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15952U - 燃油冷却系统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燃油冷却系统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15952U
CN205915952U CN201620805850.3U CN201620805850U CN205915952U CN 205915952 U CN205915952 U CN 205915952U CN 201620805850 U CN201620805850 U CN 201620805850U CN 205915952 U CN205915952 U CN 205915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fuel
return pipe
oil retur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058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长江
徐肇振
贺明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058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15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15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15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油冷却系统以及车辆,燃油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燃油泵,所述燃油泵具有送油管和回油管,所述送油管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回油管相连;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选择性地冷却所述回油管。通过设置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可以在适宜状态下冷却回油管内的燃油温度,从而可以降低燃油箱内和发动机内的燃油温度,以及可以降低发动机内的燃油蒸发速度,这样可以解决混合动力车辆在长期纯电动模式下碳罐的饱和失效的问题,进而可以降低车辆的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保护环境。

Description

燃油冷却系统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油冷却系统以及具有该燃油冷却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阶段新能源型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而受成本、技术成熟度以及配套设施建设迟缓等因素影响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推广普及,而混合动力汽车由于技术成熟度高以及对配套设施的依赖度低已经成为各汽车厂商的优先发展项目,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由于其具有更低的综合油耗、更灵活的驱动模式,也成为了混合动力汽车开发的排头兵。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虽然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性能,但如匹配不当也会带来新问题,如在长时间纯电行驶工况下的燃油蒸发控制问题。纯电动行驶工况下发动机是不工作的,此时碳罐无法及时脱附,在长时间纯电动行驶状态下碳罐极易饱和失效,导致燃油蒸发排放超标造成燃油损失及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燃油冷却系统,以解决混合动力车辆在长期纯电动模式下的碳罐饱和失效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燃油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燃油泵,所述燃油泵具有送油管和回油管,所述送油管分别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回油管相连;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选择性地冷却所述回油管。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管包括: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燃油选择性地流向所述第一回油管和所述第二回油管,所述冷却装置设置成用于冷却所述第二回油管。
进一步地,所述燃油冷却系统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连接在所述送油管、第一回油管和所述第二回油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阀的用于开闭所述第一回油管的阀口设置成常开式阀口,所述三通阀的用于开闭所述第二回油管的阀口设置成常闭式阀口。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邻近所述第二回油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回油管和所述冷却管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为空调冷管或冷却水循环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回油管包括多个弯折段,所述多个弯折段固定在所述散热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燃油冷却系统还包括:泄流阀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泄流阀和所述温度传感器集成在所述燃油泵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油冷却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油冷却系统,通过设置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可以在适宜状态下冷却回油管内的燃油温度,从而可以降低燃油箱内和发动机内的燃油温度,以及可以降低发动机内的燃油蒸发速度,这样可以解决混合动力车辆在长期纯电动模式下碳罐的饱和失效的问题,进而可以降低车辆的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保护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燃油冷却系统。
所述车辆与上述燃油冷却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油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区域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油冷却系统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燃油冷却系统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燃油冷却系统100;
发动机10;
燃油泵20;送油管21;回油管22;第一回油管221;第二回油管222;弯折段223;泄流阀23;温度传感器24;
冷却装置30;压缩机回气管31;散热板32;
三通阀4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油冷却系统100,该燃油冷却系统100可以应用在车辆上。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油冷却系统100可以包括:发动机10、燃油泵20和冷却装置30,燃油泵20具有送油管21和回油管22,送油管21分别与发动机10和回油管22相连,送油管21连通燃油泵20的本体和发动机10,这样燃油泵20可以将燃油箱内的燃油通过送油管21泵入到发动机10内以供发动机10工作使用,其中,送油管21上可以设置有燃油滤清器。回油管22连接在送油管21和燃油泵20的本体之间。可以理解的是,送油管21内的一部分燃油可以通过回油管22回流到燃油泵20的本体内。
冷却装置30可以选择性地冷却回油管22。例如,当燃油温度较高且发动机10内的燃油蒸发较快时,冷却装置30可以冷却回油管22,从而冷却装置30可以带走回油管22内的燃油的热量,可以使得回油管22内的燃油温度得以下降,温度稍低的燃油回流到燃油泵20的本体内以与其他燃油混合,这样可以使得混合后的燃油温度降低,供给给发动机10的燃油温度降低,进而可以降低发动机10内的燃油蒸发速度,可以消除混合动力车辆在长期纯电动模式下的碳罐易饱和失效的问题,可以有效降低车辆的污染物的排放。
具体地,如图1所示,回油管22可以包括:第一回油管221和第二回油管222,燃油选择性地流向第一回油管221和第二回油管222,冷却装置30设置成用于冷却第二回油管222。可以理解的是,当燃油需要降温时,燃油可以通过第二回油管222回流到燃油泵20的本体内,冷却装置30冷却第二回油管222,当燃油无需降温时,燃油可以通过第一回油管221直接回流到燃油泵20的本体内,从而可以使得燃油回流简单且方便。
如图1所示,燃油冷却系统100还可以包括:三通阀40,三通阀40连接在送油管21、第一回油管221和第二回油管222之间。三通阀40可以控制送油管21和第一回油管221之间的通断,以及可以控制送油管21和第二回油管222之间的通断,从而通过控制三通阀40的切换位置可以控制燃油是否降温。当燃油需要降温时,三通阀40导通送油管21和第二回油管222,当燃油无需降温时,三通阀40导通送油管21和第一回油管221。通过设置三通阀40,可以使得燃油冷却系统100结构简单且功能易于实现。
可选地,三通阀40的用于开闭第一回油管221的阀口设置成常开式阀口,三通阀40的用于开闭第二回油管222的阀口设置成常闭式阀口。可以理解的是,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例如燃油温度较高且蒸发速度较快),燃油冷却系统100会对燃油降温,但一般状态下,燃油无需降温,所以通过合理设置三通阀40的阀口的常用状态,可以使得燃油冷却系统100结构简单且功能易于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冷却装置30可以包括:冷却管,冷却管可以邻近第二回油管222设置,可选地,冷却管可以为空调冷管,空调冷管内可以流动有温度较低的冷媒,从而冷媒可以使得空调冷管的温度较低,例如,空调冷管可以为空调的压缩机回气管31。这样通过将空调冷管和第二回油管222彼此邻近设置,可以使得空调冷管和第二回油管222之间进行热交换,进而可以降低第二回油管222内的燃油温度,可以降低燃油箱内的燃油温度,可以降低发动机10内的燃油温度,可以降低发动机10内的燃油蒸发速度,可以避免碳罐的失效。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冷却管还可以为冷却水循环管,冷却水循环管内可以流动有冷却水,冷却水可以与和第二回油管222内的油液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降低燃油箱内的燃油温度,可以降低发动机10内的燃油温度,可以降低发动机10内的燃油蒸发速度,可以避免碳罐的失效。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冷却装置30还可以包括:散热板32,散热板32分别与第二回油管222和冷却管固定。散热板32可以提高冷却管和第二回油管222之间的换热效率,从而可以更好地降低第二回油管222内的燃油温度。其中,散热板32可以分别与第二回油管222和冷却管焊接连接。
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回油管222可以包括多个弯折段223,多个弯折段223固定在散热板32上。通过设置多个弯折段223,可以有效增加第二回油管222和散热板32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可以更好地降低第二回油管222内的燃油温度。多个第二回油管222的形状可以为蛇形。
可选地,如图2所示,燃油冷却系统100还可以包括:泄流阀23和温度传感器24,泄流阀23和温度传感器24集成在燃油泵20上。泄流阀23可以用于泄除燃油泵20内的本体的一部分燃油,从而可以降低燃油泵20的供油负荷。温度传感器24可以用于检测燃油的温度,从而可以使得燃油冷却系统100准确地获知燃油箱内的燃油温度。通过将泄流阀23和温度传感器24集成在燃油泵20上,可以有效简化燃油冷却系统100的结构,可以提高燃油冷却系统100的集成化程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油冷却系统100,通过设置冷却装置30,冷却装置30可以在适宜状态下冷却回油管22内的燃油温度,从而可以降低燃油箱内和发动机10内的燃油温度,以及可以降低发动机10内的燃油蒸发速度,这样可以解决混合动力车辆在长期纯电动模式下碳罐的饱和失效的问题,进而可以降低车辆的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保护环境。
下面再结合图3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油冷却系统100的电气部分做出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燃油冷却系统100可以包括:燃油冷却控制模块、燃油泵控制模块和空调控制模块,燃油冷却控制模块分别与温度传感器24、泄流阀23、燃油泵控制模块、空调控制模块、三通阀40和发动机10电连接,燃油冷却控制模块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24所检测的燃油温度以及室外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室外温度判断回油管22中的第二回油管222内的燃油是否需要降温,当燃油冷却控制模块判断第二回油管222内的燃油需要降温,燃油冷却控制模块改变三通阀40的开闭状态,三通阀40导通送油管21和第二回油管222,冷却装置30中的压缩机回气管31冷却第二回油管222,从而降低第二回油管222内的燃油温度。
当然,燃油冷却控制模块还可以根据发动机10是否工作改变燃油泵20的工作状态,下面内容将结合图4所示的控制逻辑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
燃油冷却控制模块判断车辆的空调是否处于开启状态。
如果是,则需判断燃油温度是否低于阀值温度T1,通过判断燃油温度和T1之间的关系可以得知压缩机回气管31是否有冷却燃油的能力,从而可以避免燃油反向冷却压缩机回气管31的问题。
如果燃油温度不低于阀值温度T1,则三通阀40打开第二回油管222,冷却装置30冷却第二回油管222。
如果燃油温度低于阀值温度T1,则需判断以下条件:燃油温度是否高于阀值温度T2度,其中T1>T2,
如果燃油温度小于阀值温度T2,则无需对燃油进行加热,三通阀40导通送油管21和第一回油管221;
如果燃油温度不低于阀值温度T2,则需判断以下条件:室外温度是否小于燃油温度以及车速是否大于0,当室外温度小于燃油温度且车速大于0时,三通阀40打开第二回油管222。
如果空调处于未开启状态,则无论发动机是否有启动信号均需判断以下条件燃油温度是否高于阀值温度T2,
如果燃油温度小于阀值温度T2,则无需对燃油进行加热,三通阀40导通送油管21和第一回油管221;
如果燃油温度不低于阀值温度T2,则需判断以下条件:室外温度是否小于燃油温度以及车速是否大于0,当室外温度小于燃油温度且车速大于0时,三通阀40打开第二回油管222。
其中,燃油泵20也有两种工作模式:高速模式和低速模式,其中当发动机10工作时,燃油泵20进入高速模式,当发动机10不工作时,燃油泵20进入低速模式,而且泄流阀23打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燃油冷却系统100,该燃油冷却系统100可以对回油管22内的燃油进行冷却,从而可以解决混合动力车辆在长期纯电动模式下碳罐的饱和失效的问题,进而可以降低车辆的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保护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燃油冷却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10);
燃油泵(20),所述燃油泵(20)具有送油管(21)和回油管(22),所述送油管(21)分别与所述发动机(10)和所述回油管(22)相连;
冷却装置(30),所述冷却装置(30)选择性地冷却所述回油管(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冷却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22)包括:第一回油管(221)和第二回油管(222),燃油选择性地流向所述第一回油管(221)和所述第二回油管(222),所述冷却装置(30)设置成用于冷却所述第二回油管(2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冷却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阀(40),所述三通阀(40)连接在所述送油管(21)、第一回油管(221)和所述第二回油管(2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冷却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40)的用于开闭所述第一回油管(221)的阀口设置成常开式阀口,所述三通阀(40)的用于开闭所述第二回油管(222)的阀口设置成常闭式阀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冷却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30)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邻近所述第二回油管(222)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冷却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30)还包括:散热板(32),所述散热板(32)分别与所述第二回油管(222)和所述冷却管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冷却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为空调冷管或冷却水循环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油冷却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油管(222)包括多个弯折段(223),所述多个弯折段(223)固定在所述散热板(3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冷却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泄流阀(23)和温度传感器(24),所述泄流阀(23)和所述温度传感器(24)集成在所述燃油泵(20)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冷却系统(100)。
CN201620805850.3U 2016-07-28 2016-07-28 燃油冷却系统以及车辆 Active CN205915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05850.3U CN205915952U (zh) 2016-07-28 2016-07-28 燃油冷却系统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05850.3U CN205915952U (zh) 2016-07-28 2016-07-28 燃油冷却系统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15952U true CN205915952U (zh) 2017-02-01

Family

ID=57873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05850.3U Active CN205915952U (zh) 2016-07-28 2016-07-28 燃油冷却系统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159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4336B (zh) 一种混动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02452297B (zh) 电动汽车及其热管理系统
CN101000972B (zh) 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热控制装置
KR102373420B1 (ko) 전기자동차 공조 시스템
CN11145259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余热利用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2371868B (zh) 电动汽车及其热管理系统
CN110053445B (zh) 电动汽车二次回路热泵空调热管理系统
CN101844501B (zh) 一种电动汽车余热利用系统
CN106898841A (zh) 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CN106457969B (zh) 增程式电动巴士的循环系统
CN103660916A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或增程式的电动汽车热控制系统
CN10565566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其调节方法和新能源汽车
CN107199879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膨胀水箱共享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CN10312934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系统
CN102582418A (zh) 车用冷却系统
CN104044444B (zh) 电动汽车整车集成热管理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358056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3321735A (zh) 一种混合动力客车发动机冷却方法及系统装置
CN106541814A (zh) 四驱轮毂驱动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温度集成调控系统
CN105626203A (zh) 一种scr尿素加热/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14992359A (zh) 一种应用八通水阀的汽车热管理系统
CN205355204U (zh) 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CN205915952U (zh) 燃油冷却系统以及车辆
CN109339931B (zh) 混合动力车辆冷却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11255541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预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