220,凸起221;
肩带30,魔术贴31;
连接带40;
第一连接带41,第二连接带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刺服1000,包括防刺服本体10和防护组件20。
如图2所示,防刺服本体10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外套层110、缓冲层130及透气层140,外套层110与缓冲层130之间具有容纳腔120。
本实施例中,外套层110作为防刺服1000的最外层,是防刺服1000的第一重保护层。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防刺服1000除了起防刺的作用外,还可以具有抗静电及阻燃的功能。因此,外套层110具有抗静电及永久性阻燃的功能,即外套层110采用抗静电阻燃面料。
抗静电阻燃面料就是在防静电面料的基础上经过阻燃工艺处理制作而成的阻燃面料,材质有全棉、CVC、C/N等。这种面料是在织全棉布或CVC布时加入导电的尼龙丝或金属丝,可以织成条状或方格、混纺等形式,再经过正常的棉染色程序,然后再经过特殊的阻燃整理,在防静电的基础上增加了阻燃防火性能。
防刺服本体10还包括缓冲层130,缓冲层130靠近外套层110,缓冲层130起缓冲防刺服1000受到的外力冲击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缓冲层130可以为海绵板或PE板。
安保人员在执勤期间需长期穿着防刺服1000,因此,为了使安保人员穿着舒适,防刺服本体10设置有透气层140。透气层140是防刺服本体10的最内层(也就是贴近人体的一层),可以采用透气面料或者透气结构。
本实施例中,外套层110与缓冲层130之间设置有容纳腔120。容纳腔120具有开口,开口既可以封闭,也可以不封闭。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容纳腔120的开口可以用拉链121封闭,便于在容纳腔120内放置物品。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20内设置有防护组件20,防护组件20包括保护套210和防刺片220。保护套210包覆于防刺片220的外侧,保护套210的作用是保护内部的防刺片220。保护套210可以具有防水、防潮、防止辐射的功能,使得防刺片220起到更好的防刺效果。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保护套210采用牛津布保护套。
防刺片220的作用是阻止或者减缓刀刺入防刺服1000给安保人员带来人身伤害。因此,防刺片220需要具有防刺的功能。如图4所示,为了更好地实现防刺的效果,本实施例中,防刺片220上设置有多个凸起221。凸起221均匀分布于防刺片220的靠近外套层110的一侧,即凸起221的凸缘朝向外套层110,凸起221的表面为弧形面(如图5所示)。
弧形凸起的有益效果:一方面,凸起221可以减缓刀从垂直防刺片220的方向带来的冲击力,即当刀接触到凸起221时,接触面受力变形,凸起221向内凹陷,直至防刺片220到达变形极限,这个过程中,凸起221大大减缓了刀刺入防刺服1000带来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当刀从斜面(刀与防刺片220不垂直,刀与防刺片220之间具有夹角)刺入防刺服1000时,刀与凸起221的弧形面接触,刀带来的冲击力被分解为平行于防刺片220的第一冲击力和垂直于防刺片220的第二冲击力,第二冲击力的大小与刀的刺入方向有关,第二冲击力明显小于刀从垂直防刺片220的方向刺入带来的冲击力。因此,防刺片220上设置的具有弧形面的凸起221可以有效减缓刀从不同的角度刺入防刺服1000带来的冲击,能够更好地保护安保人员的人身安全。
进一步地,防刺片220可以采用芳纶涂胶布防刺片。芳纶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绝缘、抗老化、生命周期长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防弹制品、建材、特种防护服装、电子设备等领域。采用芳纶涂胶布防刺片能够使防刺服1000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避免刀刺破防刺服1000从而伤害安保人员。
如图6所示,为了方便安保人员携带物品,防刺服本体10可以设置有储物区。储物区设置于防刺服本体10的外表面,储物区包括具有端盖151的储物袋150。端盖151固定设置于防刺服本体10,端盖151靠近储物袋150的开口端并与储物袋150通过魔术贴31连接。储物袋150用于放置笔记本等小件物品,具有端盖151的储物袋150既可以方便安保人员携带物品,还可以使物品固定于储物袋150内。
进一步地,安保人员在执勤过程中,经常携带有手电、警棒之类的安保物品,此类物品由于尺寸较大,不适于放置于储物袋150内。如图7所示,储物区可以包括多个悬挂带152,悬挂带152的两端分别与防刺服本体10固定连接。
由于安保人员在执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防刺服1000需要便于穿脱,否则会影响安保人员的行动。为了安保人员在执勤过程中行动方便,在本实施例中,防刺服本体10可以设置有长度可调节的肩带30。如图1所示,防刺服本体10包括第一防护部160和第二防护部161,第一防护部160和第二防护部161通过肩带30连接。这里的第一防护部160指靠近人体的前身,第二防护部161指靠近人体的后背。肩带30与第一防护部160和第二防护部161的连接,既可以是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不能调节肩带30的长度,因此,本实施例中,肩带30与第一防护部160和第二防护部161的连接为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肩带30的一端可以与第一防护部160或第二防护部161固定在一起,肩带30的另一端与第二防护部161或第一防护部160通过魔术贴31连接。安保人员调节肩带30时,只需拉动肩带30的具有魔术贴31的一端,选择合适地位置固定肩带30即可。
如图6所示,为了方便安保人员调节肩带30,肩带30的一端与第二防护部161固定缝制在一起,肩带30的另一端与第一防护部160通过魔术贴31连接。
由于安保人员的体型不一致,制式防刺服不能很好地满足安保人员的穿着舒适度。为了安保人员穿着合体舒适,防刺服本体10可以设置有长度可调节的连接带40。连接带40的一端与防刺服本体10的一侧(即防刺服本体10靠近人体腰部的一侧)连接,连接带40的另一端与防刺服本体10的另一侧连接。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带40的一端可以缝制于防刺服本体10一侧的腰部位置,连接带40的另一端可以与防刺服本体10通过魔术贴31固定连接。连接带40的长度调节通过改变连接带40设有魔术贴31的一端与防刺服本体10的相对位置来实现的,这样设计可以方便安保人员操作,使安保人员穿着舒适。
进一步地,便于安保人员穿着更舒适,如图7所示,连接带4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2。第一连接带41的一端与防刺服本体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带42的一端与防刺服本体1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带4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带42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31连接,连接带40上的魔术贴3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成不同的长度。当安保人员需要调节连接带40的长度时,只需改变身前的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2之间的连接位置。如图7所示,为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2的展开结构图;如图8所示,为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2的连接状态结构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刺服1000的穿戴方法:首先,打开容纳腔120的拉链121,将防护组件20放置于容纳腔120内,拉上拉链121,固定防护组件20的位置;其次,根据安保人员的体型,调节肩带30与防刺服本体10的魔术贴31连接位置,将防刺服1000套在安保人员外套外部;再次,调节连接带40的长度,使安保人员穿着舒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刺服1000,包括阻燃抗静电的外套层110和具有弧形凸起的防刺片220,可以有效阻止刀从正面不同的角度刺破防刺服1000,并且缓冲刀刺破防刺服1000的外套层110带来的外力冲击;该防刺服本体10的透气层140,使防刺服1000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另外,防刺服1000的肩带30和连接带40通过魔术贴31与防刺服本体10连接,使得防刺服1000易于穿脱,能更好地保护安保人员的人身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刺服,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刺服本体和防护组件;
所述防刺服本体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外套层、缓冲层及透气层,所述外套层与所述缓冲层之间具有容纳腔;
所述防护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防护组件包括保护套和防刺片,所述保护套包覆于所述防刺片的外侧,所述防刺片的靠近所述外套层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的表面为弧形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刺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刺服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储物区,所述储物区包括储物袋,所述储物袋的开口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储物袋通过魔术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刺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区包括多个悬挂带,每个所述悬挂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防刺服本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刺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刺服本体包括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所述防刺服本体设置有长度可调节的肩带,所述第一防护部与所述第二防护部通过所述肩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刺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防护部固定连接,所述肩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部通过魔术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刺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刺服本体设置有长度可调节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防刺服本体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防刺服本体的另一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刺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包括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防刺服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防刺服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刺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刺片为芳纶涂胶布防刺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刺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海绵板或PE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刺服,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为牛津布保护套。
CN201621017626.4U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防刺服 Active CN206006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17626.4U CN206006026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防刺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17626.4U CN206006026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防刺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06026U true CN206006026U (zh) 2017-03-15

Family

ID=58256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17626.4U Active CN206006026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防刺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0602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7079A (zh) * 2018-09-11 2018-11-16 思迈(青岛)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防刺服背心
CN109105974A (zh) * 2018-11-10 2019-01-01 苏州高甲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防刺服
CN109367452A (zh) * 2018-12-18 2019-02-22 南京矛盾防辐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辐射功能的座椅套
CN113324440A (zh) * 2021-04-12 2021-08-31 广东冠润警用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冷兵器防暴服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7079A (zh) * 2018-09-11 2018-11-16 思迈(青岛)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防刺服背心
CN109105974A (zh) * 2018-11-10 2019-01-01 苏州高甲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防刺服
CN109367452A (zh) * 2018-12-18 2019-02-22 南京矛盾防辐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辐射功能的座椅套
CN109367452B (zh) * 2018-12-18 2023-08-29 江苏矛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辐射功能的座椅套
CN113324440A (zh) * 2021-04-12 2021-08-31 广东冠润警用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冷兵器防暴服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06026U (zh) 一种防刺服
CN105054390B (zh) 一种特高压带电作业降温屏蔽服
RU126112U1 (ru) Одежда спасателя, действующего в условиях рентгеновского излучения
KR101725771B1 (ko) 방검복
CN207411760U (zh) 改性石墨烯纤维布料防弹背包
CN108936864B (zh) 一种智能加热警用防刺服
CN211724435U (zh) 一种新型隔热斗篷
CN209166239U (zh) 多功能轻量化警犬软质防弹衣
CN209331213U (zh) 一种全方位防护服
CN214630000U (zh) 一种可拆卸阻燃防割防刺工作服
CN216536608U (zh) 一种具有可拆内胆防护层的阻燃服
CN216059388U (zh) 防暴阻燃头套、防暴头盔
CN209617413U (zh) 一种军警用防弹救生衣
CN214156256U (zh) 一种防弹防刺衣
CN214156277U (zh) 一种新型防割服
CN216745727U (zh) 一种抗uv阻燃防水战术防弹衣
CN208387915U (zh) 一种防刺安防服
CN214120940U (zh) 一种内穿式防弹衣
CN218869464U (zh) 一种风电机组维修用防护护具
CN212306952U (zh) 多功能警用腰带
CN207979232U (zh) 可旋转石墨烯纤维布料防弹背包
CN212117115U (zh) 一种多功能战术背心
CN208434748U (zh) 一种安全工作服
CN214710526U (zh) 一种阻燃防暴衫
CN209877775U (zh) 带漂浮带的防弹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