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56368U - 一种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56368U
CN205956368U CN201620992839.2U CN201620992839U CN205956368U CN 205956368 U CN205956368 U CN 205956368U CN 201620992839 U CN201620992839 U CN 201620992839U CN 205956368 U CN205956368 U CN 205956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curved portions
shift fork
link rod
arc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928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业
许聚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TIANH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TIANH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TIANH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TIANH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928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56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56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56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包括拨叉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本体的中端设置有拨叉轴孔,所述拨叉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背面与拨叉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孔,所述第二弧形部的背面与拨叉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孔;本实用新型在于:第一加强孔和第二加强孔配合下,整体强度较强,使得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挤压时,第一加强孔和第二加强孔分别会带动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有个复位力,从而使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不会出现断裂现象发生,整体强度较强,最终有效的保证了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挤压时,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会出现断裂现象发生,整体强度较差,使用寿命得不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使用寿命的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包括拨叉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本体的中端设置有拨叉轴孔,所述拨叉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背面与拨叉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孔,所述第二弧形部的背面与拨叉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孔,所述第一加强孔包括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和第三加强部,该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的连接处为第一弧形部,且第一弧形部的弧度为135度,该第二加强部与第三加强部的连接处为第二弧形部,且第二弧形部的弧度为111度,该第三加强部与第一加强部的连接处为第三弧形部,且第三弧形部的弧度为82度,所述第二加强孔包括第四加强部、第五加强部、第六加强部和第七加强部,该第四加强部与第五加强部的连接处为第四弧形部,且第四弧形部的弧度为60度,该第五加强部与第六加强部的连接处为第五弧形部,且第五弧形部的弧度为127度,该第六加强部与第七加强部的连接处为第六弧形部,且第六弧形部的弧度为109度,该第七加强部与第四加强部的连接处为第七弧形部,且第七弧形部的弧度为67度。
优选为:所述的拨叉本体由高硅铝合金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弧形部的背面与拨叉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孔和在第二弧形部的背面与拨叉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孔配合下,整体强度较强,使得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挤压时,第一加强孔和第二加强孔分别会带动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有个复位力,从而使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不会出现断裂现象发生,整体强度较强,最终有效的保证了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的使用寿命。在第一弧形部的背面与拨叉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孔和在第二弧形部的背面与拨叉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孔,保证了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的使用寿命的情况下,同时,也降低了联杆新型换档拨叉材料用量,从而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孔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加强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包括拨叉本体1,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拨叉本体1的中端设置有拨叉轴孔2,所述拨叉本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部3和第二弧形部4,所述第一弧形部3的背面与拨叉轴孔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孔5,所述第二弧形部4的背面与拨叉轴孔2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孔6,所述第一加强孔5包括第一加强部51、第二加强部52和第三加强部53,该第一加强部51与第二加强部52的连接处为第一弧形部510,且第一弧形部510的弧度为135度,该第二加强部52与第三加强部53的连接处为第二弧形部520,且第二弧形部520的弧度为111度,该第三加强部53与第一加强部51的连接处为第三弧形部530,且第三弧形部530的弧度为82度,所述第二加强孔6包括第四加强部64、第五加强部65、第六加强部66和第七加强部67,该第四加强部64与第五加强部65的连接处为第四弧形部640,且第四弧形部640的弧度为60度,该第五加强部65与第六加强部66的连接处为第五弧形部650,且第五弧形部650的弧度为127度,该第六加强部66与第七加强部67的连接处为第六弧形部660,且第六弧形部660的弧度为109度,该第七加强部67与第四加强部64的连接处为第七弧形部670,且第七弧形部670的弧度为67度。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拨叉本体1由高硅铝合金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弧形部的背面与拨叉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孔和在第二弧形部的背面与拨叉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孔配合下,整体强度较强,使得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挤压时,第一加强孔和第二加强孔分别会带动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有个复位力,从而使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不会出现断裂现象发生,整体强度较强,最终有效的保证了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的使用寿命。在第一弧形部的背面与拨叉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孔和在第二弧形部的背面与拨叉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孔,保证了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的使用寿命的情况下,同时,也降低了联杆新型换档拨叉材料用量,从而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包括拨叉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本体的中端设置有拨叉轴孔,所述拨叉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背面与拨叉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孔,所述第二弧形部的背面与拨叉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孔,所述第一加强孔包括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和第三加强部,该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的连接处为第一弧形部,且第一弧形部的弧度为135度,该第二加强部与第三加强部的连接处为第二弧形部,且第二弧形部的弧度为111度,该第三加强部与第一加强部的连接处为第三弧形部,且第三弧形部的弧度为82度,所述第二加强孔包括第四加强部、第五加强部、第六加强部和第七加强部,该第四加强部与第五加强部的连接处为第四弧形部,且第四弧形部的弧度为60度,该第五加强部与第六加强部的连接处为第五弧形部,且第五弧形部的弧度为127度,该第六加强部与第七加强部的连接处为第六弧形部,且第六弧形部的弧度为109度,该第七加强部与第四加强部的连接处为第七弧形部,且第七弧形部的弧度为67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叉本体由高硅铝合金制成。
CN201620992839.2U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 Active CN205956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92839.2U CN205956368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92839.2U CN205956368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56368U true CN205956368U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78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92839.2U Active CN205956368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563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56368U (zh) 一种双头联杆新型换档拨叉
CN206668908U (zh) 一种扇形齿轮
CN206111946U (zh) 一种夹紧花兰
CN205956302U (zh) 一种特殊花兰
CN205500453U (zh) 一种排线机的绕线轮
CN206092417U (zh) 一种压缩机脚架
CN206377232U (zh) 一种前进档齿轮
CN206159809U (zh) 一种组合件连接凹槽
CN206617532U (zh) 前进档齿轮
CN205198773U (zh) 一种消防水带
CN206537080U (zh) 一种芯轴
CN206268546U (zh) 一种直温阀
CN205048058U (zh) 一种承插式pvc直接接头
CN206054447U (zh) 一种精锻磷粉探伤高强变位联接扇形板
CN206626079U (zh) 一种曲轴
CN206664233U (zh) 一种内齿扣
CN206894189U (zh) 一种u型抱箍
CN207276147U (zh) 原料叉车的货叉结构
CN207178757U (zh) 一种球阀
CN206682277U (zh) 一种横向换挡杆
CN206682287U (zh) 一种倒挡锁柱销
CN205978033U (zh) 一种齿轮轴
CN206971891U (zh) 一种横担u型抱箍
CN202493792U (zh) 一种由内复塑料层d形骨架构成的波纹管
CN207738322U (zh) 一种适用于双瓣抓斗的刃口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