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70708U - 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70708U CN205970708U CN201620419104.0U CN201620419104U CN205970708U CN 205970708 U CN205970708 U CN 205970708U CN 201620419104 U CN201620419104 U CN 201620419104U CN 205970708 U CN205970708 U CN 2059707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channel
- channel
- door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和车辆,空调箱体总成包括箱体,箱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位于该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风道,并且风道上设置有制冷模块和制热模块,风道包括从进风口朝向制冷模块延伸的第一风道、从进风口朝向制热模块延伸的第二风道以及从进风口朝向出风口延伸的第三风道,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相互独立,并且风道上安装有风门机构,以使得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可选择地流向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由于设置了风门机构和三条风道,可以使得气流可以不流经制冷模块从而避免了相应的风量损失和噪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空调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用空调箱体总成以及使用该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用空调的进风方式均为从鼓风机送出来的风,首先经过箱体总成中的制冷模块例如蒸发器进行制冷、除湿,然后经过冷暖风门进行风量分配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冷风直接通往混风区,另一部分冷风通往制热模块例如冷凝器加热后再通往混风区。最后两部分风在混风区域混合,达到用户设置的温度,再通过模式风门将风分配到各个出风口。
现有这种汽车空调的进风形式会因为空气经过了制冷模块或制热模块的层层阻力而使风量损失掉,例如蒸发器或者冷凝器都是有阻力的,多经过一次这样的换热器,鼓风机所产生的风量就会损失掉很大一部分。同时还会使整个空调箱体的噪音也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空调箱体总成,能够有效降低不必要的风量损失和噪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车用空调箱体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位于该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风道,并且所述风道上设置有制冷模块和制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制冷模块延伸的第一风道、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制热模块延伸的第二风道以及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延伸的第三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相互独立,并且所述风道上安装有风门机构,以使得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可选择地流向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
可选地,所述风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的第一风门、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二风门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风道内的第三风门以分别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相应的风道。
可选地,所述制冷模块和所述制热模块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三风道形成在所述制冷模块和所述制热模块之间。
可选地,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承托所述制冷模块的第一基座、承托所述制热模块的第二基座、覆盖所述制冷模块的第一基盖以及覆盖所述制热模块的第二基盖,所述第一基盖和所述第一基座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一风门,所述第二基盖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二风门,所述第一基盖和所述第二基盖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三风门。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接近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设置,所述第一基盖和所述第二基盖分别形成有朝向所述进风口延伸的延长段。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门、第二风门和第三风门分别为铰接在各自风道内的旋转式风门。
可选地,所述制冷模块包括蒸发器,所述制热模块包括冷凝器。
可选地,所述制热模块还包括PTC加热器,该PTC加热器组装在所述冷凝器的下游。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本发明提供的车用空调箱体总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了风门机构和三条风道,能够使得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可选择地进入制冷模块、制热模块和出风口,而不是必须经过制冷模块后在进入制热模块或出风口,可以使得气流不流经制冷模块从而避免了相应的风量损失和噪音。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箱体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箱体总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箱体总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箱体总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箱体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箱体总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底、顶”通常是以空调箱体总成组装到车辆上后的正常工作状态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
如图1至图6所示,以四种实施方式来详细本发明提供的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和使用该车用空调箱体总成的车辆。
在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车用空调箱体总成中,包括箱体400,箱体400上形成有进风口403和出风口404以及位于该进风口403和出风口404之间的风道405,并且风道405上设置有制冷模块401和制热模块402,即,流进制冷模块和制热模块的气流最终能够通过风道流向出风口404并可以相互混合,以能够在模式风门的作用下以供送到车内的各个出风口。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的制冷模块401可以包括蒸发器,制热模块402可以包括冷凝器412。即通过空调系统中循环的冷媒的相变实现热量的转移。此外制热模块还包括PTC加热器422,并且可以将该PTC加热器422组装在冷凝器412的下游以进一步保证气流的加热。其中蒸发器、冷凝器和PTC加热器是本领域公知部件,对比不做过多赘述。
其中,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风道405上安装有第一风门机构,以使得从进风口403进入的气流可选择地流向制热模块402或制冷模块401。因此,通过控制第一风门机构,能够使得从进风口403进入的气流可选择地进入制冷模块401或制热模块402,而不是必须经过制冷模块401后才能进入制热模块或出风口,从而在单独需要制热模式或自然风模式中,可以使得气流不流经制冷模块从而避免了相应的风量损失和噪音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风道405包括从进风口403朝向制冷模块401延伸的第一风道415,以及从进风口403朝向制热模块402延伸的第二风道425,第一风门机构为安装在第一风道415和第二风道425之间的第一风门416以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该二者之一。即在箱体400中,增加了将气流引导绕过制冷模块的第二风道425,并且通过一个风门实现了两个风道开启和关闭的切换。
其中第一风门416可以为铰接在制冷模块上的转动式风门,在第一风门416的第一工作位置,第一风门416关闭第一风道415,并引导气流沿第二风道425流动,在第一风门416的第二工作位置,第一风门416关闭第二风道425,并引导气流沿第一风道415流动。此外,第一风门416还可以包括第三工作位置,该第三工作位置介于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即同时开启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从而能够使得气流可以同时流向制冷模块和制热模块。其中,本发明中所涉及的转动式风门可以通过电机,特别是伺服电机驱动从而控制相应的风门处于不同的位置,不仅可以实现相应风道的开启和关闭还能够实现开度的控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风门机构还可以由两个独立的风门组合实现,即分别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设置开关风门,从而通过分别控制这两个风门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上述的气流控制模式。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附图中,对同一个风门进行了多个位置的绘制。
如图1至图4所示,风道405上安装有第二风门机构,以使得从制冷模块401流出的气流或从进风口403进入的气流可选择地流向制热模块402或出风口404。即,该第二风门机构可以实现将制冷模块401流出的气流引导至制热模块402或者出风口404,即实现热风模式和冷风模式的切换,与此同时,第二风门机构还可以实现将从进风口403进入的气流引导到制热模块或出风口404,此时从进风口403进入的气流是通过第二风道425而来的未经过制冷模块的气流,从而实现热风模式和自然风模式的切换。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风道405还包括从制冷模块401的出口朝向制热模块402延伸的第三风道435以及从制冷模块401的出口朝向出风口404延伸的第四风道445,其中第二风道425和第四风道445交汇于第二风门机构的上游,第二风门机构为安装在第三风道435和第四风道445之间的第二风门426以可选择地开口或关闭该二者之一。
其中,在第一至第三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风门426为铰接在制热模块上的转动式风门,在第二风426门的第一工作位置,第二风门426关闭第三风道435,并引导气流沿第四风道445流动,即使得气流不经过加热模块,此时为制冷模式或自然风模式,而在第二风门426的第二工作位置,第二风门426关闭第四风道445,并引导气流沿第三风道435流动,即使得气流经过加热模块,此时为热风模式。另外还可以第二风门置于第三工作位置,该第三工作位置介于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此时气流可以一部分流经加热模块另一部分流向出风口,此时可以实现冷热风混合模式。
其中本发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区别包括第二风道的布置位置不同,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风道从箱体400的侧方进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风道从箱体400的下侧进风。另外基于第二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风道还可以从箱体400的上侧进风。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在风道交汇的拐角区域形成涡流影响气流效率,如图4所示,风道405上安装有第三风门机构,该第三风门机构安装在风道交汇的拐角处以引导气流运动。其中涡流的产生不仅会影响气流的效率,还会使得气流的温度升高从而影响制冷效果,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三风门机构安装在制冷模块的出口处。从而避免制冷模块出口处产生涡流而影响制冷效果。
具体地,如图4所示,风道405包括从进风口403朝向制冷模块401延伸的第一风道415,以及从进风口403朝向制热模块402延伸的第二风道425,从制冷模块401的出口朝向制热模块402延伸的第三风道435以及从制冷模块401的出口朝向出风口404延伸的第四风道445,并且第二风425道从进风口403同向延伸地穿过制冷模块401的一侧,第一风道从进风口403朝向制冷模块的进口拐折延伸,并且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的重合风道与第二风道交汇并在交汇处拐折,因此该交汇区域内易发生涡流现象,对此,第三风门机构包括安装在制冷模块401接近第二风道的端部的下游侧的第三风门436。这样,在该第三风门436的关闭第二风道的作用下,能够引导气流在上述交汇处通过拐角而平顺地沿第三或第四风道流动从而避免产生涡流。另外,作为第一风门机构的第一风门416安装在制冷模块401接近第二风道425的端部的上游侧。
其中,第三风门436为铰接在制冷模块上的转动式风门,在该第三风门的第一工作位置,第三风门关闭第二风道,并引导气流沿第三风道或第四风道拐折;在第三风门的第二工作位置,第三风门关闭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并引导气流沿第二风道流动。其中,第一风门416和第三风门436对于第二风道425的关闭可以相同,即第一风门416关闭第二风道425时,第三风门436也可以关闭第二风道425,此时气流流经制冷模块。而当第一风门416打开第二风道425时,第三风门426也可以打开第二风道425,此时气流可以直接从进风口403流向加热模块或出风口404。从而使得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箱体总成实现冷风、热风、自然风以及冷热混合的空调模式。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风道405包括从进风口403朝向制冷模块延伸的第一风道415、从进风口403朝向制热模块延伸的第二风道425以及从进风口403朝向出风口延伸的第三风道435,并且该三条风道相互独立,其中风道上安装风门机构,以使得从进风口403进入的气流可选择地流向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即,可选择地进入制热模块402或制冷模块401或出风口404,从而实现冷风、热风和自然风的空调模式。此外,通过控制风门机构的开度,还可以实施冷热混合模式,例如可以使得气流可以选择流向制热模块和制冷模块。
具体地,风门机构包括位于第一风道415的第一风门416、位于第二风道425的第二风门426以及位于第三风道435内的第三风门436以分别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相应的风道。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设置了三个风门来单独控制每个风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只设置一个阀门的不同工作位置来实现三个风道的打开和关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模块401和制热模块402位于进风口403的两侧,即二者通过进风口403间隔开,并且第三风道435形成在制冷模块401和制热模块402之间。换言之,第一风道415、第三风道435和第二风道425依次呈放射状向外延伸,例如在图6中三者沿逆时针依次布置。从而使得箱体内的结构紧凑简单。
另外,为了方便安装三个风门,箱体400内设置有承托制冷模块401的第一基座417、承托制热模块的第二基座427、覆盖制冷模块401的第一基盖418以及覆盖制热模块的第二基盖428,第一基盖和第一基座之间安装有第一风门,第二基盖和第二基座之间安装有第二风门,第一基盖和第二基盖之间安装有第三风门。使得风门的安装更加紧凑,充分利用箱体400内的空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进风口403位于图中的底部,即接近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设置,此时,为了方便引导气流沿第一风道415和第二风道425移动,第一基盖418和第二基盖428分别形成有朝向进风口403延伸的延长段409。这样还能够便于第一风门416和第二风门426的布置。
另外,为了实现不同风门的开启和关闭,第一风门416、第二风门426和第三风门436分别为铰接在各自风道内的旋转式风门。例如可以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来实现不同开度的控制。其中除旋转式风门外,基于第四实施方式的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风门还可以为伸缩式风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400),所述箱体(400)上形成有进风口(403)和出风口(404)以及位于该进风口(403)和出风口(404)之间的风道(405),并且所述风道(405)上设置有制冷模块(401)和制热模块(402),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405)包括从所述进风口(403)朝向所述制冷模块延伸的第一风道(415)、从所述进风口(403)朝向所述制热模块延伸的第二风道(425)以及从所述进风口(403)朝向所述出风口延伸的第三风道(435),所述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相互独立,并且所述风道上安装有风门机构,以使得从所述进风口(403)进入的气流可选择地流向所述第一风道(415)、所述第二风道(425)和所述第三风道(4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风道(415)的第一风门(416)、位于所述第二风道(425)的第二风门(426)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风道(435)内的第三风门(436)以分别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相应的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块(401)和所述制热模块(402)位于所述进风口(403)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三风道(435)形成在所述制冷模块(401)和所述制热模块(40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00)内设置有承托所述制冷模块(401)的第一基座(417)、承托所述制热模块的第二基座(427)、覆盖所述制冷模块(401)的第一基盖(418)以及覆盖所述制热模块的第二基盖(428),所述第一基盖和所述第一基座之间 安装有所述第一风门,所述第二基盖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二风门,所述第一基盖和所述第二基盖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三风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403)接近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设置,所述第一基盖(418)和所述第二基盖(428)分别形成有朝向所述进风口(403)延伸的延长段(40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416)、第二风门(426)和第三风门(436)分别为铰接在各自风道内的旋转式风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块(401)包括蒸发器,所述制热模块(402)包括冷凝器(4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模块还包括PTC加热器(422),该PTC加热器(422)组装在所述冷凝器(412)的下游。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空调箱体总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19104.0U CN205970708U (zh) | 2016-05-10 | 2016-05-10 | 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19104.0U CN205970708U (zh) | 2016-05-10 | 2016-05-10 | 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70708U true CN205970708U (zh) | 2017-02-22 |
Family
ID=58019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419104.0U Active CN205970708U (zh) | 2016-05-10 | 2016-05-10 | 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70708U (zh) |
-
2016
- 2016-05-10 CN CN201620419104.0U patent/CN2059707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66913B2 (en) | Auxiliary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 |
CN103629739B (zh) | 多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9959074A (zh) | 空调器 | |
CN106382681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03512087B (zh) | 立柜式空调 | |
CN104595976A (zh) |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203719057U (zh) | 空调器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 |
JPH03273923A (ja) |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5352046B (zh) | 空调器 | |
CN107781911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1259823A (zh) | 一种暖通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4555003U (zh) |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108151135A (zh) |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 |
CN110657495B (zh) | 空调内机 | |
CN108019899A (zh) | 空调器的引风控制方法 | |
CN108592194A (zh) | 空调器 | |
CN104764091A (zh) | 空气调节箱、汽车空调装置及汽车 | |
CN204202117U (zh) | 车用空调 | |
CN106240289A (zh) | 用于机动车的空调系统的空气分配的装置 | |
CN206919343U (zh) | 防凝露引流器 | |
CN205970708U (zh) | 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及车辆 | |
CN205970709U (zh) | 车用空调箱体总成及车辆 | |
CN108266802B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4202116U (zh) | 车用空调 | |
KR20080075394A (ko) | 공기조화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