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21651U - 一种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21651U
CN205921651U CN201620684687.XU CN201620684687U CN205921651U CN 205921651 U CN205921651 U CN 205921651U CN 201620684687 U CN201620684687 U CN 201620684687U CN 205921651 U CN205921651 U CN 205921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isplay screen
receiver
sound transduce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846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846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21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21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21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终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终端,包括微处理器、音频输出单元、声音传感器和显示屏;音频输出单元,用于输出声音信号;声音传感器,用于在采集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时,向微处理器发送显示调整指令,其中,声音传感器与音频输出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采集距离阈值以便采集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微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显示调整指令且确定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将显示屏的亮度调暗。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终端利用声音传感器收集的声音信号实现对处于通话状态的终端进行显示屏亮度的调节,因不需要配置发光源,进而提高终端的续航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普遍使用光距离传感器来测试人耳或人脸离手机的距离,可实现在用户在接听或拨打电话时,人脸或人耳离手机的距离在设定值之内时,将触摸屏背景灯熄灭,这样可以进一步节省手机的电量;而在人脸或人耳离手机的距离超出设定值时,将触摸屏背景灯重新点亮,以方便用户进行其他操作。
但是,使用光距离传感器来测试人耳或人脸离手机的距离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手机内需设置一个信号发出源,如LED等,信号发出源实时发出红外信号,当用户在接听或拨打电话时,将手机靠近头部时,信号发出源发出的红外信号会传播至人脸,继而被人脸反射到光距离传感器中,光距离传感器会根据接收到的红外信号测量人脸或人耳与手机听筒之间的距离,进而根据人脸或人耳与手机听筒之间的距离点亮手机屏幕或关闭手机屏幕。信号发光源需要一直处于上电状态电量耗费较大,而且距离感应器一般都在手机听筒的两侧或者是在手机听筒凹槽中,手机靠近头部时,黑色皮肤或黑色头发对红外信号的反射率较小,使得光距离传感器在一些场景下无法接收到红外信号,进而无法感应人头部离手机的距离,出现“黑卡”问题。这些缺陷限制了光感传感器在手机终端的应用。
综上,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可替代光感传感器实现在用户通话过程中进行终端屏幕亮度调节的设计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用以替代光感传感器实现在用户通话过程中进行终端屏幕的亮度调节的设计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微处理器、音频输出单元、声音传感器和显示屏;
所述音频输出单元,用于输出声音信号;
所述声音传感器,用于在采集到所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时,向所述微处理器发送显示调整指令;
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显示调整指令且确定所述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不需要配置光距离传感器和发出红外光的信号源,仅利用声音传感器收集的声音信号实现对处于通话状态的终端进行显示屏亮度的调节,因声音传感器不需要发光源,可以达到省电的目的,因不需要额外配置信号源和光距离传感器,使得终端的成本降低,在用户通话过程中调节显示屏的亮度,如灭屏,可以进一步提高终端的续航时间。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存在“黑卡”的问题,还可以节省终端的研发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声音传感器与所述音频输出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采集距离阈值,以便所述声音传感器采集到所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微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开启所述声音传感器;在所述终端处于非通话状态时,关闭所述声音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微处理器还用于:
在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后,确定在设定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显示调整指令且确定所述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重新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或者,
在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后,确定任一按键接收到启动指令时,重新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或者,
在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后,确定所述终端通话结束时,重新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音频输出单元为听筒;
所述声音传感器具体用于:
采集由所述听筒发出的声音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发生反射时的反射声音信号;
将采集到的所述反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作为所述显示调整指令发送给所述微处理器。
进一步地,所述声音传感器具体用于:识别采集到的所述反射声音信号的频率特征,并根据所述反射声音信号的频率特征,将所述反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所述微处理器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电信号的频率与特定频率是否匹配,在确定匹配时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其中,所述特定频率用于判别所述电信号的频率是否符合人的声音的频率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听筒位于所述终端的正面,所述终端的正面为显示屏所在面;
所述终端的正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结构,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结构位于所述听筒附近。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听筒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声音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终端的正面,且位于所述听筒的第三侧。
进一步地,所述听筒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上端,所述声音传感器位于所述听筒的上端,所述凸起结构位于所述听筒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的正面设置有听筒装饰件,所述听筒装饰件围绕所述听筒设置,所述听筒装饰件的左端和右端设置有所述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高于所述听筒。
进一步地,所述声音传感器集成在所述终端内部,所述终端还包括与所述声音传感器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可视端位于所述显示屏表面,且靠近所述听筒,使得所述声音传感器通过所述通孔采集到所述声音反射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不需要配置光距离传感器和发出红外光的信号源,仅利用声音传感器收集的声音信号实现对处于通话状态的终端进行显示屏亮度的调节,因声音传感器不需要发光源,可以达到省电的目的,因不需要额外配置信号源和光距离传感器,使得终端的成本降低,在用户通话过程中调节显示屏的亮度,如灭屏,可以进一步提高终端的续航时间。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存在“黑卡”的问题,还可以节省终端的研发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音信号发生反射的反射路径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使用终端接听电话或拨打电话的场景示意图;
图2b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显示屏亮度调节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替代光感传感器实现在用户通话过程中进行终端屏幕的亮度调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及终端显示屏亮度调节方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包括声音传感器、音频输出单元、声音传感器和显示屏,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声音传感器在采集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时,向微处理器发送显示调整指令;微处理器,在接收到显示调整指令且确定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将显示屏的亮度调暗。终端不需要配置光距离传感器和发出红外光的信号源,利用声音传感器实现在用户通话场景中控制显示屏亮度的调节,因声音传感器不需要发光源,可以达到省电的目的,因不需要额外配置信号源和光距离传感器,使得终端的成本降低,在用户通话过程中调节显示屏的亮度,如灭屏,可以进一步提高终端的续航时间。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存在“黑卡”的问题,还可以节省终端的研发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终端并不局限于智能手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术语“终端”可以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MS),终端(terminal),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等等。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以及有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a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100,包括微处理器11、音频输出单元12、声音传感器13和显示屏14,微处理器11集成在终端100的电路板上,声音传感器13与微处理器11连接,声音传感器13可以集成在终端内部,如集成在电路板上,也可以设置在终端显示屏的表面,声音传感器13设置在终端显示屏的表面时,通过线路与微处理器11连接;音频输出单元12为听筒,也可以是扬声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还包括其他结构,如按键,麦克风,摄像头等,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涉及声音传感器、音频输出单元、微处理器和显示屏,故其他结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中忽略,附图中也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音频输出单元12,用于输出声音信号。例如,终端100处于通话状态时,终端100的听筒输出声音信号。
声音传感器13,用于在采集到音频输出单元12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时,向微处理器11发送显示调整指令;
微处理器11,用于在接收到显示调整指令且确定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例如,微处理器11接收到显示调整指令且确定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将显示屏的背光源关闭,使显示屏处于灭屏状态。微处理器对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可以有不同的调节方案,并不限于将显示屏灭屏,也可以是将显示屏的亮度调暗。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声音传感器13与音频输出单元12之间的距离小于采集距离阈值,以便声音传感器13采集到音频输出单元12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例如,声音传感器和听筒的距离在采集距离阈值内时,终端用户在使用手持终端接听电话时,将手持终端靠近耳部或脸部时,手持终端的听筒发出的声音信号传播至终端用户的耳部或脸部并发生反射,发生反射后的反射声音信号被声音传感器采集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音频输出单元12是听筒时,声音传感器和听筒都可以设置在显示屏表面,因听筒与声音传感器的位置固定,声音传感器和听筒之间的距离就是声音传感器和听筒之间的物理距离。声音传感器也可以设置在终端的内部,内置的声音传感器与终端的显示屏之间设置有通孔,使得声音传感器通过显示屏表面的这一通孔采集由听筒发出的声音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发生反射时的反射声音信号,此应用场景下,将声音传感器和显示屏表面的通孔之间的距离,作为声音传感器和听筒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声音传感器与音频输出单元之间的距离在小于或等于这个采集距离阈值时,音频输出单元输出的声音信号经人脸的反射后可以被声音传感器接收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集距离阈值可以根据大量实验数据统计得到,可通过模拟听筒发出的声音信号入射到人的头部后发生反射的路径的模拟结果得到,如图1b所示,听筒为12,声音传感器(或者由上述通孔代表的声音传感器)为13,人的头部为15,听筒12发出的声音信号入射到人的头部15后发生反射,反射声音信号入射到声音传感器13后被声音传感器13采集到。采集距离阈值D可通过听筒12发出的声音信号在人的头部15发生反射的反射路径来模拟。采集距离阈值,也可以根据终端的具体尺寸进行适当调整。
值得说明的是,声音传感器13可以一直处于上电状态,也可以控制声音传感器在特定场景下处于上电状态,例如,只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才将声音传感器置为上电状态。
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涉及在用户接听或拨打电话过程中控制显示屏的亮度显示,因此,为了进一步节省终端的电量,声音传感器13只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下开启,终端处于待机状态下不开启。基于此,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由微处理器11控制声音传感器13的上电状态,具体的,微处理器11,还用于在终端100处于通话状态时,开启声音传感器13;在终端处于非通话状态时,关闭声音传感器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音频输出单元12为听筒时,声音传感器13采集到音频输出单元12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时,向微处理器11发送显示调整指令,具体为:声音传感器13采集由听筒发出的声音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发生反射时的反射声音信号;将采集到的反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作为显示调整指令发送给微处理器11。声音传感器13将采集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发送给微处理器11,这样,声音传感器13只需要采集声音信号、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以及将转化后的电信号作为显示调整指令发送给微处理器11,由微处理器11根据接收的电信号和预先设置的控制策略来控制显示屏亮度,可以提高微处理器调节显示屏亮度的响应速度。
更进一步地,声音传感器13将采集到的反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时,具体为:识别采集到的反射声音信号的频率特征,并根据反射声音信号的频率特征,将反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一种可选的实时方式中,声音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之前,还将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分贝信息与预先设置的分贝阈值进行比较,若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分贝大于或等于分贝阈值,则将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发送给微处理器。若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分贝小于分贝阈值,则将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丢弃。声音传感器不可避免的会采集到外界环境中的一部分人群发出的语音,而这些外界环境中的一部分人群发出的语音往往被声音传感器接收时分贝很小,因此可通过上述处理方式去除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中的外界语音,只保留听筒发出的声音。这个分贝阈值可通过多次实验和统计分析的方式确定。
微处理器11在接收到显示调整指令且确定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将显示屏14的亮度调暗,具体为:确定电信号的频率与特定频率是否匹配,在确定接收到的电信号的频率与特定频率匹配时,对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如将显示屏14的亮度调暗,或者关闭显示屏14的背光源,使显示屏处于灭屏状态;其中,特定频率用于判别电信号的频率是否符合人的声音的频率特征。
微处理器11确定接收到的电信号的频率与特定频率匹配,是为了区分人发出的声音和外界环境中的噪声。通常情况下,人发出声音的频率与环境噪音的频率是有区别的,人发出的声音的频段较为稳定,而环境噪音的频段没有规律。微处理器确定接收到的电信号的频率符合人的声音信号的频率时才将显示屏的亮度由亮调暗,在声音传感器接收到环境噪音时,微处理器对显示屏亮度不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微处理器调节显示屏亮度的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微处理器11将显示屏14的亮度调暗或将显示屏14灭屏之后,还可以根据终端用户对终端的具体使用场景重新点亮显示屏14。例如,在较长时间内未接收到显示调整指令且确定所述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或者,任一按键接收到启动指令时,或者终端通话结束时,将显示屏的亮度由暗调亮,使得终端的显示屏亮度调节更加灵活,能够进一步满足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1还用于:在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后,确定在设定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显示调整指令且确定所述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重新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
其中,设定时间是预先设置的时间阈值,例如2至3秒。该时间阈值的设定是为了避免在用户通话过程中频繁进行显示屏亮度的调整。比如,用户在接听电话的时候,通话对方发出语音通常会有一定时长的停顿,可设置一个时间阈值来避免通话对方在语音停顿时微处理器重新点亮显示屏。
可选的,在将显示屏14的亮度调暗之后,确定在设定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显示调整指令且确定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将显示屏14的亮度由暗调亮。
比如,终端用户在接听电话过程中,当听筒发出声音时,声音传感器采集听筒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将采集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将电信号作为显示调整指令发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确定电信号的频率与特定频率是否匹配,在确定接收到的电信号的频率与特定频率匹配时,将显示屏14的亮度调暗。显示屏14的亮度调暗以后,设定时间段内(如3秒)听筒没有发出声音信号,即微处理器设定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电信号,则微处理器将显示屏的亮度由暗调亮,当听筒再次发出声音信号时,微处理器再次接收到电信号,再次将显示屏的亮度由亮调暗。
可选的,在将显示屏14灭屏之后,确定在设定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显示调整指令且确定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将显示屏14的亮度重新点亮。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1还用于:在对所述显示屏14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后,确定任一按键接收到启动指令时,重新对所述显示屏14的亮度进行调节。
可选的,在将显示屏14的亮度调暗之后,确定任一按键接收到启动指令时,将显示屏14的亮度由暗调亮。
比如,终端用户在接听电话过程中,声音传感器采集到听筒输出的声音信号后,将采集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将电信号作为显示调整指令发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在确定接收到的电信号的频率与特定频率匹配时,将显示屏14的亮度调暗,之后终端用户按HOME键,或者音量调节键(此处按键仅为示例,对按键不作具体限定)时,微处理器一旦监控到HOME键,或者音量调节键被启动时,将显示屏14的亮度由暗调亮。
可选的,在将显示屏14灭屏之后,确定任一按键接收到启动指令时,将显示屏14重新点亮。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1还用于:在对显示屏14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后,确定终端100通话结束时,重新对显示屏14的亮度进行调节。
可选的,在将显示屏14的亮度调暗之后,确定终端通话结束时,将显示屏14的亮度由暗调亮。比如,微处理器监控终端的通话状态,在监控到终端通话结束时,将声音传感器关闭,同时将显示屏14的亮度由暗调亮。
可选的,在将显示屏14灭屏之后,确定终端100通话结束时,将显示屏14重新点亮。
上述实施例中,利用声音传感器收集的声音信号实现对处于通话状态的终端进行显示屏亮度的调节,因声音传感器不需要发光源,可以达到省电的目的,因不需要额外配置信号源和光距离传感器,使得终端的成本降低,在用户通话过程中调节显示屏的亮度,如灭屏,可以进一步提高终端的续航时间。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存在“黑卡”的问题,还可以节省终端的研发成本。
下面结合用户对终端的使用场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几种终端利用声音传感器收集的声音信号实现对处于通话状态的终端进行显示屏亮度的调节的优化方案。
如图2a所示的用户对终端的一种使用场景,终端用户在使用手持终端接听电话或拨打电话时,将手持终端紧贴耳部或脸部时,手持终端的听筒被脸部或耳部的遮挡阻塞,听筒发出的声音信号在脸部或耳部反射后,声音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声音信号较弱。
针对用户对终端的上述使用场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第一种优化方案,具体为:
听筒位于终端的正面,终端的正面为显示屏所在面,终端的正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结构,至少一个凸起结构位于听筒附近。凸起结构的数量不限制于一个,可以为多个。例如,如图2b所示的终端,终端200的正面除了包括听筒22,声音传感器23,还包括一个凸起结构24,凸起结构24设置在听筒22和声音传感器23之间。
在用户将手持终端紧贴耳部或脸部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正面的凸起结构与耳部或脸部接触,因凸起结构的阻挡,听筒未被终端用户的脸部或耳部完全遮挡,这样听筒发出的声音信号在脸部或耳部反射后,被声音传感器接收到较强的声音反射信号,可以解决用户对终端的上述使用场景中声音传感器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较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凸起结构的形状、位置、大小并不做具体的限定,可以根据终端的实际设计需求进行配置。凸起结构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凸台,可以是四边形柱状,也可以使其他形状,凸起结构的大小根据终端面板设计的实际需求决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凸起结构的位置以靠近听筒为宜,下面示例几种终端正面的凸起结构的位置。
基于第一种优化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第二种优化方案,具体为:
凸起结构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听筒的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声音传感器位于听筒的第三侧。如图3所示,终端300的正面除了包括听筒22,声音传感器23,还包括两个凸起结构24,第一个凸起结构24位于听筒的上方,第二凸起结构24位于听筒的下方,声音传感器23位于听筒22的左端,本实施例仅为示例,凸起结构24的形状为圆柱形凸台,凸起结构24高于听筒22表面。这样,凸起结构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听筒的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声音传感器位于所述听筒的第三侧,即便终端用户在使用手持终端接听电话或拨打电话时,将手持终端紧贴耳部或脸部时,两个凸起结构24支撑起终端用户的脸部或耳部,使得手持终端的听筒不会完全被脸部或耳部堵塞,听筒发出的声音信号在脸部或耳部反射后可以被声音传感器接收到。两个凸起结构分别位于听筒的两侧,会有更多的声音信号发生反射后被声音传感器接收,进而有利于提高声音传感器收集声音信号的响应速度。
基于第一种优化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第三种优化方案,具体为:听筒位于显示屏的上端,声音传感器位于听筒的上端,凸起结构位于听筒的左右两侧。如图4所示,终端400的正面除了包括听筒22,声音传感器23,还包括两个凸起结构24,一个凸起结构24位于听筒22的左侧,另一个凸起结构24位于听筒22的右侧,声音传感器23位于听筒22的上方。本实施例仅为示例,凸起结构24的形状为圆柱形凸台,凸起结构24高于听筒22表面。这样,凸起结构为两个,两个凸起结构分别位于听筒的左右两侧,声音传感器位于听筒上方,即便终端用户在使用手持终端接听电话或拨打电话时,将手持终端紧贴耳部或脸部时,两个凸起结构24支撑终端用户的脸部或耳部,使得手持终端的听筒不会被脸部或耳部堵塞,听筒发出的声音信号在脸部或耳部反射后可以被声音传感器接收到。两个凸起结构分别位于听筒的左右两侧,声音传感器位于听筒上方,会有更多的声音信号发生反射后被声音传感器接收,进而有利于提高声音传感器收集声音信号的响应速度。
基于第一种优化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第四种优化方案,具体为:终端的正面设置有听筒装饰件,听筒装饰件围绕听筒设置,听筒装饰件的左端和右端设置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高于听筒。
如图5所示,终端500的正面包括听筒22,声音传感器23,还包括听筒装饰件25,听筒装饰件25围绕听筒设置,且听筒装饰件25的左、右端设置有两个凸起结构26,两个凸起结构26均高于听筒22,声音传感器23位于听筒22的上方。这样,即便终端用户在使用手持终端接听电话或拨打电话时,将手持终端紧贴耳部或脸部时,听筒装饰件25的左、右端由两个凸起结构26支撑终端用户的脸部或耳部,使得手持终端的听筒不会被脸部或耳部堵塞,听筒发出的声音信号在脸部或耳部反射后可以被声音传感器接收到。听筒装饰件的两个凸起结构分别位于听筒的左右两侧,声音传感器位于听筒上方,会有更多的声音信号发生反射后被声音传感器接收,进而有利于提高声音传感器收集声音信号的响应速度。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优化方案中,终端的正面的听筒装饰件也可以是上、下两端由为凸起结构,此时,为了使声音传感器更好的接收声音信号,声音传感器可以位于听筒的左侧或右侧。
上述几种优化方案中,声音传感器都布置在显示屏表面的听筒附近,为了简化显示屏的外观,声音传感器也可设置在终端内部。
具体的,声音传感器可以集成在终端内部的电路板上,微处理器也集成在终端的电路板上,声音传感器与微处理器连接,为了使声音传感器可以收集到声音反射信号,终端还包括与声音传感器连通的通孔,这个通孔的一端与声音传感器连接,通孔的另一端为可视端,即在显示屏表面可以看到的一端,这个通孔的可视端位于显示屏表面,且靠近所述听筒,即通孔的可视端与听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采集距离阈值,这样,声音传感器就可以通过这一通孔采集到声音反射信号。这个通孔的形状可以是圆柱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该圆柱状通孔垂直于显示屏所在平面。
声音传感器集成在终端内部时,声音传感器通过上述通孔采集声音反射信号的过程为:由听筒发出的声音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如人的脸部,发生反射,反射声音信号进入通孔之后被声音传感器接收。
声音传感器集成在终端内部时终端的结构如图6所示,终端600的正面包括听筒22,听筒装饰件25,听筒装饰件25围绕听筒22设置,且听筒装饰件25的左、右端设置有两个凸起结构26,两个凸起结构26均高于听筒22,终端500还包括一个通孔27,通孔27的一端为可视端,位于听筒22的上方,通孔27的另一端(图7中未示出)与终端内部集成的声音传感器连通,声音传感器通过通孔27收集声音反射信号,声音传感器在图6中未示出。
声音传感器集成在终端内部时终端的另一结构如图7所示,终端700包括听筒22,两个凸起结构24,一个凸起结构24位于听筒22的左侧,另一个凸起结构24位于听筒22的右侧,凸起结构24的形状为圆柱形凸台,凸起结构24高于听筒22表面。终端700还包括一个通孔27,通孔27的一端为可视端,位于听筒22的上方,通孔27的另一端(图7中未示出)与终端内部集成的声音传感器连通,声音传感器通过通孔27收集声音反射信号,声音传感器在图7中未示出。通孔7的形状不限于是圆柱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基于上述实施例,音频输出单元12不限于听筒,也可同时包括扬声器。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以下应用场景。
第一种应用场景,在声音传感器采集到听筒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向微处理器发送显示调整指令之后,声音传感器还可以采集扬声器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并向微处理器发送显示调整指令。比如,终端用户在接听电话过程中,将听筒接听模式切换为扬声器模式,听筒不发出声音信号,只有扬声器发出声音信号,这时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信号遇到障碍物体反射后被声音传感器采集到,声音传感器将采集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将电信号作为显示调整指令发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确定电信号的频率与特定频率是否匹配,在确定接收到的电信号的频率与特定频率匹配且终端依然处于通话状态时,将显示屏14的亮度调暗。这种场景适合终端用户使用终端的扬声器模式接听电话或进行语音聊天,用户没有对终端进行其他任何按键操作,比如用户将终端放在桌上进行语音通话,此时也能实现根据声音传感器采集到的声音信号控制终端显示屏的亮度。
第二种应用场景,在声音传感器采集到听筒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并向微处理器发送显示调整指令之后,声音传感器采集外界环境中的语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并向微处理器发送显示调整指令。其中,外界环境中的语音信号包括终端用户在通话时发出的声音,或者其他用户发出的声音。比如,终端用户在接听电话过程中,当听筒发出声音时,微处理器将显示屏14的亮度调暗之后,听筒不发出声音信号时,使用终端的终端用户开始讲话,此时终端用户讲话的声音信号遇到障碍物体反射后被声音传感器采集到,此时声音传感器将采集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将电信号作为显示调整指令发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确定电信号的频率与特定频率是否匹配,在确定接收到的电信号的频率与特定频率匹配且终端依然处于通话状态时,将显示屏14的亮度调暗。在此应用场景中,声音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之前,还与预先设置的分贝阈值进行比较,若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分贝大于或等于分贝阈值,则将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发送给微处理器。若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分贝小于分贝阈值,则将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丢弃。这种处理方法可以预先筛出外界环境中的一部分人群发出的语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终端不需要配置光距离传感器和发出红外光的信号源,利用声音传感器实现在用户通话场景中控制显示屏亮度的调节,因声音传感器不需要发光源,可以达到省电的目的,因不需要额外配置信号源和光距离传感器,使得终端的成本降低,在用户通话过程中调节显示屏的亮度,如灭屏,可以进一步提高终端的续航时间。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存在“黑卡”的问题,还可以节省终端的研发成本。
基于相同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显示屏亮度调节方法,关于终端的具体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记载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显示屏亮度调节方法流程中,终端包括微处理器、音频输出单元、声音传感器和显示屏;具体的方法流程,如图8所示,包括:
步骤S01,声音传感器在采集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时,向微处理器发送显示调整指令;
步骤S02,微处理器在接收到显示调整指令且确定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对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步骤S01中,声音传感器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采集音频输出单元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为了进一步节省终端电量,声音传感器13只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下开启,终端处于待机状态下不开启。具体实现方式为:微处理器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开启声音传感器;在终端处于非通话状态时,关闭声音传感器。
进一步地,声音传感器与音频输出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采集距离阈值,以便采集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
其中,采集距离阈值是根据大量实验数据统计出的声音传感器与音频输出单元之间的距离,这个采集距离阈值使得声音传感器与音频输出单元之间的距离在小于或等于这个采集距离阈值时,音频输出单元输出的声音信号经人脸的反射后可以被声音传感器接收到。
进一步地,步骤S01中的音频输出单元为听筒;此时,步骤S01具体包括:声音传感器采集由听筒发出的声音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发生反射时的反射声音信号;声音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反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作为显示屏亮度调整指令发送给微处理器。
上述方法流程中,声音传感器将采集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发送给微处理器,可以减轻微处理器进行不同信号转化的处理负担,进一步可以提高微处理器调节显示屏亮度的响应速度。
进一步地,声音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反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包括:声音传感器识别采集到的反射声音信号的频率特征,并根据反射声音信号的频率特征,将反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进一步地,在微处理器对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前,上述方法流程还包括:微处理器识别电信号的频率;微处理器确定电信号的频率与特定频率是否匹配,在确定匹配时对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其中,特定频率用于判别电信号的频率是否符合人的声音的频率特征。
步骤S02中,微处理器对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包括将显示屏灭屏,或者将显示屏的亮度调暗。
上述方法流程中,微处理器确定接收到的电信号的频率与特定频率匹配,是为了区分人发出的声音和外界环境中的噪声。通常情况下,人发出声音的频率与环境噪音的频率是有区别的,人发出的声音的频段较为稳定,而环境噪音的频段没有规律。微处理器确定接收到的电信号的频率符合人的声音信号的频率时才将显示屏的亮度由亮调暗,在声音传感器接收到环境噪音时,微处理器对显示屏亮度不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微处理器调节显示屏亮度的灵敏度。
可选的,在微处理器对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微处理器在设定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显示调整指令且确定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重新对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如将显示屏的亮度由暗调亮,或者重新将显示屏点亮。其中,设定时间是预先设置的时间阈值,例如2至3秒。该时间阈值的设定是为了避免在用户通话过程中频繁进行显示屏亮度的调整。比如,用户在接听电话的时候,通话对方发出语音通常会有一定时长的停顿,可设置一个时间阈值来避免通话对方在语音停顿时微处理器重新点亮显示屏。
可选的,在微处理器对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微处理器在确定任一按键接收到启动指令时,重新对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如将显示屏的亮度由暗调亮,或者重新将显示屏点亮。
可选的,在微处理器对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微处理器在确定终端通话结束时,重新对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如将显示屏的亮度由暗调亮,或者重新将显示屏点亮。
上述方法流程中,在设定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显示调整指令且确定所述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或者,任一按键接收到启动指令时,或者终端通话结束时,将显示屏的亮度重新进行调节,使得终端的显示屏亮度调节更加灵活,能够进一步满足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
进一步地,音频输出单元不限于听筒,也可同时包括扬声器。
可选的,在步骤S01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声音传感器采集扬声器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并向微处理器发送显示调整指令。
可选的,在步骤S01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声音传感器采集环境中的语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并向微处理器发送显示调整指令。
本实用新型上述方法流程中,终端用户在使用手持终端接听电话或拨打电话时,将手持终端紧贴耳部或脸部时,手持终端的听筒发出的声音信号因脸部或耳部的遮挡,听筒发出的声音信号在脸部或耳部反射后,声音传感器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较弱。为了保证声音传感器收集声音信号的强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终端还具有以下特点:终端的正面为显示屏所在面,听筒位于终端的正面,终端的正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位于听筒附近。凸起结构的数量不限制于一个,可以为多个。这样,当手持终端紧贴耳部或脸部时,凸起结构与耳部或脸部接触,因凸起结构的阻挡,听筒未被终端用户的脸部或耳部完全遮挡,这样听筒发出的声音信号在脸部或耳部反射后就可以被声音传感器接收到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凸起结构的形状、位置、大小并不做具体的限定,凸起结构的形状、位置以及尺寸,可以根据终端的实际设计需求进行配置。凸起结构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凸台,可以是四边形柱状,也可以使其他形状,凸起结构的大小根据终端面板设计的实际需求决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凸起结构的位置以靠近听筒为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例出的几种终端正面的凸起结构参见图2b至图5。此处不再详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声音传感器可以布置在显示屏表面的听筒附近,为了简化显示屏的外观,声音传感器也可设置在终端内部,在声音传感器与终端的显示屏之间设置有通孔,可使声音传感器通过这一通孔采集声音信号,即由听筒发出的声音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发生反射时的反射声音信号进入通孔之后,被声音传感器接收,这种终端的结构可参见图7和图8。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包括声音传感器、音频输出单元、声音传感器和显示屏,声音传感器与音频输出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采集距离阈值,以便声音传感器可以采集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声音传感器在采集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时,向微处理器发送显示调整指令;微处理器,在接收到显示调整指令且确定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将显示屏的亮度调暗。终端不需要配置光距离传感器和发出红外光的信号源,利用声音传感器实现在用户通话场景中控制显示屏亮度的调节,因声音传感器不需要发光源,可以达到省电的目的,因不需要额外配置信号源和光距离传感器,使得终端的成本降低,在用户通话过程中调节显示屏的亮度,如灭屏,可以进一步提高终端的续航时间。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存在“黑卡”的问题,还可以节省终端的研发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参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处理器、音频输出单元、声音传感器和显示屏;
所述音频输出单元,用于输出声音信号;
所述声音传感器,用于在采集到所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时,向所述微处理器发送显示调整指令;
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显示调整指令且确定所述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音传感器与所述音频输出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采集距离阈值,以便所述声音传感器采集到所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反射声音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开启所述声音传感器;在所述终端处于非通话状态时,关闭所述声音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还用于:
在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后,确定在设定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显示调整指令且确定所述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重新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或者,
在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后,确定任一按键接收到启动指令时,重新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或者,
在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之后,确定所述终端通话结束时,重新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输出单元为听筒;
所述声音传感器用于:
采集由所述听筒发出的声音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发生反射时的反射声音信号;
将采集到的所述反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作为所述显示调整指令发送给所述微处理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音传感器用于:识别采集到的所述反射声音信号的频率特征,并根据所述反射声音信号的频率特征,将所述反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所述微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电信号的频率与特定频率是否匹配,在确定匹配时对所述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调节;其中,所述特定频率用于判别所述电信号的频率是否符合人的声音的频率特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听筒位于所述终端的正面,所述终端的正面为显示屏所在面;
所述终端的正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结构,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结构位于所述听筒附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听筒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声音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终端的正面,且所述声音传感器位于所述听筒的第三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听筒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上端,所述声音传感器位于所述听筒的上端,所述凸起结构位于所述听筒的左右两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正面设置有听筒装饰件,所述听筒装饰件围绕所述听筒设置,所述听筒装饰件的左端和右端设置有所述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高于所述听筒。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传感器集成在所述终端内部,所述终端还包括与所述声音传感器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可视端位于所述显示屏表面,且靠近所述听筒,使得所述声音传感器通过所述通孔采集到所述声音反射信号。
CN201620684687.XU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终端 Active CN205921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84687.XU CN205921651U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84687.XU CN205921651U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21651U true CN205921651U (zh) 2017-02-01

Family

ID=57874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84687.XU Active CN205921651U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2165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1938A (zh) * 2016-06-30 2016-11-16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终端显示屏亮度调节方法
CN107870718A (zh) * 2017-09-26 2018-04-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显示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87341A (zh) * 2018-12-24 2019-04-0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通话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1938A (zh) * 2016-06-30 2016-11-16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终端显示屏亮度调节方法
CN107870718A (zh) * 2017-09-26 2018-04-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显示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87341A (zh) * 2018-12-24 2019-04-0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通话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91483B (zh) 用于耳机的佩戴状态检测方法、系统及耳机
CN205921651U (zh) 一种终端
CN106027729B (zh) 安卓手机功能自动测试系统及方法
CN203566537U (zh) 一种自动测试夹具
CN201750452U (zh) 移动通信终端
CN103546609A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功能测试的自动测试设备
CN105794186A (zh) 控制应用程序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904481Y (zh) 具备人机接口装置操控功能的蓝牙立体声耳机
CN202872899U (zh) 基于噪声和环境光自动调节来电提示的电话机
CN103458113A (zh) 调节通话音量的方法及终端
CN1052016A (zh) 带有语音识别和可活动部件控制连接装置的通信设备
CN102984365A (zh) 一种终端通话状态的判断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4483851A (zh) 一种情景感知控制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2857598A (zh) 一种自动控制手机双麦克风消噪的方法及手机
CN103916935A (zh) 一种移动终端背光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929522A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516850A (zh) 降噪耳机及降噪方法
CN104168369A (zh) 一种终端情景模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9040449A (zh) 一种音量调节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262768A (zh) 一种左右耳音量相对平衡的调节方法及蓝牙耳机
CN203574722U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功能自动测试设备的手指触摸测试机构
CN108696622A (zh) 无需接口的语音唤醒测试装置、系统及方法
CN203574723U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功能测试的自动测试设备
CN102883031A (zh) 一种手机情感化的方法和情感手机
CN106020447A (zh) 触摸式电子设备的接近传感器参数调整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