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99106U -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99106U
CN205999106U CN201620656623.9U CN201620656623U CN205999106U CN 205999106 U CN205999106 U CN 205999106U CN 201620656623 U CN201620656623 U CN 201620656623U CN 205999106 U CN205999106 U CN 2059991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body
outlet
supercritical water
water oxidation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566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雅琴
程乐明
王青
宋庆峰
宋成才
赵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566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991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99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991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涉及超临界水处理技术领域,用于以使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能够移动,解决废水等处理中的不便,降低处理费用和运输风险。其中所述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包括:用于放置及输送超临界水氧化的相关物料的物料移动体、用于处理超临界水氧化的相关物料的反应移动体以及用于为超临界水氧化提供气体氧化剂的供气移动体,所述反应移动体通过第一组管道与所述物料移动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反应移动体还通过第二组管道与所述供气移动体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用于对废水等进行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临界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技术是一种对废水、污水、剩余污泥等进行处理的技术。该技术利用了水在超临界状态下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使废水、污水、污泥等中的有机物完全溶解在超临界水中,并和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将有机物转化成无害物质。
常见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为场站式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这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通常是以建设厂房或者固定设备的形式存在,因此废水、污水、污泥等这些待处理的原料需要被运输到定点位置进行集中处理。
不足的是,因场站式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处理量较大且位置固定,因此在将待处理物料运输至固定位置进行集中收集时,会产生运输成本,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的风险较大。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废水等产量较少,但分布比较分散的小企业或者园区,在进行废水等处理时,需要进行多次运输,导致废水等的处理工作特别的繁琐。因此可以看出,在利用场站式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进行废水等处理时,企业所花费的处理费用和承担的风险都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以使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能够移动,解决废水等处理中的不便,降低处理费用和运输风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所述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包括:用于放置及输送超临界水氧化的相关物料的物料移动体、用于处理超临界水氧化的相关物料的反应移动体以及用于为超临界水氧化提供气体氧化剂的供气移动体,所述反应移动体通过第一组管道与所述物料移动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反应移动体还通过第二组管道与所述供气移动体可拆卸连接。
上述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物料移动体用于放置及输送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相关物料,反应移动体用于处理超临界水氧化的相关物料,供气移动体用于为超临界水氧化提供气体氧化剂,反应移动体通过第一组管道与物料移动体可拆卸的连接,反应移动体还通过第二组管道与供气移动体可拆卸的连接,这样在进行废水处理时,将反应移动体通过第一组管道与物料移动体连接,反应移动体还通过第二组管道与供气移动体连接,以保证物料移动体中的物料能够通过第一组管道进入反应移动体,供气移动体中的气体氧化剂能够通过第二组管道进入反应移动体,这样就能对废水进行处理。
而且,由于物料移动体、反应移动体和供气移动体,三者均可以移动,因此,物料移动体、反应移动体和供气移动体能够被单独移动至作业现场,再将反应移动体通过第一组管道与物料移动体连接,反应移动体还通过第二组管道与供气移动体连接,而在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完成废水等的处理后,又可将第一组管道和第二组管道从各移动体上拆卸下来,再移动至其它地方。由此可见,上述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能够移动至作业场所,而且各移动体之间的拆卸和组装都较容易实现,从而方便了对废水等的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的模块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物料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物料装置在第一移动装置上的位置分布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反应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反应装置在第二移动装置上的位置分布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供气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供气装置在第三移动装置上的位置分布图。
附图标记:
10-物料移动体; 111-原料储罐;
112-第一低压泵; 121-辅助燃料储罐;
122-第二低压泵; 131-水储罐;
132-第三低压泵; 14-泄放储罐;
20-反应移动体; 201-第一进料口;
202-第二进料口; 203-出料口;
211-第一高压泵; 212-加热器;
221-第二高压泵; 222-反应器;
231-降压器; 232-换热器;
233-分离结构; 2331-气体产物出口;
2332-液固产物出口; 24-第三高压泵;
30-供气移动体; 301-第一出气口;
302-第二出气口; 31-空气压缩机;
32-空气净化器; 33-空气缓冲罐;
34-空气分离器; 35-富氧缓冲罐;
36-第一增压机; 37-第二增压机;
38-阀组; 39-控制柜;
100-第一移动装置; 200-第二移动装置;
300-第三移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超临界水氧化的相关内容简单介绍一下,超临界水是指水的一种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水的温度在374℃以上,压力在22.1MPa以上。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是指有机物在超临界水中与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氮气和水等气体产物。而对废水等进行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后,反应产物还包括一些以无机盐等形式存在于水中的液固产物。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包括:物料移动体10,物料移动体10作为本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主要的作用是放置及输送超临界水氧化的相关物料;反应移动体20,反应移动体20作为本系统中又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主要的作用是用于对超临界水氧化的相关物料进行处理;供气移动体30,供气移动体30也作为本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主要的作用是为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提供气体氧化剂(如:富氧气体);当使用上述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处理废水等时,上述三个移动体之间能够通过管道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其中,物料移动体10通过第一组管道与反应移动体20连接,以向反应移动体20内输送反应所需要的物料,或者反应移动体20内的物料泄放至物料移动体10等;供气移动体30通过若第二组管道与反应移动体20连接,以向反应移动体20内输送反应所需的富氧气体等。
上述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包括的物料移动体10、反应移动体20和供气移动体30,在使用时,第一组管道能够物料移动体10和反应移动体20连接起来,第二组管道能够在反应移动体20和供气移动体30连接起来,从而形成能够进行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的完整系统。同时物料移动体10、反应移动体20和供气移动体30均可以移动,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可将物料移动体10、反应移动体20和供气移动体30移动至需要作业的场所,再通过第一组管道和第二组管道进行连接。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是可移动的,相比于现有的无法移动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可对一些需要处理废水等的企业进行上门服务,方便了废水等处理工作,从而避免了对一些废水等的运输等工作,不仅节省了运输费用,还消除了运输过程中因泄露所引起的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中的各移动体可为多种结构,例如各移动体可以安装在行车机构上来实现可移动,因此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车载式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以下示例性地说明各移动体的结构,其中,基于上述车体的形式,以下的移动装置底盘可优选为撬装形式的撬块底盘。
示例性,物料移动体10可包括物料装置、第一撬体和第一移动装置100,物料装置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在第一撬体上,安装有物料装置的第一撬体安装在第一移动装置100上,从而形成物料移动体10。可选的,物料装置包括:给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提供反应原料(反应原料可为待处理的废水等)的原料供应单元、能够为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提供发生反应所需热量的辅助燃料供应单元和为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过程提供水的水供应单元。
参见图2,进一步的,原料供应单元可由相连的原料储罐111和第一低压泵112组成,原料储罐111的入口可通入反应原料,原料储罐111的出口与第一低压泵112的入口连通,第一低压泵111的出口与反应移动体20的第一进料口201连通,其中,第一低压泵112的出口可通过第一组管道中的物料管道与反应移动体20的第一进料口连通,这里物料管道为可拆卸的连接在二者之间。物料移动体10在运行时,待处理的废水等反应原料从原料储罐111的入口进入原料储罐112,在第一低压泵112的作用下,原料储罐111内的反应原料经物料管道输送至反应移动体20内。
上述过程中,反应原料是单向流动,为了防止发生回流现象,以确保安全运行,可在第一低压泵112的出口和反应移动体20的第一进料口201之间安装一个单向阀;进一步的,为了在对第一低压泵112进行维修时,截止物料的输送,可在原料储罐111的出口和第一低压泵112的入口之间安装一个闸阀或者截止阀,具体的,可根据实际空间位置选择闸阀或者截止阀。
参见图2,辅助燃料供应单元可由相连的辅助燃料储罐121和第二低压泵122组成,辅助燃料储罐121的入口可通入辅助燃料,辅助燃料储罐121的出口与第二低压泵122的入口连通,第二低压泵122的出口与反应移动体20的第二进料口202连通,其中,第二低压泵122的出口可通过第一组管道中的燃料管道与反应移动体20的第二进料口连通,这里燃料管道为可拆卸的连接在二者之间。物料移动体10在运行时,辅助燃料从辅助燃料储罐121的入口进入辅助燃料储罐121,在第二低压泵122的作用下,辅助燃料储罐121内的辅助燃料经燃料管道输送至反应移动体20内。向反应移动体20内提供辅助燃料的作用是,辅助燃料的燃烧产生热量,当热量足够满足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所需要的反应温度时,开始发生反应超临界水氧化反应。
上述过程中,辅助燃料是单向流动,为了防止发生回流现象,以确保安全运行,可在第二低压泵122的出口和反应移动体20的第二进料口202之间安装一个单向阀;进一步的,为了在对第二低压泵122进行维修时,截止物料的输送,可在辅助燃料储罐121的出口和第二低压泵122的入口之间安装一个闸阀或者截止阀,具体的,可根据实际空间位置选择闸阀或者截止阀。
参见图2,水供应单元可由相连的水储罐131和第三低压泵132组成,水储罐131的入口可通入水(优选为清洁水),水储罐131的出口与第三低压泵132的入口连通,第三低压泵132的出口与辅助燃料储罐121的入口连通。物料移动体10在运行时,水储罐131内的水通过第三低压泵132被输送至辅助燃料储罐121内,从而可以通过改变辅助燃料储罐121内水的量来调节辅助燃料的热值,进而能够更好地控制辅助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以使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充分反应。
上述过程中,水是单向流动,为了防止发生回流现象,以确保安全运行,可在第三低压泵132的出口和辅助燃料储罐121的入口之间靠近第三低压泵132处安装一个单向阀;进一步的,为了在对第三低压泵132进行维修时,截止物料的输送,可在水储罐131的出口和第三低压泵132的入口之间安装一个闸阀或者截止阀,同时在该单向阀和辅助燃料储罐121之间再安装一个闸阀或者截止阀,具体的,可根据实际空间位置选择闸阀或者截止阀。
需要说明的是,因在物料移动体10内,各种物料的输送都是在低压状态下进行的,因此物料移动体10中各单元均选用低压泵,在安装时,可在低压泵的底部安装减震垫,这样可以减小低压泵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同时也减小了多个低压泵同时工作时的震动幅度,有效保护了设备。还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低压泵的入口位置均不能高于对应的储罐的出口位置,以避免产生负压,影响输送。
参见图2,在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行故障,或者因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遇到这些情况时,为了保证安全,需要泄放反应移动体20内的各物料,因此,物料装置还可包括泄放储罐14,泄放储罐14的入口可通过第一组管道的泄放管道与反应移动体20的出料口203连通,这里泄放管道为可拆卸的连接在二者之间,泄放储罐14的出口与外界相通。因此,反应移动体20内的各物料就能够从出料口203流出并通过泄放管道泄放至泄放储罐14内,再由泄放储罐14的出口排除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为了控制泄放时各物料的单向流动,还可在泄放储罐14出口处安装一个闸阀。
物料装置还可以包括对反应原料和辅助燃料进行预处理的单元,以使反应原料和辅助燃料更加满足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所需状态。
参见图3,可参考的,物料装置的各部分分布在第一移动装置100上的位置可为:原料储罐111和辅助燃料储罐121一前一后放置在第一移动装置100的左侧端,第一低压泵112和第二低压泵122分别放置在对应储罐的相邻右侧,水储罐131和第三低压泵132一前一后放置在第一低压泵112和第二低压泵122右侧的空间,最后将泄放储罐14放置在第一移动装置100的右侧端。
以上“左”、“右”、“前”、“后”是针对于图3的相对方位,并不是绝对的。
示例性的,反应移动体20可包括反应装置、第二撬体和第二移动装置200,反应装置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在第二撬体上,安装有反应装置的第二撬体安装在第二移动装置200上,从而形成反应移动体20。可选的,反应装置包括:加热辅助燃料的加热单元、为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提供场所的发生单元和处理反应产物的后处理单元。
参见图4,进一步的,加热单元可由相连的第一高压泵211和加热器212组成,结合上述辅助燃料供应单元的方案,可将第一高压泵211的入口作为反应移动体20的第二进料口202,也就是燃料管道连接在第二低压泵122的出口和第一高压泵211的入口上,以将第二低压泵122和第一高压泵211连通,燃料管道为可拆卸的连接在二者上,第一高压泵211的出口与加热器212的入口连通。在第一高压泵211的作用下,从物料移动体10内出来的辅助燃料经燃料管道被输送至加热器212内进行加热。
为了防止上述输送过程中,辅助燃料回流至物料移动体10,而影响正常运行,可在第一高压泵211的出口和加热器212的入口之间安装一个单向阀。
参见图4,发生单元可由相连的第二高压泵221和反应器222组成,结合上述原料供应单元的方案,可将第二高压泵221的入口作为反应移动体20的第一进料口201,也就是物料管道连接在第一低压泵112的出口和第二高压泵221的入口上,以将第一低压泵112和第二高压泵221连通,物料管道为可拆卸的连接在二者上,第二高压泵221的出口与反应器222的入口连通,反应器222的入口还与供气移动体30的第一出气口301连通,可通过第二组管道的供气管道将反应器222的入口和第一出气口301连通,第一供气管道为可拆卸的连接在二者上,反应器222的入口还与加热器212的出口连通。辅助燃料在加热器212内加热,待温度达到点火温度后,反应原料与富氧气体在反应器中进行反应。辅助燃料在加热器212内加热产生的热量可提高反应器222内温度,以使反应器222达到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反应条件,同时,在第二高压泵221的作用下,物料移动体10内的反应原料被输送至反应器222内,反应器222还可通过供气管道获取供气移动体30内的富氧气体,结合这些条件,反应原料和富氧气体开始在反应器222内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使反应器222内可以保持反应温度。当反应温度持续上升时,缓慢停止加热器212供热,一旦出现反应器222内的温度不足的情况时,加热器212还可实时地向反应原料提供热量,提高反应原料进入反应器222的温度,以确保反应的进行。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加热器212和第一高压泵221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就是反应器222的一个启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设备,优选的,该启动设备可采用冷启动方式。
为了防止输送至反应器222内的各物料发生回流现象,可在第二高压泵221的出口和反应器222的入口之间安装一个单向阀,还可在反应器222的入口和加热器212的出口之间安装一个气动阀,用于调节进入反应器222的物料流量大小。
参见图4,后处理单元可包括:与反应器222的出口连接的降压器231,从反应器222出来的反应产物为高压状态,降压器231可对反应产物进行降压,从而降压之后的反应产物可被进行下一步处理,同时降压过程还可以平衡整个系统的压力,保证设备安全;与降压器231的出口连接的换热器232,降压后的反应产物在换热器232进行降温,以方便进行后续处理;与换热器232连接的分离器233,分离器233的出口包括气体产物出口2331和液固产物出口2332,从而反应产物在分离器233中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气体产物和液固产物分别对应的从气体产物出口2331和液固产物出口2332排出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再被利用在其它方面。
为了防止分离出来的产物发生回流现象,可在气体产物出口2331处安装一个球阀,在液固产物出口2332处安装一个闸阀。
其中,换热器232可采用水循环的方式进行降温,对应的换热器232上设有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循环水进口设在换热器232的顶部,循环水出口设在换热器232的顶部,从而从循环水进口流进的循环水对反应产物进行降温后,从循环水出口流出换热器232,再被回收;为了充分对反应产物进行换热,反应产物的流向要与循环水的流向相反,因此,反应产物可由换热器232的顶部流入,底部流出。
参见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多级降温,还可在反应产物进入后处理单元之前,首先对反应产物进行一次降温,优选的,可以利用物料移动体10的水供应单元中供应的水进行降温,为了实现这一方案,水供应单元中的第三低压泵132的出口可通过第一组管道的降温流体管道与反应器222的出口可拆卸的连通,以使水储罐131内的水经第三低压泵132和降温流体管道在反应器222的出口处对反应产物及进行降温。进一步的,为了完成反应移动体20内水的输送,反应装置还包括第三高压泵24,第三高压泵24安装在反应器222的出口附近,第三高压泵24的入口通过降温流体管道与第三低压泵132的出口连通,降温流体管道可拆卸的连接在二者之间,第三高压泵24的出口与反应器222的出口连通。水储罐131内的水在第三低压泵132和第三高压泵24的共同作用下,被输送至在反应器222的出口和后处理单元的入口之间,从而水储罐131内的水可在反应产物进入后处理单元之前对反应产物进行一级降温。
为了防止上述降温过程中出现回流现象,可在第三高压泵24的出口处安装一个单向阀;进一步的,还可在该单向阀和后处理单元之间安装一个角阀,以减小水压,进一步调控整个系统的压力。更进一步的,为了在对第三低压泵132或者第三高压泵24进行维修时,截止物料的输送,可在第三低压泵132的出口和第三高压泵24的入口之间安装一个闸阀或者截止阀。
在反应移动体20中,结合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发生的高压条件,均选用高压泵,以将各物料加压后输送至对应的设备中。
参见图4,除此之外,反应器222上设置有用于泄放物料的泄放口,该泄放口可作为上述反应移动体20的出料口203,泄放口和泄放储罐14的入口通过泄放管道可拆卸的连通,从而反应器222内的物料能够从泄放口中流入泄放管道内,最终流入泄放储罐14内。
为了防止回流,可在泄放口和泄放储罐14之间安装一个安全阀。
反应装置还可包括一些辅助用水单元,辅助用水单元可以用来清洁产物、降低系统压力等,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见图5,可参考的,反应装置的各部分分布在第二移动装置200上的位置可为:因反应器222为主要发生反应的设备,其内部为高温高压环境,为了安全,可将反应器222放置在第二移动装置200的中间位置,加热器212向反应器222内部提供热量,是通过向反应器222内通入加热后的辅助燃料来实现的,为了减小热损,可将加热器212放置在反应器222相邻的位置,同时高压泵用于向对应的设备内输送物料,因此,可将三个高压泵放置在对应设备的相邻位置,降压器231和换热器232为处理反应产物的结构,也可放置在反应器222相邻的位置上,分离器233用于处理降温降压后的产物,可紧邻降压器231和换热器232放置。
示例性的,供气移动体可包括供气装置、第三撬体和第三移动装置300,其中,供气装置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在第三撬体上,安装有供气装置的第三撬体安装在第三移动装置300上,从而形成供气移动体30。
参见图6,可选的,供气装置可由相连的空气压缩机31、空气净化器32、空气缓冲罐33、空气分离器34、富氧缓冲罐35和第一增压机36组成,空气压缩机31的入口可通入空气,空气压缩机31的出口与空气净化器32的入口连通,空气净化器32的出口与空气缓冲罐33的入口连通,空气缓冲罐33的出口与空气分离器34的入口连通,空气分离器34的出口与富氧缓冲罐35的入口连通,富氧缓冲罐35的出口与第一增压机36的入口连通,第一增压机36的出口可作为供气移动体30的第一出气口301,第一增压机36的出口通过第二组管道的供气管道与反应器222的入口可拆卸连通。空气作为制备富氧气体的原料通过空气压缩机31的入口进入空气压缩机31,在空气压缩机31中空气中的氧气所占的百分比被增大,之后压缩后的空气在空气净化器32进行净化除杂,形成干净的空气,净化后的空气存放在空气缓冲罐33内,进一步的,空气缓冲罐33内的空气在空气分离器34内进行氧气与氮气等的分离,以得到富氧气体,然后将制备的富氧气体存放在富氧缓冲罐35中,富氧缓冲罐35内的富氧气体在第一增加机36的作用,压力被增大,从而达到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高压条件,进而通过供气管道进入反应器222内。其中,空气分离器34也可起到净化的作用,以实现多次净化。
为了防止气体产生回流的现象,可在供气装置中安装多个阀门,例如,在空气压缩机31的入口处安装一个单向阀,在空气压缩机31的出口和空气净化器32的入口之间安装一个球阀,在空气净化器32的出口和空气缓冲罐33的入口之间也安装一个球阀,在空气缓冲罐33的出口与空气分离器34的入口之间安装一个手动阀,在空气分离器34的出口和富氧缓冲罐35的入口之间安装一个球阀,在富氧缓冲罐35的出口和第一增压机36的入口之间安装一个手动阀,在第一增压机36出口处安装一个单向阀,可在该单向阀远离第一增压机36的一侧安装一个手动阀。
参见图6,为了充分利用空气缓冲罐33中存放的空气,可将这些空气作为一些气动结构的驱动气源,例如可作为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气动阀的驱动气源。因此,供气装置还可包括第二增压机37,第二增压机37的入口与空气缓冲罐33的出口连接,第二增压机37的出口作为供气移动体30的第二出气口302,第二出气口302中出来的气体为仪表空气。空气缓冲罐33中的空气经第二增压机37增压后,有足够的动力作为驱动气源。
为了防止上述过程中出现回流的现象,同时为了对气体流量进行调控,以确保设备安全,可在空气缓冲罐33的出口和第二增压机37的入口之间安装一个手动阀,还可在第二增压机33的出口处安装一个气动阀。
第二出气口302中出来的仪表空气可作为整个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的驱动气源,例如:当第二出气口302中出来的仪表空气作为物料移动体10和反应移动体20内部设备的驱动气源时,可通过管道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出气口302与相应的移动体上;又如:当第二出气口302中出来的仪表空气作为供气移动体30内部设备的驱动气源时,可通过管道连接第二出气口302和相应的设备上,或者直接通过管道连接第二增压机37的出口和相应的设备上。
当然了,也可以另外在各移动体上连接仪表空气供应装置,以专门为各移动体提供仪表空气,还可以将仪表空气供应装置安装在撬体上,并将撬体安装在一个移动装置上,形成一个独立的移动体。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安全起见,在各设备之间相距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应尽量在各设备之间安装相应的自调阀门,以起到开启或关闭设备间的物料流动的作用,也可以起到调节流量的作用,以上实施例中所提到的阀门均可起到上述作用中的一个或者两个。
参见图7,可参考的,供气装置的各部分分布在第三移动装置300上的位置可为:空气缓冲罐33和富氧缓冲罐35作为气体存放设备,能够向其它设备输送气体,可将二者相邻的放置在第三移动装置300的中间位置,空气净化器32与空气缓冲罐33连接,可紧邻空气缓冲罐33的左侧放置,第二增压机37与空气缓冲罐33连接,可放置在空气缓冲罐33的后面,同样的布局方法,空气压缩机31与空气净化器32连接,可紧邻空气净化器32的左侧放置,空气分离器34可放置在富氧缓冲罐35的后面,距离空气缓冲罐33和富氧缓冲罐35都比较近,第一增压机36与富氧缓冲罐35连接,可紧邻富氧缓冲罐35的右侧放置,可将供气装置中的各种阀门形成一个阀组38,将该阀组38放置在第三移动装置300的最前面,同时还可在第三移动装置300的最右侧放置一个控制柜39,以控制各设备的启动,以及设备之间物料的流动等。
以上“左”、“右”、“前”、“后”是针对于图7的相对方位,并不是绝对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图2、图4、图6中,箭头所指方向表示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在运行时,各物料在各设备之间的流动方向。
在使用管道连接各移动体时,为了降低组装时的难度,管道可选用软连接管线,这样,对各移动体的位置要求就不需要那么精确。同时,在本实施中,各设备之间的连接,均可采用管道连接。在布置管道时,应考虑管道的弯度和坡度,以避免因管道内积气,或者物料冲刷管道等,导致管道堵塞等。
进一步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还包括电气仪表控制移动体,以实时检测和监控各移动体上装置的运行状态等,保证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电气仪表控制移动体与物料移动体10、反应移动体20和供气移动体30均连接,可选的,在电气仪表控制移动体、物料移动体10、反应移动体20和供气移动体30上分别设置相应的线路接头,以通过线路连接在对应的线路接头,来连接各移动体,从而方便了电气仪表控制移动体和各装置之间的拆卸和组装。可以想到,电气仪表控制移动体也可由电气仪表控制装置安装在一个撬体上,撬体再安装在一个移动装置上而形成。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在运行中,均需要为各移动体提供电力,因此,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还包括配电移动体,配电移动体与物料移动体10、反应移动体20、供气移动体30和电气仪表控制移动体均连接,可选的,在配电移动体、物料移动体10、反应移动体20、供气移动体30和电气仪表控制移动体上分别设置相应的线路接头,以通过线路连接在对应设备上的线路接头,来连接各设备,从而方便了配电移动体和各移动体之间的拆卸和组装。可以想到,配电移动体也可由配电装置安装在一个撬体上,撬体再安装在一个移动装置上而形成。
或者,配电移动体和电气仪表控制移动体为同一个移动体,该移动体包括相连的电气仪表控制装置和配电装置,该移动体分别与物料移动体10、反应移动体20和供气移动体30连接;结合上述仪表空气供应装置,还可使配电装置、电气仪表控制装置和仪表空气供应装置共同形成一个移动体。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所有移动装置上,均可设置护栏,在需要的情况下,这些护栏可放下,并相互搭接,形成一个操作平台,以方便工作人员对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进行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在设计时,可对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所包括的各移动体的结构进行优化简化,以使各移动体的规格尺寸均满足道路运输要求。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中的各部分均为车载结构,可车载运输,且该系统结构紧凑,占地要求不高,因此能够快速灵活地被移动至各场所,相比于无法移动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节省了处理废水等所花费的时间,使处理废水等过程变得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包括:用于放置及输送超临界水氧化的相关物料的物料移动体、用于处理超临界水氧化的相关物料的反应移动体以及用于为超临界水氧化提供气体氧化剂的供气移动体,所述反应移动体通过第一组管道与所述物料移动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反应移动体还通过第二组管道与所述供气移动体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反应移动体包括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单元、发生单元以及后处理单元;
所述后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降压器、换热器和分离器,所述降压器的入口与所述发生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管道包括物料管道和燃料管道;
所述物料移动体包括第一移动装置、安装在第一移动装置上的第一撬体、以及安装在第一撬体上的物料装置,所述物料装置包括原料供应单元、辅助燃料供应单元和水供应单元;其中,
所述原料供应单元包括原料储罐以及与所述原料储罐的出口连接的第一低压泵,所述第一低压泵的出口通过所述物料管道与所述反应移动体的第一进料口可拆卸连通;
所述辅助燃料供应单元包括辅助燃料储罐以及与所述辅助燃料储罐的出口连接的第二低压泵,所述第二低压泵的出口通过所述燃料管道与所述反应移动体的第二进料口可拆卸连通;
所述水供应单元包括水储罐以及与所述水储罐的出口连接的第三低压泵,所述第三低压泵的出口与所述辅助燃料储罐的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管道还包括泄放管道,所述物料装置还包括泄放储罐,,所述泄放储罐的入口通过所述泄放管道与所述反应移动体的出料口可拆卸连通,所述泄放储罐的出口与外界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管道包括供气管道;
所述反应移动体还包括第二移动装置、安装在第二移动装置上的第二撬体,所述反应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撬体上;其中,
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器和第一高压泵,所述第一高压泵的入口作为所述反应移动体的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二低压泵的出口通过所述燃料管道可拆卸连通,所述第一高压泵的出口与所述加热器的入口连通;
所述发生单元包括:反应器和第二高压泵,所述第二高压泵的入口作为所述反应移动体的第一进料口与所述第一低压泵的出口通过所述物料管道可拆卸连通,所述第二高压泵的出口与所述反应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反应器的入口还与所述加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反应器的入口还通过所述供气管道与所述供气移动体的第一出气口可拆卸连通;
所述降压器的入口与所述反应器的出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管道还包括降温流体管道,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第三高压泵,所述第三高压泵的入口通过所述降温流体管道与所述第三低压泵的出口可拆卸连通,所述第三高压泵的出口与所述反应器的出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上设置有泄放口,所述泄放口作为所述反应移动体的出料口与所述泄放储罐的入口通过所述泄放管道可拆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移动体包括第三移动装置、安装在第三移动装置上的第三撬体、以及安装在第三撬体上的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空气净化器、空气缓冲罐、空气分离器、富氧缓冲罐以及第一增压机,所述第一增压机的出口作为所述供气移动体的第一出气口与所述反应器的入口通过所述供气管道可拆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 气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空气缓冲罐的出口连接的第二增压机,所述第二增压机的出口作为所述供气移动体的第二出气口与外界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还包括电气仪表控制移动体,所述电气仪表控制移动体与所述物料移动体、所述反应移动体和所述供气移动体均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还包括配电移动体,所述配电移动体与所述物料移动体、所述反应移动体、所述供气移动体和所述电气仪表控制移动体均可拆卸连接。
CN201620656623.9U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 Active CN2059991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56623.9U CN205999106U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56623.9U CN205999106U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99106U true CN205999106U (zh) 2017-03-08

Family

ID=58204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56623.9U Active CN205999106U (zh) 2016-06-28 2016-06-28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991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0519A (zh) * 2019-01-30 2019-04-19 北京国原新技术有限公司 可移动式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0519A (zh) * 2019-01-30 2019-04-19 北京国原新技术有限公司 可移动式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083235A1 (en) Hydraulic fractur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3130356B (zh) 废液处理装置和废液处理方法
CN105927849A (zh) 一种边远井天然气回收装置
CN105551534A (zh) 一种反应堆冷却剂化容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5632482U (zh) 防爆柴油机单轨吊机车
CN205999106U (zh)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
CN204438291U (zh) 一级管网、二级管网直接连接的混水直连供热系统
CN113279739A (zh) 一种煤矿井下车载串式双路加砂压裂成套装备
CN105199797B (zh) 垃圾填埋气催化脱氧装置和方法
CN104329053B (zh) 集油收球加药一体化集成装置
CN106439784B (zh) 一种全自动除氧器排汽热能回收利用方法及其系统
CN202785937U (zh) 车载式污泥干化处理一体机
CN210522117U (zh) 一种大型铆焊车间智能净化除尘系统
CN205170390U (zh) 余热回收式膜分离制氮设备
CN103556829B (zh) 混凝土泵送工况模拟试验系统
WO2012056249A1 (en) Fluid treatment apparatus
CN108844054A (zh) 一种合成氨系统热量回收装置及热量回收工艺
CN101956545B (zh) 一种橇装集成活动注水装置
CN110219628A (zh) 一种新型烟道气热力采油设备
JP2003327981A (ja) ガス精製装置、及び、発電システム
CN217498793U (zh) 水质中和调节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CN105948240A (zh) 一种稳定运行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CN205808221U (zh) 一种空冷塔的合并进水装置
CN2763743Y (zh) 可同时提供高、低温暖气的燃气采暖炉
CN216896781U (zh) 一种液氧蒸发回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11

Address after: 065001 Hebei city of Langfang province C New Austrian Science Park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nyuan host city

Patentee af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he 065001 Heb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of Langfang Huaxiang new Austr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the Southern District B building room 522

Patentee before: ENN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