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95701U - 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95701U
CN205895701U CN201620858752.6U CN201620858752U CN205895701U CN 205895701 U CN205895701 U CN 205895701U CN 201620858752 U CN201620858752 U CN 201620858752U CN 205895701 U CN205895701 U CN 205895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ifugal blower
shunting muscle
blower assembly
side wall
circulation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587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树云
廖俊杰
熊军
高旭
朱芳勇
蔡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208587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95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95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9570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装置,涉及风机领域,主要目的在于增加离心风机组件的风量,以提升整机效率。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离心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和隔板,所述蜗壳具有蜗舌出口和出流口,所述蜗壳在所述蜗舌出口与所述出流口之间形成出流通道;所述隔板具有与所述出流通道相对应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将所述出流通道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出流通道;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在沿蜗舌出口至出流口的方向上呈逐渐减薄的趋势。其中,隔板的厚度在出流口处达到最薄,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增大出流口的面积,进而使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机组件的风量增大,提高了整机的效率。

Description

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离心风机组件具有蜗壳和用于将蜗壳的内部分隔成两个腔室的中间隔板。其中,由于蜗壳的非对称流道结构,蜗壳的出流均匀性较差,气流在蜗壳的出流口处的流动较为紊乱。另外,离心风机组件的中间隔板的尾端容易产生气流漩涡,以及产生气流分离噪音。以上这些缺陷都会造成风机效率低下,影响离心风机组件的整机性能,因此有待对离心风机组件的结构进行优化,以解决上述的这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心风机组件,主要目的在于增加离心风机组件的风量,以提升整机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离心风机组件的空调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和隔板,所述蜗壳具有蜗舌出口和出流口,所述蜗壳在所述蜗舌出口与所述出流口之间形成出流通道;所述隔板具有与所述出流通道相对应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将所述出流通道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出流通道;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在沿蜗舌出口至出流口的方向上呈逐渐减薄的趋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前述的离心风机组件中,可选的,
所述第一部分在沿厚度方向上相背的两个外表面为面对称结构。
在前述的离心风机组件中,可选的,离心风机组件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筋,设置在所述出流通道内,用于对所述出流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分流。
在前述的离心风机组件中,可选的,所述蜗壳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出流通道的一个侧壁的第一侧壁板,所述第一侧壁板与所述蜗壳的蜗舌相对;
所述第一分流筋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分流筋置于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应的子出流通道内,且在所述第一部分上向所述出流口的方向延伸。
在前述的离心风机组件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分流筋的与所述蜗舌出口相对的一端为直线段。
在前述的离心风机组件中,可选的,当所述第一分流筋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在沿背离所述第一侧壁板的方向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分流筋的直线段逐渐向背离所述第一侧壁板的方向倾斜。
在前述的离心风机组件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分流筋的与所述蜗舌出口相背的一端为圆弧段,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直线段平滑过渡;
所述圆弧段在向着背离所述第一侧壁板的方向上弯曲。
在前述的离心风机组件中,可选的,当所述第一分流筋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在沿背离所述第一侧壁板的方向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分流筋的圆弧段的圆弧角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在前述的离心风机组件中,可选的,当所述第一分流筋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分流筋在沿背离所述第一侧壁板的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
在前述的离心风机组件中,可选的,在沿背离所述第一侧壁板的方向上,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分流筋依次远离所述蜗舌出口设置。
在前述的离心风机组件中,可选的,在沿背离所述第一侧壁板的方向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分流筋的沿垂直于隔板横向截面的方向上的长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所述横向截面为隔板的沿出流口方向的横向截面。
在前述的离心风机组件中,可选的,所述蜗壳还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出流通道的另一个侧壁的第二侧壁板;所述第二侧壁板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
其中,所述第一分流筋的顶端相对所述第一侧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分流筋的顶端距所述第二侧壁板之间的距离。
在前述的离心风机组件中,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的另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筋。
在前述的离心风机组件中,可选的,所述第二分流筋与所述第一分流筋对称设置。
在前述的离心风机组件中,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外表面在靠近所述出流口处设有多个凹点。
在前述的离心风机组件中,可选的,所示离心风机组件为双吸式离心风机组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其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隔板的第一部分的厚度在沿蜗舌出口至出流口的方向上呈逐渐减薄的趋势,并在出流口处达到最薄,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增大出流口的面积,进而使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机组件的风量增大,提高了整机的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心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心风机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心风机组件隐藏第二侧壁板时的侧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板的第一部分与第一侧壁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板与第一分流筋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离心风机组件100,包括蜗壳1、隔板2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筋3。蜗壳1具有蜗舌出口11和出流口12。蜗壳1在蜗舌出口11与出流口12之间形成出流通道10。其中,隔板2具有与出流通道10相对应的第一部分201,该第一部分201将出流通道10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出流通道,优选的,第一部分201将出流通道10分隔成两个子出流通道101和102。离心风叶在工作时产生的气流可以流经相应的子出流通道,并从蜗壳1的出流口12流出。上述的蜗壳1具有第一侧壁板4,该第一侧壁板4形成前述出流通道10的一个侧壁。该第一侧壁板4与蜗壳1的蜗舌13相对。上述的第一分流筋3设置在第一部分201的第一侧面21上。第一分流筋3置于与第一侧面21相对应的子出流通道101内,且在第一部分201上向出流口12的方向延伸,第一分流筋3用于对相应子出流通道101内的气流进行分流。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蜗壳1的出流口12处絮乱的气流,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隔板2的第一部分201上设置的第一分流筋3可以对子出流通道101内的气流进行分流,从而使从蜗壳1的出流口12流出的气流能够更加均匀,使得出流气流的絮流度降低,进而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机组件100的整机出风的舒适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前述的蜗壳1可以为离心蜗壳。
如图2和图3所示,前述第一分流筋3的与蜗舌出口11相对的一端可以为直线段31,以减小气流的冲击损失,提高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机组件100的出风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4所示,前述第一分流筋3的与蜗舌出口11相背的一端为圆弧段32,圆弧段32与直线段31平滑过渡。圆弧段32在向着背离第一侧壁板4的方向a上弯曲,该圆弧段32主要起到导流和分流的作用,以进一步降低气流在子出流通道10内流动的阻力,提高了气流的流动均匀性。
如图1至图4所示,前述第一分流筋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且沿背离第一侧壁板4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该两个以上的第一分流筋3可以相互配合,以进一步对子出流通道101内的气流进行分流和导向,使蜗壳1的出流口12处的气流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机组件100的整机出风的舒适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沿背离第一侧壁板4的方向a上,前述的两个以上的第一分流筋3可以依次远离蜗舌出口11设置,以减小气流的冲击损失,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机组件100的整机出风效率。
如图4所示,在沿背离第一侧壁板4的方向a上,前述两个以上的第一分流筋3的直线段31逐渐向背离第一侧壁板4的方向倾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出流通道10的蜗舌出口11端为小口端,出流通道10的出流口12端为大口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置,可以将出流通道10内的气流从小口端均匀地导入到大口端,从而使子出流通道101内的气流分布能够更加均匀,进而使蜗壳1的出流口12处的气流分布也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机组件100的整机出风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在沿背离第一侧壁板4的方向a上,前述两个以上的第一分流筋3的圆弧段32的圆弧角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以进一步将出流通道10内的气流从小口端均匀地导入到大口端,从而使子出流通道10内的气流分布能够更加均匀,进而使蜗壳1的出流口12处的气流分布也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机组件100的整机出风的舒适性。其中,图4给出了第一分流筋3的数量为三个的示例,如图4所示,图4中的α>β>γ。
如图4所示,在沿背离前述第一侧壁板4的方向a上,前述两个以上的第一分流筋3的沿垂直于隔板2横向截面的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以进一步减小气流的冲击损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机组件100的整机出风效率。其中,本示例中的“横向截面”是指隔板2的沿出流口方向的横向截面。图4给出了第一分流筋3的数量为三个的示例,如图4所示,图4中的m1<m2<m3。
如图1所示,前述的蜗壳1还具有第二侧壁板5,该第二侧壁板5用于形成前述出流通道10的另一个侧壁。第二侧壁板5与第一部分201的第一侧面21相对。其中,第一分流筋3的顶端相对第一侧面21的距离H小于或等于第一分流筋3的顶端距第二侧壁板5之间的距离,以降低第一分流筋3对出流气流的阻尼作用,减小气流的冲击损失。
如图5所示,前述隔板2的第一部分201包括与第一侧面21相背的第二侧面22,第二侧面22与另一个子出流通道102相对应。
在前述的离心风机组件100中,如图5所示,第二侧面2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筋6,第二分流筋6设置在另一子出流通道102内。优选的,该第二分流筋6与前述的第一分流筋3对称设置。如此,第一分流筋3可以与第二分流筋6配合,对两个子出流通道101和102内的气流均进行分流和导向,从而使从蜗壳1的出流口12流出的气流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离心风机组件100的整机出风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前述第一部分201的第一侧面21与第二侧面22为面对称结构。第一部分201的厚度L在沿蜗舌出口11至出流口12的方向上呈逐渐减薄的趋势。第一部分201的厚度在出流口12处达到最薄,从而可以增大出流口12的面积,进而使整机的风量增大,提高了整机的效率;另外,还可以降低隔板2尾端处气流漩涡的强度。
如图1至图5所示,前述第一部分的外表面在靠近出流口12处设有多个凹点,以减小出流气体的紊流度,提高风机的效率。另外,还可以降低气流的分流噪音,从而使整机的噪音得到降低。优选的的,上述的多个凹点7可以均匀分布。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前述的离心风机组件100可以为双吸式离心风机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其包括上述任一示例中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100。本实施例中的空调装置由于设置上述离心风机组件100的缘故,因此也具有提高离心风机组件的出流口处气流的均匀性,以提升整机出风的舒适性的优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离心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和隔板,所述蜗壳具有蜗舌出口和出流口,所述蜗壳在所述蜗舌出口与所述出流口之间形成出流通道;所述隔板具有与所述出流通道相对应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将所述出流通道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出流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在沿蜗舌出口至出流口的方向上呈逐渐减薄的趋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在沿厚度方向上相背的两个外表面为面对称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分流筋,设置在所述出流通道处,用于对所述出流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分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出流通道的一个侧壁的第一侧壁板,所述第一侧壁板与所述蜗壳的蜗舌相对;
所述第一分流筋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分流筋置于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应的子出流通道内,且在所述第一部分上向所述出流口的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流筋的与所述蜗舌出口相对的一端为直线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分流筋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在沿背离所述第一侧壁板的方向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分流筋的直线段逐渐向背离所述第一侧壁板的方向倾斜。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流筋的与所述蜗舌出口相背的一端为圆弧段,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直线段平滑过渡;
所述圆弧段在向着背离所述第一侧壁板的方向上弯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分流筋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在沿背离所述第一侧壁板的方向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分流筋的圆弧段的圆弧角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9.如权利要求4至6、8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分流筋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分流筋在沿背离所述第一侧壁板的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沿背离所述第一侧壁板的方向上,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分流筋依次远离所述蜗舌出口设置。
11.如权利要求4至6、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沿背离所述第一侧壁板的方向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分流筋的沿垂直于隔板横向截面的方向上的长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所述横向截面为隔板的沿出流口方向的横向截面。
12.如权利要求4至6、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还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出流通道的另一个侧壁的第二侧壁板;所述第二侧壁板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
其中,所述第一分流筋的顶端相对所述第一侧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分流筋的顶端距所述第二侧壁板之间的距离。
13.如权利要求4至6、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的另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分流筋。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筋与所述第一分流筋对称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2、4至6、8、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的外表面在靠近所述出流口处设有多个凹点。
16.如权利要求1、2、4至6、8、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示离心风机组件为双吸式离心风机组件。
17.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组件。
CN201620858752.6U 2016-08-09 2016-08-09 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95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58752.6U CN205895701U (zh) 2016-08-09 2016-08-09 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58752.6U CN205895701U (zh) 2016-08-09 2016-08-09 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95701U true CN205895701U (zh) 2017-01-18

Family

ID=57781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58752.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95701U (zh) 2016-08-09 2016-08-09 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957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2101A (zh) * 2016-08-09 2016-1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2101A (zh) * 2016-08-09 2016-1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装置
CN106122101B (zh) * 2016-08-09 2018-10-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6404B (zh) 一种带有辅助进风通道的吸油烟机
CN210662985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06122101A (zh) 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装置
CN105509280A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106958901A (zh) 一种下水装置及冷风扇
CN108317564A (zh) 排烟装置
CN205895701U (zh) 离心风机组件及空调装置
CN205448209U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105020757B (zh) 一种可形成人造龙卷风的吸油烟机风机结构
CN203848360U (zh) 一种可形成人造龙卷风的吸油烟机风机结构
CN206001645U (zh) 送风设备及其多孔板
CN206285057U (zh) 用于吸尘器的电机罩、具有其的电机和吸尘器
CN205807552U (zh) 一种侧吸式油烟机
CN105444388B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107355424A (zh) 轴流风叶及具有其的风机和空调器室外机
CN207258968U (zh) 一种电梯循环通风结构
CN204003615U (zh) 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
CN206919271U (zh) 一种下水装置及冷风扇
CN208991706U (zh) 一种射砂装置
CN205448026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062572B (zh) 挂吊式空调内机
CN105202009B (zh) 压缩机轴承以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05475435U (zh) 一种新型泵站检修平台整流防涡装置
CN104555931B (zh) 制氧机
CN107036265A (zh) 导风条、风道壳及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