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99122U - 一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99122U
CN205999122U CN201620693841.XU CN201620693841U CN205999122U CN 205999122 U CN205999122 U CN 205999122U CN 201620693841 U CN201620693841 U CN 201620693841U CN 205999122 U CN205999122 U CN 205999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tandpipe
water
pipe
reac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938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938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99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99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99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其结构由:壳体,布水管,布水孔,三项分离器、污泥回流通道,连通管,沼气管,连接管,立管,回流管,进水管,回流泵,出水管等构成,其中壳体为圆柱形封闭式罐体,壳体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布水管、三项分离器,壳体顶部设有沼气管,立管置于壳体一侧,立管与壳体之间水路通过连接管连接,气路通过连通管连接,布水管置于壳体底部,三相分离器置于壳体上部,其上部出水系统与连接管连通,下部设有污泥回流通道,通过带气污泥的上升与脱气污泥的回流形成内循环系统,而立管中的回流水经由循环泵注入布水器,形成外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外循环相结合,大幅度提高了反应装置有机负荷,同时减少了碱耗和电耗,提升了反应装置的处理效果及运行稳定性,同时立管与壳体均为密闭设计,有效避免臭气外泄,杜绝了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一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领域厌氧反应装置的改进,具体涉及一种一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厌氧反应装置是污水生物处理领域中最为关键的设备之一,特别是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厌氧装置能够大幅度削减COD负荷,降低系统运行费用,同时回收绿色能源,实现变废为宝。目前较为常见的厌氧反应装置包括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等,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反应装置都存在弊端:1)UASB只有单层三相分离器,分离能力有限,负荷较大时容易出现污泥流失的现象;2)EGSB作为UASB的变形,虽然分离能力有所提高,但单层的分离装置分离能力依然有限,同时缺乏有效的内部循环,负荷较高时依然无法避免污泥流失;3)IC反应器有内循环系统,有效提升了反应装置的负荷水平,但内循环基本不受人为控制,在负荷较低或启动初期无法实现,同时两层分离器的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造价较高;4)由于厌氧过程会产生有机酸,负荷较高时必须加碱中和,带来运行费用的提高;5)现有反应器出水系统为敞开式,容易造成臭味逸散,形成二次污染。
为克服以上缺陷,需要设一种改进型的厌氧反应装置,在有效提升有机负荷的同时,避免污泥流失现象的发生,满足更高水平的污水厌氧处理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具有有机负荷高、内外循环相结合、碱耗低、结构简单、全密封、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其主要结构由:壳体,布水管,布水孔,三项分离器、污泥回流通道,连通管,沼气管,连接管,立管,回流管,进水管,回流泵,出水管等构成,其中壳体为圆柱形封闭式罐体,壳体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布水管、三项分离器,壳体顶部设有沼气管,立管置于壳体一侧,立管与壳体之间水路通过连接管连接,气路通过连通管连接。
所述布水管,其侧面开有布水孔,布水管两端通过法兰与壳体上预设的短管连接,下端通过支撑固定在壳体底板上。
所述三相分离器,其通过壳体内壁的支架固定于壳体上部,其上部出水系统与连接管连通,下部设有污泥回流通道。
所述立管,其高度与壳体相同,置于壳体一侧,出水管以套管形式内置于立管内部,并从立管上部伸出,保证溢流出水的同时避免沼气外漏,立管中部通过连接管与三相分离器出水系统连接,立管顶部通过连通管与壳体顶部连接,立管下部设有回流管。
所述循环泵,其入口通过回流管与立管连接,出口通过布水管与壳体连接,进水管通过插管方式连接于回流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
废水由进水管进入,和回流管中经过处理的废水经循环泵混合后,经由布水管泵入反应装置,通过布水孔的分布,废水被均匀分布于壳体底部,与颗粒污泥混合后发生厌氧反应,厌氧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沼气,包裹着沼气的颗粒污泥与废水持续上升并进入三相分离器,在三相分离器内包裹颗粒污泥沼气被脱除,颗粒污泥经由污泥回流通道落回反应装置内继续参与反应,污水在此过程中得到净化,经过净化的污水经由连接管流入立管中,部分净化水经过出水管溢流进入后续处理系统,部分净化水经由立管底部的回流管,与进水混合后,重新进入反应装置参与厌氧反应,壳体与立管顶部均有一定空间且密闭,并通过连通管连接,立管顶部的沼气经由连通管进入壳体顶部,并与壳体中的沼气一起经由沼气管进入沼气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污泥回流通道,三相分离效率更高,有效避免污泥流失;通过带气污泥的上升与脱气污泥的回流形成内循环系统,依靠沼气驱动,可有效提升反应装置内泥水混合的均匀度,提高反应装置的有机负荷;通过外部立管形成外循环系统,依靠循环泵驱动,是内循环系统的有益补充,稀释进水的同时增加了反应装置的运行弹性,同时由于立管与壳体内液位相同,有效降低了循环泵的能耗;通过内外循环相结合,发挥内循环节能、外循环可控的优势,有效降低进水波动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在任何工况下均可保持反应装置的高效运行;通过内外循环相结合,增大了循环量,最大限度利用了厌氧出水的碱度,减少了碱耗,降低了运行费用;立管与壳体均为密闭设计,有效避免的臭气的外泄,杜绝了二次污染。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产品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有机负荷提升30%以上;
2)碱耗降低50%以上;
3)外循环电耗降低50%以上;
4)更耐受冲击负荷,当进水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波动时,处理效果仍可保持稳定;
5)运行稳定性增强,运行中基本无需人为干预;
6)无臭气外泄,杜绝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布水管、2-三相分离器、3-污泥回流通道、4-连通管、5-沼气管、6-连接管、7-立管、8-回流管、9-进水管、10-回流泵、11-出水管、12-壳体、13-布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其主要结构由:壳体12,布水管1,布水孔13,三项分离器2、污泥回流通道3,连通管4,沼气管5,连接管6,立管7,回流管8,进水管9,回流泵10,出水管11等构成,其中壳体12为圆柱形封闭式罐体,壳体12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布水管1、三项分离器2,壳体顶部设有沼气管5,立管7置于壳体12一侧,立管7与壳体12之间水路通过连接管6连接,气路通过连通管4连接。
所述布水管1,其侧面开有布水孔13,布水管1两端通过法兰与壳体12上预设的短管连接,下端通过支撑固定在壳体12底板上。
所述三相分离器2,其通过壳体12内壁的支架固定于壳体12上部,其上部出水系统与连接管6连通,下部设有污泥回流通道3。
所述立管7,其高度与壳体12相同,置于壳体12一侧,出水管11以套管形式内置于立管7内部,并从立管7上部伸出,保证溢流出水的同时避免沼气外漏,立管7中部通过连接管6与三相分离器2出水系统连接,立管7顶部通过连通管4与壳体12顶部连接,立管7下部设有回流管8。
所述循环泵10,其入口通过回流管8与立管7连接,出口通过布水管1与壳体12连接,进水管9通过插管方式连接于回流管8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
废水由进水管9进入,和回流管8中经过处理的废水经循环泵10混合后,经由布水管1泵入反应装置,通过布水孔13的分布,废水被均匀分布于壳体12底部,与颗粒污泥混合后发生厌氧反应,厌氧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沼气,包裹着沼气的颗粒污泥与废水持续上升并进入三相分离器2,在三相分离器2内包裹颗粒污泥沼气被脱除,颗粒污泥经由污泥回流通道3落回反应装置内继续参与反应,污水在此过程中得到净化,经过净化的污水经由连接管6流入立管7中,部分净化水经过出水管11溢流进入后续处理系统,部分净化水经由立管7底部的回流管8,与进水混合后,重新进入反应装置参与厌氧反应,壳体12与立管7顶部均有一定空间且密闭,并通过连通管4连接,立管7顶部的沼气经由连通管4进入壳体12顶部,并与壳体12中的沼气一起经由沼气管5进入沼气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污泥回流通道3,三相分离效率更高,有效避免污泥流失;通过带气污泥的上升与脱气污泥的回流形成内循环系统,依靠沼气驱动,可有效提升反应装置内泥水混合的均匀度,提高反应装置的有机负荷;通过外部立管7形成外循环系统,依靠循环泵10驱动,是内循环系统的有益补充,稀释进水的同时增加了反应装置的运行弹性,同时由于立管7与壳体12内液位相同,有效降低了循环泵的能耗;通过内外循环相结合,发挥内循环节能、外循环可控的优势,有效降低进水波动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在任何工况下均可保持反应装置的高效运行;通过内外循环相结合,增大了循环量,最大限度利用了厌氧出水的碱度,减少了碱耗,降低了运行费用;立管7与壳体12均为密闭设计,有效避免的臭气的外泄,杜绝了二次污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说明书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使用特征,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4)

1.一种一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其主要结构由:壳体,布水管,布水孔,三项分离器、污泥回流通道,连通管,沼气管,连接管,立管,回流管,进水管,回流泵,出水管等构成,其中壳体为圆柱形封闭式罐体,壳体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布水管、三项分离器,壳体顶部设有沼气管,立管置于壳体一侧,立管与壳体之间水路通过连接管连接,气路通过连通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其侧面开有布水孔,布水管两端通过法兰与壳体上预设的短管连接,下端通过支撑固定在壳体底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其高度与壳体相同,置于壳体一侧,出水管以套管形式内置于立管内部,并从立管上部伸出,保证溢流出水的同时避免沼气外漏,立管中部通过连接管与三相分离器出水系统连接,立管顶部通过连通管与壳体顶部连接,立管下部设有回流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其入口通过回流管与立管连接,出口通过布水管与壳体连接,进水管通过插管方式连接于回流管上。
CN201620693841.XU 2016-07-05 2016-07-05 一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 Active CN205999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3841.XU CN205999122U (zh) 2016-07-05 2016-07-05 一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3841.XU CN205999122U (zh) 2016-07-05 2016-07-05 一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99122U true CN205999122U (zh) 2017-03-08

Family

ID=58200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93841.XU Active CN205999122U (zh) 2016-07-05 2016-07-05 一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991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8073A (zh) * 2018-08-14 2020-02-21 问泉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厌氧反应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8073A (zh) * 2018-08-14 2020-02-21 问泉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厌氧反应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56029U (zh) 一种双级双循环厌氧反应器
CN207537218U (zh) 气提全混式厌氧反应器
CN101323482B (zh) 深井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CN201424414Y (zh) 一种自循环式厌氧反应器及使用该反应器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07601664A (zh) 新型循环膨胀污泥床厌氧反应器
CN205999122U (zh) 一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
CN104150589A (zh) 一体化无梯度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装置
CN204097184U (zh) 一体化无梯度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装置
CN103570131B (zh) 兼氧型膜生物反应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7891126U (zh) 一种射流式ic厌氧反应器
CN207713493U (zh) 双动力型高效厌氧反应器
CN106927567A (zh) 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CN205740499U (zh) 一种反应塔
CN206089192U (zh) 一种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
CN204039128U (zh) 循环折流式水解酸化调节池
CN214457088U (zh) 一种流化床氧化塔
CN201439501U (zh) 一种顶置曝气池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CN205367861U (zh) 三级双内循环生物污泥反应器
CN205874003U (zh) 两段式双循环厌氧反应装置
CN203728620U (zh) 一种高色度高有机物废水预处理系统
CN207313241U (zh)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CN212076786U (zh) 一种协同处置生化污泥的厌氧反应器
CN207891123U (zh) 气水双循环厌氧反应器
CN207313374U (zh) 一种内循环式微氧脱氮反应器
CN205999219U (zh) 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