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75624U - 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75624U
CN205975624U CN201620548216.6U CN201620548216U CN205975624U CN 205975624 U CN205975624 U CN 205975624U CN 201620548216 U CN201620548216 U CN 201620548216U CN 205975624 U CN205975624 U CN 205975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connecting plate
out hole
plate
plush c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482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四法
严熙
冯斌
胡奇超
许斌
陈浩
吴雪辉
张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6205482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75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75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7562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内腔均沿竖直方向贯通;第一板体的左右两侧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第二板体的左右两侧具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凸头,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一凸头可拆卸连接;第一板体的前后两立面、第二板体的前后两立面均设有贯通的起拔孔。相邻板体均是通过凹凸嵌合连接,并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加固,围护强度高;且凹凸嵌合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的防渗水性能强,不会出现明显的缝隙,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基坑工程,适用性好,整体性强;板体均可回收利用,大大降低了基坑围护的成本,低碳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地下空间的不断发展,为了方便施工,基坑的深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基坑的开挖通常需要一些围护结构来提高基坑整体的稳定性。
公开号为CN2025593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结构,由若干个相互平行布置的桩间H型钢之间分别通过前排钢板桩、后排钢板桩连接,前排钢板桩、后排钢板桩、相邻两个桩间H型钢之间形成桩间土。该实用新型虽然能增加支护体系整体的刚度,但是构件本身过于复杂,各个构件的连接处刚度较低,容易造成基坑局部发生破坏。
公开号为CN20261080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H型钢围护结构,H型钢一端的腹板两侧分别设有起拔顶砧,H型钢一端的翼板上沿轴向设有一字长孔,相邻的两支H型钢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在一起。这种钢围护结构虽整体围护强度高,稳定性好,但是连接处的防水能力太差,容易造成基坑渗水。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快捷、整体刚度大、构件可回收、整体性能优且防渗水性能好的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且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内腔均沿竖直方向贯通;
第一板体的左右两侧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第二板体的左右两侧具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凸头,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一凸头可拆卸连接;
第一板体的前后两立面、第二板体的前后两立面均设有贯通的起拔孔。
进一步,还包括拐角连接板,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在拐弯处通过拐角连接板相连,所述拐角连接板的前立面设有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凸头,所述拐角连接板的侧面设有与第一凸头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或者,还包括拐角连接板,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在拐弯处通过拐角连接板相连,所述拐角连接板的侧面设有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凸头,所述拐角连接板的前立面设有与第一凸头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进一步,第二凸头和第二凹槽的夹角为90°。
进一步,所述拐角连接板的前后两立面也设有对称的起拔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拐角连接板上均设有两对起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相邻板体均是通过凹凸嵌合连接,并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加固,围护强度高;且凹凸嵌合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的防渗水性能强,不会出现明显的缝隙。
本实用新型对于场地的要求低,可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基坑工程,适用性好,整体性强;板体均可回收利用,大大降低了基坑围护的成本,低碳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拐角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拐角连接板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且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内腔均沿竖直方向贯通,以便在压入土体的过程中使泥土进入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内腔;
第一板体1的左右两侧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11,第二板体2的左右两侧具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凸头21,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通过第一凹槽11和第一凸头21实现可拆卸连接;
第一板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一螺孔4,第二板体2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二螺孔5,第一螺孔4和第二螺孔5水平贯通,螺栓穿过第一螺孔4和第二螺孔5将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拧紧在一起,以进一步将强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连接强度;
第一板体1的顶部和第二板体2的顶部均设有腹管3,所述腹管3水平设置在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空腔内,且腹管3的两端固定在第一板体1内腔或第二板体2内腔的内壁面上;
第一板体1的前后两面、第二板体2的前后两面均设有贯通的起拔孔6。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拐角连接板7,所述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在拐弯处通过拐角连接板7相连,所述拐角连接板7的前立面设有与第一凹槽11相配合的第二凸头72,所述拐角连接板7的侧面设有与第一凸头21相配合的第二凹槽71;或者,第二凸头72设置在拐角连接板7的侧面,第二凹槽71设置在拐角连接板7的前立面。
第二凸头72和第二凹槽71的夹角为90°。
所述第一螺孔4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一凹槽11两侧的凸台上,所述第二螺孔5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一凸头21两侧的侧面上。
或者,所述第一螺孔4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一凹槽11的槽底,所述第二螺孔5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一凸头21的凸面上。
所述拐角连接板7上对应第一螺孔4和第二螺孔5分别设有第三螺孔9和第四螺孔8。
所述拐角连接板7的顶部也设有腹管3,腹管3水平设置在拐角连接板7的空腔内,且腹管7的两端固定在拐角连接板内腔的内壁上;
所述拐角连接板7的前后两立面也设有对称的起拔孔6。
所述腹管3的两端固定在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或拐角连接板7前后两立面的背面上。且腹管3距离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或拐角连接板7顶部的最优距离为0.5m。
所述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拐角连接板7上均设有两对起拔孔6。
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拐角连接板7上的起拔孔6便于回收时,插入起拔用设备。
腹管3焊接在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拐角连接板7上,既可以加强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拐角连接板7的强度,减少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拐角连接板7在受压过程中变形,也便于回收时,套上起拔用绳索,便于起拔。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先将特制的若干个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交替压入到需要开挖基坑的周边,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底端压入的深度超过基坑深度,相邻的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通过凹凸嵌合连接成一个整体,并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固定。在拐角处,使用拐角连接板7实现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拐弯连接。待基坑工程结束时,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拐角连接板7均可以拔出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施工安装的优点,且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拐角连接板7压入到土体后立马就能发挥效应,为基坑提供稳定性。
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拐角连接板7内部的腹管3也提高了自身的强度,减少了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拐角连接板7在下压和起拔过程中的变形。
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拐角连接板7均是通过凹凸嵌合连接,并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加固,围护强度高;且凹凸嵌合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的防渗水性能强,不会出现明显的缝隙。
本实用新型对于场地的要求低,可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基坑工程,适用性好,整体性强;特制钢构件和连接件可回收再次使用,大大降低了基坑围护的成本,低碳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施工方法如下:
1)静压施工: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拐角连接板7的尺寸和形状按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设计,在需要布置基坑围护结构的位置将特制的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按照静压施工方法交替压入到土体中,并确保第二板体2的第一凸头21插入到第一板体1的第一凹槽11内,相邻第二板体2和第一板体1镶嵌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静压压入深度根据规范和设计确定。
2)螺栓连接:将螺栓穿入第一板体1上的第一螺孔4和第二板体2上的第二螺孔5,通过螺栓把相邻的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拧紧在一起,若干个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形成一个更加牢固的整体。
3)拐角处连接:在拐角处静压压入拐角连接板7,以通过拐角连接板7实现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拐弯连接,将拐角连接板7的第二凸头72嵌入第一板体1的第一凹槽11内,第二板体2的第一凸头21嵌入拐角连接板7的第二凹槽8内,因第二凸头72和第二凹槽71的夹角为90°,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实现了垂直连接;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拐角连接板7嵌合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4)拐角处加强连接:将螺栓穿入第一板体1上的第一螺孔4和拐角连接板7上的第三螺孔9,同时,将螺栓穿入第二板体1上的第二螺孔5和拐角连接板7上的第四螺孔8,通过螺栓把第一板体1、拐角连接板7和第二板体2拧紧在一起,第一板体1、拐角连接板7和第二板体2进一步连接,形成一个更加牢固的整体。
4)按照上述四个步骤完成整个基坑围护工程,形成基坑围护体系。
5)基坑围护工程结束后,将起拔设置插入预先设有的起拔孔中或者将绳索套在腹管3上,将第一板体1、拐角连接板7和第二板体2一一拔出回收。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例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Claims (6)

1.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且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内腔均沿竖直方向贯通;
第一板体的左右两侧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第二板体的左右两侧具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凸头,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一凸头可拆卸连接;
第一板体的前后两立面、第二板体的前后两立面均设有贯通的起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拐角连接板,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在拐弯处通过拐角连接板相连,所述拐角连接板的前立面设有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凸头,所述拐角连接板的侧面设有与第一凸头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拐角连接板,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在拐弯处通过拐角连接板相连,所述拐角连接板的侧面设有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凸头,所述拐角连接板的前立面设有与第一凸头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凸头和第二凹槽的夹角为9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连接板的前后两立面也设有对称的起拔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拐角连接板上均设有两对起拔孔。
CN201620548216.6U 2016-06-06 2016-06-06 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75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48216.6U CN205975624U (zh) 2016-06-06 2016-06-06 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48216.6U CN205975624U (zh) 2016-06-06 2016-06-06 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75624U true CN205975624U (zh) 2017-02-22

Family

ID=58020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4821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75624U (zh) 2016-06-06 2016-06-06 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756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2880A (zh) * 2016-06-06 2016-08-1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2880A (zh) * 2016-06-06 2016-08-1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4296B (zh) 一种双排钢板桩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3334322U (zh) 地下连续墙防渗流止浆装置
CN108278116B (zh) 一种浅埋大跨度管幕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6090532U (zh) 一种带有腹管且底部呈棱锥形的基坑围护结构
CN206090576U (zh) 一种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CN202559375U (zh) 一种h型钢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结构
CN205975624U (zh) 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CN205975623U (zh) 一种带有螺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CN205975625U (zh) 一种带有腹管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CN202559363U (zh) 一种钢结构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结构
CN203593968U (zh) 一种浅孔爆破开挖桥梁基坑施工用钢管竹排架
CN206090575U (zh) 一种底部呈棱锥形的基坑围护结构
CN205975581U (zh) 一种带有螺孔且底部呈棱锥形的基坑围护结构
CN203475439U (zh) 基于预制地墙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中的专用预制地墙
CN206267159U (zh) 一种顶管工作井基坑支护结构
CN206090574U (zh)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
CN105862880A (zh) 一种带有起拔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CN201125396Y (zh) 地下连续墙止水接头装置
CN105862881A (zh) 一种带有螺孔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CN108661056B (zh) 一种桩板上下联合支护结构及施工工艺
CN105839646A (zh) 一种带有腹管的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CN105908758A (zh) 一种底部呈棱锥形的基坑围护结构
CN105862882A (zh) 一种可回收基坑围护结构
CN110258528B (zh) 一种可装配插入自卡式预制空心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06570818U (zh) 一种拼接式混泥土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