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11238U - 一种继电器间歇式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继电器间歇式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11238U CN205911238U CN201620793071.6U CN201620793071U CN205911238U CN 205911238 U CN205911238 U CN 205911238U CN 201620793071 U CN201620793071 U CN 201620793071U CN 205911238 U CN205911238 U CN 2059112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iode
- relay
- resistance
- pole
- di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间歇式控制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LED、电阻R3、二极管D1、继电器J、单向可控硅VS和三极管VT1,所述发光二极管LED正极分别连接电源VCC和电阻R3,发光二极管LED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继电器J线圈和电阻R1,继电器J线圈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正极和单向可控硅VS的A极,单向可控硅VS的G极分别连接三极管VT2集电极和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2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3另一端和二极管D2正极。本实用新型继电器间歇式控制电路采用三极管配合继电器,能很好的实现间歇式控制,电路结构简单,没有任何芯片元件,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成本低,非常适合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具体是一种继电器间歇式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现有的很多间歇式控制电路,都是采用时基芯片NE555配合继电器进行控制,其实质是一个定时器,但是采用芯片NE555设计,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抗干扰能力也比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间歇式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继电器间歇式控制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LED、电阻R3、二极管D1、继电器J、单向可控硅VS和三极管VT1,所述发光二极管LED正极分别连接电源VCC和电阻R3,发光二极管LED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继电器J线圈和电阻R1,继电器J线圈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正极和单向可控硅VS的A极,单向可控硅VS的G极分别连接三极管VT2集电极和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2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3另一端和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4和负载RL,负载RL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3发射极和三极管VT1集电极,三极管VT3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2基极,三极管VT1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4另一端、继电器J触点J-1和电容C1并接地,电容C1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另一端、单向可控硅VS的K极、继电器J触点J-1另一端和三极管VT3基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继电器J触点J-1为常开触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极管VT2为PNP三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继电器间歇式控制电路采用三极管配合继电器,能很好的实现间歇式控制,电路结构简单,没有任何芯片元件,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成本低,非常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继电器间歇式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继电器间歇式控制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LED、电阻R3、二极管D1、继电器J、单向可控硅VS和三极管VT1,所述发光二极管LED正极分别连接电源VCC和电阻R3,发光二极管LED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继电器J线圈和电阻R1,继电器J线圈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正极和单向可控硅VS的A极,单向可控硅VS的G极分别连接三极管VT2集电极和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2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3另一端和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4和负载RL,负载RL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3发射极和三极管VT1集电极,三极管VT3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2基极,三极管VT1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4另一端、继电器J触点J-1和电容C1并接地,电容C1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另一端、单向可控硅VS的K极、继电器J触点J-1另一端和三极管VT3基极;所述继电器J触点J-1为常开触点;所述三极管VT2为PNP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请参阅图1,接通电源VCC后,电容C1通过发光二极管LED、电阻R1和电阻R2充电,当电容C1充电到一定程度后,三极管VT3导通,负载RL得电工作,同时三极管VT2导通,三极管VT2导通使得三极管VT1也导通,同时单向可控硅VS的G极获得触发电平,单向可控硅VS导通,继电器J得电吸合,其常开触点J-1闭合,电容C1通过电阻R2和触点J-1放电,三极管VT1~VT3均截止,负载RL停止工作,电路又恢复到开始状态,电容C1又进行充电,周而复始,直到切断电源VCC。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3)
1.一种继电器间歇式控制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LED、电阻R3、二极管D1、继电器J、单向可控硅VS和三极管VT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正极分别连接电源VCC和电阻R3,发光二极管LED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继电器J线圈和电阻R1,继电器J线圈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正极和单向可控硅VS的A极,单向可控硅VS的G极分别连接三极管VT2集电极和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2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3另一端和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4和负载RL,负载RL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3发射极和三极管VT1集电极,三极管VT3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2基极,三极管VT1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4另一端、继电器J触点J-1和电容C1并接地,电容C1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另一端、单向可控硅VS的K极、继电器J触点J-1另一端和三极管VT3基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间歇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J触点J-1为常开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间歇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VT2为PNP三极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93071.6U CN205911238U (zh) | 2016-07-26 | 2016-07-26 | 一种继电器间歇式控制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93071.6U CN205911238U (zh) | 2016-07-26 | 2016-07-26 | 一种继电器间歇式控制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11238U true CN205911238U (zh) | 2017-01-25 |
Family
ID=57802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79307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11238U (zh) | 2016-07-26 | 2016-07-26 | 一种继电器间歇式控制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1123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90882A (zh) * | 2018-09-11 | 2020-03-17 | 深圳市国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间歇启动集成控制电路 |
-
2016
- 2016-07-26 CN CN201620793071.6U patent/CN20591123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90882A (zh) * | 2018-09-11 | 2020-03-17 | 深圳市国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间歇启动集成控制电路 |
CN110890882B (zh) * | 2018-09-11 | 2024-10-15 | 深圳市国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间歇启动集成控制电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911238U (zh) | 一种继电器间歇式控制电路 | |
CN205453116U (zh) | 一种残余电压泄放电路及电饭煲 | |
CN204835969U (zh) | 一种阻容降压中的继电器控制电路 | |
CN204993980U (zh) | 一种触摸控制led | |
CN104836316B (zh) | 一种可调节电流的恒流充电电路 | |
CN205582826U (zh) | 一种直流延时控制开关电路 | |
CN205610497U (zh) | 一种非周期性开关电源控制器 | |
CN101090023A (zh) | 高压吸合快速释放整流电路 | |
CN205540054U (zh) | 一种低功耗开关机控制器 | |
CN202486551U (zh) | 汽车控制单元的断电计时电路 | |
CN205453219U (zh) | 一种全自动智能蓄电池充电器 | |
CN205566256U (zh) | 一种交流负载隔离控制电路 | |
CN204696381U (zh) | 一种电子定时插座 | |
CN202649723U (zh) | 新型空调来电自启动控制器 | |
CN206180667U (zh) | 一种电动车自动充电控制电路 | |
CN205265229U (zh) | 一种电气负载安全保护系统 | |
CN205070397U (zh) | 一种电网智能漏电保护器 | |
CN206004372U (zh) | 一种适用于物联网遥控设备的蓄电池充电电路 | |
CN205406872U (zh) | 一种过压保护电力插座 | |
CN205123572U (zh) | 一种智能防浪涌电源控制器 | |
CN205645686U (zh) | 一种继电器延时驱动电路 | |
CN205248193U (zh) | 一种继电器延时控制电路 | |
CN205609442U (zh) | 一种定时控制器 | |
CN205353637U (zh) | 一种交流负载延时开启控制器 | |
CN205563159U (zh) | 一种采用继电器的智能延时控制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