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95332U - 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95332U
CN205995332U CN201620820403.5U CN201620820403U CN205995332U CN 205995332 U CN205995332 U CN 205995332U CN 201620820403 U CN201620820403 U CN 201620820403U CN 205995332 U CN205995332 U CN 205995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ash
agitator tank
additive
gas making
chemical indust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204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雷
刘日鑫
张锦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Kua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208204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95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95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95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包括:搅拌罐、自搅拌罐的顶壁向搅拌罐的内部延伸的搅拌桨以及与搅拌罐相连的控制台。搅拌罐包括邻近顶部设置于侧壁上的煤灰入口、邻近顶部设置于侧壁上且与煤灰入口间隔开的水入口、邻近顶部设置于侧壁上且与煤灰入口间隔开的至少二个添加剂入口、以及设置于搅拌罐底部的煤灰浆出口,搅拌桨的驱动电机与控制台电连接,至少二个添加剂入口分别与添加剂输入管连接,邻近添加剂入口在添加剂输入管上分别设有用于控制向搅拌罐内注入添加剂的第一电动阀,第一电动阀与控制台电连接。

Description

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造气湿煤灰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造气湿煤灰为煤化工行业在造气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渣,造气湿煤灰在造气过程中,其仍然有很多的C和H作为燃料中的未燃烧成分,同时由于含有较高的热值,因此,有将造气湿煤灰进行远距离输送和资源化利用的必要。在对造气湿煤灰进行远距离输送之前首先要将造气湿煤灰进行搅拌呈现宾汉流体状且粘度符合远距离输送的要求。目前,现有技术针对造气湿煤灰的相关开发内容仅仅局限于将造气湿煤灰烘干或湿煤灰的燃烧发电,而如何在搅拌过程中满足远距离输送造气湿煤灰的粘度要求则没有相关的研究介绍。
如中国专利申请201110301727.X公开了一种化工废弃湿煤灰烘干再利用装置,其由双轴搅拌机、上料胶带输送机、烟气总管、转毂烘干机、旋风除尘器、除尘灰胶带输送机、气力输送装置、干煤灰胶带输送机、离心引风机、湿法除尘器组合而成,它是利用锅炉烟气余热,将污水中沉淀的湿煤灰加入转毂烘干机中,同时导入锅炉电除尘后排出的烟气;湿煤灰和烟气在转毂烘干机中进行热量交换后变成干煤灰被送经干煤灰胶带输送机通过气力输送装置后进入锅炉进行燃烧利用;而被进行余热再利用后的烟气,则先经旋风除尘器除尘,再经湿法除尘器处理后排入大气。然而,该专利申请公开的化工废弃湿煤灰烘干再利用装的输送机没有涉及对于造气湿煤灰在搅拌过程中的搅拌装置。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搅拌造气湿煤灰以调整造气湿煤灰粘度使造气湿煤灰成浆以便于远距离输送的系统则成为业内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及方法简单,工作稳定可靠,又能及时控制搅拌罐内造气湿煤灰的粘度以便于远距离输送的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包括:搅拌罐、自搅拌罐的顶壁向搅拌罐的内部延伸的搅拌桨以及与搅拌罐相连的控制台。搅拌罐包括邻近顶部设置于侧壁上的煤灰入口、邻近顶部设置于侧壁上且与煤灰入口间隔开的水入口、邻近顶部设置于侧壁上且与煤灰入口间隔开的至少二个添加剂入口、以及设置于搅拌罐底部的煤灰浆出口,搅拌桨的驱动电机与控制台电连接,至少二个添加剂入口分别与添加剂输入管连接,邻近添加剂入口在添加剂输入管上分别设有用于控制向搅拌罐内注入添加剂的第一电动阀,第一电动阀与控制台电连接。
可选择地,搅拌罐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搅拌罐的内壁上的粘度检测仪,粘度检测仪与控制台通过数据线连接。
可选择地,搅拌罐的搅拌桨包括至少三组搅拌叶片。
可选择地,每组搅拌叶片的叶片数是2、3或4片,叶片形式可分为平直叶和折叶氏。搅拌叶片的叶片用扁钢制成,焊接或用螺栓固定在枢转轴上。
可选择地,搅拌罐的底部一侧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台通过数据线连接。
可选择地,每个添加剂输入管上设置有添加剂计量泵。
可选择地,搅拌罐的煤灰浆出口邻近搅拌罐的底壁设置于搅拌罐的侧壁,煤灰浆出口与煤灰浆输送管相连。
可选择地,邻近煤灰浆出口在煤灰浆输送管上设有第二电动阀,第二电动阀与控制台电连接。
可选择地,搅拌罐的水入口处进一步设有第三电动阀,第三电动阀与控制台电连接。
优选地,添加剂为聚丙烯酰胺。
优选地,将预定粘度范围设定为80毫帕秒~200毫帕秒。
优选地,将搅拌罐内的造气湿煤灰的温度控制为20摄氏度~40摄氏度。
可选择地,粘度计为旋转黏度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可以通过调整第三电动阀改变注水量并调节添加剂注入量使得造气湿煤灰的粘度数据处于预定粘度范围,从而适于远距离输送;(2)、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结构简单,零部件的数量少;(3)、整个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的制造、使用成本低廉,便于维护,便于操作,且搅拌过程中安全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首先,在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之前,有必要对本文中出现的一些术语进行解释。例如:本文中若出现使用“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由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因此,“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教导。
另外,应当理解的是,当提及一元件“连接”或者“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提及一元件“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本文中出现的各种术语仅仅用于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则单数形式意图也包括复数形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包括有”时,这些术语指明了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也不排除一个以上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组的存在和/或附加。
以下请参照图1,作为一种非限制性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包括:搅拌罐100、自搅拌罐100的顶壁110向搅拌罐100的内部延伸的搅拌桨200以及与搅拌罐100相连的控制台300。
搅拌罐100包括邻近顶壁110设置于侧壁(未标号)上的煤灰入口120、邻近顶壁110设置于侧壁上且与煤灰入口120间隔开的水入口140、邻近顶壁110设置于侧壁上且与煤灰入口120间隔开的二个添加剂入口150、以及邻近搅拌罐100的底壁设置于搅拌罐100的侧壁的煤灰浆出口170。
二个添加剂入口150分别与添加剂输入管500连接,邻近添加剂入口150在添加剂输入管500上分别设有用于控制向搅拌罐100内注入添加剂的第一电动阀550,第一电动阀550与控制台300电连接。且每个添加剂输入管500上设置有添加剂计量泵560。
煤灰浆出口170与煤灰浆输送管600连接,邻近煤灰浆出口170在煤灰浆输送管600上设有第二电动阀650,第二电动阀650与控制台300电连接。搅拌罐100的水入口140与水管700连接,在邻近搅拌罐100的水入口140的水管700上设有第三电动阀750,第三电动阀750与控制台300电连接。
搅拌罐100包括设置于搅拌罐100的内壁上的粘度检测仪160,粘度检测仪160与控制台300通过数据线(图未示)连接。搅拌罐的底部一侧设有温度传感器180,温度传感器180与控制台300通过数据线连接。
搅拌桨200的驱动电机与控制台300电连接,搅拌罐的搅拌桨200包括三组搅拌叶片250。每组搅拌叶片250包括3片叶片(未标号)。搅拌叶片250的叶片用扁钢制成,焊接在枢转轴(未标号)上。
作为一种可替代实施方式一,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的搅拌罐100的添加剂入口150可以设置在搅拌罐100的顶壁110上。
作为一种可替代实施方式二,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的搅拌罐100可以不开有添加剂入口150。
作为一种可替代实施方式三,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可以采取其他装置代替搅拌桨200,比如采用螺旋式搅拌器或振动式搅拌器。
作为一种可替代实施方式四,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可以在搅拌罐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图未示)。
具体地,将造气湿煤灰通过煤灰入口120进入搅拌罐100中,水通过水入口140进入搅拌罐100中,搅拌桨200将水和造气湿煤灰搅拌均匀,当通过粘度检测仪160获得的搅拌罐100内的造气湿煤灰的粘度数据超过预定粘度范围的上限200毫帕秒时,调大第三电动阀750增加注水量或者开启添加剂输入管500上的第一电动阀550并利用计量泵560调整注入剂量从而保证搅拌罐100内的粘度数据处于80毫帕秒~200毫帕秒的预定粘度范围内。相反地,当粘度计160获得的搅拌罐100内的造气湿煤灰的粘度数据低于800毫帕秒时,调小第三电动阀750减小注水量。由此,使得搅拌后处于预定粘度范围内的造气湿煤灰更加适于远距离输送。
尽管在此已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里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结构和步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现其它的变型和变体。

Claims (8)

1.一种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包括:搅拌罐、自所述搅拌罐的顶壁向所述搅拌罐的内部延伸的搅拌桨以及与所述搅拌罐相连的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包括邻近顶部设置于侧壁上的煤灰入口、邻近顶部设置于侧壁上且与所述煤灰入口间隔开的水入口、邻近顶部设置于侧壁上且与所述煤灰入口间隔开的至少二个添加剂入口、以及设置于所述搅拌罐底部的煤灰浆出口,所述搅拌桨的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台电连接,所述至少二个添加剂入口分别与添加剂输入管连接,邻近所述添加剂入口在所述添加剂输入管上分别设有用于控制向所述搅拌罐内注入添加剂的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一电动阀与所述控制台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搅拌罐的内壁上的粘度检测仪,所述粘度检测仪与所述控制台通过数据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的所述搅拌桨包括至少三组搅拌叶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的底部一侧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台通过数据线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添加剂输入管上设置有添加剂计量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的所述煤灰浆出口邻近所述搅拌罐的底壁设置于所述搅拌罐的侧壁,所述煤灰浆出口与煤灰浆输送管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煤灰浆出口在所述煤灰浆输送管上设有第二电动阀,所述第二电动阀与所述控制台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的所述水入口处进一步设有第三电动阀,所述第三电动阀与所述控制台电连接。
CN201620820403.5U 2016-07-29 2016-07-29 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 Active CN205995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0403.5U CN205995332U (zh) 2016-07-29 2016-07-29 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0403.5U CN205995332U (zh) 2016-07-29 2016-07-29 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95332U true CN205995332U (zh) 2017-03-08

Family

ID=58201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20403.5U Active CN205995332U (zh) 2016-07-29 2016-07-29 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953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4250A (zh) * 2018-06-08 2018-09-21 陈连云 一种利用余热尾气保温的碳素生产用冷却搅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4250A (zh) * 2018-06-08 2018-09-21 陈连云 一种利用余热尾气保温的碳素生产用冷却搅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3697A (zh) 一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滤饼烘干系统和方法
CN205995332U (zh) 煤化工造气湿煤灰物料成浆系统
CN202577098U (zh) 一种沥青厂拌热再生设备
CN104748508B (zh) 一种煤泥干燥系统
CN102211846A (zh) 干燥机
CN204093300U (zh) 燃煤锅炉用电石渣脱硫设备
CN106196955A (zh) 一种高效烘干机
CN209322795U (zh) 一种污泥干化系统的炭化装置
CN209113834U (zh) 一种煤的化学脱硫装置
CN208378701U (zh) 一种污泥处理用干化装置
CN110436740A (zh) 一种污泥分级干化气化耦合燃煤发电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CN207042240U (zh) 一种钙基循环灰高固气比旋流脱硫设备
CN106090982A (zh) 一种电石灰、煤矸石二次燃烧热能回收系统
CN201670793U (zh) 干燥机
CN205316299U (zh) 一种烟气可回收的热风炉
CN203980797U (zh) 一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滤饼烘干系统
CN105858699A (zh) 利用高温热烟气碳化干燥合成碳酸钙的生产工艺和装置
CN113181758A (zh) 一种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方法及系统
CN207193085U (zh) 高粘污泥破桥输送装置
CN206337128U (zh) 受热面不易沉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9456280U (zh) 一种污泥干化系统的干燥装置
CN204563949U (zh) 烟气脱硝尿素气力上料装置
CN209338367U (zh) 一种污泥炭化装置的出料单元
CN105921053A (zh) 造气湿煤灰物料搅拌方法及系统
CN209338368U (zh) 一种污泥干燥装置或炭化装置的进料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07

Address after: 221100 Dapeng Town Industrial Park, Tongshan District,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uzhou Kua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1000 Jiangsu Province, Gulou District of Xuzhou City Xiang Wang Road No. 1

Patentee before: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