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87274U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87274U
CN205987274U CN201620799598.XU CN201620799598U CN205987274U CN 205987274 U CN205987274 U CN 205987274U CN 201620799598 U CN201620799598 U CN 201620799598U CN 205987274 U CN205987274 U CN 205987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ear
earphone
auricular concha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9959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严
严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sonic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SONIC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SONIC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SONIC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9959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87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87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87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耳机。该耳机包括左耳机本体、右耳机本体和用于连接左耳机本体与右耳机本体的连接线;其中左、右耳机本体均包括耳壳组件、耳盖和耳套,耳壳组件均包括第一耳壳和第二耳壳;左耳机本体的第一耳壳内设有第一塑胶壳,第一塑胶壳内设有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塑胶壳在靠近左耳机本体的耳盖的一端设有与第二磁铁形状相吻合的第一通孔;右耳机本体的第一耳壳内设有第二塑胶壳,第二塑胶壳内设有与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吸合的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第二塑胶壳在靠近右耳机本体的耳盖的一端设有与第四磁铁形状相吻合的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左、右耳壳组件进行很准确的对位吸附,即可通过高吸附力自动对位吸附,吸合性能好。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左、右耳壳能够相吸的耳机。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健身房或田径场等运动场所一边运动以便用MP3或智能手机等具备音频播放功能的电子产品听音乐等音频,因而运动过程中耳机的佩戴顺利非常重要。
传统的耳机,通常由耳机本体及一连接左、右耳机本体的连接线构成。欲戴耳机时,用户让连接线从脖子的后方绕出,并手动将耳机本体上的耳塞塞入耳朵内,不需要佩戴耳机时,用户直接手动将耳塞从耳朵内取出,此时,整个耳机将直接挂在用户的脖子上,然而,这样使得耳机容易掉落,不便于运动。虽然现有的耳机有些通过在左、右耳机本体的内腔内增设能相互吸合的磁铁,来使左、右耳机本体相互吸合,防止耳机掉落,但由于分别只增设了一个磁铁,吸合性能不好,运动时,耳机还是很容易从脖子上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左、右耳壳能够紧密吸合的耳机,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耳机,包括左耳机本体、右耳机本体和用于连接左耳机本体与右耳机本体的连接线;其中左耳机本体和右耳机本体均包括耳壳组件、耳盖和耳套,耳壳组件均位于耳盖和耳套之间,耳壳组件均包括第一耳壳和第二耳壳,第一耳壳位于靠近耳盖的一侧,第二耳壳位于靠近耳套的一侧;左耳机本体的第一耳壳内设有第一塑胶壳,第一塑胶壳内设有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塑胶壳在靠近左耳机本体的耳盖的一端设有与第二磁铁形状相吻合的第一通孔;右耳机本体的第一耳壳内设有第二塑胶壳,第二塑胶壳内设有与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吸合的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第二塑胶壳在靠近右耳机本体的耳盖的一端设有与第四磁铁形状相吻合的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左、右耳壳组件中各只设置一块磁铁进行吸合的耳机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左、右耳壳组件中各设置两块磁铁,增加了左、右耳壳组件的吸附力度,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不需要左、右耳壳组件进行很准确的对位吸附,即可通过高吸附力自动对位吸附,因此吸合性能更好,在运动时,耳机不容易从脖子上滑落。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塑胶壳的一端设置通孔,将增加的磁铁设于通孔内,相当于用磁铁填补了通孔,可以节约塑胶壳的空间,便于安放电池等部件。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在增加左、右耳壳吸附力的同时,还不会增加塑胶壳的占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磁铁与第三磁铁的形状相同。由此,可以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同时,减少了部件种类,节约生产成本。进一步地,第一磁铁与第三磁铁的形状可均为圆柱状,采用圆柱状的磁铁可以使磁铁能够更加稳定地设于塑胶壳内,防止其在塑胶壳内晃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磁铁与第四磁铁的形状相同。由此,可以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同时,减少了磁铁部件的种类,节约了生产成本。进一步地,第二磁铁与第四磁铁的形状可均为半圆柱状,由此在增加磁性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耳机重量的增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耳套包括连接壳和耳塞,其中连接壳位于靠近第二耳壳的一侧,连接壳上设有耳挂,该耳挂的外形为圆弧状;耳塞位于远离第二耳壳的一侧。通过在连接壳上设置耳挂,用户在使用耳机时,通过耳挂可以将耳塞牢牢地固定在耳道内,防止耳机掉落,同时由于耳挂为圆弧状,与人体的耳朵轮廓相似,因此可以更好地与耳背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耳套上设有耳挂的耳机,更进一步地,可在耳挂上设置通孔。由此可以减少耳套的重量,同时通过此通孔,还可以增加散热性能,用户在使用时,耳朵会感觉更舒服。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通孔的形状可为圆弧形,由此外形更加美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均为磁性较强的钕铁硼磁铁。由于钕铁硼磁铁是目前为止具有最强磁力的永久磁铁,因此采用该材质的磁铁,可以大大增加左、右耳壳的吸合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耳机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耳机的分解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耳机上的耳套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耳机上的耳套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和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耳机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左耳机本体1、右耳机本体2和用于连接左耳机本体1与右耳机本体2的连接线3。
其中左耳机本体1和右耳机本体2均包括耳壳组件4、耳盖5和耳套6,耳壳组件4均位于耳盖5和耳套6之间,耳壳组件4均包括第一耳壳41和第二耳壳42,第一耳壳41位于靠近耳盖5的一侧,第二耳壳42位于靠近耳套6的一侧;左耳机本体1的第一耳壳41内设有第一塑胶壳43,第一塑胶壳43内设有第一磁铁7和第二磁铁8,右耳机本体2的第一耳壳41内设有第二塑胶壳44,第二塑胶壳44内设有与第一磁铁7和第二磁铁8相吸合的第三磁铁9和第四磁铁10。与现有的左、右耳壳组件4中各只设置一块磁铁进行吸合的耳机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左、右耳壳组件4中各设置两块磁铁,增加了左、右耳壳组件4的吸附力度,因此不需要左、右耳壳组件4进行很准确的对位吸附,即可通过高吸附力自动对位吸附,因此吸合性能更好。在运动时,当将左耳机本体1与右耳机本体2从耳朵上取下时,第一塑胶壳43内设置的第一磁铁7和第二磁铁8能够与设置在第二塑胶壳44内的第三磁铁9和第四磁铁10相互吸合在一起,使得悬挂在用户脖子上的耳机围绕用户的脖子形成一封闭环,因此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该耳机不容易从脖子上滑落。同时为了不增加第一塑胶壳43与第二塑胶壳44的占用空间,第一塑胶壳43在靠近左耳机本体1的耳盖5的一端设有与第二磁铁8形状相吻合的第一通孔431,第二磁铁8位于该第一通孔431内;第二塑胶壳44在靠近右耳机本体2的耳盖5的一端设有与第四磁铁10形状相吻合的第二通孔441,第四磁铁10位于该第二通孔441内。此种设置,相当于用磁铁填补了通孔,节约了塑胶壳的空间,不会增加耳机的外形尺寸。
为了增加吸附力,减少耳机的部件种类,节约生产成本,第一磁铁7与第三磁铁9的形状相同。进一步地,为了使第一磁铁7在第一塑胶壳43内、第三磁铁9在第二塑胶壳44内安放地更加稳定,避免晃动,第一磁铁7与第三磁铁9的形状可均为圆柱状。
第二磁铁8与第四磁铁10的形状也可相同,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增加吸附力,减少耳机的部件种类,节约生产成本。更进一步地,第二磁铁8与第四磁铁10的形状可均为半圆柱状,由此在增加磁性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耳机重量的增加。
为了进一步增加左、右耳壳的吸合力度,第一磁铁7、第二磁铁8、第三磁铁9和第四磁铁10均采用磁性较强的钕铁硼磁铁。
图3和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耳机上的耳套6的结构,如图所示,耳套6可包括连接壳61和耳塞62,其中连接壳61位于靠近第二耳壳42的一侧,连接壳61上设有耳挂63,该耳挂63的形状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成圆弧状,与人体的耳朵轮廓相似,因此可以更好地与耳背贴合,用户佩戴起来非常舒适。耳塞62位于远离第二耳壳42的一侧,耳塞62的设计也依据了人体工程学原理,整体上非常贴合耳道,耳塞62可优先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柔软适中,可轻易塞进耳道内。通过在连接壳61上设置的耳挂63,用户在使用耳机时,通过耳挂63可以将耳塞62牢牢地固定在耳道内,防止耳机掉落。为了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配置不同尺寸规格的耳套6,以适应不同耳孔大小的用户,通常会配置大、中、小三对耳套6以供选择,用户可以通过将整个耳套6从第二连接壳61上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更适于自己的耳套6。
进一步地,可在耳挂63上设置通孔631,由此可以减少耳套6的重量,同时通过此通孔631,还可以增加散热性能,用户在使用时,耳朵会感觉更舒服。更进一步地,通孔631的形状可为圆弧形,与耳挂63的整体外形较为相似,因此整体看上去,外形更加美观。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耳机本体(1)、右耳机本体(2)和连接线(3);
所述左耳机本体(1)和右耳机本体(2)均包括耳壳组件(4)、耳盖(5)和耳套(6),所述耳壳组件(4)均位于所述耳盖(5)和所述耳套(6)之间,耳壳组件(4)均包括第一耳壳(41)和第二耳壳(42),所述第一耳壳(41)均位于靠近所述耳盖(5)的一侧,所述第二耳壳(42)均位于靠近所述耳套(6)的一侧;
所述左耳机本体(1)的第一耳壳(41)内设有第一塑胶壳(43),所述第一塑胶壳(43)内设有第一磁铁(7)和第二磁铁(8),所述第一塑胶壳(43)在靠近所述左耳机本体(1)的耳盖(5)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磁铁(8)形状相吻合的第一通孔(431);
所述右耳机本体(2)的第一耳壳(41)内设有第二塑胶壳(44),所述第二塑胶壳(44)内设有与第一磁铁(7)和第二磁铁(8)相吸合的第三磁铁(9)和第四磁铁(10),所述第二塑胶壳(44)在靠近所述右耳机本体(2)的耳盖(5)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四磁铁(10)形状相吻合的第二通孔(441);
所述连接线(3)用于连接所述左耳机本体(1)和所述右耳机本体(2)。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7)与第三磁铁(9)的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7)与第三磁铁(9)的形状均为圆柱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铁(8)与第四磁铁(10)的形状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铁(8)与第四磁铁(10)的形状均为半圆柱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套(6)包括连接壳(61)和耳塞(62),所述连接壳(61)位于靠近所述第二耳壳(42)的一侧,连接壳(61)上设有耳挂(63),所述耳挂(63)的外形为圆弧状;所述耳塞(62)位于远离第二耳壳(42)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挂(63)上设有通孔(6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631)的形状为圆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7)、第二磁铁(8)、第三磁铁(9)和第四磁铁(10)均为磁性较强的钕铁硼磁铁。
CN201620799598.XU 2016-07-26 2016-07-26 耳机 Active CN205987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99598.XU CN205987274U (zh) 2016-07-26 2016-07-26 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99598.XU CN205987274U (zh) 2016-07-26 2016-07-26 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87274U true CN205987274U (zh) 2017-02-22

Family

ID=58027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99598.XU Active CN205987274U (zh) 2016-07-26 2016-07-26 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872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8048389A3 (en) Toy in the form of a stuffed toy or 3-d character toy having a headset carrying strap with two headphone speakers and an audio player built into one of the speakers
CN206272815U (zh) 新型头戴式耳机
CN204168469U (zh) 一种带记忆功能可改变形状的骨传导耳机装置
CN2888595Y (zh) 颈箍式音乐播放器
CN205864688U (zh) 一种双磁吸蓝牙运动耳机
WO2021258836A1 (zh) 一种安装于眼镜上的音频设备
CN204069252U (zh) 耳机
CN205987274U (zh) 耳机
CN206226668U (zh) 一种防脱落的耳机
CN206640750U (zh) 一种耳机及其具有的耳机耳套
CN206260066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结构
CN205545801U (zh) 运动防水耳挂式外放立体声耳机
CN204634009U (zh) 一种智能化加强运动型蓝牙耳挂式耳机
CN203801056U (zh) 一种耳机
CN206164781U (zh) 一种防掉落的蓝牙耳机
CN206413144U (zh) 一种耳机无源监听结构及具有该无源监听结构的头戴耳机
CN202799045U (zh) 一种耳塞式耳机
CN202475715U (zh) 一种耳麦
CN206226675U (zh) 一种佩戴更加舒适的新型耳机
CN206472277U (zh) 一种精灵耳耳机
CN205545827U (zh) 一种磁吸附耳机
CN205610873U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
CN204539416U (zh) 一种吊坠蓝牙耳机
CN204733316U (zh) 一种耳挂结构以及使用该结构的入耳式耳机
CN206164778U (zh) 一种防脱落的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ndustrial Road,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No. 6 523000 1 5 floor

Patentee after: Jiahe intelligen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Industrial Road,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No. 6 523000 1 5 floor

Patentee before: COSONIC ACOUSTIC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