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6171U - 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 - Google Patents

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6171U
CN205936171U CN201620771374.8U CN201620771374U CN205936171U CN 205936171 U CN205936171 U CN 205936171U CN 201620771374 U CN201620771374 U CN 201620771374U CN 205936171 U CN205936171 U CN 205936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member
section bar
window
heat insulating
aluminum allo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713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晓冬
陈正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rystal Sk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rystal Sk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rystal Sk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rystal Sk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713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6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6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6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包括活动窗和固定窗,活动窗与固定窗之间通过中部型材框架分隔开,其特征在于:活动窗上、下两端面均设有上下对称的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一,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一包括第一型材连接部件和第二型材连接部件,第一型材连接部件设于第二型材连接部件的外部,活动窗密封设置在上下两个第二型材连接部件之间,第一型材连接部件与第二型材连接部件之间设置双层连接部件;固定窗的上、下两端分别对称设有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二;该内开内倒窗实现了传热系数小于1.0KKW/(m2 K),满足了非透明外墙传热系数限值,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物通过外窗采光得热,极大改善室内生活质量。

Description

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门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
背景技术
为了增大采光通风面积或表现现代建筑的性格特征,建筑物的门窗面积越来越大,以至门窗的热损失占建筑的总热损失的40%以上,门窗节能是建筑节能的关键,门窗既是能源得失的敏感部位,又关系到采光、通风、隔声、立面造型。这就对门窗的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节能处理主要是改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门窗的密闭性能。
国家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中对夏热冬冷地区外墙传热系数限值为1.0KKW/(m2K),外窗传热系数限值为3.0KKW/(m2 K)。为满足高隔热性能,传热系数小于1.5KKW/(m2K)的外窗材料选择价格高易变形的木窗,或者选择受力单薄易老化的PVC塑钢窗,高隔热性能的建筑门窗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该内开内倒窗实现了传热系数小于1.0KKW/(m2 K),满足了非透明外墙传热系数限值,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物通过外窗采光得热,极大改善室内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包括活动窗和固定窗,所述活动窗与所述固定窗之间通过中部型材框架分隔开,所述活动窗上、下两端面均设有上下对称的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一,所述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一包括第一型材连接部件和第二型材连接部件,所述第一型材连接部件设于所述第二型材连接部件的外部,所述活动窗密封设置在上下两个所述第二型材连接部件之间,所述第一型材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型材连接部件之间设置双层连接部件;所述固定窗的上、下两端分别对称设有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二。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型材连接部件包括第一外框、第一内框以及高强隔热部件,所述第一外框与第一内框上端之间连接隔热条一,下端之间连接隔热条二,并且所述第一外框、第一内框、隔热条一以及隔热条二四者闭合形成隔热腔一,在所述隔热腔一内设置所述高强隔热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型材连接部件包括第二外框、第二内框以及压条一,所述第二外框与第二内框上端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双层连接部件,下端之间密封连接所述隔热条一,在所述活动窗顶端与所述隔热条一之间连接有支撑部件,所述第二外框、第二内框、隔热条一以及双层连接部件四者闭合形成隔热腔二,并在所述压条一内侧的L形框内还设有加强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二包括第三外框、第三内框以及压条二,所述第三外框与第三内框的上端之间、下端之间均连接所述隔热条一,所述第三外框、第三内框以及上下两个隔热条一四者闭合形成隔热腔三,在所述固定窗顶端与所述隔热条一之间也设有所述支撑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部件顶面设有支撑齿、底面设置斜齿,并在所述支撑部件的外侧面还设有向下倾斜的拐角。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双层连接部件包括上连接部件和下连接部件,所述上连接部件与所述下连接部件上均设置若干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连接部件的底面斜向上倾斜,其顶面设置有至少两个伞形卡合齿,在所述隔热条二上设有与所述伞形卡合齿对应卡合的卡合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连接部件顶面斜向上倾斜,且在所述下连接部件底面上一体加工有连接胶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隔热条一、隔热条二以及连接胶条三者的两端部均设有连接钩爪。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高强隔热部件和所述加强部件均采用Pu发泡材料制成,所述上连接部件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下连接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均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
首先,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铝合金材料导热系数高的缺陷,实现了传热系数小于1.0KKW/(m2 K),满足了非透明外墙传热系数限值,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物通过外窗采光得热,极大改善室内生活质量;
其次,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一和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二将窗结构中面积占比最大的玻璃导热系数降低到0.65KKW/(m2 K);玻璃厚度加大,对窗型材的受力要求更高,本实用新型选用了铝合金与高性能隔热条(PA66GF25)组合共同受力;窗户良好的密封性能也是高隔热性能的保证,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连接部件和下连接部件,选用“软硬共挤”三元乙丙隔热条,提高了窗户密封性能;
再次,因为系统型材截面厚度增加,型材腔体内良好的绝热材料空气可能产生对流,从而产生额外的热损失,本实用新型在空腔内设置Pu发泡材料,具体是采用第一型材连接部件和第二型材连接部件,增大距离,提高隔热性能,杜绝了空气对流产生的热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3为图1 中B-B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型材连接部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型材连接部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层连接部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二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支撑部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隔热条二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外框,2-第一内框,3-第二外框,4-第二内框,5-压条一,51-L形框,6-上连接部件,61-伞形卡合齿,7-下连接部件,71-连接胶条,8-空腔,9-隔热腔一,10-第三外框,11-第三内框,12-压条二,13-支撑部件,131-支撑齿,132-斜齿,133-拐角,14-隔热条一,15-隔热条二,151-连接钩爪,152-卡合槽,16-活动窗,17-固定窗,18-中部型材框架,19-高强隔热部件,20-加强部件,21-隔热腔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附图1-9所示的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包括活动窗16和固定窗17,为了提高铝合金门窗的节能性能,本实用新型采用6mmLOW_E+16A+4mmLOW_E+16A+4mm三玻两腔中空暖边LOW_E玻璃,所述活动窗16与所述固定窗17之间通过中部型材框架18分隔开,所述活动窗16与所述固定窗17的侧面均采用现有的侧面型材连接结构稳固连接,此处不在赘述;所述活动窗16上、下两端面均设有上下对称的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一,所述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一包括第一型材连接部件和第二型材连接部件,所述第一型材连接部件设于所述第二型材连接部件的外部,所述活动窗16密封设置在上下两个所述第二型材连接部件之间,所述第一型材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型材连接部件之间设置双层连接部件;所述固定窗17的上、下两端分别对称设有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二,在活动窗和固定窗的型材框架连接处均通过密封胶条密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型材连接部件包括第一外框1、第一内框2以及高强隔热部件19,所述第一外框1与第一内框2上端之间连接隔热条一14,下端之间连接隔热条二15,并且所述第一外框1、第一内框2、隔热条一14以及隔热条二15四者闭合形成隔热腔一9,在所述隔热腔一9内设置所述高强隔热部件19,所述高强隔热部件19采用Pu发泡材料制成,所述隔热条一14、隔热条二15两端部均设有连接钩爪151;所述第二型材连接部件包括第二外框3、第二内框4以及压条一5,所述第二外框3与第二内框4上端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双层连接部件,下端之间密封连接所述隔热条一14,在所述活动窗16顶端与所述隔热条一14之间连接有支撑部件13,所述第二外框3、第二内框4、隔热条一14以及双层连接部件四者闭合形成隔热腔二21,并在所述压条一5内侧的L形框51内还设有加强部件20,所述加强部件20采用Pu发泡材料制成。
通过上述第一型材连接部件与第二型材连接部件的两层结构能够增大距离,提高隔热性能,并且避免空气对流传热;其次,隔热条一14和隔热条二15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用的连接钩爪151,所述连接钩爪151对应密封卡接在与其连接的型材框架的沟槽内,连接钩爪151包括上单钩爪和下单钩爪,上单钩爪和下单钩爪均为倾斜形状,上单钩爪和下单钩爪之间形成圆形腔体,该腔体句有挤压缓冲作用,密封连接性能好,挤压性好,能够在挤压的过程中调整连接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二包括第三外框10、第三内框11以及压条二12,所述第三外框10与第三内框11的上端之间、下端之间均连接所述隔热条一14,所述第三外框10、第三内框11以及上下两个隔热条一14四者闭合形成隔热腔三22,在所述固定窗17顶端与所述隔热条一14之间也设有所述支撑部件13。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外框1与所述第三外框10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内框2与所述第三内框11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部件13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支撑部件13顶面设有支撑齿131、底面设置斜齿132,并在所述支撑部件13的外侧面还设有向下倾斜的拐角133;首先,所述支撑部件13的支撑齿131用于与隔热条一14连接,其下端的斜齿132倾斜设置其密封性好,隔热效果好,并且在活动窗16顶端和第二型材连接结构之间设置支撑部件13不仅能够起到更好的隔热效果,而且缓冲挤压效果好;其次,在支撑部件13的一侧面还设有拐角133,该拐角133的设置能够更好的起到防水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双层连接部件包括上连接部件6和下连接部件7,所述上连接部件6与所述下连接部件7上均设置若干空腔8,所述上连接部件6采用具有良好耐磨性能,耐高温性能的加了25%玻纤的尼龙66材料制成,所述下连接部件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制成,设置空腔8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保温性能,也能使得材质更轻。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连接部件6的底面斜向上倾斜,其顶面设置有至少两个伞形卡合齿61,在所述隔热条二15上设有与所述伞形卡合齿61对应卡合的卡合槽;所述下连接部件7顶面斜向上倾斜,且在所述下连接部件7底面上一体加工有连接胶条71,所述连接胶条71的两端部设有连接钩爪151;所述上连接部件6的倾斜底面与所述下连接部件7的倾斜顶面相互配合设置,在安装的过程中,所述伞形卡合齿61与所述隔热条二15的卡合槽152配合卡接,卡合的效果更好,安装的稳定性较高,其次,连接胶条71是一体设置在所述下连接部件7上的,这样该部件不仅起到密封连接作用,而且还起到支撑作用,本实用新型中上连接部件6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受力好,下连接部件7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挤压性能好,该两种结构实现软硬共挤的效果,硬压软,密封效果好,接触更紧密,气密性更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包括活动窗和固定窗,所述活动窗与所述固定窗之间通过中部型材框架分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窗上、下两端面均设有上下对称的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一,所述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一包括第一型材连接部件和第二型材连接部件,所述第一型材连接部件设于所述第二型材连接部件的外部,所述活动窗密封设置在上下两个所述第二型材连接部件之间,所述第一型材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型材连接部件之间设置双层连接部件;所述固定窗的上、下两端分别对称设有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连接部件包括第一外框、第一内框以及高强隔热部件,所述第一外框与第一内框上端之间连接隔热条一,下端之间连接隔热条二,并且所述第一外框、第一内框、隔热条一以及隔热条二四者闭合形成隔热腔一,在所述隔热腔一内设置所述高强隔热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材连接部件包括第二外框、第二内框以及压条一,所述第二外框与第二内框上端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双层连接部件,下端之间密封连接所述隔热条一,在所述活动窗顶端与所述隔热条一之间连接有支撑部件,所述第二外框、第二内框、隔热条一以及双层连接部件四者闭合形成隔热腔二,并在所述压条一内侧的L形框内还设有加强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型材连接结构二包括第三外框、第三内框以及压条二,所述第三外框与第三内框的上端之间、下端之间均连接所述隔热条一,所述第三外框、第三内框以及上下两个隔热条一四者闭合形成隔热腔三,在所述固定窗顶端与所述隔热条一之间也设有所述支撑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顶面设有支撑齿、底面设置斜齿,并在所述支撑部件的外侧面还设有向下倾斜的拐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连接部件包括上连接部件和下连接部件,所述上连接部件与所述下连接部件上均设置若干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件的底面斜向上倾斜,其顶面设置有至少两个伞形卡合齿,在所述隔热条二上设有与所述伞形卡合齿对应卡合的卡合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部件顶面斜向上倾斜,且在所述下连接部件底面上一体加工有连接胶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条一、隔热条二以及连接胶条三者的两端部均设有连接钩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隔热部件和所述加强部件均采用Pu发泡材料制成,所述上连接部件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下连接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均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制成。
CN201620771374.8U 2016-07-21 2016-07-21 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 Active CN205936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71374.8U CN205936171U (zh) 2016-07-21 2016-07-21 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71374.8U CN205936171U (zh) 2016-07-21 2016-07-21 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6171U true CN205936171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25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71374.8U Active CN205936171U (zh) 2016-07-21 2016-07-21 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61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0056A (zh) * 2016-07-21 2016-10-26 江苏晶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0056A (zh) * 2016-07-21 2016-10-26 江苏晶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47064U (zh) 一种四密封节能铝合金门窗
CN106948715B (zh) 一种四密封节能铝合金门窗
CN203161004U (zh) 具有防水、隔热隔音性能的门窗型材
CN203223123U (zh) 具有防水、隔热隔音性能的门窗型材
CN205936171U (zh) 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
CN208251922U (zh) 一种节能窗用隔热型材
CN214886661U (zh) 隔热降噪金属门窗
CN106050056A (zh) 超高隔热性铝合金内开内倒窗
CN205477230U (zh) 一种节能铝合金门窗
CN205858066U (zh) 一种双腔体隔热保温的内平开窗结构
CN103452431A (zh) 一种节能注胶平开窗
CN210422301U (zh) 一种新型多腔密封铝塑铝门窗
CN211081488U (zh) 一种带有燕尾槽结构的隔热条
CN205936172U (zh) 一种高强度共挤式门窗型材
CN203499460U (zh) 一种木铝复合保温平开窗
CN105781334A (zh) 带隔热齿的节能门窗
CN201705117U (zh) 铝塑复合节能门窗
CN220599591U (zh) 一种改变门窗抗风压和下承重的断桥铝门窗
CN220667322U (zh) 一种保温型门窗用的复合型材
CN214273426U (zh) 一种具有三腔体的抗风隔音保温窗体
CN205422348U (zh) 一种多功能外窗系统
CN211776986U (zh) 一种新型断热铝合金窗
CN218623870U (zh) 超低能耗建筑门窗用双隔断结构复合型材
CN211818952U (zh) 一种防水和隔热性能高的铝合金平开窗
CN210948196U (zh) 内开式单扇窗户型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