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88256U - 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 - Google Patents

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88256U
CN203488256U CN201320553836.5U CN201320553836U CN203488256U CN 203488256 U CN203488256 U CN 203488256U CN 201320553836 U CN201320553836 U CN 201320553836U CN 203488256 U CN203488256 U CN 203488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turbine
bearing
fixe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538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厚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 Fei Pump (f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 Fei Pump (f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 Fei Pump (f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 Fei Pump (f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538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88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88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8825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涉及泵体设备领域,包括泵体、泵盖、叶轮、涡轮及轴承,所述泵盖固定于泵体内部,所述涡轮固定于轴承上,所述轴承的一端穿过泵盖且轴承伸出泵盖的部分固定有叶轮,轴承的另一端伸出泵体;所述叶轮、泵盖及涡轮沿轴承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涡轮泵壳、后盖及排气管,所述涡轮泵壳固定于泵体内部且位于靠近涡轮转动外延位置;所述后盖固定于泵体内部靠近泵体出口的位置;所述后盖上设有通孔,所述排气管一端固设于通孔,排气管的另一端伸出泵体。本实用新型具有大流量、大扬程、高效率的优点,在具备自吸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提高泵的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体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吸离心漩涡泵。
背景技术
自吸离心泵是指除第一次启动前需灌泵外,再次启动时都不需灌泵,能自动抽出吸入管内的气体而正常输送液体的泵体设备。自吸离心泵由五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叶轮,泵体,泵轴,轴承,密封环。叶轮是自吸离心泵的核心部分,它转速高出力大,叶轮上的叶片又起到主要作用。泵体也称泵壳,它是水泵的主体。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并与安装轴承的托架相连接。泵轴的作用是借联轴器和电动机相连接,将电动机的转距传给叶轮,所以它是传递机械能的主要部件。轴承是套在泵轴上支撑泵轴的构件,有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种。滚动轴承使用牛油作为润滑剂加油要适当一般为2/3~3/4的体积太多会发热,太少又有响声并发热。滑动轴承使用的是透明油作润滑剂的。间隙过小会造成叶轮与泵壳摩擦产生磨损。为了增加回流阻力减少内漏,延缓叶轮和泵壳的所使用寿命,在泵壳内缘和叶轮外援结合处装有密封环。
现有技术中的卧式自吸离心旋涡泵,如图1所示,图1为卧式自吸离心旋涡泵的截面示意图,其存在的缺点如下:
1、由于泵的进口是弯曲的,会产生沿层损失,不利于液体进入泵腔;
2、泵腔气液分离室较大即叶轮进口与泵壳间的间隙过大,运行过程中有大量的介质会回流到涡室内,影响泵的出水量,会造成很大水力损失,效率降低;
3、泵体上没有泵脚,轴悬臂较长,泵运行稳定性较差。
由于以上几点结构上的制约,该结构泵与普通离心泵相比,流量较小,效率更低,不符合高效节能的发展趋势,可适用范围较小。为此,有必要对上述结构的泵体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能够在具备自吸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泵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包括泵体、泵盖、叶轮、涡轮及轴承,所述泵盖固定于泵体内部,所述涡轮固定于轴承上,所述轴承的一端穿过泵盖且轴承伸出泵盖的部分固定有叶轮,轴承的另一端伸出泵体;所述叶轮、泵盖及涡轮沿轴承长度方向依次分布,还包括涡轮泵壳、后盖及排气管,所述涡轮泵壳固定于泵体内部且位于靠近涡轮转动外延位置;所述后盖固定于泵体内部靠近泵体出口的位置;所述后盖上设有通孔,所述排气管一端固设于通孔,排气管的另一端伸出泵体。
其中,所述涡轮泵壳包括第一涡轮泵壳及第二涡轮泵壳,所述第一涡轮泵壳的一侧与第二涡轮泵壳一侧紧贴形成涡轮转动空间。
其中,所述泵体进口为喇叭口。
其中,还包括泵脚,所述泵脚固定于泵体的外壁。
其中,所述泵脚设有螺孔,所述泵体外壁对应设有螺孔,螺栓穿过泵脚及泵体外壁的螺孔后,使泵脚与泵体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自吸离心泵中由于泵的进口是弯曲的,会产生沿层损失,不利于液体进入泵腔;腔气液分离室较大即就是叶轮进口与泵壳间的间隙过大,运行过程中有大量的介质会回流到涡室内,影响泵的出水量,会造成很大水力损失,影响泵体整体性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采用涡轮泵壳、后盖及排气管,所述涡轮泵壳固定于泵体内部且位于靠近涡轮转动外延位置,涡轮旋转使抽离涡轮泵壳与涡轮之间的空气,同时腔气液分离室的空间小,减少了介质回流,提高了泵的流量;后盖固定于泵体内部靠近泵体出口的位置,并且通过排气管将抽离的空气直接送出泵体外,便于泵进口的液体吸入叶轮。综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具备自吸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泵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卧式自吸离心旋涡泵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泵体,2-叶轮,3-泵盖,4-第一涡轮泵壳,5-涡轮,6-第二涡轮泵壳,7-后盖,8-排气管,9-轴承,10-出口,11-泵脚,12-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施方式一种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包括泵体1、泵盖3、叶轮2、涡轮5及轴承9,所述泵盖3固定于泵体1内部,所述涡轮5固定于轴承9上,所述轴承9的一端穿过泵盖3且轴承9伸出泵盖3的部分固定有叶轮2,轴承9的另一端伸出泵体1;所述叶轮2、泵盖3及涡轮5沿轴承9长度方向依次分布,还包括涡轮泵壳、后盖7及排气管8,所述涡轮泵壳固定于泵体1内部且位于靠近涡轮5转动外延位置,预留涡轮5转动空间;所述后盖7固定于泵体1内部靠近泵体1出口10的位置;所述后盖7上设有通孔,所述排气管8一端固设于通孔,排气管8的另一端伸出泵体1。上述的叶轮2上的内外表面可设置光滑面,以减少水流的摩擦损失。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涡轮泵壳包括第一涡轮泵壳4及第二涡轮泵壳6,所述第一涡轮泵壳4的一侧与第二涡轮泵壳6一侧紧贴形成涡轮转动空间,泵启动后,电动机带动轴旋转,轴上的涡轮5在第一涡轮泵壳4、第二涡轮泵壳6之间开始旋转。
本方案中的自吸离心旋涡泵的工作原理:泵进口要接一段如图3的进口管道12,泵启动前,需要注入少量的水(液面大约到泵的中心左右),泵启动后,电动机带动轴旋转,轴上的涡轮5在第一涡轮泵壳4、第二涡轮泵壳6之间开始旋转,第一涡轮泵壳4和第二涡轮泵壳6中的气液混合物,随涡轮5旋转产一定的离心力,离心力使第一涡轮泵壳4的进口附近形成低压,在第二涡轮泵壳6的出口10附近形成高压,气液混合物种的气体,从后盖7中排气管8排走。泵体中空气逐渐被涡轮5吸走后,形成低压,泵进口的液体吸入叶轮2中,液体随叶轮2旋转,产生离心力,并向四周甩出,在叶轮2中心形成低压,从叶轮2流出的液体,压力和速度增大,泵体汇集并导流,泵体流道面积逐步增大,液体流速下降,动能转变为压力能,液体从泵体出口10排出。
参阅图3,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泵体1进口为喇叭口,优选的方案中,该泵体1进口可以向外延伸一段距离,以方便外接进口管道12。
参阅图2,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泵脚11,所述泵脚11固定于泵体1的外壁。泵脚11主要对泵体1起支撑作用,使泵体1运动时稳定性较佳。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泵脚11与泵体1的拆装,所述泵脚11设有螺孔,所述泵体1外壁对应设有螺孔,螺栓穿过泵脚11及泵体1外壁的螺孔后,使泵脚11与泵体1固定。上述的固定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的固定结构,其它类似便于拆卸泵脚与泵体的结构均是可行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采用涡轮泵壳、后盖及排气管,所述涡轮泵壳固定于泵体内部且位于靠近涡轮转动外延位置,涡轮旋转使抽离涡轮泵壳与涡轮之间的空气,同时腔气液分离室的空间小,减少了介质回流,提高了泵的流量;后盖固定于泵体内部靠近泵体出口的位置,并且通过排气管将抽离的空气直接送出泵体外,便于泵进口的液体吸入叶轮。综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具备自吸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泵的整体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包括泵体、泵盖、叶轮、涡轮及轴承,所述泵盖固定于泵体内部,所述涡轮固定于轴承上,所述轴承的一端穿过泵盖且轴承伸出泵盖的部分固定有叶轮,轴承的另一端伸出泵体;所述叶轮、泵盖及涡轮沿轴承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涡轮泵壳、后盖及排气管,所述涡轮泵壳固定于泵体内部且位于靠近涡轮转动外延位置;所述后盖固定于泵体内部靠近泵体出口的位置;所述后盖上设有通孔,所述排气管一端固设于通孔,排气管的另一端伸出泵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泵壳包括第一涡轮泵壳及第二涡轮泵壳,所述第一涡轮泵壳的一侧与第二涡轮泵壳一侧紧贴形成涡轮转动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进口为喇叭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泵脚,所述泵脚固定于泵体的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脚设有螺孔,所述泵体外壁对应设有螺孔,螺栓穿过泵脚及泵体外壁的螺孔后,使泵脚与泵体固定。
CN201320553836.5U 2013-09-06 2013-09-06 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88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53836.5U CN203488256U (zh) 2013-09-06 2013-09-06 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53836.5U CN203488256U (zh) 2013-09-06 2013-09-06 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88256U true CN203488256U (zh) 2014-03-19

Family

ID=50259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53836.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88256U (zh) 2013-09-06 2013-09-06 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8825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0425A (zh) * 2018-11-05 2019-04-16 宁波沃力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高压大流量无堵转模块化多功能漩涡泵
CN109779913A (zh) * 2019-03-26 2019-05-21 浙江青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式旋涡泵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0425A (zh) * 2018-11-05 2019-04-16 宁波沃力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高压大流量无堵转模块化多功能漩涡泵
CN109779913A (zh) * 2019-03-26 2019-05-21 浙江青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式旋涡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6050B (zh) 一种双吸离心泵叶轮和涡室导流装置
CN201723460U (zh) 变频高速湿式潜水泵
CN206054312U (zh) 高效节能离心泵
CN203488256U (zh) 新型自吸离心旋涡泵
CN206035843U (zh) 高效节能单吸立式管道离心泵
CN102052349A (zh) 一种低振动低噪声离心泵蜗壳
CN101846081A (zh) 一种卧式径向多级离心泵
CN108131327A (zh) 一种基于固液两相流的离心泵的设计方法
CN204900319U (zh) 一种利用密封弹簧减小轴封磨损的叶片泵
CN1786479A (zh) 一种深井离心泵
CN204783814U (zh) 一种低比转速高效管道泵
CN203035616U (zh) 蜗壳式混流泵的压水室
CN202545340U (zh) 一种用于离心输送泵的半开放式叶轮
CN103727124B (zh) 止漏式止推轴承
CN206929087U (zh) 一种节能水泵
CN205937140U (zh) 首级双吸叶轮的双进口自平衡多级离心泵
CN108730201A (zh) 双吸液下泵
CN202040122U (zh) 一种低振动低噪声离心泵蜗壳
CN202883498U (zh) 一种提高离心泵汽蚀性能的吸入口
CN208858644U (zh) 一种具有收窄型扩压器和局部导叶的离心压缩机
CN209414180U (zh) 高性能小流量高扬程单级悬臂离心泵
CN208138157U (zh) 双吸液下泵
CN201705730U (zh) 切线泵泵体的蜗壳式结构
CN102966560B (zh) 双级离心水轮泵
CN202417951U (zh) 一种全扬程离心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