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21633U - 移动设备腰夹 - Google Patents

移动设备腰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21633U
CN205921633U CN201620740401.5U CN201620740401U CN205921633U CN 205921633 U CN205921633 U CN 205921633U CN 201620740401 U CN201620740401 U CN 201620740401U CN 205921633 U CN205921633 U CN 205921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ist
round boss
folder
mobile device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404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东明
杨栋
赵方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 Idea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 Idea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 Idea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 Idea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404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21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21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2163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设备腰夹,包括一腰夹本体及一皮带扣,所述腰夹本体正面包括一用于固定移动设备的容置空间,所述皮带扣位于所述腰夹本体背面,所述皮带扣包括一连接部及一卡扣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卡扣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同时与所述腰夹本体背面连接,且所述皮带扣可自与所述腰夹本体重叠位置分别朝向两侧转动至90度位置,进而所述皮带扣与所述腰夹本体可活动地组装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所述皮带扣仅能竖直佩戴从而存在的手机取放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客户多角度取放手机的需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移动设备腰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设备的便携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根据用户喜好及使用方便进行角度调整的移动设备腰夹。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程度提升,人们为了相互之间联系方便,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沟通,移动设备领域便应需而生了腰夹这一便携式装置。
目前,作为移动设备中普及率最高的手机,其手机腰夹也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发展。以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多功能腰夹(申请号:200920185045.5)为例对现有手机腰夹进行说明,请参照该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第【0005】段及【0012】段,该专利所述腰夹包括容纳手机的腔体,腔体内垫有海绵,旋转片通过钢柱、垫片和铜头的转动连接腔体的背面,皮带扣通过皮带扣铆钉和皮带扣弹簧活动连接在旋转片上,摇头通过摇头锁扣连接在腔体背面的上端,且摇头与腔体背面的上端设置有摇头弹簧和摇头铆钉。由此可以实现皮带扣可以旋转至180度位置,进而通过掉头而实现该装置的左右佩戴。
在上述手机腰夹结构中,显然存在以下问题:
虽然所述皮带扣可以实现0度和180度之间的旋转,但是对于用户而言,无论是0度还是180度佩戴,都需要垂直取放手机,方式单一,而有的用户更偏爱30度或60度倾斜取放,因此,现有技术所述的手机腰夹存在取放方式单一的问题而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用户;其次,现有技术所列示的手机腰夹由于结构的设计限制,都采用铆钉连接,而铆钉的拆除是非常费时费力的,不方便手机腰夹的维修及零件更换,因而存在维修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对以上所述问题的考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设备腰夹,所述移动设备腰夹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所述皮带扣仅能竖直佩戴从而存在的手机取放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客户多角度取放手机的需求的问题;以及元件间因结构设计的限制采用铆钉连接产生的元件更换、产品维修不便的问题。
一种移动设备腰夹,包括一腰夹本体及一皮带扣,所述腰夹本体正面包括一用于固定移动设备的容置空间,所述皮带扣位于所述腰夹本体背面,所述皮带扣包括一连接部及一卡扣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卡扣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同时与所述腰夹本体背面连接,且所述皮带扣可自与所述腰夹本体重叠位置分别朝向两侧转动至90度位置,进而所述皮带扣与所述腰夹本体可活动地组装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下盖,所述下盖其一端开设有一通孔,其另一端与所述卡扣部相连接,所述腰夹本体背面设置有一圆形凸台,所述通孔可活动地套装于所述圆形凸台外缘面上,进而所述下盖可环绕所述圆形凸台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于靠所述卡扣部的一侧还设置有至少两个锯齿形卡位,所述连接部还包括一摩擦件及一弹性体,所述圆形凸台上还设置有一定位卡槽,所述摩擦件与所述弹性体位于所述定位卡槽内,所述摩擦件包括两端,其一端与所述弹性体相互抵靠,其另一端位于所述锯齿形卡位内并相互抵靠。
进一步的,所述锯齿形卡位设置七个,其中所述下盖与所述腰夹本体重叠时对应的所述锯齿形卡位为0度位置,自此分别向相反的两侧各设置三个所述锯齿形卡位,分别对应所述下盖环绕所述圆形凸台朝向两侧分别转动30度,60度及90度。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环绕所述圆形凸台转动时,所述摩擦件其一端抵顶所述弹性体产生弹性形变,同时其另一端沿所述锯齿形卡位轨迹运动至脱出当前所述锯齿形卡位,进一步转动则所述摩擦件进入相邻的所述锯齿形卡位,同时所述摩擦件对所述弹性体的挤压力撤除,所述弹性体形变恢复。
进一步的,所述腰夹本体背面还设置有一挡块,所述挡块限定所述下盖环绕所述圆形凸台朝向两侧分别转动至90度为限。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还包括一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圆形凸台固定连接在一起,且与所述圆形凸台顶面间相互抵靠。
更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柱,所述凸柱上开设有螺丝孔,所述圆形凸台上对应所述螺丝孔设置有螺丝位,进而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圆形凸台间通过锁螺丝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设备腰夹,在结构设计上,考虑到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如对于移动设备的取放习惯,或习惯于竖直取放,或偏好于倾斜一定角度取放,本实用新型所述皮带扣可自所述皮带扣与所述腰夹本体重叠位置分别朝向两侧转动至90度位置,,进而可满足不同用户对移动设备的取放要求。
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摩擦件一端与所述弹性体相互抵靠,另一端与所述锯齿形卡位内并相互抵靠,通过卡位的设置实现所述皮带扣与所述腰夹本体间的不同相对旋转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通过锁螺丝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当维修或进行元件更换时,只需进行螺丝的拆解即可完成,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铆钉连接方式而存在的拆装难度大,维修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设备腰夹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盖另一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腰夹本体另一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腰夹本体与连接部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设备腰夹组装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设备腰夹组装图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移动设备腰夹作进一步的说明。
以下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具体应用于手机的一手机腰夹实施例示意图。
请参照图1及图5,为手机腰夹的主体结构示意,所述手机腰夹具体元件组成包括一腰夹本体1及一皮带扣2,所述腰夹本体1的正面包括一用于固定手机的容置空间11,当用户为便于携带手机而使用所述手机腰夹的情形下,所述手机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且通过夹紧机构对所述手机进行位置固定而不至于松脱或跌落,由于此部分非本申请重点保护方案部分,因此不多赘述;由图1还可知,所述皮带扣2位于所述腰夹本体1的背面,所述皮带扣2包括一连接部21及一卡扣部22,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卡扣部2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21同时与所述腰夹本体1的背面相连接,且所述皮带扣2可自与所述腰夹本体1重叠位置分别朝向两侧转动至90度位置,进而所述皮带扣2与所述腰夹本体1可活动地组装在一起。
请参照图1、图2及图3,所述连接部21包括一下盖211,一摩擦件212及一弹性体213,所述下盖211其一端开设有一通孔2111,其另一端与所述卡扣部22相连接,所述通孔2111于靠所述卡扣部22的一侧还均匀设置有七个锯齿形卡位2112,所述锯齿形卡位2112自中心朝向两侧均匀设置,所述皮带扣2与所述腰夹本体1重合时为中心位置,所述腰夹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一圆形凸台11,所述通孔2111可活动地套装于所述圆形凸台11外缘面上,进而所述下盖211可环绕所述圆形凸台11外缘面产生转动。
请参照图2至图4,所述圆形凸台11上还设置有一定位卡槽111,所述摩擦件212与所述弹性体213位于所述定位卡槽111内,所述摩擦件212包括两端,其一端与所述弹性体213相互抵靠,其另一端位于所述锯齿形卡位2112内并相互抵靠。
优选的,为了确保所述卡扣部2环绕所述圆形凸台11转动顺畅,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上进行了考量,将所述摩擦件212与所述弹性体213组装入所述定位卡槽111后,其安装顶面设计为低于所述圆形凸台11顶面0.2~0.5mm,同时还将所述下盖211顶面设计为与所述圆形凸台11顶面平齐;从而使得整个结构组装后,所述下盖211带动所述皮带扣旋转过程中,不会与整个所述腰夹本体1之间存在接触形摩擦而导致任何的转动困难。
同样,可以理解的,出于对构件间组织便利性及相互间运动的顺畅考量,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上,还在所述通孔2111与所述圆形凸台11间设置有间隙;而由于该间隙的设置,使得所述摩擦件212延伸出所述圆形凸台11外缘才能位于所述锯齿形卡位2112内。
请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皮带扣2相对所述腰夹本体1转动实现方式结构示意图。当转动所述下盖211使其环绕所述圆形凸台11转动时,由于该转动作用力的存在,所述摩擦件212其一端将抵顶所述弹性体213使得所述弹性体213产生弹性形变,此时所述摩擦件212朝向挤压所述弹性体213产生形变方向运动,使得所述摩擦件213另一端沿所述锯齿形卡位2112的轨迹运动至脱出当前所述锯齿形卡位2112,随着对所述下盖211的进一步施加转动力,所述摩擦件212则进入相邻的所述锯齿形卡位2112,同时所述摩擦件212对所述弹性体213的挤压力撤除,所述弹性体213形变恢复。
更进一步的,所述锯齿形卡位设置七个,其中所述下盖与所述腰夹本体重叠时对应的所述锯齿形卡位为0度位置,自此分别向相反的两侧各设置三个所述锯齿形卡位,分别对应所述下盖环绕所述凸起朝向两侧分别转动30度,60度及90度。
为了防止所述皮带扣2相对所述腰夹本体1转动过量,本实用新型于所述腰夹本体1的背面还设置有一挡块12,当所述皮带扣2相对所述腰夹本体1转动至两侧90度位置时,此时所述挡块12抵靠所述下盖211的外缘面,从而限定所述下盖211环绕所述圆形凸台11朝向两侧转动角度至90度为限。
本实用新型主要基于通常情况下,用户对手机的取放习惯设置了七个所述锯齿形卡位,显而易见的,任何使用等同或类似锯齿形卡位卡位进行转动角度限制的原理还可以应用与其他的类似限位结构中;同时,本实用新型仅仅是设置了诸多转动角度中的部分特例,实际应用中,所述锯齿形卡位或其他等效替换的卡位结构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任何的角度,都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优选的,为了使得所述摩擦件212与所述弹性体213间接触面顺滑,同时得到相对均匀的挤压效果,本实用新型将所述摩擦件212与所述弹性体213间抵靠面均设置为圆弧端面;同时,为了用户对上述使用角度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将所述摩擦件212设置为与所述锯齿形卡位2112相抵靠,即所述摩擦件212贴合所述锯齿形卡位2112。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图5及图6,所述连接部21还包括一紧固件214,所述紧固件214与所述圆形凸台11固定连接在一起,且与所述圆形凸台11顶面间相互抵靠。
现有技术中,点胶方式为构件间最节省成本的固定连接方法之一。本申请中所述紧固件214与所述圆形凸台11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亦可通过点胶方式实现;本实用新型于所述紧固件214与所述圆形凸台11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点胶位,进而所述紧固件214与所述圆形凸台11通过点胶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众所周知,若采用点胶方式进行构件间的连接,存在拆解困难,构件受损等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另一种连接方式,即螺丝连接。当然,现有技术中,螺丝连接的方式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中,但是,如现有技术中所描述的,作为便携式装置的手机腰夹,所述腰夹本体1与所述皮带扣2间连接部分的结构空间十分受限,若采用螺丝连接,则需要加大所述下盖211的结构尺寸导致所述皮带扣2体积庞大,而这种结构设计无法满足用户对手机腰夹简单便捷小巧的需求,因此,研发人员常常不会考虑采用螺丝连接的方式。而本实用新型采用巧妙的结构设计,在不增加所述下盖211结构尺寸的前提下,实现了螺丝连接,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紧固件214上设置有三个凸柱2141,所述凸柱2141上开设有热熔螺丝孔,所述圆形凸台11上则对应所述螺丝孔设置有螺丝位,进而所述紧固件214与所述圆形凸台11间通过锁螺丝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由此解决了当所述皮带扣2需要维修或更换构件时,只需进行螺丝拆解的简单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部22包括一U形弹片221,一轴销222及一上盖223,所述下盖211上于与所述卡扣部22连接处设置有对称的两个耳形凸起2113,所述耳形凸起2113上对称开设有一贯穿孔位2114,所述U形弹片221其一端位于两个所述耳形凸起2113之间,且固定于所述下盖211上;所述上盖223组装于所述下盖211上,所述U形弹片221进一步位于所述上盖223与所述下盖211之间且与其另一端抵顶所述上盖223;所述上盖223上还对称设置一弧形凸耳2232,所述弧形凸耳2232设置于两个所述耳形凸起2113外侧且与两个所述耳形凸起2113间设置有间隙以进行避让;所述弧形凸耳2232上对应所述孔位2114设置有一过孔2231,所述轴销222自所述上盖一侧的所述过孔2231贯穿所述孔位2114及所述U形弹片221,至所述上盖另一侧的所述过孔2231穿出,同时连接于所述弧形凸耳2232上,进而所述卡扣部22各个构件组装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自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考虑到不同用户对于手机腰夹在使用过程中,取放手机的习惯的差异,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设置了可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多角度取放方式,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种多角度旋转卡配的结构设计思路;此外,在考虑构件间的连接时,既提出了采用传统点胶的节省成本的设计思路,又同时考虑点胶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技术中铆钉连接的弊端,从因结构受限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不会考虑的螺丝连接方式出发,提出了一种在有限的空间进行构件间螺丝连接的结构设计思路。
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仅仅列举了所述移动设备腰夹应用于手机产品的情形,显然,所述移动设备腰夹的应用范围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便携式装置。
以上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机腰夹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可延伸到所有电子产品的便携式装置,任何采用或借鉴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思路进行的都变化及拓展,都应当归属为本申请的延伸,都为本申请的保护范畴。

Claims (12)

1.一种移动设备腰夹,包括一腰夹本体及一皮带扣,所述腰夹本体正面包括一用于固定移动设备的容置空间,所述皮带扣位于所述腰夹本体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扣包括一连接部及一卡扣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卡扣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同时与所述腰夹本体背面连接,且所述皮带扣可自与所述腰夹本体重叠位置分别朝向两侧转动至90度位置,进而所述皮带扣与所述腰夹本体可活动地组装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腰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下盖,所述下盖其一端开设有一通孔,其另一端与所述卡扣部相连接,所述腰夹本体背面设置有一圆形凸台,所述通孔可活动地套装于所述圆形凸台外缘面上,进而所述下盖可环绕所述圆形凸台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腰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于靠所述卡扣部的一侧还设置有至少两个锯齿形卡位,所述连接部还包括一摩擦件及一弹性体,所述圆形凸台上还设置有一定位卡槽,所述摩擦件与所述弹性体位于所述定位卡槽内,所述摩擦件包括两端,其一端与所述弹性体相互抵靠,其另一端位于所述锯齿形卡位内并相互抵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设备腰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与所述弹性体低于所述圆形凸台顶面0.2~0.5mm,所述下盖顶面与所述圆形凸台顶面平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设备腰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与所述圆形凸台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摩擦件延伸出所述凸起外缘位于所述锯齿形卡位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设备腰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形卡位设置七个,其中所述下盖与所述腰夹本体重叠时对应的所述锯齿形卡位为0度位置,自此分别向相反的两侧各设置三个所述锯齿形卡位,分别对应所述下盖环绕所述圆形凸台朝向两侧分别转动30度,60度及90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设备腰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环绕所述圆形凸台转动时,所述摩擦件其一端抵顶所述弹性体产生弹性形变,同时其另一端沿所述锯齿形卡位轨迹运动至脱出当前所述锯齿形卡位,进一步转动则所述摩擦件进入相邻的所述锯齿形卡位,同时所述摩擦件对所述弹性体的挤压力撤除,所述弹性体形变恢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设备腰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夹本体背面还设置有一挡块,所述挡块限定所述下盖环绕所述圆形凸台朝向两侧分别转动至90度为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设备腰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与所述弹性体间抵靠面为圆弧端面,所述摩擦件与所述锯齿形卡位相抵靠面则贴合所述锯齿形卡位。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腰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一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圆形凸台固定连接在一起,且与所述圆形凸台顶面间相互抵靠。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设备腰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圆形凸台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点胶位,进而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圆形凸台通过点胶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设备腰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柱,所述凸柱上开设有螺丝孔,所述圆形凸台上对应所述螺丝孔设置有螺丝位,进而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圆形凸台间通过锁螺丝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CN201620740401.5U 2016-07-14 2016-07-14 移动设备腰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21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40401.5U CN205921633U (zh) 2016-07-14 2016-07-14 移动设备腰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40401.5U CN205921633U (zh) 2016-07-14 2016-07-14 移动设备腰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21633U true CN205921633U (zh) 2017-02-01

Family

ID=57871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4040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21633U (zh) 2016-07-14 2016-07-14 移动设备腰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216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9443A (zh) 移动设备腰夹
CN206195869U (zh) 一种360度指环支架
CN209149094U (zh) 一种可转动智能手表
CN110134184A (zh) 非共轴转动的智能穿戴设备
CN110138930A (zh) 可取卸式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
CN205921633U (zh) 移动设备腰夹
CN205605559U (zh) 一种易于使用的多自由度卡箍装置
CN208940017U (zh) 一种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
CN106773043B (zh) 一种绑带连接铰链及头戴设备
CN203012326U (zh) 相机支架
CN112839151A (zh) 可多角度转动的镜头模组以及执法记录仪
CN201600518U (zh) 旋转式前挂眼镜
CN209089008U (zh) 一种可取卸式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
CN210043322U (zh) 穿戴设备
WO2012041194A1 (zh) 卡动式滑座
CN106603779B (zh) 移动终端卡套
CN209057252U (zh) 一种反光器材及使用该器材的手机夹板和手机壳
CN106416294B (zh) 穿戴式电子装置
CN206725980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儿童定位手表
CN217117674U (zh) 一种可用于老年人健康监测的手环
CN215992976U (zh) 一种可旋转式表带
CN209489526U (zh) 一种气眼扣
CN209403760U (zh) 一种具有弹性快拆结构的nfc智能手环
CN211750317U (zh) 一种颈椎康复装置
CN218648861U (zh) 一种微型头盔热像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7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