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53644U - 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53644U
CN205953644U CN201620488134.7U CN201620488134U CN205953644U CN 205953644 U CN205953644 U CN 205953644U CN 201620488134 U CN201620488134 U CN 201620488134U CN 205953644 U CN205953644 U CN 205953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swash plate
zone
built
divi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881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月
吴军
张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04881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53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53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536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一种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包括:壳体、好氧反应区、沉淀区、进水泵、出水孔、排泥泵、隔板、斜板和微孔膜片曝气器;壳体为长方体,具有顶面、左侧壁、右侧壁和底面;壳体内空间形成好氧反应区和沉淀区,好氧反应区和沉淀区之间由相连的隔板和斜板隔开;隔板与右侧壁平行设置,隔板顶部与壳体顶面之间存在一定间隙,隔板底部与斜板顶部相连,斜板底部向右侧壁倾斜,斜板底部与右侧壁、壳体底面之间均存在一定间隙,形成污泥回流通道。本实用新型集反应区和沉淀区于一体,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基建费用,无需另设二沉池和污泥回流提升泵房,省去动力投资,运行管理集中简单,降低了技术操作难度。

Description

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
背景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一直呈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状态。然而由于大多数小城镇是由历史自发形成,因此其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还未完全解决。随着小城镇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对污水的处理程度要求也逐步提高。由于小城镇人才、技术以及资金的缺乏,大城市的污水处理工艺显然不合适。
在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曝气池之后通常都会紧接一个二沉池,其占地面积很大。二沉池的污泥需通过污泥回流泵房提升至曝气池,这样既增大了占地面积又增加了土建费用,并且这两点对于管理技术方面要求较高,对于发展不平衡、资金缺乏、人才奇缺、土地紧缺、管理技术落后的小城镇而言是不合适的。但若省去二沉池或者污泥回流泵房,出厂水水质则不能达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好氧反应区、沉淀区、进水泵、出水孔、排泥泵、隔板、斜板和微孔膜片曝气器;所述壳体为长方体,具有顶面、左侧壁、右侧壁和底面;壳体内空间形成好氧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好氧反应区和沉淀区之间由相连的隔板和斜板隔开;所述隔板与右侧壁平行设置,隔板顶部与壳体顶面之间存在一定间隙,隔板底部与斜板顶部相连,所述斜板底部向右侧壁倾斜,斜板底部与右侧壁、壳体底面之间均存在一定间隙,形成污泥回流通道;所述进水泵通过设在左侧壁的进水孔将污水送入好氧反应区;所述出水孔设在右侧壁的上部,用于排出上层清液;所述排泥泵通过设在右侧壁下部的排泥孔将剩余污泥排出;所述底面设置有微孔膜片曝气器,其与鼓风曝气机相连,用于朝好氧反应区充氧。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所述壳体由有机玻璃制成。
所述壳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0×10×20cm。
所述隔板与右侧壁之间的距离为8cm,所述隔板顶部与壳体顶面之间的距离为1cm。
所述斜板长度为10cm,与右侧壁之间的夹角为30°。
所述进水孔设在左侧壁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集反应区和沉淀区于一体,无需另设二沉池,污泥从沉淀区可直接滑落进入反应区,无需另设污泥回流提升泵房,省去动力投资,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基建费用;设备运行管理集中简单,降低了技术操作难度以及对人才的要求,在污水经其处理之后达标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减少一次性投资和土地占用面积,并且降低了技术管理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壳体1、顶面11、左侧壁12、右侧壁13、底面14、好氧反应区2、沉淀区3、进水泵4、出水孔5、排泥泵6、隔板7、斜板8、污泥回流通道9、微孔膜片曝气器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包括壳体1、好氧反应区2、沉淀区3、进水泵4、出水孔5、排泥泵6、隔板7、斜板8和微孔膜片曝气器10。
壳体1可设置为长方体,由有机玻璃制成,整个反应容器容积为6L,长×宽×高=30×10×20cm,壳体1具有顶面11、左侧壁12、右侧壁13和底面14,左侧壁12和右侧壁13之间的距离为长度,顶面11和底面14之间的距离为高度。
壳体1内空间形成好氧反应区2和沉淀区3,好氧反应区2和沉淀区3之间由相连的隔板7和斜板8隔开,从附图1上看,隔板7和斜板8的左侧为好氧反应区2,右侧为沉淀区3。隔板7与右侧壁13平行设置,即位于竖直方向,隔板7顶部与壳体顶面11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便于好氧反应区2产生的污泥从间隙通过进入沉淀区3。隔板7底部与斜板8顶部相连,斜板8底部向右侧壁13倾斜,整个沉淀区3被隔板7和斜板8隔成漏斗状,对沉淀区3的污泥下沉起到缓冲作用,使得整个沉淀过程更为充分。隔板7与右侧壁13之间的距离可设置为8cm,隔板7顶部与壳体顶面11之间的距离可设置为1cm,使得好氧反应区2具有更大的空间,污泥不会轻易地从好氧反应区2流入沉淀区3,保证其较高的污泥浓度,使得污水处理更为充分。斜板8长度可设为10cm,与右侧壁13之间的夹角,即与竖直方向夹角设为30°,这样既给污泥一个充分的沉淀过程,锐角的设置又能使污泥顺利地沉降到沉淀区3底部,避免污泥堆积。斜板8底部与右侧壁13、壳体底面14之间均存在一定间隙,形成污泥回流通道9,使沉淀区3的污泥能够回流到好氧反应区2,便于循环使用。
进水泵4通过设在左侧壁12的进水孔将污水送入好氧反应区2,出水孔5设在右侧壁13的上部,用于排出上层清液,排泥泵6通过设在右侧壁13下部的排泥孔将剩余污泥排出。底面14上设置有微孔膜片曝气器10, 其与鼓风曝气机相连,用于朝好氧反应区2充氧。优选地,进水口可以设在左侧壁12的下部,这样送入的污水能够与底面14充入的氧气充分接触,使得好氧反应区2的活性污泥处理更为充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微孔膜片曝气器10在鼓风曝气机的作用下朝好氧反应区2充氧,污水经进水泵4提升由进水孔进入好氧反应区2,在好氧反应区2内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污水在好氧反应区2内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反应后,通过隔板7顶部和壳体顶面11之间的间隙流入沉淀区3,污泥在自身重力的驱动下沿着斜板8滑落到沉淀区3底部,并通过污泥回流通道9重新进入好氧反应区2,整个过程主要依靠污泥自身的重力和污泥之间的挤压力,实现污泥的无动力回流。此外,沉淀区3沉降污泥的重力,对污泥回流通道9造成一定压力,能够有效避免好氧反应区2的污泥直接从污泥回流通道9进入沉淀区3。沉淀后的上清液从出水孔5排出,运行一定时间后,可以利用排泥泵6从排泥孔排出剩余的污泥。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好氧反应区(2)、沉淀区(3)、进水泵(4)、出水孔(5)、排泥泵(6)、隔板(7)、斜板(8)和微孔膜片曝气器(10);所述壳体(1)为长方体,具有顶面(11)、左侧壁(12)、右侧壁(13)和底面(14);壳体(1)内空间形成好氧反应区(2)和沉淀区(3),所述好氧反应区(2)和沉淀区(3)之间仅由相连的一个隔板(7)和一个斜板(8)隔开;所述隔板(7)与右侧壁(13)平行设置,隔板(7)顶部与壳体顶面(11)之间存在一定间隙,隔板(7)底部与斜板(8)顶部相连,所述斜板(8)底部向右侧壁(13)倾斜,斜板(8)底部与右侧壁(13)、壳体底面(14)之间均存在一定间隙,形成污泥回流通道(9);所述进水泵(4)通过设在左侧壁(12)下部的进水孔将污水送入好氧反应区(2);所述出水孔(5)设在右侧壁(13)的上部,用于排出上层清液;所述排泥泵(6)通过设在右侧壁(13)下部的排泥孔将剩余污泥排出;所述底面(14)设置有微孔膜片曝气器(10),其与鼓风曝气机相连,用于朝好氧反应区(2)充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由有机玻璃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长×宽×高分别是30×10×20c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7)与右侧壁(13)之间的距离为8cm,隔板(7)顶部与壳体顶面(11)之间的距离为1c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8)长度为10cm,与右侧壁(13)之间的夹角为30°。
CN201620488134.7U 2016-05-26 2016-05-26 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53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8134.7U CN205953644U (zh) 2016-05-26 2016-05-26 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8134.7U CN205953644U (zh) 2016-05-26 2016-05-26 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53644U true CN205953644U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66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8813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53644U (zh) 2016-05-26 2016-05-26 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536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0720A (zh) * 2017-06-14 2017-08-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效好氧颗粒污泥连续流反应器及运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0720A (zh) * 2017-06-14 2017-08-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效好氧颗粒污泥连续流反应器及运行方法
CN107010720B (zh) * 2017-06-14 2020-07-3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效好氧颗粒污泥连续流反应器及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5950B (zh) 大中型污水处理v型气提脱氮除磷工艺
CN103395947B (zh) V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CN103043870B (zh) 一种自动回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器
CN103395948B (zh) Z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CN204709882U (zh) 新型沉淀池
CN104961225A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沉淀处理装置
CN103395875B (zh) 活性污泥面式气提微动力回流器
CN104445605A (zh) 一种机械内循环射流厌氧反应器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8101203A (zh) 一种反应沉淀一体化深水曝气塔及其处理工艺
CN209098440U (zh) 一种双隔板式小型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05953644U (zh) 内置沉淀池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
CN107055781A (zh) 竖向内外三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5967333A (zh) 一种处理乡镇生活污水的一体化设备及方法
CN103435148B (zh) 水平式悬浮污泥气提回流方法
CN203269714U (zh) 一种适用于矿井水井下处理的磁分离装置
CN206396000U (zh) 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CN207943987U (zh) 一种新型的地埋式农村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3229430U (zh) 一种强氧化反应及絮凝过滤一体机
CN111777178B (zh) 一种竖向氧化沟微动力水处理系统
CN206051801U (zh) 一种移动式水处理装置
CN206337079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排泥系统
CN205398225U (zh) 一种多功能生物脱氮反应器
CN217265385U (zh) 综合脱水机房系统
CN205115116U (zh) 一种集成式斜管澄清池
CN203392913U (zh) 活性污泥面式气提微动力回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