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08475U - 带诱导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 - Google Patents
带诱导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08475U CN205908475U CN201620939209.9U CN201620939209U CN205908475U CN 205908475 U CN205908475 U CN 205908475U CN 201620939209 U CN201620939209 U CN 201620939209U CN 205908475 U CN205908475 U CN 2059084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peller
- double
- pump
- inducer
-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诱导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包括壳体,壳体两端为进口构成双进口,壳体中部为出口,出口处设有叶轮,出口处的叶轮为双吸叶轮,在两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壳体内设有叶轮;两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叶轮为多级且对称布置在出口处的双吸叶轮的两侧;靠近进口处的叶轮为首级叶轮。在两端进口和对应的首级叶轮之间分别设置有诱导轮,除末级叶轮(出口处叶轮)为双吸叶轮外,首级叶轮和其余级叶轮均为单吸叶轮。本离心泵在相同条件下比没有诱导轮的单吸叶轮泵具有更高的耐汽蚀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平衡多级离心泵,具体涉及一种带诱导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属于离心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是泵两端分别为泵的进口(双进口)并由单吸叶轮对称布置(要求两端的单级叶轮除旋向不同外其余结构完全相同并对称布置)、中间为泵的出口并由双吸叶轮构成的;泵中间的双吸叶轮壳体需要设计成蜗壳式,两端的单级叶轮壳体既可设计成导叶式(如图1所示)也可设计成蜗壳式结构(如图2所示)。该结构泵具有结构简单和容易铸造加工的特点,虽解决了常规泵无法实现较大流量中高扬程的参数输送要求,但在泵进口压力稍有不足介质容易汽化时,泵两端第一级(首级)单吸叶轮就会汽蚀,一般汽蚀会增大泵运行时的振动和噪声,降低泵的寿命,汽蚀严重时会造成泵无法使用的状况。这就需要通过结构更改或者提高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两端第一级(首级)叶轮的耐汽蚀性能才能确保泵在进口压力稍有不足介质容易汽化情况下的运行可靠性及泵的使用寿命。为了达到用户吸入要求只有降低双进口泵的汽蚀余量,而在泵转速和流量参数已定的情况下,只能在泵结构本身上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诱导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本离心泵具有更高的耐汽蚀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带诱导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包括壳体和转子,壳体两端为进口构成双进口,壳体中部为出口,出口处的转子上设有叶轮,出口处的叶轮为双吸叶轮,在两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壳体内的转子上设有叶轮;两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叶轮为多级且对称布置在出口处的双吸叶轮的两侧;靠近进口处的叶轮为首级叶轮。在两端进口和对应的首级叶轮之间的转子上分别设置有诱导轮,首级叶轮和其余级叶轮均为单吸叶轮。
所述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为节段式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所述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为蜗壳式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结构把双进口泵两端第一级(首级)单吸叶轮前增加抗汽蚀性能较好的诱导轮,这样原通过泵第一级(首级)单吸叶轮的流体就需先通过抗汽蚀性能较好的诱导轮。泵运转时相当于轴流式叶轮诱导轮自动对通过的流体加压,从而提高诱导轮后的叶轮进口处压力,因此从诱导轮流出的液体到首级叶轮进口就不容易汽蚀,即相对的提高了泵第一级叶轮处进口处的汽化压力富裕量,而且诱导轮本身的抗汽蚀性能较强,对汽蚀容忍度大,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泵第一级单吸叶轮前增加诱导轮比没有诱导轮具有更高的耐汽蚀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首级单吸叶轮节段式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首级单吸叶轮蜗壳式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诱导轮的节段式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诱导轮的蜗壳式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带诱导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包括壳体和转子,壳体两端为进口构成双进口,壳体中部为出口,出口处的转子上设有叶轮,出口处的叶轮为双吸叶轮,在两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壳体内的转子上设有叶轮;两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叶轮为多级且对称布置在出口处的双吸叶轮的两侧;靠近进口处的叶轮为首级叶轮。在两端进口和对应的首级叶轮之间的转子上分别设置有诱导轮,除末级叶轮(即出口处的叶轮)为双吸叶轮,首级叶轮和其余级叶轮均为单吸叶轮。
本离心泵结构形式为卧式,两端为泵的进口且两端进口的首级单吸叶轮前有诱导轮,中间出口处的叶轮采用双吸叶轮。本实用新型离心泵包括两端泵体结构为导叶、中间出水壳体为蜗壳的节段式带诱导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和泵体结构全为蜗壳的带诱导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分别对两种离心泵进行说明。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诱导轮的节段式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结构示意图。结构完全相同但旋向不同的单吸叶轮2对称布置在出口处双吸叶轮6的两端,与两进水段1构成节段式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的两端进口,涡壳式出水段5构成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的中间出口。与各自所在侧单吸叶轮2旋向相同的导叶3分别装在出水段两侧的中段4内并和两进水段1、涡壳式出水段5构成节段式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壳体。在两端进口首级叶轮与进水段1间设置了诱导轮7,泵输送介质同时从两端进水段1先通过抗汽蚀性能好的诱导轮7,诱导轮7进行加压后再进入单吸叶轮2,然后逐级加压后进入出口处双吸叶轮6,最后从涡壳式出水段5进入泵的出口。由于除诱导轮外两端单级叶轮2对称布置(两端单吸叶轮级数可同时增减,图中叶轮级数仅供示意),该泵叶轮产生的轴向力自动平衡,同时由于没有平衡水管和高低区的密封装置,也就减少了泵的泄漏,提高了效率。该径向剖分节段结构泵设置诱导轮后不但实现了大流量中高扬程参数的介质输送,而且解决了在泵进口相同压力和使用参数下,由于泵进口压力稍有不足介质容易汽化时泵两端第一级(首级)单吸叶轮就会汽蚀的问题,提高了泵的适用范围。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诱导轮的蜗壳式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结构示意图。水平轴向剖分具有蜗壳式流道的泵体2、泵盖3构成蜗壳式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的壳体,壳体两端分别留有进口构成双进口,壳体中间为泵的出口。结构完全相同但旋向不同的单吸叶轮4对称布置在双吸叶轮5的两端。泵输送介质同时从泵体2、泵盖3两端先通过首级叶轮(第一级)前的诱导轮6,通过诱导轮6加压后再进入单吸叶轮4,并逐级加压后进入出口处双吸叶轮5,最后从泵体2、泵盖3中间的流道进入泵的出口。由于泵两端进口处的输送介质还没有被叶轮加压,压力较低,保证了该处的轴封1密封有效性,同时该泵没有平衡水管和高低区的密封装置,也就减少了泵的泄漏,提高了效率。另外泵两端单吸叶轮对称布置(叶轮级数可同时增减,图中的叶轮级数仅供示意),该泵叶轮产生的轴向力自动平衡。该轴向剖分中开结构泵是采用水平剖分双进口壳体来实现了大流量中高扬程参数的介质输送,同时采用诱导轮6来解决在泵进口相同压力和使用参数下,由于泵进口压力稍有不足介质容易汽化时泵两端第一级(首级)单吸叶轮就会汽蚀的问题,提高了泵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带诱导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除为了避免传统的多级离心泵设置平衡水管和高低压区密封装置造成了不必要的容积损失外,同时也降低了由双吸叶轮组成的多级离心泵壳体的复杂结构,本结构采用诱导轮来提高泵的汽蚀性能。该泵两端第一级叶轮前设置有诱导轮,然后次级单吸叶轮对称布置,中间为双吸叶轮,泵的进口分别在两端形成,构成双进口,泵的出口在中间。本离心泵包括壳体结构形式为导叶的节段式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和壳体结构全为涡壳的蜗壳式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
本离心泵没有平衡水管和高低压密封装置,提高了泵组效率,而且泵在结构上使叶轮自身产生的轴向力自动平衡,两端第一级叶轮前使用诱导轮来提高泵的汽蚀性能和增加泵对进口压力的适用范围。
最后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3)
1.带诱导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包括壳体和转子,壳体两端为进口构成双进口,壳体中部为出口,出口处的转子上设有叶轮,出口处的叶轮为双吸叶轮,在两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壳体内的转子上设有叶轮;两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叶轮为多级且对称布置在出口处的双吸叶轮的两侧;靠近进口处的叶轮为首级叶轮,其特征在于:在两端进口和对应的首级叶轮之间的转子上分别设置有诱导轮,首级叶轮和其余级叶轮均为单吸叶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诱导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为节段式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诱导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为蜗壳式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39209.9U CN205908475U (zh) | 2016-08-25 | 2016-08-25 | 带诱导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39209.9U CN205908475U (zh) | 2016-08-25 | 2016-08-25 | 带诱导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08475U true CN205908475U (zh) | 2017-01-25 |
Family
ID=57801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939209.9U Active CN205908475U (zh) | 2016-08-25 | 2016-08-25 | 带诱导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08475U (zh) |
-
2016
- 2016-08-25 CN CN201620939209.9U patent/CN2059084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708246U (zh) | 具有自调节叶片的微小型离心血液泵 | |
CN108361205B (zh) | 一种离心泵叶轮及包含该离心泵叶轮的lng潜液泵 | |
CN107050543A (zh) | 一种具有自调节叶片的微小型离心血液泵 | |
CN2816434Y (zh) | 用于水泵的加涡室结构 | |
CN114876859A (zh) | 一种工业流体输送装置 | |
CN205243867U (zh) | 一种旋流泵 | |
CN205937140U (zh) | 首级双吸叶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 | |
CN106640667B (zh) | 一种导流壳式的双级双吸离心泵 | |
CN202597229U (zh) | 泵用叶轮 | |
CN206221284U (zh) | 双进口导叶式水平中开多级离心泵 | |
CN208578778U (zh) | 一种空间导叶 | |
CN205533288U (zh) | 一种双吸多级离心泵 | |
CN205908475U (zh) | 带诱导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 | |
CN2821239Y (zh) | 双吸离心泵的改进型叶轮 | |
CN110821844A (zh) | 一种内设有导叶环的低温潜液泵 | |
CN106547951A (zh) | 一种高抗汽蚀无过载离心泵叶轮设计方法 | |
CN202597227U (zh) | 一种新型泵用叶轮 | |
CN206874490U (zh) | 轴向剖分三级离心泵 | |
CN107299911B (zh) | 一种双流道超空化离心泵叶轮 | |
CN206035832U (zh) | 双进口双吸水平中开多级离心泵 | |
CN204921479U (zh) | 一种井用潜水泵的泵壳 | |
CN203488256U (zh) | 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 | |
CN209539573U (zh) | 一种高效双级离心再生泵 | |
CN211116664U (zh) | 一种立式多级泵空间导叶体 | |
CN107218227A (zh) | 一种双叶轮离心式水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