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04081U - 双面电性插接件 - Google Patents

双面电性插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04081U
CN206004081U CN201621050941.7U CN201621050941U CN206004081U CN 206004081 U CN206004081 U CN 206004081U CN 201621050941 U CN201621050941 U CN 201621050941U CN 206004081 U CN206004081 U CN 206004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plug
sided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mounting assembly
accommoda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509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0509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04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04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04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电性插接件,属于电连接件领域,包括主体件以及正、负电极片;主体件上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第一安装组件包括容置件以及能够安插固定在容置件内的安插件;正电极片安装在第一安装组件的容置件与安插件之间,使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时,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的正电极片相互接触实现电连接;负电极片安装在第二安装组件的容置件与安插件之间,使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时,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的负电极片相互接触实现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电性插接件,既能够做插接母件使用,又能够做插接公件使用,仅需一种生产模具即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产品的互换性更好。

Description

双面电性插接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电性插接件。
背景技术
电性插接件,是指用于连接两端电连接线的接头组件,能够实现电路的痛断,是最常见的电性元件。电性插接件的种类很多,包括USB连接插件、3M连接器、三孔连接器等等。
例如,申请号为“CN201320632246.1”的在先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热地板上的防水式电插接件,如图1所示,该包括公插接头1'和母插接头2',公插接头1'和母插接头2'内设有一对适于插接相连的阳极与阴极,阴阳极分别被注塑在壳体中,公插接头1'壳体是一个前端设有插接孔的注塑体;母插接头2'壳体是一个前端含有阶梯状的“凸”形插部的注塑体;公插接头壳体1'的插接孔与母插接头2'壳体的“凸”形插部相匹配,为插接结构。
与上述在先实用新型专利一样,现有技术中,无论是哪种连接器,均采用母件和公件适配的方式,母件和公件的结构不相同,一个为插座形式,另一个为插头形式,不仅互换性不好,而且导致生产时需要开设两种模具,生产成本较高。
此外,一些低成本的电性插接件,例如,广泛应用在电动玩具上的3M连接器,在母件和公件连接时,还容易出现正负级短接的故障;而且,内部的导电片定位和安装也不稳定,容易出现插偏,导致接触不良或者电路不通的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正反两面使用,既能够做插接母件使用,又能够做插接公件使用的双面电性插接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及维修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电性插接件,包括主体件、正电极片以及负电极片;
所述主体件上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或第二安装组件均包括容置件以及能够安插固定在容置件内的安插件;
所述正电极片安装在第一安装组件的容置件与安插件之间,使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时,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的正电极片相互接触实现电连接;
所述负电极片安装在第二安装组件的容置件与安插件之间,使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时,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的负电极片相互接触实现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之间设有隔离腔。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件的第一面上设有防脱卡勾,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上设有卡套,所述防脱卡勾与卡套适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件的后端设有用于固定正电极片的第一安装腔、用于固定负电极片的第二安装腔以及位于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之间的隔离腔。
进一步地,所述防脱卡勾的根部与主体件固定连接,防脱卡勾的根部设有按压键;所述隔离腔上设有一开槽,防脱卡勾容置在开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内均设有导向槽和导向块,所述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均的两侧容置在导向槽内且被导向块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件的端部设有限位凸块,所述主体件与限位凸块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限位凹槽,使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时,限位凸块安插在限位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件的第一面设有方便拉拽动作的弧形面板,所述弧形面板的一侧设有条纹操作部。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件包括一块第一顶板和两块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垂直固定在第一顶板的两侧;
所述安插件包括一块第二顶板和两块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垂直固定在第二顶板的两侧;
在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时,第二顶板贴在第一顶板内侧,第二立板贴在第一立板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安插件和容置件的端部均设有便于安插的倒角。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电性插接件,设有两个分别安装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的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其中两安装组件的上部设置为容置件,下部设置为安插件,将一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翻转180°后即可将安插件安插固定在另一双面电性插接件的容置件内,进而实现与两双面电性插接件插接,同时实现正电极、负电极片的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电性插接件,既能够做插接母件使用,又能够做插接公件使用,仅需一种生产模具即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产品的互换性更好,方便维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用于电热地板上的防水式电插接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电性插接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双面电性插接件在第二方向上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双面电性插接件在第三方向上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两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图5所示的两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后的主视图;
图7为图6在A-A方向上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公插接头; 2'-母插接头;
1-主体件; 2-第一安装组件; 3-第二安装组件;
4-容置件; 5-安插件; 6-第一安装腔;
7-第二安装腔; 8-隔离腔; 9-导向槽;
10-导向块; 11-防脱卡勾; 12-卡套;
13-按压键; 14-限位凸块; 15-限位凹槽;
16-弧形面板; 17-条纹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电性插接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图2所示的双面电性插接件在第二方向上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图2所示的双面电性插接件在第三方向上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两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后的立体结构图;图6为图5所示的两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后的主视图;图7为图6在A-A方向上的剖面图。
如图2-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电性插接件,包括主体件1、正电极片以及负电极片;
所述主体件1上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安装组件2和第二安装组件3,所述第一安装组件2或第二安装组件3均包括容置件4以及能够安插固定在容置件4内的安插件5,安插件5位于容置件4的下方;
所述正电极片安装在第一安装组件2的容置件4与安插件5之间,使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时,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的正电极片相互接触实现电连接;
所述负电极片安装在第二安装组件3的容置件4与安插件5之间,使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时,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的负电极片相互接触实现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电性插接件,设有两个分别安装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的第一安装组件2和第二安装组件3,其中两安装组件的上部设置为容置件4,下部设置为安插件5,将一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翻转180°后即可将安插件5安插固定在另一双面电性插接件的容置件4内,进而实现与两双面电性插接件插接,同时实现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的电性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电性插接件,既能够做插接母件使用,又能够做插接公件使用,仅需一种生产模具即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产品的互换性更好,方便维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组件2和第二安装组件3之间设有隔离腔8,具体来说,所述主体件1的后端设有用于固定正电极片的第一安装腔6、用于固定负电极片的第二安装腔7以及位于第一安装腔6和第二安装腔7之间的隔离腔8。
隔离腔8能够将第一安装组件2和第二安装组件3相互隔离,避免第一安装组件2的电极片与第二安装组件3内的电极片相互接触,引起短接,因此,故障率更低,工作更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件1的第一面上设有防脱卡勾11,所述防脱卡勾11的根部与主体件1固定连接,隔离腔8上设有一开槽,防脱卡勾11容置在开槽内;防脱卡勾11的端部向上翘起,防脱卡勾11的根部设有按压键13。
主体件1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上设有卡套12,卡套12为设置了开口的弹性板;所述防脱卡勾11与卡套12适配连接,为了便于防脱卡勾11插入卡套12,在防脱卡勾11的端部设置起导向作用的第一斜面,第一斜面的端部设有阻止防脱卡勾11从卡套12退出的垂直面。在卡套12的前端也设置起导向作用的第二斜面,且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平行或者接近平行。
插接时,防脱卡勾11的第一斜面沿着第二斜面滑动,滑动过程中,卡套12由于具有弹性会向上运动;直至防脱卡勾11进入卡套12的开口,防脱卡勾11的垂直面抵在开口边缘处,防止防脱卡勾11从卡套12退出。
拆分时,向下按压按压键13,使防脱卡勾11下移进入隔离腔8上的开槽,脱离卡套12,防脱卡勾11与卡套12相互分离。
当然,这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防脱卡勾11及卡套12的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实现防脱功能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件1的第一面设有方便拉拽动作的弧形面板16,所述弧形面板16的一侧设有条纹操作部17。
当拆分时,向下按压按压键13后,需要将两双面电性插接件向相反方向拉拽,弧形面板16和条纹操作部17能够方便手指对双面电性插接件施力。具体来说:
弧形面板16、条纹操作部17和防脱卡勾11的按压键13均位于主体件1的同一面,拆分时,可以用食指搭在主体件1的第二面,利用大拇指作用于按压键13,使防脱卡勾11下移进入隔离腔8上的开槽,脱离卡套12;之后大拇指的前端滑动至条纹操作部17,大拇指的后端作用在弧形面板16,通过条纹操作部17的摩擦力以及弧形面板16的阻力,将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拆分。
当然,这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也可不设置弧形面板16和条纹操作部17,而仅通过防脱卡勾11的根部设有按压键13实现分离,即将按压键13向下按压后,直接向后拉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腔6和第二安装腔7内均设有导向槽9和导向块10,所述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均的两侧容置在导向槽9内且被导向块10支撑,在第一安装腔6和第二安装腔7的顶壁上设置下顶件,下顶件设置为弹性件。
导向槽9包括斜槽部和水平部,正电极片或负电极片由斜槽部进入,直至滑入水平部。在滑动过程中,导向块10配合导向槽9实现导向功能,当正电极片或负电极片滑入水平部后,导向块10在下方支撑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下顶件抵在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的顶面上。
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均有固定,因此电极片安装稳定,不仅保证插接动作顺畅,同时也可有效避免因为插偏导致的接触不良或者电路不通的故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腔6的上端向前延伸出一容置件4,第二安装腔7的上端向前延伸出另一容置件4,容置件4的形状为设有一开口的“口”字形,具体来说:
所述容置件4包括一块第一顶板和两块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垂直固定在第一顶板的两侧;
第一顶板与第一安装腔6的顶面平齐,其中一块第一立板与第一安装腔6(或者第二安装腔7)的侧面平齐,另一块第一立板构成隔离腔8的侧壁;实际上,第一顶板、其中一块第一立板以及第一安装腔6(或者第二安装腔7)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一安装腔6的下端向前延伸出一安插件5,第二安装腔7的下端向前延伸出另一安插件5。两容置件4在主体件1上形成了一个“L”形空腔,两安插件5即固定在该“L”形空腔上,安插件5位于容置件4的下方。
与容置件4类似,安插件5的形状也为设有一开口的“口”字形,不过其开口方向与容置件4的开口方向相对。具体来说:
所述安插件5包括一块第二顶板和两块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垂直固定在第二顶板的两侧;第二立板与第一立板一一对应,且第二立板与第一立板错开一个第一立板的厚度,使当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时,第二顶板贴在第一顶板内侧,第二立板贴在对应的第一立板内侧。
当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时,两个安插件5对接呈一矩形管状,两个容置件4对接也呈一矩形管状,且两安插件5形成的矩形管紧贴固定在两容置件4形成的矩形管状内侧,保证插接后,两双面电性插接件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均很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安插件5和容置件4的端部均设有倒角,倒角可以为圆倒角或者直线倒角,倒角不仅能够提高安插件5和容置件4端部形状的稳定性,还能够避免尖锐的边角划伤皮肤和衣服,此外还可起到一定导向作用,便于安插动作的顺利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件4的两块第一立板的端部均设有限位凸块14,限位凸块14设计为带有倒角的矩形块形状,所述主体件1与限位凸块14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限位凹槽15,使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时,限位凸块14安插在限位凹槽15内。
限位凸块14与限位凹槽15的配合,有利于保证插接动作的顺利完成,同时,限位凸块14安插在限位凹槽15内,也能够起到加固作用,使插接的两双面电性插接件连接稳定,不易发生松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面电性插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件、正电极片以及负电极片;
所述主体件上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或第二安装组件均包括容置件以及能够安插固定在容置件内的安插件;
所述正电极片安装在第一安装组件的容置件与安插件之间,使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时,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的正电极片相互接触实现电连接;
所述负电极片安装在第二安装组件的容置件与安插件之间,使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时,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的负电极片相互接触实现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电性插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之间设有隔离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电性插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件的第一面上设有防脱卡勾,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上设有卡套,所述防脱卡勾与卡套适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电性插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件的后端设有用于固定正电极片的第一安装腔、用于固定负电极片的第二安装腔以及位于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之间的隔离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电性插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卡勾的根部与主体件固定连接,防脱卡勾的根部设有按压键;所述隔离腔上设有一开槽,防脱卡勾容置在开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电性插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内均设有导向槽和导向块,所述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均的两侧容置在导向槽内且被导向块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电性插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的端部设有限位凸块,所述主体件与限位凸块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限位凹槽,使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时,限位凸块安插在限位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电性插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件的第一面设有方便拉拽动作的弧形面板,所述弧形面板的一侧设有条纹操作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电性插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件包括一块第一顶板和两块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垂直固定在第一顶板的两侧;
所述安插件包括一块第二顶板和两块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垂直固定在第二顶板的两侧;
在两个双面电性插接件相互插接时,第二顶板贴在第一顶板内侧,第二立板贴在第一立板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电性插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插件和容置件的端部均设有便于安插的倒角。
CN201621050941.7U 2016-09-12 2016-09-12 双面电性插接件 Active CN206004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0941.7U CN206004081U (zh) 2016-09-12 2016-09-12 双面电性插接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0941.7U CN206004081U (zh) 2016-09-12 2016-09-12 双面电性插接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04081U true CN206004081U (zh) 2017-03-08

Family

ID=58193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50941.7U Active CN206004081U (zh) 2016-09-12 2016-09-12 双面电性插接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040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89805U (zh) 插头及电连接器组件
US7704089B2 (en) Modular slim connector
CN206163779U (zh) 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CN206283014U (zh) 一种板端与线端结合的电源连接器
CN204103150U (zh)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CN204205097U (zh) Usb插头
CN207572611U (zh) 电连接器
CN2728035Y (zh) 电子转接器
CN206004081U (zh) 双面电性插接件
CN201097414Y (zh) 电源连接器
CN202474337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3218593U (zh) 电连接器
CN203813071U (zh) 接口连接器
CN205092343U (zh) 一种可正反插的usb连接器
CN201682080U (zh) 电连接器
CN205488748U (zh) 一种可组装多用插座
CN204441573U (zh) 电连接器
CN207834728U (zh) 一种接插件
CN207009384U (zh) 一种断路器用接线端子的静插件以及断路器用接线端子
CN202601914U (zh) 电连接器
CN204243278U (zh) 卡连接器
CN211017472U (zh) 应用在电路板上的活动插接端子、电路板以及壁挂炉
CN204243343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5790676U (zh) 电连接器
CN209266631U (zh) 新型电池连接器母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