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17126U - 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17126U
CN205917126U CN201620798887.8U CN201620798887U CN205917126U CN 205917126 U CN205917126 U CN 205917126U CN 201620798887 U CN201620798887 U CN 201620798887U CN 205917126 U CN205917126 U CN 205917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colate
vacuum
collecting
dealing system
leach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988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华军
李社锋
朱文渊
陶玲
王文坦
邵雁
赵波
刘子豪
徐秀英
覃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it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988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17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17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17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包括真空收集子系统及渗滤液处理子系统;垃圾渗滤液处理子系统包括沿渗滤液流通方向依次连接的渗滤液预处理机构、水解酸化机构、厌氧反应机构、A/O机构、膜生物反应机构、膜分离机构及芬顿氧化机构。本系统以真空收集方式收集渗滤液,可防止渗滤液污染垃圾压缩设备及周围环境,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采用传统的生化‑膜法与芬顿氧化法结合的方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可有效降低处理能耗,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从而实现垃圾渗滤液的高效性、无害化处理,提高垃圾中转站的环保性。

Description

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垃圾中转站的数量越来越多,它的作用是将从居民、单位、商业和公共场所等收集来的零散的垃圾,运送到这里来集中,并通过专用的垃圾压缩设备将垃圾压缩减容后,由运载车辆送至垃圾最终处理场。在垃圾压缩减容过程会产生垃圾渗滤液,因地区不同,垃圾含水率不同,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也不同。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含有毒有害物质,具有臭味重、腐蚀性强、严重污染环境卫生等特点。
现有的垃圾中转站内多是通过排水明沟排放,垃圾渗滤液中挥发性气体含有有毒物质,严重影响垃圾中转站内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质量。有很多老旧的垃圾中转站,在没有作任何收集措施的情况下随意排放垃圾渗滤液,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垃圾压缩设备被污染、腐蚀,垃圾中转站内污水横流、环境卫生恶劣、蚊蝇滋生,容易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如果地面上的渗滤液经过长时间的渗透后,甚至可能污染地下水源。垃圾渗滤液重力收集系统的管沟深度深,挖掘复杂,且收集管径大,施工难度大,需要使用重型机械设备,维护检修困难。
垃圾转运站渗滤液污水通常为棕黄至棕黑色,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性质相似,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散发极其难闻的恶臭,并具有污水水质极不稳定的特点,与城市管网污水水质相比,其主要污染物指标超过很多,若直接排入城市管网会对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负荷,影响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特别是垃圾渗滤液污水色度、难闻的恶臭难以用一般方法解决,严重影响到城市卫生环境,给城市居民带来极大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包括以真空收集方式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收集的真空收集子系统及对收集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的渗滤液处理子系统;其中,
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子系统包括沿渗滤液流通方向依次连接的渗滤液预处理机构、水解酸化机构、厌氧反应机构、A/O机构、膜生物反应机构、膜分离机构及芬顿氧化机构;所述A/O机构包括至少一级A/O反应池,各所述A/O反应池沿渗滤液流通方向依次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膜分离机构包括纳滤设备和/或反渗透设备。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渗滤液预处理机构包括沿渗滤液流通方向依次布置的固液分离器和调节池。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真空收集子系统包括真空产生装置及至少一套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装置,所述真空产生装置与所述渗滤液预处理机构连接;各所述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装置均包括用于承接及预存渗滤液的收集机构和用于将预存的渗滤液以真空抽吸方式转运的真空转运机构,所述真空转运机构与对应的所述收集机构连接,各所述真空转运机构均与所述真空产生装置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真空产生装置包括真空收集池,所述真空收集池上部穿设有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上设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收集池通过真空管路与各所述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装置连接;所述真空收集池底部连接有排液管路,所述排液管路上设有污水泵,所述排液管路与所述渗滤液预处理机构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排气管路上还设有臭气处理机构,所述臭气处理机构包括生物滤池。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真空转运机构包括渗滤液排水管、真空阀、真空抽吸管及控制所述真空阀启闭的真空控制结构,所述渗滤液排水管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收集机构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真空阀与对应的所述真空抽吸管连接;各所述真空抽吸管均与所述真空产生装置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真空控制结构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及用于检测预存渗滤液的液位高度的液位检测组件,所述液位检测组件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真空阀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输出端电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罐及连接于所述收集罐上的至少一收集管;所述渗滤液排水管呈L型,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其中,所述水平段连接于所述收集罐底部,所述竖直段与所述真空抽吸管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液位检测组件包括传感管及用于检测所述传感管内液位的液位检测单元,所述传感管竖直连接于所述水平段上,所述液位检测单元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输入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系统以真空收集方式收集渗滤液,收集过程基本在相对封闭的管道内进行,通过真空抽吸方式实现垃圾渗滤液的转运及收集,因而可防止渗滤液污染垃圾压缩设备及周围环境,避免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挥发至空气中,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并采用传统的生化-膜法与芬顿氧化法结合的方法处理垃圾渗滤液,采用水解酸化工艺、厌氧反应工艺和膜生物反应工艺依次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去除渗滤液中氨氮的同时主要污染物COD、BOD也得到有效降解,可有效降低处理能耗。采用膜分离机构及芬顿氧化工艺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提高了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使得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从而实现渗滤液的有效、无害化处理,提高垃圾转运站的环保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的渗滤液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装置1,包括用于承接及预存渗滤液的收集机构和用于将预存的渗滤液以真空抽吸方式转运的真空转运机构,所述真空转运机构与所述收集机构连接。一般地,上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罐101和至少一收集管102,收集管102用于收集垃圾处理过程产生的渗滤液并将渗滤液导引至收集罐101中,即各收集管102均连接于收集罐101上,上述各收集管102相对于水平面可具有一定坡度,从而便于渗滤液依靠自身重力汇集至收集罐101内。本收集装置1即通过相对封闭的收集管102替代传统的明沟收集渗滤液的方式,能够有效收集垃圾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渗滤液,通过真空抽吸方式实现垃圾渗滤液的转运,因而可防止渗滤液污染垃圾压缩设备及周围环境,避免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挥发至空气中,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本收集装置1具有无污染、无堵塞、低维护等特点。
上述真空转运机构可将收集机构收集预存的渗滤液运输至下一收集装置或转运至渗滤液处理工位。如图1,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真空转运机构包括渗滤液排水管103、真空阀(未示出)及用于与外设的真空产生装置连接的真空抽吸管104,所述渗滤液排水管103一端与所述收集机构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真空阀与所述真空抽吸管104连接。其中,优选地,所述真空转运机构进一步还包括控制所述真空阀启闭的真空控制结构;待收集机构预存有一定量的渗滤液之后,通过该真空控制结构控制真空阀开启,进行真空抽吸转运,即上述渗滤液的转运过程为间断式而非连续式,以保证真空抽吸的效率,避免能源浪费。
继续优化上述结构,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真空控制结构包括中央控制单元(未示出)及用于检测预存渗滤液的液位高度的液位检测组件,所述液位检测组件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真空阀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输出端电连接。通过液位检测组件检测渗滤液的预存高度,即检测渗滤液被收集预存的量是否达到设定量,该液位检测组件反馈信号至上述中央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分析信号并控制真空阀启闭。上述中央控制单元可采用常用的单片机等,上述控制过程为常用的自动化控制方法,无需另外编程。
如图1,对于上述采用收集罐101收集预存渗滤液的结构,上述渗滤液排水管103优选为呈L型,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其中,所述水平段连接于所述收集罐101底部,所述竖直段与所述真空抽吸管104连接。上述液位检测组件包括传感管105及用于检测所述传感管105内液位的液位检测单元(未示出),所述传感管105竖直连接于所述水平段上,所述液位检测单元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输入端电连接。其中,上述液位检测单元优选为设于上述传感管105内,其采用常用的液位检测设备如液位计或红外液位检测装置等即可。当收集罐101内渗滤液液位上升时,上述传感管105及上述渗滤液排水管103内液位也随之上升,上述液位检测单元检测的传感管105内的渗滤液液位高度即对应于收集罐101内的渗滤液液位高度。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结构,如,不设置上述渗滤液排水管103,而直接将上述真空抽吸管104连接于收集罐101上,连接口处通过真空阀实现通断即可,对于这种结构,该真空抽吸管104可连接于收集罐101底部,也可连接于收集罐101上部,通过在收集罐101内设置液位检测单元即可。如图1,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采取前种结构,即采用渗滤液排水管103与真空抽吸管104连接的方式,这种方式便于上述自动化控制设备(包括中央控制器、真空阀、液位检测单元等)的集中安装,从而便于工作人员集中检修,降低检修排查难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真空阀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集成装配成一真空控制器106。
接续前述结构,所述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装置1还设有检修室107及作为检修入口的进气盖108,所述进气盖108盖合在所述检修室107顶部,所述真空阀及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均收容于所述检修室107内。本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装置1主体基本埋设于地下,仅将上述进气盖108露于地面上,工作人员通过该进气盖108进入检修室107即可,方便相关设备的检修。当上述中央控制单元或真空阀等损坏时,可能会造成检修室107内压力小于外界压力,导致进气盖108不易打开,因此,所述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装置1进一步还设有补气管109,所述补气管109与所述检修室107内空间连通,通过该补气管109补偿检修室107内产生的负压。如图1,作为一种实施例,该补气管109为竖直设置的盲管,其底端封闭,可置于收集罐101顶部,以减小本收集装置1的整体占地,其侧壁上通过一导通管与检修室107内空间导通;进一步地,进气盖108可延伸至盖合于该补气管109顶部,并于进气盖108上设有控制所述补气管109与外界空间连通的补气单元,如手动控制阀门或管塞等。
实施例二
如图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系统,其包括真空产生装置及至少一套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装置1,各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装置1均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装置1,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如图2,所述真空产生装置包括真空收集池3,该真空收集池3为封闭池体,所述真空收集池3上部穿设有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上设有真空泵4;所述真空收集池3通过真空管路2与各所述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装置1连接。通过真空收集池3将各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装置1收集的渗滤液汇集在一起,再输送至渗滤液处理工位进行处理,一台真空泵4即可保证垃圾中转站的渗滤液的收集,保证渗滤液的收集效率及渗滤液处理工位的处理效率。该真空收集池3底部连接有用于将渗滤液输出处理的排液管路,所述排液管路上设有污水泵5,该排液管路连接至渗滤液处理工位。
如图2,由排气管路排出的真空收集池3内的气体由于含有渗滤液排出的有害物质,因而需对该部分臭气进行处理,即排气管路上还设有臭气处理机构6,优选地,该臭气处理机构6包括生物滤池6,通过该生物滤池6对臭气进行除臭,保证除臭后的气体符合排放标准。
实施例三
如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沿渗滤液流通方向依次连接的水解酸化机构703、厌氧反应机构704、A/O机构705、膜生物反应机构706、膜分离机构及芬顿氧化机构709。其中:
水解酸化机构703包括水解酸化池703,用于将污水中的大分子开环断链变成小分子,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利于微生物进行处理,并减少污泥产量。
厌氧反应机构704包括厌氧反应器704(UASB),污水在厌氧反应器704内进行厌氧反应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可产生沼气、污水和污泥。
所述A/O机构705包括至少一级A/O反应池,各所述A/O反应池沿渗滤液流通方向依次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两级A/O反应池。每一级A/O反应池中,污水先进入其反硝化池进行反硝化反应,反硝化完的污水溢流至其硝化池中,进行硝化反应。A/O机构705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并实现脱氮功能。
膜生物反应机构706包括膜生物反应器706(MBR);污水在膜生物反应器706中进一步去除其所含的有机物。
膜分离机构优选为包括纳滤设备707和/或反渗透设备708,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采用纳滤设备707和反渗透设备708依次连接的结构。污水经纳滤设备707和反渗透设备708依次处理后,可有效提高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芬顿氧化机构709包括芬顿氧化反应设备709,经上述膜分离机构处理得到的浓缩液经芬顿氧化处理,可使得浓缩液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可实现达标排放。
本系统采用传统的生化-膜法与芬顿氧化法结合的方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结构简单,可实现渗滤液的有效、无害化处理,提高垃圾转运站的环保性。
如图3,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系统还包括渗滤液预处理机构,所述渗滤液预处理机构与所述水解酸化机构703连接。其中,该渗滤液预处理机构优选为包括沿渗滤液流通方向依次布置的固液分离器701和调节池702。通过固液分离器701可去除渗滤液中的大颗粒杂质,防止设备堵塞及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经固液分离器701处理的渗滤液泵入调节池702,在调节池702中得到均质均量,以提高后续渗滤液处理效果。其中,在调节池702内设有用于搅拌的穿孔曝气管,以防止污泥沉淀。
如图3,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系统还包括污泥处理机构,所述污泥处理机构包括污泥浓缩池710,渗滤液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泥均输入至该污泥浓缩池710中进行处理。具体地:
(1)所述膜生物反应机构706具有第一污泥出口,所述第一污泥出口连接有污泥回流管路及第一污泥输送管路,所述污泥回流管路连接至所述A/O机构705,所述第一污泥输送管路连接至所述污泥浓缩池710。即膜生物反应器706产生的污泥部分回流至A/O机构705利用,以提高A/O反应效果,其余进入污泥浓缩池710进行处理。对于采用两级A/O池的A/O机构705,上述回流污泥有部分进入第一级A/O池7051,另外的进入第二级A/O池7052。
(2)所述厌氧反应机构704具有第二污泥出口,所述第二污泥出口通过第二污泥输送管路与所述污泥浓缩池710连接。
(3)所述水解酸化机构703具有第三污泥出口,所述第三污泥出口通过第三污泥输送管路与所述污泥浓缩池710连接。
接续上述结构,所述污泥处理机构还包括污泥脱水机711,污泥经在污泥浓缩池710中浓缩处理并经污泥脱水机711脱水处理后,形成脱水污泥,该部分脱水污泥可外运进行资源化处理。所述污泥浓缩池710连接有上清液出口管道,所述污泥脱水机711连接有脱水液出口管道,所述上清液出口管道及所述脱水液出口管道均连接至所述A/O机构705,对于采用两级A/O池的A/O机构705,上述上清液出口管道及脱水液出口管道均优选为连接至第一级A/O池7051,将污泥浓缩池10中产生的上清液及污泥脱水产生的脱水液返流至A/O机构705进行处理。
另外,厌氧反应器704产生的沼气可根据其产生量进行相应处置,如发电等,即厌氧反应器704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道连接至沼气处置机构。沼气处置前须经过沼气预处理装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方法采用现有的沼气预处理工艺,如气液分离、脱硫净化等;经预处理的沼气可送至沼气储柜预存后进行相应处置。
实施例四
如图3,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其采用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系统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收集,收集的渗滤液采用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上述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系统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系统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可充分实现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实现垃圾渗滤液的高效性、无害化处理,提高垃圾中转站的环保性。
实施例五
如图3,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其采用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系统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收集,收集的渗滤液采用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上述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系统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系统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可充分实现垃圾转运站的垃圾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实现垃圾渗滤液的高效性、无害化处理,提高垃圾转运站的环保性。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垃圾转运站渗滤液收集及处理方法,其采用上述实施例四提供的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收集和处理。
以下列举一具体实施例对上述垃圾转运站渗滤液收集及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系统对垃圾转运站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收集;
步骤二,通过固液分离器701去除渗滤液中的大颗粒杂质;
步骤三,经固液分离器701处理的渗滤液进入调节池702进行均质均量调节;
步骤四,经调节池702调节的渗滤液进入水解酸化池703进行水解酸化处理;
步骤五,经水解酸化处理的渗滤液进入厌氧反应器704进行厌氧反应,得到沼气、污泥和污水;
步骤六,以A/O法对上述污水进行处理;
步骤七,经A/O法处理的污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器706中,进一步去除其所含的有机物;
步骤八,经膜生物反应器706处理的污水依次经过纳滤设备707和反渗透设备708处理,得到浓缩液和可达标排放的排放水;
步骤九,上述浓缩液经芬顿氧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另外,上述方法还包括污泥处理步骤,具体为:
膜生物反应器706中产生的污泥部分回流至A/O池705中,其余的污泥与水解酸化池703产生的污泥及厌氧反应器704产生的污泥均经浓缩处理和脱水处理后外运,浓缩过程产生的上清液及脱水过程产生的脱水液通入A/O池705中进一步处理。
对上述方法进行进一步优化,在垃圾转运站中,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如分为有机垃圾组、无机垃圾组、材料垃圾组和有毒有害垃圾组;相应地,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真空收集时,也采用分类收集方式,形成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垃圾渗滤液(有机垃圾组产生的渗滤液)和有机物浓度相对较低的垃圾渗滤液(其他垃圾组产生的渗滤液)。其中,对于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垃圾渗滤液,优选为用于在城镇污泥处理过程中对污泥进行调理,具体为在城镇污泥厌氧消化之前采用上述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垃圾渗滤液对污泥进行调理。可直接采用该部分垃圾渗滤液对污泥进行调理;也可采用该部分垃圾渗滤液对城镇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液进行调理得到第一调理液,该部分第一调理液再用于对污泥进行调理。上述有机物浓度相对较低的垃圾渗滤液则仍采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或者分为餐厨垃圾组和其它垃圾组;相应地,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真空收集时,也采用分类收集方式,形成餐厨垃圾渗滤液和其它垃圾渗滤液。其中,对于餐厨垃圾渗滤液,优选为用于在城镇污泥处理过程中对污泥进行调理,具体为在城镇污泥厌氧消化之前采用上述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垃圾渗滤液对污泥进行调理。可直接采用该部分餐厨垃圾渗滤液对污泥进行调理;对于采用该部分餐厨垃圾渗滤液对城镇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液进行调理得到第二调理液,该部分第二调理液再用于对污泥进行调理。上述其它垃圾渗滤液则仍采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对于上述采用部分渗滤液在城镇污泥处理过程中对污泥进行调理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节约污泥调理过程中的所需用水量,降低城镇污泥处理成本。
(2)由于渗滤液属于高COD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采用渗滤液稀释污泥可提高污泥水相中的COD含量,使得污泥更易于厌氧消化产生沼气,从而提高沼气产量,即提高城镇污泥处理的经济效益。
(3)解决了部分渗滤液的处理问题,降低上述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的处理量,降低其运行成本,提高本渗滤液处理方法的环保性。
另外,可直接将上述用于城镇污泥调理的垃圾渗滤液输送至城镇污泥处理场所,也可将上述用于城镇污泥调理的垃圾渗滤液与上述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中膜生物反应器706、水解酸化池703及厌氧反应器704产生的污泥进行混合后再输送至城镇污泥处理场所,即省略上述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中污泥的处理步骤,可进一步降低处理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真空收集方式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收集的真空收集子系统及对收集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的渗滤液处理子系统;其中,
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子系统包括沿渗滤液流通方向依次连接的渗滤液预处理机构、水解酸化机构、厌氧反应机构、A/O机构、膜生物反应机构、膜分离机构及芬顿氧化机构;所述A/O机构包括至少一级A/O反应池,各所述A/O反应池沿渗滤液流通方向依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分离机构包括纳滤设备和/或反渗透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预处理机构包括沿渗滤液流通方向依次布置的固液分离器和调节池。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收集子系统包括真空产生装置及至少一套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装置,所述真空产生装置与所述渗滤液预处理机构连接;
各所述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装置均包括用于承接及预存渗滤液的收集机构和用于将预存的渗滤液以真空抽吸方式转运的真空转运机构,所述真空转运机构与对应的所述收集机构连接,各所述真空转运机构均与所述真空产生装置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产生装置包括真空收集池,所述真空收集池上部穿设有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上设有真空泵;
所述真空收集池通过真空管路与各所述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装置连接;
所述真空收集池底部连接有排液管路,所述排液管路上设有污水泵,所述排液管路与所述渗滤液预处理机构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路上还设有臭气处理机构,所述臭气处理机构包括生物滤池。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转运机构包括渗滤液排水管、真空阀、真空抽吸管及控制所述真空阀启闭的真空控制结构,所述渗滤液排水管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收集机构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真空阀与对应的所述真空抽吸管连接;各所述真空抽吸管均与所述真空产生装置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控制结构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及用于检测预存渗滤液的液位高度的液位检测组件,所述液位检测组件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真空阀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输出端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罐及连接于所述收集罐上的至少一收集管;
所述渗滤液排水管呈L型,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其中,所述水平段连接于所述收集罐底部,所述竖直段与所述真空抽吸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检测组件包括传感管及用于检测所述传感管内液位的液位检测单元,所述传感管竖直连接于所述水平段上,所述液位检测单元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输入端电连接。
CN201620798887.8U 2016-07-27 2016-07-27 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 Active CN205917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98887.8U CN205917126U (zh) 2016-07-27 2016-07-27 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98887.8U CN205917126U (zh) 2016-07-27 2016-07-27 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17126U true CN205917126U (zh) 2017-02-01

Family

ID=57872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98887.8U Active CN205917126U (zh) 2016-07-27 2016-07-27 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171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4565A (zh) * 2019-04-15 2019-10-01 中山市天乙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mbr处理工艺
CN114644398A (zh) * 2022-04-01 2022-06-21 广东省广业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4565A (zh) * 2019-04-15 2019-10-01 中山市天乙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mbr处理工艺
CN114644398A (zh) * 2022-04-01 2022-06-21 广东省广业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
CN114644398B (zh) * 2022-04-01 2023-02-07 广东省广业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8175B (zh) 一种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沼液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7473471B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107010788A (zh) 一种规模化养猪场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8250123U (zh) 一种高效的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9652083U (zh) 山林地区养殖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CN106957130A (zh) 一种生活污水和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CN101786764A (zh) 一种中水回用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1864641U (zh) 小区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106167333A (zh) 垃圾转运站渗滤液收集及处理方法
CN205917126U (zh) 垃圾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
CN107601781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8120937U (zh) 一种造纸废水处理系统
CN101786092B (zh) 一种有机垃圾和生活污水的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2640214U (zh) 一种厨余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
CN105776741A (zh) 垃圾热解综合污水的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
CN207243564U (zh) 一种高效a2o污水治理一体化设备
CN205926581U (zh) 垃圾渗滤液真空收集系统
CN208829505U (zh) 精细化工废水经mvr蒸馏后的后处理系统
CN207877545U (zh) 一种三格生化环保型化粪池
CN105502748A (zh) 污水一体化处理方法
CN20688692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05668781A (zh) 一种处理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
CN113429085B (zh) 用于拉臂车载移动厕所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水循环再利用方法
CN105481171B (zh) 一种多户生活污水水解槽与多台处理装置联用的组合设备
CN110845078B (zh) 一种可调节式一体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系统及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205 No. 59 Liufang Avenue, Donghu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ye Southern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71 Dongsha Building, 122 North Road, Wuchang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15th Floor

Patentee before: Wuhan Urba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