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82219U - 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82219U
CN205882219U CN201620624084.0U CN201620624084U CN205882219U CN 205882219 U CN205882219 U CN 205882219U CN 201620624084 U CN201620624084 U CN 201620624084U CN 205882219 U CN205882219 U CN 205882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ing portion
base frame
insulating base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240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伦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mula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mula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mula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imula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62062408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82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82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822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其构形能插接至通用串行总线Type‑C规格的传输端口上,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体、至少一接地端子、至少一电源端子、至少一配置端子、二信号传输端子与一壳体,其中,所述端子会分别穿过该绝缘座体,其插接部是分别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前端,其连接部则分别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后端,该盖体则组装至该绝缘座体的前端,且使所述插接部容纳至其中,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该配置端子的连接部会横跨至该电源端子的连接部与该第一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之间。

Description

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连接器,尤指一种应用于传输线上,且将配置脚位设置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之间的连接器,以供业者能够根据该传输线的应用方式,如:Type-C toType-A或Type-C to Micro-B等,迅速地调整电阻的连接位置。
背景技术
随着2014年所发表的USB 3.1标准,适用前述标准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简称USB)Type-C规格的连接器亦随之诞生,其中,由于传统USB界面于使用上,用户必须寻找“正确”方向才能够正常使用,造成使用者往往需重复插拔连接器,前种情况亦被使用者广为诟病,导致使用上的不良经验,因此,USB Type-C连接器是具有两大特性,一是“纤薄”,其尺寸约为3×2.5mm,更适合在日益小型化的计算设备中使用;二是“无方向性”,其正反面插入均能够使连接器正常使用,提高了使用上的便利性。
又,适用于USB 3.1标准的连接器规格,并非仅有“USB Type-C连接器”,如同USB2.0标准一般,USB 3.1标准的连接器规格仍包括“USB Type-A连接器”与“Micro-B连接器”,其中,“USB Type-A连接器”属于标准版USB接口,其较常见于个人计算机的主机上;“Micro-B连接器”属于行动设备USB接口,其较常见于智能型手机(如:安卓(Android)手机)上;意即,前述“USB Type-C连接器”、“USB Type-A连接器”与“Micro-B连接器”均能供消费者享受到USB 3.1标准的高速资料传输的功效。
诚如前述,由于随着电子设备的种类不同,其上所使用的连接器规格亦会有所差异,因此,当使用者欲连接不同的电子设备,且所述电子设备分别组装不同的连接器,例如:Nokia N1的平板计算机是采用“USB Type-C连接器”,个人计算机主机采用“USB Type-A连接器”,则使用者通常会另行使用传输线来连接平板计算机与个人计算机主机,以使平板计算机与个人计算机主机两者能相互传输信息;或者,Apple MacBook的笔记本电脑采用“USBType-C连接器”,智能型手机采用“Micro-B连接器”,使用者同样能使用传输线来连接笔记本电脑与智能型手机,以使笔记本电脑与智能型手机两者能相互传输信息。
前述传输线于生产上,其一端通常为“USB Type-C连接器”,其另一端则视生产需求,而为“USB Type-A连接器”或“Micro-B连接器”,因此,为使电子装置能够识别出该传输线的种类为“USB Type-C连接器”转“USB Type-A连接器”(即,USB Type-C to USB Type-A),或是“USB Type-C连接器”转“Micro-B连接器”(即,USB Type-C to Micro-B),根据USB3.1规范的内容,“USB Type-C连接器”会设有一配置端子(Configuration channel,简称CC),当该传输线的两端分别为“USB Type-C连接器”及“USB Type-A连接器”时,该配置端子(CC)会通过一电阻搭接至电源端子(Vbus)上;当该传输线的两端分别为“USB Type-C连接器”及“Micro-B连接器”时,该配置端子会通过一电阻搭接至接地端子(GND)上;惟,请参阅图1A-图1B所示,现有业者的作法中,均是根据使用上的需求,而将配置端子(CC)的接脚与电源端子(Vbus)的接脚相邻近(如图1A),或是将配置端子(CC)的接脚与接地端子(GND)的接脚相邻近(如图1B),意即,业者所设计的“USB Type-C连接器”于生产后,便已固定至仅能够转接至“USB Type-A连接器”或“Micro-B连接器”两者的其中之一,而无法混用,造成业者在生产与备货上即为麻烦。
综上所述可知,现有应用于传输线上的“USB Type-C连接器”的结构,未尽理想,因此,如何针对“USB Type-C连接器”于转接传输上的要求,设计出一种崭新的连接器结构,即为本实用新型在此亟欲解决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创作人凭借着多年来的实务经验,并经过不断地研究与测试后,终于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期能改善前述诸多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其构形能插接至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Type-C规格的传输端口上,该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座体,其开设有多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分别贯穿该绝缘座体的前后两端;
一第一接地端子,穿过该绝缘座体的对应贯穿孔,其插接部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前端最外侧的位置,其连接部则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后端的位置,以形成一接地脚位;
一第一电源端子,穿过该绝缘座体的对应贯穿孔,其插接部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前端位置,且邻近该第一接地端子的插接部,其连接部则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后端的位置,以形成一电源脚位;
至少一配置端子,穿过该绝缘座体的对应贯穿孔,其插接部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前端且邻近该第一电源端子的插接部,其连接部则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后端的位置,并横跨至该第一电源端子的连接部与该第一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之间,以形成一配置脚位;
一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及一第二信号传输端子,所述信号传输端子穿过该绝缘座体的对应贯穿孔,且该第一信号传输端子的插接部位在该配置端子的插接部及该第二信号传输端子的插接部之间,所述信号传输端子的连接部则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后端的位置;及
一壳体,其内设有一容纳空间,该绝缘座体的前段与其内的所述端子的插接部能伸入且容置于该容纳空间中。
其中,一电阻的两端分别搭接至该配置端子与该第一电源端子的连接部,以使该连接器处于一第一应用模式。
其中,一电阻的两端分别搭接至该配置端子与该第一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以使该连接器处于一第二应用模式。
尚包括:一第二电源端子,穿过该绝缘座体的对应贯穿孔,其插接部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前端位置,且邻近该第二信号传输端子的插接部,其连接部则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后端的位置;及一第二接地端子,穿过该绝缘座体的对应贯穿孔,其插接部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前端位置,且邻近该第二电源端子的插接部,其连接部则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后端的位置。
其中,各该端子的连接部分别设有一辅助片体,各该辅助片体由对应连接部的顶侧或底侧弯折延伸,且与对应连接部呈直交状。
其中,该第一信号传输端子的连接部位在该第一电源端子的连接部与该第二电源端子的连接部之间。
其中,该第二信号传输端子的连接部横跨至该第二电源端子的连接部与该第二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之间。
其中,该第二信号传输端子的连接部位在该第一信号传输端子的连接部与该第二电源端子的连接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各该端子的连接部分别设有一辅助片体,各该辅助片体是由对应连接部的顶侧或底侧弯折延伸,且与对应连接部呈直交状,如此,即可有效增加该连接器的脚位的焊接面积,便于工作人员在所述辅助片体上焊接对应线路,提高该连接器的生产良率。
附图说明
为使审查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A是已知连接器的脚位的一示意图;
图1B是已知连接器的脚位的另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端子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处于第一应用模式的示意图;及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处于第二应用模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是应用于一传输线上,其构形能插接至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Type-C规格的传输端口上,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示,该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座体11、一第一接地端子(GND)G1、一第二接地端子G2、一第一电源端子(Vbus)V1、一第二电源端子V2、至少一配置端子(Configuration Channel,简称CC)C1、一第一信号传输端子D1、一第二信号传输端子D2与一壳体13,在此特别声明,在该实施例中,前述连接器1的整体结构,能够被插接至适用于USB 3.1标准的传输端口,并将信息或电源传输至适用于USB 2.0标准的传输端口,但是,随着USB标准的改变,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士,当能在掌握本案的整体技术特征后,根据使用上的需求,调整该连接器1中的端子数量,故,只要连接器1的第一接地端子G1、第一电源端子V1与配置端子C1如同后续实施例所述般,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技术特征。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为方便说明,是以图2的左上方作为元件的前方,图2的右下方作为元件的后方,图2的左下方作为元件的左方,图2的右上方作为元件的右方,另,该绝缘座体11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孔110,所述贯穿孔110分别贯穿该绝缘座体11的前后两端,该第一接地端子G1及第二接地端子G2会分别穿过该绝缘座体11的对应贯穿孔110,其中,所述接地端子G1、G2的插接部G11、G21会分别位在该绝缘座体11的前端最外侧的位置,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接地端子G1的插接部G11位在最左侧的位置,第二接地端子G2的插接部G21则位在最右侧的位置,又,所述接地端子G1、G2的连接部G13、G23则分别位在该绝缘座体11的后端的位置,以分别形成一接地脚位。
复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第一电源端子V1及第二电源端子V2亦会分别穿过该绝缘座体11的对应贯穿孔110,其中,所述电源端子V1、V2的插接部V11、V21会分别位在该绝缘座体11的前端位置,且分别邻近对应的各该接地端子G1、G2的插接部G11、G2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源端子V1的插接部V11是邻近第一接地端子G1的插接部G11,第二电源端子V2的插接部V21是邻近第二接地端子G2的插接部G21,又,所述电源端子V1、V2的连接部V13、V23则分别位在该绝缘座体11的后端的位置,以分别形成一电源脚位。
复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配置端子C1会穿过该绝缘座体11的对应贯穿孔110,其中,该配置端子C1的插接部C11位在该绝缘座体11的前端,且邻近该第一电源端子V1的插接部V11,该配置端子C1的连接部C13则位在该绝缘座体11的后端的位置,并横跨至该第一电源端子V1的连接部V13与该第一接地端子G1的连接部G13之间,以形成一配置脚位,意即,由该连接器1的后方观之,请参阅图4所示,该配置脚位(即,配置端子C1的连接部C13)会位在该接地脚位(即,第一接地端子G1的连接部G13)与电源脚位(即,第一电源端子V1的连接部V13)两者间,如此,当该连接器1是处于一第一应用模式(如:USB Type-C to USB Type-A)时,业者便能够将一电阻R的两端分别搭接至该配置脚位(即,配置端子C1的连接部C13)与电源脚位(即,第一电源端子V1的连接部V13)(如图4所示);又,当该连接器1是处于一第二应用模式(如:USB Type-C to Micro B)时,业者即能将该电阻R的两端分别搭接至该配置脚位(即,配置端子C1的连接部C13)与接地脚位(即,第一接地端子G1的连接部G13)(如图5所示);故,业者仅需生产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后续仅需根据需求而调整电阻R的搭接位置,大幅提高业者生产与备货上的便利性,此外,该电阻R亦不需拉长线路而跨接至对应的接脚,有效避免发生短路的情事。
复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所述信号传输端子D1、D2同样会穿过该绝缘座体11的对应贯穿孔110,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端子D1、D2的插接部D11、D21是彼此相邻,且会位在该配置端子C1的插接部C11及该第二电源端子V2的插接部V21之间,所述信号传输端子D1、D2的连接部D13、D23则位在该绝缘座体11的后端的位置,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信号传输端子D1的连接部D13是位在该第一电源端子V1的连接部V13与该第二电源端子V2的连接部V23之间,该第二信号传输端子D2的连接部D23则横跨至该第二电源端子V2的连接部V23与该第二接地端子G2的连接部G23之间。在此特别一提的是,复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所述信号传输端子D1、D2是为USB规范的“D+”与“D-”的差动信号端子,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根据生产或使用上的需求,该第二信号传输端子D2的连接部D23能位在该第一信号传输端子D1的连接部D13与该第二电源端子V2的连接部V23之间,前述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一信号传输端子D1的连接部D13同样是位在第一电源端子V1的连接部V13与第二电源端子V2的连接部V23之间。
复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壳体13内设有一容纳空间130,该绝缘座体11的前段与其内的所述端子G1、G2、V1、V2、C1、D1、D2的插接部G11、G21、V11、V21、C11、D11、D21能伸入且容置于该容纳空间130中,其中,该壳体13的构形非仅限定于图2所示,业者能够根据生产上的需求,调整该壳体13的构形。另,当该连接器1与一电子装置的传输端口相连接时,为使该连接器1不易发生松脱,该连接器1尚包括二夹持部15,且该绝缘座体11上开设有二夹持孔115,所述夹持孔115分别贯穿该绝缘座体11的前后两端,且位在所述贯穿孔110的最外侧,所述夹持部15会分别穿过该绝缘座体11的对应夹持孔115,所述夹持部15的前端会分别位在该绝缘座体11的前端位置,且容纳于该壳体13内,所述夹持部15的后端则分别位在该绝缘座体11的后端的位置,如此,当该连接器1与传输端口相连接时,所述夹持部15便能够夹持住该传输端口的对应元件,令该连接器1能稳定地插接至该传输端口上。
另,为使所述端子G1、G2、V1、V2、C1、D1、D2的连接部G13、G23、V13、V23、C13、D13、D23具有较大的焊接面积,以便工作人员将电阻R或其它线路固定至所述连接部G13、G23、V13、V23、C13、D13、D23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以下仅以该第一接地端子G1为例,复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第一接地端子G1的连接部G13设有一辅助片体G15,该辅助片体G15是由该连接部G13的顶侧弯折延伸,且与该连接部G13呈直交状,惟,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该辅助片体G15亦可由该连接部G13的底侧弯折延伸。同理,其余端子G2、V1、V2、C1、D1、D2的连接部G23、V13、V23、C13、D13、D23亦可分别设有对应的辅助片体G25、V15、V25、C15、D15、D25。
在此特别一提的是,复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虽然前述实施例中,是以两个接地端子G1、G2,及两个电源端子V1、V2为例,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业者能够根据产品需求,而仅设有单一个接地端子(如:第一接地端子G1)及单一个电源端子(如:第一电源端子V1),因此,只要该连接器1能插接至USB Type-C规格的传输端口上,且配置脚位会位在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之间,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连接器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惟,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按凡熟悉该项技术人士,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轻易思及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Claims (8)

1.一种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其构形能插接至通用串行总线Type-C规格的传输端口上,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座体,其开设有多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分别贯穿该绝缘座体的前后两端;
一第一接地端子,穿过该绝缘座体的对应贯穿孔,其插接部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前端最外侧的位置,其连接部则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后端的位置,以形成一接地脚位;
一第一电源端子,穿过该绝缘座体的对应贯穿孔,其插接部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前端位置,且邻近该第一接地端子的插接部,其连接部则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后端的位置,以形成一电源脚位;
至少一配置端子,穿过该绝缘座体的对应贯穿孔,其插接部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前端且邻近该第一电源端子的插接部,其连接部则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后端的位置,并横跨至该第一电源端子的连接部与该第一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之间,以形成一配置脚位;
一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及一第二信号传输端子,所述信号传输端子穿过该绝缘座体的对应贯穿孔,且该第一信号传输端子的插接部位在该配置端子的插接部及该第二信号传输端子的插接部之间,所述信号传输端子的连接部则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后端的位置;及
一壳体,其内设有一容纳空间,该绝缘座体的前段与其内的所述端子的插接部能伸入且容置于该容纳空间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电阻的两端分别搭接至该配置端子与该第一电源端子的连接部,以使该连接器处于一第一应用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电阻的两端分别搭接至该配置端子与该第一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以使该连接器处于一第二应用模式。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尚包括:
一第二电源端子,穿过该绝缘座体的对应贯穿孔,其插接部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前端位置,且邻近该第二信号传输端子的插接部,其连接部则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后端的位置;及
一第二接地端子,穿过该绝缘座体的对应贯穿孔,其插接部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前端位置,且邻近该第二电源端子的插接部,其连接部则位在该绝缘座体的后端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端子的连接部分别设有一辅助片体,各该辅助片体由对应连接部的顶侧或底侧弯折延伸,且与对应连接部呈直交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信号传输端子的连接部位在该第一电源端子的连接部与该第二电源端子的连接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信号传输端子的连接部横跨至该第二电源端子的连接部与该第二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信号传输端子的连接部位在该第一信号传输端子的连接部与该第二电源端子的连接部之间。
CN201620624084.0U 2016-06-22 2016-06-22 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 Active CN205882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24084.0U CN205882219U (zh) 2016-06-22 2016-06-22 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24084.0U CN205882219U (zh) 2016-06-22 2016-06-22 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82219U true CN205882219U (zh) 2017-01-11

Family

ID=57691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24084.0U Active CN205882219U (zh) 2016-06-22 2016-06-22 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822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8809A (zh) 堆叠连接器
CN105896221A (zh) 一种转接器和双面磁吸式转换组件
CN104868285A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
CN104466578B (zh) 具有两种网络接口的网络转接卡
CN102157832B (zh) 线束连接器
WO2017118274A1 (zh) 扩展设备和串联设备
CN105281153B (zh) 一种接口、usb插头及移动终端
TWM529293U (zh) 將配置腳位設於接地腳位與電源腳位間的連接器
US8369101B2 (en) PCI-E module
CN205882219U (zh) 将配置脚位设于接地脚位与电源脚位间的连接器
CN205122939U (zh) 一种传输电能和数据的装置
CN204464601U (zh) 利用组装式舌板定位间隔板的讯号连接器
CN207303601U (zh) 一种vr/ar连接线缆
CN106649179B (zh) 一种输出串口信息的装置及转接部件和一种电子设备
CN105375177A (zh) Usb3.1插头连接器
CN104966917B (zh) 一种软硬结合板叠卡结构
CN106936046A (zh) 一种线缆
CN202454842U (zh) 内建信号增益电路的电连接器
CN205248535U (zh) 一种新型双排端子连接器
CN103763661B (zh) 智能密钥设备及音频信号传输系统
CN209056687U (zh) 可拆式连接器
CN202772354U (zh) Hdmi连接器
CN205104667U (zh) 焊接式的连接器结构
CN202872825U (zh) 交换设备
CN205004559U (zh) 一种直插式单相防雷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