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61377U - 一种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61377U
CN205961377U CN201620737157.7U CN201620737157U CN205961377U CN 205961377 U CN205961377 U CN 205961377U CN 201620737157 U CN201620737157 U CN 201620737157U CN 205961377 U CN205961377 U CN 205961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switch
directional type
earphone
type micro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371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晓斐
赵燕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6207371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61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61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61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耳机线、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耳机线包括麦克风线(M)和地线(G),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和第一开关(S1)串联连接在麦克风线(M)和地线(G)之间,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和第二开关(S2)串联连接在麦克风线(M)和地线(G)之间。本实用新型耳机能够通过相应的开关控制接入的麦克风,在较安静的情况下,使用全指向式麦克风,不需要对准全指向式麦克风的入声孔讲话,使用方便;在外界噪声较大的情况下,使用单一指向式麦克风,对准单一指向式麦克风的入声孔讲话,能够降低噪声。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置有两个麦克风的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耳机中使用的麦克风多为全指向式麦克风,全指向式麦克风接收各个方向的声音灵敏度基本相同,所以全指向式的缺点是不能有效降低说话者周围环境的噪声;如果使用单一指向式麦克风,对准入声孔说话即可降低周围环境其它入射角度的声音,但是说话者没有对准入声孔说话,麦克风采集说话者的声音就会减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单一指向式麦克风和全指向式麦克风的切换的耳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耳机线、单一指向式麦克风、全指向式麦克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耳机线包括麦克风线和地线,所述单一指向式麦克风和所述第一开关串联连接在所述麦克风线和所述地线之间,所述全指向式麦克风和所述第二开关串联连接在所述麦克风线和所述地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至多一个为导通状态。
可选的是,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由单刀双掷开关提供,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公共连接端与所述麦克风线或者地线连接。
可选的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刀双掷开关为拨动开关。
可选的是,所述耳机还包括与所述耳机线连接的控制盒,所述单一指向式麦克风、所述全指向式麦克风、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设置在所述控制盒内。
可选的是,所述单一指向式麦克风具有前入声孔和后入声孔,所述前入声孔和后入声孔设置在所述控制盒相对的表面上,所述全指向式麦克风的入声孔和所述前入声孔设置在所述控制盒的同一表面上。
可选的是,所述单一指向式麦克风和所述全指向式麦克风并排设置在所述控制盒内。
可选的是,所述单一指向式麦克风为心形指向麦克风。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耳机只有一种麦克风的问题。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耳机设置有单一指向式麦克风和全指向式麦克风,能够通过相应的开关控制接入的麦克风,在较安静的情况下,使用全指向式麦克风,不需要对准全指向式麦克风的入声孔讲话,使用方便;在外界噪声较大的情况下,使用单一指向式麦克风,对准单一指向式麦克风的入声孔讲话,能够降低噪声。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耳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耳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耳机的控制盒内部一种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耳机的控制盒在一方位上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耳机的控制盒的另一方位上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耳机的控制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耳机的单指向麦克风的简化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MIC1-单一指向式麦克风; MIC2-全指向式麦克风;
M-麦克风线; G-地线;
L-左声道线; R-右声道线;
LE-左耳听筒; RE-右耳听筒;
S1、S2-开关; hole2-全指向式麦克风的入声孔;
hole11-单一指向式麦克风的前入声孔;
hole12-单一指向式麦克风的后入声孔;
1-振膜; 2-支架;
U-上壳; D-下壳。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耳机只使用全指向式麦克风,不能降低说话者周围环境的噪声,或者现有耳机只使用单一指向式麦克风,如果说话者没有对准入声孔讲话,麦克风采集说话者的声音就会减弱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设置有单一指向式麦克风和全指向式麦克风的线控耳机,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耳机包括耳机线、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其中,耳机线包括麦克风线M、左声道线L、右声道线R和地线G,具体的,耳机线将麦克风线M、左声道线L、右声道线R和地线G封装在同一绝缘体外皮中,左耳听筒LE的正、负极分别与左声道线L和地线G连接,右耳听筒RE的正、负极分别与右声道线R和地线G连接。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和第一开关S1串联连接在麦克风线M和地线G之间,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和第二开关S2串联连接在麦克风线M和地线G之间,其中,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至多一个为导通状态,即本实用新型耳机在使用过程中,最多只能使用一种麦克风。
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对于来自不同角度的声音,其灵敏度是基本相同的。其话筒头采用压力感应的原理设计,振膜只接受来自外界的压力。常见于需要收录整个环境声音的录音工程;或是声源在移动时,希望能保持良好收音的情况;演讲者在演说时配带的领夹式麦克风也属此类。全向式的缺点在于容易收到四周环境的噪音
单一指向式麦克风主要采用压力梯度的原理设计的。通过咪头腔体后面的小孔,振膜接受到正反两面的压力。因此振膜受不同方向的压力并不相同,麦克风具有了指向性。因此,指向性麦克风都具有近讲效应。单一指向式麦克风包括心形指向麦克风、超心形指向麦克风、枪型指向麦克风和双指向麦克风。其中,心型指向麦克风对于来自麦克风前方的声音有最佳的收音效果,而来自其他方向的声音则会被衰减;相比于心型指向麦克风,超心型指向麦克风抵消了更多来自麦克风侧面方向的声音,降低了很多回授音啸叫的风险;枪型指向麦克风是一类极限最求单一方向指向的麦克风,其最佳收音角度为正前方的小范围锥形区域,其较好的指向性使得麦克风能比较有效的减少周边环境噪音的收入;双指向式麦克风可接受来自麦克风前方和后方的声音,抵消了大部分来自90度侧面的声音,因此双指向式麦克风侧面的灵敏度极低。
这样,本实用新型的耳机就能够通过相应的开关控制接入的麦克风,在较安静的情况下,可以使第一开关S1导通,第二开关S2截止,即使用全指向式麦克风,不需要对准全指向式麦克风的入声孔讲话,使用方便;在外界噪声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使第一开关S1截止,第二开关S2导通,即使用单一指向式麦克风,对准单一指向式麦克风的入声孔讲话,能够降低噪声。
其中,由于心型指向麦克风对于来自麦克风前方的声音有最佳的收音效果,而来自其他方向的声音则会被衰减的特性,本实用新型耳机中的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为心形指向麦克风。
具体的,第一开关S1可以连接在麦克风线M和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的正极之间,第二开关S2可以连接在麦克风线M和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的正极之间,如图1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由一单刀双掷开关提供,如图2所示,该单刀双掷开关的公共连接端与麦克风线M连接,这样,就能够控制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的正极或者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的正极在对应开关导通时与麦克风线M连接。
具体的,单刀双掷开关可以为拨动开关,如图3所示,当拨动开关切换至U端时,可以设置为开关S1导通,开关S2截止,此时,本实用新型耳机使用的是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当拨动开关切换至A端时,可以设置为开关S1截止,开关S2导通,此时,本实用新型耳机使用的是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也可以设置当拨动开关切换至U端时,开关S1截止,开关S2导通;当波动开关切换至A端时,开关S1导通,开通S2截止。还可以设置当波动开关切换至A端和U端之间时,开关S1和开关S2均截止,此时,本实用新型耳机没有使用麦克风。
如果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均设置在控制盒内,如图3所示,能够有效避免外接电路,影响耳机美观。
在此基础上,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和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并排设置在控制盒内,如图3所示,这样,能够有效减小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和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占用控制盒的空间。
其中,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具有前入声孔hole11和后入声孔hole12,该前入声孔hole11和后入声孔hole12设置在控制盒相对的表面上,全指向式麦克风具有一个入声孔hole2,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的入声孔hole2和前入声孔hole11设置在该控制盒的同一表面上,如图4图5所示。
进一步地,控制盒具有上壳U和下壳D,如图6所示,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的入声孔hole2和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的前入声孔hole11可以设置在该控制盒下壳D上,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的后入声孔hole12可以设置在该控制盒的上壳U上。控制盒内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支撑两个麦克风的支架2,具有固定两个麦克风的作用,避免耳机在使用过程中麦克风出现偏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耳机的控制盒内可以设置有音量增加键、音量减小键和启动暂停键等控制按键,这些按键均设置在上壳U上,控制盒内还具有电路板PCB,电路板PCB上设置有音量增加键、音量减小键和启动暂停键的控制电路,两个麦克风均焊接在该电路板PCB上,该电路板上也设置有对应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的后入声孔hole12的孔,以避免阻隔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接收的声音信号。其中,音量增加键、音量减小键和启动暂停键等控制按键均与对应的限流电阻串联连接在麦克风线M和地线G之间,通过检测麦克风线M的电流大小,判断被按下的按键,进而实现相应的功能。
其中,单一指向式麦克风均具有两个入声孔,即前入声孔和后入声孔。图7为单指向麦克风的简化示意图,单指向MIC中,声波是经过不对称的路径到达振膜1两侧的,从图7中可以看到,额外增加了相位延迟了kd2弧度的入射声波,通过传声器内部又延迟了kd1弧度,而作用于振膜内侧。因此,作用在振膜内侧的声压P2,其振幅与作用在振膜外侧的声压P1相等,相位延迟了K(d2+d1)弧度。结果作用于振膜上的声压差为(P1-P2)表示为:如果声程差d=d2+d1比波长小的多,则与压差式同理,可以写成:当振膜面积为S时,作用在振膜上的激振力F为:
下面考察与振膜法线方向成θ角入射的声波。因两入声孔的有效长度为dacosθ,因此声波产生的激振力为Fθd2和d1一般可以看作常数,所以如果把d2移到括号外面,进而又可以把α看成与θ无关的常数,而且另d1/d2=β,作为参量,这样就可以得到:Fθ=α(β+cosθ),这就是单指向MIC指向性的表达式。当β=1,即把d2和d1设计相等时,Fθ呈心形,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心形指向麦克风。
上述各实施例主要重点描述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的是,上述各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单独使用或者相互结合使用。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7)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线、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所述耳机线包括麦克风线(M)和地线(G),所述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和所述第一开关(S1)串联连接在所述麦克风线(M)和所述地线(G)之间,所述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和所述第二开关(S2)串联连接在所述麦克风线(M)和所述地线(G)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二开关(S2)由单刀双掷开关提供,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公共连接端与所述麦克风线(M)或者地线(GND)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刀双掷开关为拨动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与所述耳机线连接的控制盒,所述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所述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二开关(S2)均设置在所述控制盒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具有前入声孔(hole11)和后入声孔(hole12),所述前入声孔(hole11)和所述后入声孔(hole12)设置在所述控制盒相对的表面上,所述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的入声孔(hole2)和所述前入声孔(hole11)设置在所述控制盒的同一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和所述全指向式麦克风(MIC2)并排设置在所述控制盒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指向式麦克风(MIC1)为心形指向麦克风。
CN201620737157.7U 2016-07-11 2016-07-11 一种耳机 Active CN205961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37157.7U CN205961377U (zh) 2016-07-11 2016-07-11 一种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37157.7U CN205961377U (zh) 2016-07-11 2016-07-11 一种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61377U true CN205961377U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71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37157.7U Active CN205961377U (zh) 2016-07-11 2016-07-11 一种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613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8196A (zh) * 2016-07-11 2016-10-1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8196A (zh) * 2016-07-11 2016-10-1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6643B (zh) 上行降噪耳机
US10771886B2 (en) Headphone structure for extending and enhancing resonance
CN206640738U (zh) 降噪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US20160293156A1 (en) In-ear headphones with noise reduction effect
CN110475178B (zh) 一种无线耳机降噪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和存储介质
CN104754436B (zh) 一种主动降噪方法以及降噪耳机
US20220390770A1 (en) An intelligent head-mounted apparatus
US20160277823A1 (en) Piezoelectric ceramic dual-band bass-enhanced earpiece
WO2022198920A1 (zh) 智能眼镜
CN205092949U (zh) 一种降噪耳机
CN107396223B (zh) 耳机上行降噪方法
CN105848054B (zh) 耳机及其降噪方法
CN105208477B (zh) 一种双降噪入耳式耳机
CN105025409A (zh) 抗风噪耳机
WO2015021851A1 (zh) 一种耳机喇叭
CN107071608A (zh) 降噪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N113544775A (zh) 用于头戴式音频设备的音频信号增强
JP2016039632A (ja) 眼鏡型補聴器
CN112116918A (zh) 语音信号增强处理方法和耳机
CN106028196A (zh) 一种耳机
CN204993766U (zh) 一种双降噪入耳式耳机
TW202106046A (zh) 使用穿戴式聲音系統之方法與系統
CN205430557U (zh) 耳机
CN205961377U (zh) 一种耳机
CN105163212A (zh) 入耳送话器及包括入耳送话器和扬声器耳机的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