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84263U - 一种原生吉他拾音器以及安装有拾音器的原生吉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原生吉他拾音器以及安装有拾音器的原生吉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84263U
CN205984263U CN201620714756.7U CN201620714756U CN205984263U CN 205984263 U CN205984263 U CN 205984263U CN 201620714756 U CN201620714756 U CN 201620714756U CN 205984263 U CN205984263 U CN 205984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tar
pick
mike
primary
fixed 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147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7147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84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84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842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生吉他拾音器,该拾音器包括:带有电路板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将其固定在吉他音孔周边的面板上的连接部,所述电路板上的音频输入孔上插接有能够摆转的麦克风,所述麦克风的咪杆成“L”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美观小巧,易安装拆卸,可根据需要在有利拾音范围内获得一定的调整幅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安装有该拾音器的原生吉他。

Description

一种原生吉他拾音器以及安装有拾音器的原生吉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原生吉他)专业拾音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原生吉他拾音器以及安装有拾音器的原生吉他。
背景技术
拾音器是用来采集现场声音的一个部件,是一种靠接收声音振动、将声音放大的电声学仪器。应用于吉他的拾音器一般是指可直接安装固定在琴体上,可将拾取的声音转换成信号并放大传输给后级放大系统的拾音设备。目前应用的吉他拾音器按原理主要分四类:电磁线圈拾音器、压电式拾音器、贴片式拾音器及麦克风拾音器,或是以上类型的组合形式,麦克风作为最普及的声电转换传声器其技术发展最为成熟,但现有应用于原生吉他拾音类型的产品在结构设计及拾音效果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乐器拾音器材领域中单纯采用麦克风(拾音系统)作为专用于原生吉他拾音器的产品并不普及。为不影响演奏者的手部动作,从结构要求上需采用将拾音头安装于吉他箱体内部的布置形式,从而对麦克风拾音系统的设计产生了很多制约条件。在无法回避超近距音源拾音、声场高声压、共鸣腔内反射声波干扰、反馈啸叫的环境因素下,现有产品的应用多采用折衷的方式调整电路使麦克风拾音系统的灵敏度降低,导致输出信号中部分频段明显衰减。另外,麦克风拾音头在吉他箱体内的摆放位置也不统一,多采用可弯曲的加长鹅颈管固定拾音头,并没有明确其特定的拾音指向,在使用中易使过多的反射声波传入拾音头,造成输出效果与外部听到声音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目前采用的麦克风拾音器输出的信号质量和效果均不够理想,只用来作为辅助拾音元件配合其他类型的拾音系统进行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原生吉他拾音器,结构美观小巧,易安装拆卸,可根据需要在有利拾音范围内获得一定的调整幅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了一种安装有上述拾音器的原生吉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原生吉他拾音器,该拾音器包括:带有电路板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将其固定在吉他音孔周边的面板上的连接部,所述电路板上的音频输入孔上插接有能够摆转的麦克风,所述麦克风的咪杆成“L”型。
进一步,所述麦克风中咪头的转动平面垂直于吉他音孔所在平面。
进一步,所述拾音器中的麦克风采用单指向型的压差式驻极体麦克风。
进一步,所述麦克风的拾音指向正切于麦克风摆转形成的弧形轨迹。
进一步,所述电路板为集成电路板,该集成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架面向吉他共鸣腔的端面上。
进一步,所述固定架为条形,所述连接部包括:位于固定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夹板,所述夹板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固定架上,通过调整所述夹板与固定架之间的间距实现拾音器与吉他的固定。
进一步,所述固定架和/或所述夹板由木质材料制成。
一种安装有上述拾音器的原生吉他,在吉他的音孔处安装有所述拾音器,拾音器中的咪头位于沿吉他宽度方向延伸的音孔中心横截面附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架两侧的夹持部进行安装和拆卸,无需破坏琴体结构,且其与音孔周边的吉他面板进行固定,有效地避免了对演奏者手部运动产生干涉;咪杆以音频输入孔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摆转,解决了以往采用可弯曲的加长鹅颈管固定,无特定拾音指向方向的约束,在使用中易使过多的反射声波传入拾音头,造成输出效果与外部听到声音存在较大差异的技术问题;“L”型的咪杆便于操作者进行调整咪头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将拾音器中的咪头位于沿吉他宽度方向延伸的音孔中心横截面附近,可以在相对限定的有利拾音范围内获得一定的调整幅度;采用单指向型的压差式驻极体麦克风,其体积小重量轻,且频率响应完全能够覆盖演奏原生吉他时人耳听感范围内的全部频段,从而避免或减少不需要的声音信号被拾取和放大所产生的不利因素;电路板将各个元件集成,采用纽扣锂电电池供电的方式,得整体设计结构美观紧凑,重量轻便,易安装拆卸,对抑制吉他面板震动的阻尼作用会明显减小,相比之下不会丧失吉他原有的一些声音细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生吉他拾音器的第一种实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原生吉他拾音器拾音区域的示意图;
图4为麦克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原生吉他拾音器的第二种实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的剖视图;
图中:
1原生吉他拾音器、2吉他、3音孔、4固定架、5电路板、6麦克风、7音频输出孔、8夹板、9螺钉、10拾音区域、11插头、12咪杆、13咪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为充分发挥出麦克风拾音系统的优越性,改良优化原有产品设计中的固有缺陷,申请人在这一领域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测试研究工作。
拾音元件的选型:根据应用场合的安装尺寸和供电要求的条件限制,选择体积小、重量轻、频响特性好的驻极体麦克风拾音头(简称咪头),且该类型拾音系统放大电路技术成熟,可实现小体积的集成电路板设计方式。驻极体麦克风拾音头(咪头)根据拾音的指向性分主要有两类:全指向型,和单指向型。经过测试使用全指向型驻极体拾音头安装在吉他内部无法避免会产生拾取过多共鸣箱内反射声波的干扰问题,该类型拾音头对来自各个方向的声音信号的响应基本均等,且灵敏度过高,在使用音箱放大声音后极易产生反馈啸叫。而改用单指向型咪头后,结合电路的调整在不劣化其固有频响特性的情况下反馈啸叫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应用单指向型咪头在吉他箱体内不同位置拾取的声音输出效果差异性很大。
确定最适合的拾取位置:申请人经过全方位多角度拾音位置测试的统计结果表明,将某参数范围的单指向型咪头布置于吉他内音孔所在位置的横向区域(大约是吉他箱体的两个腰部之间的区域),且咪头距离音孔开口下方约40mm以上距离时,输出的效果较为接近人耳从外部的实际听觉感受。
原生吉他发声的原理是由于面板感应琴弦的震动后产生了共振,而面板共振产生的声波经过共鸣腔内部反射、聚拢(放大)后从音孔发出。人耳从外部听到原生吉他演奏时的声音组成中大部分是来自音孔中释放的声波。原生吉他内部声场极其复杂,很难从理论上建立声波的传导及反射模型,但从原声吉他的结构制作领域的经验上,腰部轮廓及尺寸对吉他音色上有着明显的“塑形”作用,且原生吉他的腰部与音孔基本处于同一横向位置,这个区域产生的声波最接近从吉他音孔发出的声音构成。而相对于距离音孔较远的箱体顶部和底部区域产生的声波还处于输出声音形成的前段,在这些位置产生的声波势必与最终输出存在着声音修饰上的缺陷。
经测试咪头位置过于靠紧音孔开口会导致拾取的信号失真及低频段过重的问题。其原因是因为所采用咪头属压差式结构类型。压差式传声器的振膜后面不密闭,因此振膜的振动取决于正面和背面的瞬时声压差,即对声压梯度产生响应。将压差式咪头置于离音孔开口很近的位置时,咪头正面和背面承受的声压差会很大(箱体内声压高,音孔开口外声压低),当咪头的感声振膜两侧的声压级别过于悬殊的情况下,就会造成输出信号失真的现象。随着咪头离音孔开口的距离逐步缩小,拾取的声音中低频成分会成反比增加,这是因为音孔外部只有琴弦震动产生的声波,低频成分很少,而来自箱体内聚拢的低频成分对咪头振膜的作用就会突显出来。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经确定了一种适合于原生吉他拾音所使用的特定麦克风类型的布置位置。但该位置为一个拾音区域而不是确定的某一个点,因为人的听觉感受存在差异,不同类型的吉他在声音表现上也存在差异,那么最佳的拾音位置就不会只是固定的位置。如何在既定的区域中获得适宜性的调整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结构设计上的考虑就显得尤为重要。
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图1、图2、图3和图4的原生吉他拾音器1包括:长条形的固定架4,在固定架4面向吉他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电路板5,电路板5为集成电路板,固定架4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连接部,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包括:夹板8,夹板8通过螺钉9连接在固定架4上,夹板8与固定架4之间留有夹持吉他2面板的间隙,通过旋转螺钉,进而调整夹板8与固定架4之间间隙的大小,从而距实现拾音器1与吉他2的固定。固定架4和夹板8均由木质材料制成,也可以二者之一由木质材料制成。
电路板5上设置有音频输入孔和音频输出孔7,音频输出孔7通过连接线与吉他2外部的音频处理装置连接;在音频输入孔上插装有麦克风6,麦克风6包括有咪头13和咪杆12,咪头13选用单指向型的压差式驻极体式,咪杆12设置呈“L”型,在咪杆12的尾端带有插头11。插头11接入音频输入孔后,能够绕其轴线摆转,咪头13转动平面垂直于吉他2的音孔3所在平面,优选的,咪头13位于沿吉他2宽度方向延伸的音孔3中心横截面附近,这样在吉他2的共鸣腔中形成了一个拾音范围10。
使用方式:
拾音器1通过夹板8可拆卸地固定在吉他2的音孔3周边的面板上,拾音器1中的咪头13位于沿吉他2的音孔3的中心横截面附近,通过转动麦克风6可以调整咪头13的位置,演奏者对音色输出的个性化需求做出的适宜性调整。经试验证明,当咪杆12与吉他2的面板成45°时(咪头13向上斜对着吉他2面板的内表面),此时拾取的信号经放大后音色较为浑厚,低频丰富;当咪杆12与面板的角度逐步继续加大,还原出的声音中低频段逐步衰减,高频及中频会有所凸显,音色转向清晰明亮;当咪杆12与面板夹角大于135°时(咪头13斜对着面板,指向音孔下部板的中心位置时),拾取出的音色表现为干净而迅速的背板反射声。
固定架4装卡于吉他2的音孔3边缘,电路板5固定于固定架1的背侧,麦克风6的咪杆12及输出线路与电路板5采用可插拔的3.5音频输入孔连接。电路采5用集成电路板,使用小体积的3v纽扣锂电池供电,使得整体设计结构美观紧凑,易安装拆卸。此种拾音器1安装固定方式类似于现有的电磁线圈式拾音器的应用形式,但相比其重量却轻便很多,单纯的麦克风拾音电路不使用永磁体及铜线圈,使得整体重量大大减轻,轻量化的设计形式对抑制吉他面板震动的阻尼作用会明显减小,相比之下不会丧失吉他原有的一些声音细节。且采用高档实木作为固定架1与吉他2的外观质感上更为和谐统一,又能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麦克风6的固定方式采用可转动的短杆插接形式,麦克风6的插头11与杆体成90度(L型),电路板5上的麦克风插孔朝向吉他2的尾部,这种固定方式使得麦克风杆体可以连接插孔为轴进行转动,而且这种可调整位置的定向约束可以使处于杆体端部的拾音头始终处于音孔下方的横向区域(采用单指向驻极体咪头所在吉他内部的最佳拾音区域)。
实施例2
图5和体6所示的原生吉他拾音器1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拾音器1的连接部在其侧面,拾音器1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在吉他2上。
实施例3
一种安装有拾音器1的原生吉他2(参考图1),在吉他2的音孔3处安装有拾音器1,拾音器1中的咪头13位于沿吉他2宽度方向延伸的音孔3中心横截面附近。
该项实用新型发明针对原声吉他采用的麦克风拾音系统的优化提供了详细的方案说明,发明的重点在于通过实际测试和理论分析,证实了单指向型压差式驻极体感声元件在原声吉他拾音系统应用上的可行性,确定了最佳的拾音区域,并例举出结构设计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只对电路部分的设计及采用元件的具体参数予以保留。该项发明不只针对设计一种单纯采用麦克风的原生吉他拾音器,而是一种采用了麦克风作为拾音元件的独立拾音系统,在应用中也可以配合现有其他类型的原声吉他拾音系统组合成具有多种拾音方式的拾音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原生吉他拾音器,其特征在于,该拾音器包括:带有电路板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将其固定在吉他音孔周边的面板上的连接部,所述电路板上的音频输入孔上插接有能够摆转的麦克风,所述麦克风的咪杆成“L”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中咪头的摆转平面垂直于吉他音孔所在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器中的麦克风采用单指向型的压差式驻极体麦克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的拾音指向正切于麦克风摆转形成的弧形轨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集成电路板,该集成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架面向吉他共鸣腔的端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为条形,所述连接部包括:位于固定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夹板,所述夹板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固定架上,通过调整所述夹板与固定架之间的间距实现拾音器与吉他的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和/或所述夹板由木质材料制成。
8.一种带有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拾音器的原生吉他,其特征在于,在吉他的音孔处安装有所述拾音器,拾音器中的咪头位于沿吉他宽度方向延伸的音孔中心横截面附近。
CN201620714756.7U 2016-07-08 2016-07-08 一种原生吉他拾音器以及安装有拾音器的原生吉他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84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14756.7U CN205984263U (zh) 2016-07-08 2016-07-08 一种原生吉他拾音器以及安装有拾音器的原生吉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14756.7U CN205984263U (zh) 2016-07-08 2016-07-08 一种原生吉他拾音器以及安装有拾音器的原生吉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84263U true CN205984263U (zh) 2017-02-22

Family

ID=58023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1475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84263U (zh) 2016-07-08 2016-07-08 一种原生吉他拾音器以及安装有拾音器的原生吉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8426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7599A (zh) * 2019-01-28 2019-04-05 齐鲁师范学院 音孔拾音器
CN112037742A (zh) * 2019-06-03 2020-12-04 惠州市吉姆森林乐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贴片式传导免工具安装吉他拾音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7599A (zh) * 2019-01-28 2019-04-05 齐鲁师范学院 音孔拾音器
CN109587599B (zh) * 2019-01-28 2019-08-13 齐鲁师范学院 音孔拾音器
WO2020156193A1 (zh) * 2019-01-28 2020-08-06 齐鲁师范学院 音孔拾音器
KR20210053282A (ko) * 2019-01-28 2021-05-11 치루 노멀 유니버시티 향공 픽업 장치
KR102372911B1 (ko) 2019-01-28 2022-03-11 치루 노멀 유니버시티 향공 픽업 장치
CN112037742A (zh) * 2019-06-03 2020-12-04 惠州市吉姆森林乐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贴片式传导免工具安装吉他拾音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wsinski The recording engineer's handbook
US7015390B1 (en) Triad pickup
US6741719B1 (en) Head phone
US6121528A (en) Electroacoustically amplified drum and mounting bracket
US20140208925A1 (en) Pickup system for cajon percussion instruments
JP2011501579A (ja) 音響システム
GB2192513A (en) Inertial transducer
Ballou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microphones and loudspeakers
US20070189553A1 (en) Cylindrically shaped stage monitor
CN205984263U (zh) 一种原生吉他拾音器以及安装有拾音器的原生吉他
US9438994B2 (en) Instrument amplification systems incorporating reflection cancelling boundary microphones and multiband compression
WO2019137082A1 (zh) 一种弦乐器同频加振扩声技术及共振喇叭在乐器上的应用
US2049784A (en) Telephone instrument
CN106560890B (zh) 弦乐的隔振式拾音单元
US8822805B2 (en) Musical instrument
CN204031447U (zh) 金属化压电薄膜粘贴型高灵敏度乐器拾音器
CN212624757U (zh) 一种古琴专用主动式压电拾音器
US20040134334A1 (en) Feedback resistant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CN209330398U (zh) 一种扩声增益更高的模块化咪壳组件
CN208424686U (zh) 同轴主被动振膜技术的耳机
CN208940214U (zh) 一种古筝用电磁拾音器
CN104378712B (zh) 低频动态谐振增强的音箱
WO2008013003A1 (fr) Violon automatique
CN112104956A (zh) 被动辐射器和包含被动辐射器的电声装置
CN109951778A (zh) 全频扬声器与扬声器在箱体的对冲安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