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86539U - 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86539U
CN205886539U CN201620811935.2U CN201620811935U CN205886539U CN 205886539 U CN205886539 U CN 205886539U CN 201620811935 U CN201620811935 U CN 201620811935U CN 205886539 U CN205886539 U CN 205886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ion
tower
tail gas
absorption
stor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119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小波
朱志坤
吴晓军
彭发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tan Design &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tan Design &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tan Design &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tan Design &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119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86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86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86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包括低浓度吸收塔和高浓度吸收塔,每个吸收塔底部连接循环泵和换热器,两个吸收塔之间设有混合液储罐,每个换热器出料口分为两路,一路返回至吸收塔内形成内循环,另一路流入混合液储罐,混合液储罐与高浓度吸收塔之间设有混合液循环泵和混合液换热器,混合液储罐的混合液进入高浓度吸收塔中上部再喷淋,处理后的尾气从吸收塔顶部排出。本实用新型节省了塔前冷却器、冷凝器及分离罐,其节能效果显著,无需低温水,极大减轻了后续精馏操作的能耗,具有显著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本工艺能显著减少循环水、低温水的用量,并且能制成更高浓度的吸收液。

Description

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及石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减少循环水、低温水的用量,并且能制成更高浓度的吸收液的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吸收法对排放尾气中有效组分进行回收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单元操作,吸收液的浓度主要取决于尾气浓度,尾气浓度越高则吸收液的平衡浓度越大,吸收液的实际吸收浓度也越大。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浓度的高温尾气,常见的工艺为将各种浓度的高温尾气混合后,进行降温冷凝回收有效组分,然后在进吸收塔吸收、或者是对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单独冷凝然后再进吸收塔进行吸收。对于低浓度尾气,采用直接冷凝只能得到低浓度的回收液,而对于高浓度尾气,采用直接冷凝能得到较高浓度的回收液(与空气湿度也相关,空气湿度越低,得到的回收液浓度就越高),而后续吸收塔中由于进气有效组分浓度低(已经过冷凝吸收),因此塔底吸收液浓度就比较低。根据有效组分沸点不同,冷凝段需要消耗大量循环水、低温水等其他冷媒。传统回收方案冷媒的用量大,回收液浓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
所述的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浓度吸收塔和高浓度吸收塔,低浓度吸收塔底部依次连接低浓度循环泵和低浓度换热器,高浓度吸收塔底部依次连接高浓度循环泵和高浓度换热器,两个吸收塔之间设有混合液储罐,每个吸收塔上部设有新鲜软水进口,下部设有尾气进口,低浓度换热器出料口分为两路,一路返回至低浓度吸收塔内形成内循环,另一路流入混合液储罐,高浓度吸收塔中部设置出液口,出液口与混合液储罐连接,高浓度换热器出料口分为两路,一路返回至高浓度吸收塔内形成内循环,另一路流入混合液储罐,混合液储罐与高浓度吸收塔之间设有混合液循环泵和混合液换热器,混合液储罐的混合液进入高浓度吸收塔中上部再喷淋,处理后的尾气从吸收塔顶部排出。
所述的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换热器出料口与对应吸收塔的中上部连通,换热器出料口的吸收液从吸收塔的中上部进入吸收塔内循环。
所述的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高浓度吸收塔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塔板结构,下部为填料结构,上层新鲜软水吸收为塔板吸收,其余回流液及循环液为填料吸收。
所述的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直接分段式吸收,利用蒸发吸收热量,低浓度气体进入低浓度吸收塔制成稀液,稀液进入高浓度吸收塔进行再喷淋吸收,制成高浓度的吸收液。
所述的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高温尾气按浓度进行分段,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将不同浓度段的高温尾气依次按顺序进入对应的吸收塔中,用新鲜软水进行吸收;
2)每个吸收塔与循环泵、换热器连接形成内循环,从吸收塔底部出来的吸收后稀液部分返回吸收塔形成循环,相邻的高浓度吸收塔中部抽出部分稀液与低浓度吸收塔的吸收后稀液混合,经换热器换热后,再进入高浓度吸收塔进行喷淋吸收,最后得到高浓度的吸收液。
所述的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高温尾气中能回收的有效组分为极性高,挥发度小、沸点高且在水中互溶或溶解度较大的物质。
所述的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高温尾气中能回收的有效组分为胺类、醇类、酮类或酸类。
所述的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高温尾气中能回收的有效组分选自甲酰胺、DMAC、乙二醇、丙二醇、乙酸、丙酸、二甲基亚砜或N-甲基吡咯烷酮。
所述的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吸收后稀液从吸收塔的中上部返回至吸收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高浓度吸收塔上层新鲜水吸收为塔板吸收、其余回流液及循环液为填料吸收,既保证了吸收效率又减少了能耗;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吸收组分、现有流程的分析,提出了直接分段式吸收装置,高效节能回收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中的有效组分,使最后一个高浓度吸收塔要处理更高浓度的尾气,与现有工艺相比,本实用新型节省了塔前冷却器、冷凝器及分离罐,其节能效果显著,循环水耗量降低90%,无需低温水,且吸收液浓度达到49%,极大减轻了后续精馏操作的能耗,具有显著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低浓度吸收塔,2-低浓度循环泵,3-低浓度换热器,4-混合液储罐,5-混合液循环泵,6-高浓度吸收塔,7-高浓度换热器,8-高浓度循环泵,9-混合液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包括低浓度吸收塔1和高浓度吸收塔6,用于处理两种浓度的高温尾气,如果需要处理多种浓度的尾气,可以继续连接多个高浓度吸收塔及对应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低浓度吸收塔1底部依次连接低浓度循环泵2和低浓度换热器3,高浓度吸收塔6底部依次连接高浓度循环泵8和高浓度换热器7,两个吸收塔之间设有混合液储罐4,每个吸收塔上部设有新鲜软水进口,下部设有尾气进口,低浓度换热器3出料口分为两路,一路返回至低浓度吸收塔1内形成内循环,另一路流入混合液储罐4,高浓度吸收塔6中部设置出液口,出液口与混合液储罐4连接,高浓度换热器7出料口分为两路,一路返回至高浓度吸收塔6内形成内循环,另一路流入混合液储罐4,混合液储罐4与高浓度吸收塔6之间设有混合液循环泵5和混合液换热器9,混合液储罐4的混合液进入高浓度吸收塔6中上部再喷淋,处理后的尾气从吸收塔顶部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回收装置用于处理的是两种不同浓度的尾气,分为低浓度尾气和高浓度尾气,低浓度吸收塔1底部设有低浓度尾气进口,顶部设有新鲜软水进口和处理后低浓度尾气排放口,高浓度吸收塔6底部设有高浓度尾气进口,顶部设有新鲜软水进口和处理后高浓度尾气排放口,两个吸收塔的循环液进口都设置在吸收塔中上部,与位于新鲜软水进口,一方面能避免吸收液中的废气被气体带出,另一方面能增加气体吸收量,提高其浓度,低浓度吸收塔1底部出来的部分吸收液与高浓度吸收塔6中部抽出的吸收液在混合液储罐4中混合后,由混合液循环泵5泵入混合液换热器9换热后,又返回至高浓度吸收塔6中,喷淋吸收,进一步增加气体废气中的有效成分吸收量,从而得到高浓度的吸收液,两个吸收塔塔顶排放气中有效成分达到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艺,有效组分以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例,用新鲜水对两种浓度的DMAC尾气进行吸收,高浓度尾气中DMAC含量为0.568%,温度为85℃,流量105000 m3/h ,低浓度尾气中DMAC含量为0.117%,温度为140℃,流量58700 m3/h。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艺,采用如图1所示工艺,低浓度尾气进入低浓度吸收塔1,高浓度尾气进入高浓度吸收塔6,排放气中DMAC达到排放标准,排放液DMAC浓度理论最高可达到60%多,考虑经济、吸收塔效率等问题,本工艺最佳吸收液浓度为30%~50%左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艺,利用新鲜水喷淋汽化来降低进料气的温度,低浓度换热器、高浓度换热器及混合液换热器主要作用为稳定吸收塔的温度分布,移走剩余热量,仅用循环水即可。循环水用量与进气湿度相关。进气湿度越大循环水使用量越大,以40℃时70%相对湿度进料计算,本工艺可节省约90%的循环水,无需低温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艺,考虑到塔板压降、填料润湿率、吸收液浓度等要素,高浓度吸收塔6上层新鲜水吸收为塔板吸收、其余回流液及循环液为填料吸收,既保证了吸收效率又减少了能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艺,如不同浓度尾气数量较多,例如三种浓度差别较大的尾气,可增加一个中浓度吸收塔,附属设备和低浓度吸收塔1一样,形成中浓度稀液后,进入高浓度吸收塔6适当进料位置。形成的稀液或中稀液等均应进入高浓度吸收塔6的适当位置,以此形成高浓度吸收液。
实施例1
吸收组分为二甲基乙酰胺(DMAC),用新鲜水对两种浓度的DMAC尾气进行吸收,两种尾气组成如下:
传统工艺先对尾气Ⅱ冷凝至35℃,冷凝液中DMAC含量约为39%(尾气Ⅱ中约80%的DMAC被冷凝至液体),需消耗循环水312t/h,低温水130t/h;尾气Ⅰ冷凝至35℃,冷凝液中DMAC含量约为15%(尾气Ⅱ中约66%的DMAC被冷凝至液体),需消耗循环水300t/h,低温水40t/h。冷凝后的尾气Ⅰ和尾气Ⅱ混合后进入吸收塔,吸收液浓度约为10%左右,总的冷凝吸收液浓度在28%左右,总循环水用量612t/h,低温水170t/h。
采用直接分段式吸收工艺,尾气Ⅰ在低浓度吸收塔降温喷淋吸收,塔底得到5%左右的DMAC稀液,塔顶气体达标排放,尾气Ⅱ进入高浓度吸收塔进行降温喷淋吸收,中部回流液与低浓度吸收塔塔底的DMAC稀液混合后返回中上部,塔底得到49%的 DMAC吸收液,塔顶气体达标排放。循环水用量60t/h左右,无需低温水。
高浓度吸收塔要处理更高浓度的尾气,因此塔高较原工艺高,但新工艺节省了塔前冷却器、冷凝器及分离罐,总的设备投资基本与原工艺相当。本工艺节能效果显著,循环水耗量降低90%,无需低温水,且吸收液浓度达到49%,极大减轻了后续精馏操作的能耗,具有显著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实施例2
吸收组分为乙二醇(EG),用新鲜水对两种浓度的EG尾气进行吸收,两种尾气组成如下:
由于EG沸点较高,因此冷凝只需循环水即可,冷却至40℃,冷凝液中EG含量约为38.5%(尾气Ⅰ中约93%的EG被冷凝至液体),需消耗循环水40t/h,;尾气Ⅱ冷凝至40℃,冷凝液中EG含量约为51%(尾气Ⅱ中约95%的EG被冷凝至液体),需消耗循环水60t/h。冷凝后的尾气Ⅰ和尾气Ⅱ混合后进入吸收塔,吸收液浓度在5%以下,因EG沸点高,冷凝回收率高,不应与回收液混合,这样得到的EG含量在46%左右, 总循环水用量100t/h。
采用直接分段式吸收工艺,尾气Ⅰ在低浓度吸收塔降温喷淋吸收,塔底得到10%左右的EG稀液,塔顶气体达标排放,尾气Ⅱ进入高浓度吸收塔进行降温喷淋吸收,中部回流液与低浓度吸收塔塔底的EG稀液混合后返回中上部,塔底得到62%的 EG吸收液,塔顶气体达标排放。循环水用量4t/h左右。
实施例3
吸收组分为丙酸,用新鲜水对两种浓度的丙酸尾气进行吸收,两种尾气组成如下:
对尾气Ⅰ冷凝至30℃,冷凝液中DMAC含量约为36.4%(尾气Ⅱ中约77%的丙酸被冷凝至液体),需消耗循环水330t/h,低温水240t/h;尾气Ⅱ冷凝至30℃,冷凝液中DMAC含量约为17.4%(尾气Ⅱ中约72%的丙酸被冷凝至液体),需消耗循环水287t/h,低温水330t/h。冷凝后的尾气Ⅰ和尾气Ⅱ混合后进入吸收塔,吸收液浓度约为8%左右,总的冷凝吸收液浓度在27%左右,总循环水用量612t/h,低温水170t/h。
采用直接分段式吸收工艺,尾气Ⅰ在低浓度吸收塔降温喷淋吸收,塔底得到8%左右的丙酸稀液,塔顶气体达标排放,尾气Ⅱ进入高浓度吸收塔进行降温喷淋吸收,中部回流液与低浓度吸收塔塔底的丙酸稀液混合后返回中上部,塔底得到47.6%的丙酸吸收液,塔顶气体达标排放。循环水用量1t/h左右,无需低温水。
以上所述的三个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三个例子而已,凡是涉及到极性多种吸收组分浓度的高温尾气吸收,都可以用本实用新型工艺进行回收处理。

Claims (3)

1.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浓度吸收塔(1)和高浓度吸收塔(6),低浓度吸收塔(1)底部依次连接低浓度循环泵(2)和低浓度换热器(3),高浓度吸收塔(6)底部依次连接高浓度循环泵(8)和高浓度换热器(7),两个吸收塔之间设有混合液储罐(4),每个吸收塔上部设有新鲜软水进口,下部设有尾气进口,低浓度换热器(3)出料口分为两路,一路返回至低浓度吸收塔(1)内形成内循环,另一路流入混合液储罐(4),高浓度吸收塔(6)中部设置出液口,出液口与混合液储罐(4)连接,高浓度换热器(7)出料口分为两路,一路返回至高浓度吸收塔(6)内形成内循环,另一路流入混合液储罐(4),混合液储罐(4)与高浓度吸收塔(6)之间设有混合液循环泵(5)和混合液换热器(9),混合液储罐(4)的混合液进入高浓度吸收塔(6)中上部再喷淋,处理后的尾气从吸收塔顶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换热器出料口与对应吸收塔的中上部连通,换热器出料口的吸收液从吸收塔的中上部进入吸收塔内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高浓度吸收塔(6)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塔板结构,下部为填料结构,上层新鲜软水吸收为塔板吸收,其余回流液及循环液为填料吸收。
CN201620811935.2U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 Active CN205886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11935.2U CN205886539U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11935.2U CN205886539U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86539U true CN205886539U (zh) 2017-01-18

Family

ID=57785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11935.2U Active CN205886539U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865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3186A (zh) * 2019-04-18 2019-08-16 贵州开磷集团矿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磷酸二铵尾气洗涤器pH测量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3186A (zh) * 2019-04-18 2019-08-16 贵州开磷集团矿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磷酸二铵尾气洗涤器pH测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27955U (zh) 一种气化黑水闪蒸系统
CN101343208B (zh) 一种氯化苄生产尾气中甲苯解吸工艺
CN103411469B (zh) 一种冷却塔水蒸汽及热能回收方法及系统
CN205748040U (zh) 循环水冷却塔蒸发水汽回收除雾装置
CN103084043A (zh) 一种高效喷涂溶剂回收系统及其工艺
CN204111344U (zh) 全石墨设备废酸再生利用及回收氯化亚铁晶体处理系统
CN108658095A (zh) 一种氨水回收浓度易调节的节能回收工艺及系统
CN108726617A (zh) 一种负压氨氮废水处理及氨回收装置和工艺
CN205886539U (zh) 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装置
CN106000012B (zh) 一种含不同浓度的高温尾气高效节能回收工艺及其装置
CN102584549B (zh) 一种甲醛生产原料气的制备工艺及蒸发器
CN104784948A (zh) 节能常压蒸发合成回收系统
CN205360984U (zh) 一种利用排废氨气制备硫酸铵结晶的生产线
CN109319739A (zh) 一种氯化氢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
CN203474477U (zh) 一种多孔硝酸铵生产工艺蒸气回收利用系统
CN102698462A (zh) 生产聚合氯化铝用反应釜的酸雾冷凝节水方法及其系统
CN108662915A (zh) 浓缩蒸发器系统末效泛汽的间接换热蒸发式冷凝系统
CN211876787U (zh) 一种醋酸提浓用冷凝器
CN203613126U (zh) 一种节能高效的尿素低压分解系统
CN208520224U (zh) 浓缩蒸发器系统末效泛汽的间接换热蒸发式冷凝系统
CN1858005A (zh) 尿素工艺冷凝液节能净化回收工艺
CN206935088U (zh) 一种脱氨吸收一体化装置
CN106517243A (zh) 一种高温氨气回收装置
CN209612254U (zh) 热泵蒸发结晶系统
CN203668002U (zh) 硫磷联合装置超低温热能高效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henzhen Ruihua Tai Film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Zhejiang Titan Design & Engineering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9330000017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Energy -efficient recovery unit of high temperature tail gas who contains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9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