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40208U - 一种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40208U
CN205940208U CN201620872735.8U CN201620872735U CN205940208U CN 205940208 U CN205940208 U CN 205940208U CN 201620872735 U CN201620872735 U CN 201620872735U CN 205940208 U CN205940208 U CN 205940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sing
box
heat exchange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727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Zhengshe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Zhengshe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Zhengshe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Zhengshe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727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40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40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40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系统,箱体、进液管和出液管,箱体内部弯曲设置有换热管,箱体的内壁上等间距固定有若干分隔板,分隔板将箱体的内部空间分为若干连通的空冷区域,沿进液管所在侧面至与该侧面相平行的另一侧面的方向,在第一个空冷区域和最后一个空冷区域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箱体上,箱体上还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位于两个进气口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计箱体内的空气流道,并利用两个进气口同时进气,不仅节约了冷却液资源,降低了开采成本,还避免了传统空冷器在流程的后半段出现高温空气对低温冷却液进行加热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天然气的用处,并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使得天然气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需求的增加带来频繁的开采,但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采的深入,部分气井由于天然气总量骤减而进入低压开采阶段。为了在低压开采阶段依然能开采出天然气,对气井采集的驱动设备,即发动机的功耗要求则大大超出正常的功耗值,从而导致发动机的转轴部分在工作一定时间后产生大量的热能,为了保证发动机能够正常工作,则需要对发动机的转轴进行持续降温。
用于降温发动机的冷却介质在冷却过后温度升高,为了重复利用这部分冷却介质,通常将其通入冷却器中进行冷却并再循环。传统的冷却器主要采用水冷的方式,但是,由于水冷需要消耗大量冷却水,在持续的气井开采中是会消耗大量的冷却水的,这样的开采方式成本高,不经济;现有的空冷器虽然能够解决成本问题,但是其空气流道是套设在冷却介质的流道外侧的,空气从冷却介质的流道,即换热管外侧流过,进行热交换,这种方式存在问题,即在入口处,空气为低温,发动机的冷却介质为高温,在沿流道流向出口时,发生热交换,空气温度升高,而冷却介质温度逐渐降低,当进入流道后半程后,空气的高温又会对冷却介质进行加热,导致冷却介质的温度增加,所以这种方式降温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空气冷却装置的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系统,解决传统的空气冷却装置由于冷却流道结构而产生的冷却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同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进液管和出液管,箱体内部弯曲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液管、出液管,箱体的内壁上等间距固定有若干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均平行于进液管所在的箱体侧面,分隔板将箱体的内部空间分为若干连通的空冷区域,沿进液管所在侧面至与该侧面相平行的另一侧面的方向,在第一个空冷区域和最后一个空冷区域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箱体上,箱体上还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两个进气口之间。
传统的冷却器主要分为水冷器或空冷器。水冷器的效果虽然优于空冷器,但是,在低压气井的开采过程中,对发动机的功耗要求很高,若要使发动机维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则要快速的循环冷却介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采用水冷器,那么将消耗大量的冷却液,由于低压气井开采所获得的收益本就低于正常气压或是高压开采,若采用水冷器冷却冷却介质,不仅增加成本,还浪费能源。空冷器是通过空气对冷却介质进行降温,其优点是空气获取十分方便,通过鼓风机即可对箱体内输入空气,而空气是取之不尽的,不会造成能源的浪费,所以在低压气井的开采中,选用空冷器是非常节约成本的。但是,现有的空冷器的流道设置是有问题的,因为其空气流道是套设在冷却介质的流道外侧的,空气从冷却介质的流道,即换热管外侧流过,与换热管内的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这种方式的问题是在箱体入口处,空气为低温,发动机的冷却介质为高温,在沿流道流向出口时,发生热交换,空气温度逐渐升高的同时冷却介质温度逐渐降低,当进入流道后半程后,空气的高温又会对冷却介质进行加热,导致冷却介质的温度增加,所以这种方式降温效果是很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合理利用空气对冷却发动机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冷装置。与传统的空冷器相同,本装置也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上的进液管和出液管,箱体内还弯曲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中流通发动机冷却介质,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液管和出液管。与现有空冷器不同的是,在箱体的内壁上等间距固定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平行于进液管所在的箱体侧面,分隔板的顶面、底面和一个侧面与箱体连接,其余三个面与箱体形成弯曲的空气流道,空气流道被若干分隔板阻隔成若干空冷区域,相邻的两个空冷区域之间通过分隔板与箱体内壁之间的缝隙连通,同时,分隔板还起到固定和支撑换热管的作用。沿进液管所在的侧面到与该侧面相平行的另一侧面的方向,在第一个空冷区域和最后一个空冷区域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设置在箱体上,即本装置设置有两个进气口,箱体上还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位于两个进气口之间。通过上述结构,高温的发动机的冷却介质通过进液管进入至箱体内的换热管中,温度降低后从出液管中排出;空气从两个进气口中同时通入至箱体内的,空气沿分隔板流向出气口。在箱体内,空气与换热管外侧接触,通过换热管与高温的冷却介质交换热量,达到冷却发动机冷却介质的目的。在本装置的设计中,第一空冷区域和最后一个空冷区域由于连接进气口,其中的空气温度最低,而换热管的进液管和出液管位于第一空冷区域内,这样低温空气就能够对刚进入箱体内和即将排出至箱体外的发动机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避免了传统的空冷器在换热管的后半程空气还会对冷却介质进行加热的情况,有效地改善了冷却效果。同时,由于进液管和排液管设置在箱体的同一侧面上,所以弯曲的换热管必然在于进液管所在侧面相平行的另一侧面附近有至少一个弯曲处,而该弯曲处即使没有落在最后一个空冷区域内,也落在其附近的空冷区域,而最后一个空冷区域内通入的低温空气可以有效地对弯曲处的换热管内的发动机冷却介质进行降温。由于两个进气口之间设置有出气口,所以空气的流程也较之前缩短了一半,温度升高的空气最终通过出气口排出。综上所述,本装置通过合理设计箱体内的空气流道,并利用两个进气口同时进气,不仅节约了冷却器的冷却液,降低了开采成本,还避免了传统空冷器在流程的后半段出现高温空气对低温冷却介质进行加热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换热管的弯曲处位于最后一个空冷区域、或者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空冷区域。如果空冷区域内有弯曲处,那么由于液体在弯曲处停留的时间较长,如果该空冷区域的空气温度低,那么将更加有利于发动机冷却介质的降温。当换热管只有一个弯曲处时,即换热管在箱体内呈U形管,此时将弯曲处设置在最后一个空冷区域,最后一个空冷区域设置有进气口,该区域内空气温度最低,能够有效地对换热管内的冷却介质降温;如果换热管有两个以上的弯曲处,那么将所有弯曲处都设置在第一个空冷区域或是最后一个空冷区域,其余部分都为直管,不仅能够很好地对弯曲处的发动机冷却介质进行降温,同时,其余空冷区域内的换热管为直管,能够使冷却介质快速地通过此冷却区域,因为除去第一或最后一个空冷区域,其余空冷区域的空气温度都相对较高,所以能够避免冷却介质被加热。
进一步地,两个进气口位于箱体的同一侧面,所述出气口位于两个进气口的连线的中垂线上。上述设置能够使从进气口同时进入的空气能够同时从出气口中排出,避免了部分空气换热充分甚至过热,而另一部分空气没有经过充分换热即从出气口排走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换热管的材料为铜。铜的导热率较高,能够确保空气与冷却介质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同时与导热系数更高的银相比,铜不易氧化,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计箱体内的空气流道,并利用两个进气口同时进气,不仅节约了冷却液资源,降低了开采成本,还避免了传统空冷器在流程的后半段出现高温空气对低温冷却液进行加热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换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将换热管的弯曲处都设置在第一个或最后一个空冷区域内,该区域内空气温度最低,能够有效地对换热管内的冷却介质降温,同时,其余空冷区域内的换热管为直管,能够使冷却介质快速地通过此冷却区域,避免冷却介质被加热。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箱体,2-进液管,3-出液管,4-进气口,5-出气口,6-分隔板,7-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系统,包括箱体1,箱体1的同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进液管2和出液管3,箱体1内部弯曲设置有换热管7,换热管7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液管2、出液管3,箱体1的内壁上等间距固定有若干分隔板6,所述分隔板6均平行于进液管2所在的箱体1侧面,分隔板6将箱体1的内部空间分为若干连通的空冷区域,沿进液管2所在侧面至与该侧面相平行的另一侧面的方向,在第一个空冷区域和最后一个空冷区域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4,所述进气口4位于箱体1上,箱体1上还设置有出气口5,所述出气口5位于两个进气口4之间。换热管7的弯曲处位于最后一个空冷区域、或者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空冷区域。两个进气口4位于箱体1的同一侧面,出气口5位于两个进气口4的连线的中垂线上。换热管的材料为铜。
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空气从两个进气口4中同时通入至箱体1中,使得空气在箱体1内部与分隔板6所形成的空冷区域中流通。接着通过进液管2将发动机冷却介质通入至换热管7中。高温的发动机冷却介质与低温的空气通过换热管7的管壁进行热量交换,达到降低冷却介质温度的目的。冷却后的发动机冷却介质最终从排液管3排出,而温度升高的空气则从出气口5排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计箱体1内的空气流道,并利用两个进气口4同时进气,不仅节约了冷却液资源,降低了开采成本,还避免了传统空冷器在流程的后半段出现高温空气对低温冷却液进行加热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换热效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系统,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同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进液管(2)和出液管(3),箱体(1)内部弯曲设置有换热管(7),所述换热管(7)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液管(2)、出液管(3),其特征在于,箱体(1)的内壁上等间距固定有若干分隔板(6),所述分隔板(6)均平行于进液管(2)所在的箱体(1)侧面,分隔板(6)将箱体(1)的内部空间分为若干连通的空冷区域,沿进液管(2)所在侧面至与该侧面相平行的另一侧面的方向,在第一个空冷区域和最后一个空冷区域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4),所述进气口(4)位于箱体(1)上,箱体(1)上还设置有出气口(5),所述出气口(5)位于两个进气口(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7)的弯曲处位于最后一个空冷区域、或者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空冷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进气口(4)位于箱体(1)的同一侧面,所述出气口(5)位于两个进气口(4)的连线的中垂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材料为铜。
CN201620872735.8U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系统 Active CN205940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2735.8U CN205940208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2735.8U CN205940208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40208U true CN205940208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20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72735.8U Active CN205940208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402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2821A (zh) * 2016-08-12 2016-11-23 成都正升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低压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2821A (zh) * 2016-08-12 2016-11-23 成都正升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低压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器
CN106152821B (zh) * 2016-08-12 2019-04-23 成都正升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低压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5760A (zh) 一种回收机房液冷散热量的供暖系统
CN106642701A (zh) 一种热水器水箱及具有该水箱的热水器
CN206192154U (zh) 泥浆冷却装置
CN201138099Y (zh) 直冷式循环水冷却装置
CN205940208U (zh) 一种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系统
CN101737886B (zh) 一种卧式多级间接蒸发冷却制冷的方法
CN203477891U (zh) 一种用于天然气加气站的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213232192U (zh) 一种酿酒用带余热分级回收功能的冷却循环系统
CN103423591A (zh) 一种用于天然气加气站的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N106197081A (zh) 用于气井开采的驱动装置的空冷机
CN206037747U (zh) 一种用于天然气开采工艺的发动机辅助设备
CN101693868B (zh) 节能型空气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207939909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采油设备用控制柜
CN106152821A (zh) 低压气井采集用发动机的双通道冷却器
CN205965999U (zh) 一种三辊研磨机用循环冷却系统
CN107191992A (zh) 一种空压站热量回收循环利用系统
CN206309455U (zh) 能量回收与消声一体化装置
CN206037774U (zh) 一种低压气井开采阶段用的驱动装置冷却器
CN212025301U (zh) 酿酒蒸馏冷却水循环回收系统
CN209440876U (zh) 一种废料压缩机的冷却机构
CN104946494A (zh) 一种带有热能回收装置的变频恒温冷却器
CN106123621A (zh) 用于天然气开采工艺的发动机辅助装置
CN102020736B (zh) 一种聚氯乙烯生产热量交换工艺
CN205048749U (zh) 一种太空能胆中胆全自动一体机热水器
CN204779545U (zh) 一种带有热能回收装置的变频恒温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