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45772U - Usb千兆光纤网卡 - Google Patents

Usb千兆光纤网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45772U
CN205945772U CN201620913404.4U CN201620913404U CN205945772U CN 205945772 U CN205945772 U CN 205945772U CN 201620913404 U CN201620913404 U CN 201620913404U CN 205945772 U CN205945772 U CN 205945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b
chip
network interface
interface card
rtl8153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1340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育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INYA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INYA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INYA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INYA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1340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45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45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4577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SB千兆光纤网卡,包括USB数据线、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和光纤模块连接器;USB数据线的一端与电脑设备终端USB接口连接,且其另一端与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的一端电连接;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的一端与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的另一端电连接,且其另一端与光纤模块连接器的一端电连接,光纤模块连接器的另一端与千兆光纤模块连接后,与千兆光纤模块进行信息交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千兆光纤网卡,能够通过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将UTP电缆信号与光信号相互转换,从而实现信号的保密性好、无衰减、传输距离长等优点。

Description

USB千兆光纤网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SB千兆光纤网卡。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人们对于数据、语音、图像等大数据通信传输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太网接入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传统的UTP电缆只能将以太网信号传输最大距离100 米,传输过程存在UTP电缆越长,信号衰减越大,不同程度影响传输带宽,最终影响传输速度下降;在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方面已不能适应实际网络环境的需要。与此同时,光纤通信以其信息容量大、保密性好、重量轻、信号无衰减、传输距离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急需一种利用了光纤这一高速、长距离传播介质的特性来解决以太网在传输方面的问题的网卡,将短距离的UTP电缆信号转换成长距离的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数据传输转换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将UTP电缆信号与光信号相互转换从而实现信号的保密性好、无衰减、传输距离长等优点的USB千兆光纤网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SB千兆光纤网卡,包括USB数据线、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和光纤模块连接器;所述USB数据线的一端与电脑设备终端USB接口连接,且其另一端与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的一端电连接;所述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的一端与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的另一端电连接,且其另一端与光纤模块连接器的一端电连接,光纤模块连接器的另一端与千兆光纤模块连接后,与千兆光纤模块进行信息交换。
其中,该网卡还包括电源变压芯片,所述电源变压芯片的输入端与USB数据线电连接,且其输出端分别与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和光纤模块连接器电连接。
其中,该网卡还包括数据传输信号灯,所述数据传输信号灯的输入端与光纤模块连接器通过跳线电连接,所述光纤模块连接器内数据传输正常时,数据传输信号灯会不停闪烁。
其中,该网卡还包括外壳,所述USB数据线与光纤模块连接器均安装在外壳的外表面,且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和电源变压芯片均置于外壳所围合成的腔体内,所述的外壳为铝质外壳。
其中,所述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内部设置有可以将5V电压转换成3.3V电压的稳压器,所述稳压器与USB数据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千兆光纤网卡,内部设置有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可以将光纤模块连接器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UTP电缆信号传输到电脑设备终端上,也可以将电脑设备终端发出的UTP电缆信号转化为光信号传输到千兆光纤模块进行信息的向外传输,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UTP电缆越长,传输的信号衰减越大,并且不同程度影响传输带宽,最终影响传输速度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USB千兆光纤网卡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USB千兆光纤网卡的电源变压芯片中5V转3.3V电压的电路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USB数据线 2、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
3、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 4、光纤模块连接器
5、电源变压芯片 6、数据传输信号灯
7、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千兆光纤网卡,包括USB数据线1、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2、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3和光纤模块连接器4;USB数据线1的一端与电脑设备终端USB接口(图未示)连接,且其另一端与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2的一端电连接;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3的一端与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2的另一端电连接,且其另一端与光纤模块连接器4的一端电连接,光纤模块连接器4的另一端与千兆光纤模块(图未示)连接后,与千兆光纤模块进行信息交换。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千兆光纤网卡,内部设置有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3,可以将光纤模块连接器4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UTP电缆信号传输到电脑设备终端上,也可以将电脑设备终端发出的UTP电缆信号转化为光信号传输到千兆光纤模块进行信息的向外传输,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UTP电缆越长,传输的信号衰减越大,并且不同程度影响传输带宽,最终影响传输速度下降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该网卡还包括电源变压芯片5,电源变压芯片5的输入端与USB数据线1电连接,且其输出端分别与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3和光纤模块连接器4电连接。电源变压芯片5的输入端与USB数据线1电连接,在USB数据线1插入电脑设备终端后即可获得5V的电压,电源变压芯片5将5V的电压转换为3.3V及1.2V后提供给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3使用,同时将3.3V的电压连接到光纤模块连接器4上为光纤模块连接器4提供电源。通过一个电源变压芯片5即可实现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3和光纤模块连接器4对不同工作电压的需求。其中,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3,也可以是其它型号的光纤介质转换芯片,光纤模块连接器4为SFP光纤模块连接器,且USB数据线1为USB3.0数据线,可以同时兼容USB1.1、2.0、3.0、3.1或更高的USB标准协议。其中,SFP为GBIC的升级版本,GBIC则是将千兆位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接口器件。
在本实施例中,该网卡还包括数据传输信号灯6,数据传输信号灯6的输入端与光纤模块连接器4通过跳线电连接,所述光纤模块连接器4内数据传输正常时,数据传输信号灯6会不停闪烁。数据传输信号灯6在工作过程中起到的是一个提示装置正常工作的作用,当网卡的数据传输过程正常时,电源变压芯片5会通过USB数据线1从电脑设备终端上获得电压,并为光纤模块连接器4供电,光纤模块连接器4再通过与数据传输信号灯6电连接为数据传输信号灯6供电。在本实用新型中,数据传输信号灯6为LED灯,且可以与其他部件相连接来实现网卡正常工作的提示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该网卡还包括外壳7,USB数据线1与光纤模块连接器4均安装在外壳的外表面,且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2、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3和电源变压芯片5均置于外壳7所围合成的腔体内,外壳7为铝质外壳。外壳7的设计将网卡的各组成部件容纳在其内部,有利于保护网卡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设置外壳7,也可以是将网卡的各部件一体注塑成型为网卡或其他能够保护网卡的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2为Realtek RTL8153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其双绞线电信号默认处于10/100/1000Mpb自适应的状态下,加载的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3能实现1000Mbps的光信号输出,该光信号符合IEEE802.3z技术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2内部设置有可以将5V电压转换成3.3V电压的稳压器(图未示),稳压器与USB数据线1电连接。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2通过USB数据线1连接电脑设备终端即可获得5V的电压,经过稳压器的转换可以将5V电压转换成3.3V供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2正常工作,实现了直接采用USB供电,而不需要外接的电源。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USB千兆光纤网卡的电源变压芯片中5V转3.3V电压的电路图,电路图包括SX2106降压型同步稳流稳压器、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电感L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电路的输入端VIN1加压后与SX2106的第五端口VIN2连接,且SX2106的第六端口LX通过电感L1与电路的输出端VOUT连接;第一电容C1与第四电容C4串联后,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在电路输入端VIN1与SX2106第五端口VIN2之间,且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在电感L1与电路输出端VOUT之间;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SX2106的第一端口BST连接,且其另一端连接在SX2106的第六端口LX和电感L1之间;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之间的导线相交后连接至SX2106的第三端口FB;且其另一端连接在电感L1与电路输出端VOUT之间;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在电路输入端VIN1与SX2106第五端口VIN2之间,且其另一端与SX2106第四端口SHDN连接;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串联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在电感L1与电路输出端VOUT之间,且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容C1与第四电容C4之间;电容L1的一端与SX2106的第六端口LX,且其另一端与电路输出端VOUT连接;SX2106的第二端口与第一电容C1和第四电容C4之间的导线连接后接地。电源变压芯片中5V转1.2V电压的电路图与5V转3.3V电压的电路图相同,通过改变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大小来实现不同电压的转化。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USB千兆光纤网卡,其特征在于,包括USB数据线、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和光纤模块连接器;所述USB数据线的一端与电脑设备终端USB接口连接,且其另一端与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的一端电连接;所述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的一端与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的另一端电连接,且其另一端与光纤模块连接器的一端电连接,光纤模块连接器的另一端与千兆光纤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千兆光纤网卡,其特征在于,该网卡还包括电源变压芯片,所述电源变压芯片的输入端与USB数据线电连接,且其输出端分别与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和光纤模块连接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千兆光纤网卡,其特征在于,该网卡还包括数据传输信号灯,所述数据传输信号灯的输入端与光纤模块连接器通过跳线电连接,所述光纤模块连接器内数据传输正常时,数据传输信号灯会不停闪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千兆光纤网卡,其特征在于,该网卡还包括外壳,所述USB数据线与光纤模块连接器均安装在外壳的外表面,且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VSC8211 PHY光纤介质转换芯片和电源变压芯片均置于外壳所围合成的腔体内,所述的外壳为铝质外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千兆光纤网卡,其特征在于,所述RTL8153千兆以太网控制芯片内部设置有可以将5V电压转换成3.3V电压的稳压器,所述稳压器与USB数据线电连接。
CN201620913404.4U 2016-08-22 2016-08-22 Usb千兆光纤网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45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13404.4U CN205945772U (zh) 2016-08-22 2016-08-22 Usb千兆光纤网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13404.4U CN205945772U (zh) 2016-08-22 2016-08-22 Usb千兆光纤网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45772U true CN205945772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47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1340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45772U (zh) 2016-08-22 2016-08-22 Usb千兆光纤网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457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2280B (zh) 一种自带mac的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终端sfp
CN112866836B (zh) 基于vpx架构的信息交换装置
TW201022753A (en)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transceiver module
CN212064011U (zh) 电口模块
CN201830410U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终端
CN201467387U (zh) Syx pof塑料光纤转换及接入系统
CN205945772U (zh) Usb千兆光纤网卡
CN202551086U (zh) 以太网交换机
CN203151503U (zh) 基于光纤的usb3.0传输装置和基于光纤的usb3.0相机
CN206038965U (zh) 嵌入式rs485信号光电转换模组
CN207530830U (zh) 一种gpon信号聚合拉远设备
CN208369602U (zh) 一种组合功能网卡
CN208782834U (zh) 一种用于多主机管理的交换机
CN207164746U (zh) 一种实现USB设备检测的USB Type‑C适配器
CN202940810U (zh) 一种一电口四光口机架式光纤收发器
CN206650674U (zh) 光模块与caui‑4接口对联系统
CN203659206U (zh) 一种光通信装置
CN205647561U (zh) PBUS无变压器EtherCAT通信电路
CN206370050U (zh) 计算机与电磁兼容仪器的通信电路
CN205377921U (zh) 一种带sfp接口的路由器
CN205003654U (zh) 一种通用异步控制系统
CN215181529U (zh) 一种数据处理装置
CN213025335U (zh) 显示控制设备以及显示系统
CN108322369A (zh) 一种在铜线与光纤上实现g.fast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34262A (zh) 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的数据总线延长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