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61355U - 一种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以及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以及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61355U
CN205961355U CN201620853135.7U CN201620853135U CN205961355U CN 205961355 U CN205961355 U CN 205961355U CN 201620853135 U CN201620853135 U CN 201620853135U CN 205961355 U CN205961355 U CN 205961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installing hole
damping device
audio amplifier
multimedia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531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波
肖适
刘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XG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XGIM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XG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5313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61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61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61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其包括支撑部件以及与支撑部件连接的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垫、第二减震垫、第三减震垫以及与音箱连接的支撑片,第二减震垫设置在第一减震垫和第三减震垫之间,第三减震垫连接至支撑部件,支撑片嵌套在第二减震垫的外侧。一种投影仪,该投影仪具有上述减震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音箱振动对于多媒体设备的影响,尤其是对投影仪投影图像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以及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媒体设备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以及投影仪。
背景技术
音箱在发声时会产生振动,由于振动,音箱自身会在水平方向左或右移动,或者在竖直方向向上或下移动。对于多媒体设备而言,音箱一般内置在多媒体设备的壳体内并固定在底壳上。因此,当音箱发生时振动时,壳体也随之振动,并且在振动的过程中还可能撞击到壳体内的其他元件,影响其正常工作。而且,对于悬挂式的多媒体设备而言,例如投影仪,其振动还会影响观影效果,使投影图像不能稳定投影在屏幕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其能够降低音箱振动对于多媒体设备的影响,尤其是对投影仪投影图像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特采用以及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支撑部件以及与支撑部件连接的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垫、第二减震垫、第三减震垫以及与音箱连接的支撑片,第二减震垫设置在第一减震垫和第三减震垫之间,第三减震垫连接至支撑部件,支撑片嵌套在第二减震垫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减震垫包括第一安装孔以及多个同心设置的第一环形凸起,多个第一环形凸起在第一减震垫的端面上环绕第一安装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环形凸起等间距地设置在第一减震垫的端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减震垫包括第二安装孔和垫片,两个垫片分别设置在第二减震垫的两端,并且两个垫片之间形成用于嵌入支撑片的空缺,第二安装孔贯通两个垫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垫片包括分别成型在垫片的端面的凸块和凹陷,多个凸块和多个凹陷交替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减震垫包括第三安装孔、多个同心设置的第三环形凸起以及套筒,多个第三环形凸起在第三减震垫的端面上环绕第三安装孔设置,套筒的中空部分与第三安装孔连通,并且套筒套在支撑部件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三环形凸起等间距地设置在第三减震垫的端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部件包括空腔和装配孔,装配孔与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分别同心设置,并且装配孔与空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减震装置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分别与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以及装配孔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仪,其能够解决投影仪因音箱发声震动而导致整个投影仪晃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投影仪,包括箱体以及音箱,投影仪还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和音箱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两个减震装置间隔地设置在箱体的底壁上,音箱连接在两个减震装置的支撑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通过嵌套在第二减震片外侧的支撑片将与支撑片连接的音箱悬挂在两个减震装置之间,在振动时,由于音箱悬在空中,上下两端没有任何阻挡,不会对其他元件造成影响。并且,在第一减震垫、第二减震垫以及第三减震垫的缓冲作用下,音箱振动时可以将冲击力充分释放,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片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片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在投影仪中与音箱配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减震装置100;音箱200;箱体300;支撑部件110;减震组件120;紧固件130;空腔111;装配孔112;第一减震垫121;第一安装孔131;第一环形凸起132;第一环形槽133;第二减震垫122;第二安装孔141;垫片142;空缺143;凸块144;凹陷145;第三减震垫123;第三安装孔151;第三环形凸起152;第三环形槽153;套筒154;支撑片124;第四安装孔161;缺口162;底壁3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100,其包括支撑部件110、减震组件120以及连接支撑部件110和减震组件120的紧固件130。
支撑部件110为空心圆柱体,其包括设置在内部的空腔111。在支撑部件110的顶端设置有装配孔112。装配孔112与紧固件130配合,从而将减震组件120固定在支撑部件110上。
减震组件120包括第一减震垫121、第二减震垫122、第三减震垫123以及支撑片124。第二减震垫122设置在第一减震垫121和第三减震垫123之间,第三减震垫123设置于支撑部件110,与音箱200连接的支撑片124嵌套在第二减震垫122的外侧。
第一减震垫121作为减震组件120的第一层,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减震组件120的顶部,如图1所示。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减震垫121呈圆形,其厚度在2-10mm的范围内。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减震垫121也可以呈方形或椭圆形。第一减震垫121是由高弹性塑料制成的,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作用。制备第一减震垫121所采用的高弹性塑料来源于现有技术常用的塑料,或者其他具有高弹性的材料,此处不一一列举说明。第一减震垫121在外力的作用下,被挤压而变形,当外力消除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第一减震垫121包括第一安装孔131和多个同心设置的第一环形凸起132。
第一安装孔131用于紧固件130穿过,以将第一减震垫121固定。第一安装孔131设置在第一减震垫121的中心位置。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安装孔131与第一减震垫121保持相同的形状。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31为圆形孔。
第一环形凸起132设置在第一减震垫121的端面,并且环绕第一安装孔131设置,其作用在于进一步提高第一减震垫121的减震效果。现有技术中,一般的减震垫其表面平整,当音箱200沿上下方向振动时,减震垫能够在上下方向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作用,但是当音箱200在水平方向振动时,由于减震垫与连接音箱200的连接件的接触是平面,在水平方向上不能起到减震作用,从而导致减震效果不佳。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100在第一减震垫121的端面上设置第一环形凸起132,能够有效解决音箱200在水平方向上的震动问题。当音箱200在水平方向震动时,第一环形凸起132能够随着音箱200的左右或前后移动一起左右或前后移动,从而将因音响振动产生的冲击力充分释放,进一步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因音箱200振动对多媒体设备内部的其他装置产生影响。此外,通过第一环形凸起132还减小了第一减震垫121分别与第二减震垫122以及紧固件130之间的接触面积,当音箱200振动时,由于接触面积减小,第一减震垫121承受的冲击力也相应减小,减震效果更好。多个第一环形凸起132同心设置,即,多个第一环形凸起132具有相同的中心,该中心也是第一安装孔131的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凸起132在第一减震垫121的端面上呈圆形,因此,多个第一环形凸起132具有相同的圆心。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环形凸起132还可以呈方形或椭圆形或菱形或三角形,还可以是其他规则的图案,例如五角星形。更优地,第一环形凸起132的形状与第一减震垫121保持相同的形状,一是便于生产加工,二是便于多个同心设置的第一环形凸起132能够第一减震垫121的端面上均匀分布,从而使得减震垫上的减震效果大致相当,从整体上提高第一减震垫121的减震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环形凸起132是通过在在第一减震垫121的端面上开设多个第一环形槽133形成的。多个第一环形槽133和多个第一环形凸起132交替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凸起132也可以是从第一减震垫121的端面向远离第一减震垫121的方向延伸凸出形成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凸起132设置在第一减震垫121的两个端面上,如图1所示。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减震垫121的端面是指与紧固件130和第二减震垫122接触的表面,在安装状态下,第一减震垫121因受紧固件130挤压,在端面上发生变形,包括第一环形凸起132的变形。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多个第一环形凸起132为等间距地设置在第一减震垫121的端面上。
第二减震垫122作为减震组件120的第二层,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减震组件120的中部,如图1所示。参见图3,第二减震垫122大致呈工字型,其用于安装与音箱200连接的支撑片124。第二减震垫122也是由高弹性材料制成,其可以采用与第一减震垫121相同的高弹性材料。第二减震垫122的整体厚度大于第一减震垫121的厚度,其宽度与第一减震垫121的宽度相等。并且,第二减震垫122保持与第一减震垫121相同的圆形。由此,前述所指第一减震垫121的宽度也即是第一减震垫121的直径,第二减震垫122的宽度也即是第二减震垫122的直径。第二减震垫122包括第二安装孔141和垫片142。两个垫片142分别设置在第二减震垫122的两端,并且两个垫片142之间形成用于嵌入支撑片124的空缺143。第二安装孔141贯通两个垫片142。
第二安装孔141与第一安装孔131相对应,其用于紧固件130穿过,以将地二减震垫固定。第二安装孔141设置在第二减震垫122的中心位置。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安装孔141与第一安装孔131保持相同的形状。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141为圆形孔。
垫片142为圆形的片状结构,其包括分别成型在垫片142的端面的凸块144和凹陷145。多个凸块144和多个凹陷145交替设置。设置凸块144和凹陷145,同样也是用于提高减震效果。其中,凸块144的减震原理与第一环形凸起132的减震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与第一环形凸起132和第一环形槽133在第一减震垫121上的设置方式不同,凸块144和凹陷145是沿圆形垫片142的径向设置。
空缺143通过设置在第二减震垫122两端的垫片142形成的,其用于设置与音箱200连接的支撑片124。
第三减震垫123减震组件120的第三层,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减震组件120的底部,如图1所示。参见图4,第三减震垫123与第一减震垫121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包括第三安装孔151以及多个同心设置的第三环形凸起152,多个第三环形凸起152在第三减震垫123的端面上环绕第三安装孔151设置。并且多个第三环形凸起152为等间距地设置在第三减震垫123的端面上。其中,第三安装孔151与第一安装孔131和第二安装孔141均彼此对应,用于紧固件130穿过,以将第三减震垫123固定。第三安装孔151具有与第一安装孔131和第二安装孔141相同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安装孔151为圆形孔。其中,第三环形凸起152也用于提高第三减震垫123的减震效果,其减震原理也与第一环形凸起132一致,也不在此赘述。并且,第三环形凸起152的设置方式也与第一环形凸起132的设置相同。即,通过在在第三减震垫123的端面上开设多个第三环形槽153形成的,并且多个第一环形槽133和多个第一环形凸起132交替设置。或者,第三环形凸起152从第三减震垫123的端面向远离第三减震垫123的方向延伸凸出形成的。第三减震垫123也是由高弹性材料制成的。
与第一减震垫12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减震垫123的第三环形凸起152只设置在其一个端面上,并且在第三减震垫123还包括设置在另一端的套筒154。套筒154与第三安装孔151连通,用于将第三减震垫123套设在支撑部件110的外侧,以将第三减震垫123与支撑部件110连接,从而将整个减震组件120与支撑部件110连接,如图1所示。
参见图5和图6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片124,支撑片124嵌套在第二减震垫122的外侧,用于将与之连接的音箱200与第二减震垫122连接,从而将音箱200与减震组件120连接。支撑片124包括第四安装孔161以及与第四安装孔161连通的缺口162。安装时,将第二减震垫122从支撑片124的缺口162卡入至第四安装孔161内,从而支撑片124被嵌套在第二减震垫122的外侧,将音箱200与第二减震垫122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片124通过螺钉或卡扣与音箱200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100可以不包括支撑片124,在这种情况下,支撑片124直接设置在音箱200的外壳上。
支撑部件110用于设置减震组件120,并且对与减震组件120连接的音箱200有支撑作用,从而将音箱200悬挂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再次参见图1,支撑部件110呈圆柱形。支撑部件110包括空腔111和装配孔112。空腔111的作用在于,为贯穿第一安装孔131、第二安装孔141、第三安装孔151和装配孔112的紧固件130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使得紧固件130将减震组件120牢固地固定至支撑部件110上。装配孔112分别与第一安装孔131、第二安装孔141和第三安装孔151对应设置,并且装配孔112与空腔111连通。
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的投影仪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地展示减震装置100与音箱200之间的配合关系,图中没有将投影仪的内部结构全部展示出,但这并不影响对本实用新型的投影仪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投影仪至少包括减震装置100、音箱200以及箱体300,其他未示出的投影仪内部的常规组件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投影仪内,例如,镜头、散热装置、控制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等。减震装置100和音箱200设置于箱体300的内部。两个减震装置100间隔地设置在箱体300的底壁310(仅部分示出)上。音箱200位于两个减震装置100之间,并且,音箱200连接在两个减震装置100的支撑片之间。音箱200通过减震装置100的支撑片124悬挂在两个减震装置之间,即,音箱200不与箱体300的底壁310接触。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参见图7,将两个减震装置100固定在多媒体设备(图未示)的底壳上,两个减震装置100之间的距离以足以容纳所安装的音箱200为准。将连接在音箱200两侧的两个支撑片124分别卡入第二减震垫122的缺口162中,通过支撑片124,音箱200被悬挂在两个减震装置100之间。然后,用紧固件130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31、第二安装孔141和第三安装孔151,然后与装配孔112通过螺纹配合拧紧,从而将减震组件120固定至支撑部件110上,即完成安装,音箱200被悬挂设置在两个减震装置100之间。当音箱200因发声而震动时,由于是悬挂设置,音箱200与多媒体设备的底壳没有接触,因而音箱200可以上下移动且不对底壳形成任何冲击,进而整个设备不会随之震动,并且仍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此外,由于音箱200是被固定在三层具有缓冲和减震功能的减震垫上,能够将因震动产生的冲击力完全释放,减少了对多媒体设备内其他装置的影响,尤其是投影仪中的镜头的影响,有效地解决了投影仪因音箱200发声震动而导致镜头晃动、投影画面不稳定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支撑部件以及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垫、第二减震垫、第三减震垫以及与音箱连接的支撑片,所述第二减震垫设置在所述第一减震垫和所述第三减震垫之间,所述第三减震垫连接至所述支撑部件,所述支撑片嵌套在所述第二减震垫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垫包括第一安装孔以及多个同心设置的第一环形凸起,多个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在所述第一减震垫的端面上环绕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减震垫的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垫包括第二安装孔和垫片,两个所述垫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减震垫的两端,并且两个所述垫片之间形成用于嵌入所述支撑片的空缺,所述第二安装孔贯通两个所述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包括分别成型在所述垫片的端面的凸块和凹陷,多个所述凸块和多个所述凹陷交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减震垫包括第三安装孔、多个同心设置的第三环形凸起以及套筒,多个所述第三环形凸起在所述第三减震垫的端面上环绕所述第三安装孔设置,所述套筒的中空部分与所述第三安装孔连通,并且所述套筒套在所述支撑部件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三环形凸起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减震垫的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空腔和装配孔,所述装配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分别同心设置,并且所述装配孔与所述空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以及所述装配孔配合。
10.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箱体以及音箱,所述投影仪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和所述音箱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两个所述减震装置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壁上,所述音箱连接在两个所述减震装置的所述支撑片之间。
CN201620853135.7U 2016-08-08 2016-08-08 一种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以及投影仪 Active CN205961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53135.7U CN205961355U (zh) 2016-08-08 2016-08-08 一种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以及投影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53135.7U CN205961355U (zh) 2016-08-08 2016-08-08 一种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以及投影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61355U true CN205961355U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73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53135.7U Active CN205961355U (zh) 2016-08-08 2016-08-08 一种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以及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613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1523A (zh) * 2020-10-23 2021-01-22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箱安装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1523A (zh) * 2020-10-23 2021-01-22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箱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61439U (zh) 扬声器
CN203301728U (zh) 一种双振膜扬声器模组
CN103297904A (zh) 一种双振膜扬声器模组
CN205847581U (zh) 扬声器箱
TW201448611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160366509A1 (en) Electro-acoustic Device
CN208707956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103096220A (zh) 平板发声装置
CN106162425A (zh) 扬声器箱
CN205961355U (zh) 一种用于多媒体设备的减震装置以及投影仪
CN205725396U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109168105A (zh) 交互智能平板及麦克风安装结构
CN205958911U (zh) 一种投影仪
CN206136180U (zh) 显示装置
CN109275063A (zh) 扬声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05545904U (zh) 扬声器模组
CN104238657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6304731A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电子设备用机箱
CN208859232U (zh) 减振脚垫、水泵组件及净水机
CN206821014U (zh) Mems芯片以及mems麦克风
CN206237606U (zh) 发声器
TW202037187A (zh) 具有透氣彈波模組的揚聲器
CN205726338U (zh) 一种可拆卸的笔记本用音箱
CN111308837A (zh) 一种光机引擎及投影设备
CN206894827U (zh) 一种减振装置及音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damping device and projecting apparatus for multimedia device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0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Pledgee: Chengdu technology transfer (Group) Co., Ltd.

Pledgor: CHENGDU XGIMI TECHNOLO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7510000058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8102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Pledgee: Chengdu technology transfer (Group) Co., Ltd.

Pledgor: CHENGDU XGIMI TECHNOLO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751000005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damping device and projecting apparatus for multimedia device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Pledgee: Chengdu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incubator management Co., Ltd.

Pledgor: CHENGDU XGIMI TECHNOLO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8510000125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000 Tianfu Software Park Area A, 1129 Century City Road, Chengdu High-tech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1129 Tianfu Software Park A District Century City high tech Zone of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Road 610000 7 5 storey building No. 501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XGIMI TECHNOLOGY CO., LTD.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912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Pledgee: Chengdu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incubator management Co., Ltd.

Pledgor: CHENGDU XGIMI TECHNOLO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85100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