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82213U - 卡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82213U
CN205882213U CN201620833980.8U CN201620833980U CN205882213U CN 205882213 U CN205882213 U CN 205882213U CN 201620833980 U CN201620833980 U CN 201620833980U CN 205882213 U CN205882213 U CN 205882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pivot
pedestal
card connector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339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田智久
松本保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82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822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卡用连接器(1)包括:一基座(11);一覆盖元件,安装于所述基座(11)的上侧;以及一排出机构,用于排出插入所述基座和所述覆盖元件之间的一卡模块。所述排出机构包括:一操作元件,能沿所述卡模块的插入方向和排出方向滑动;一支点部,安装成能够围绕一枢轴(15)旋转;一接合部,用于接合所述操作元件;以及一杠杆元件,能围绕所述枢轴(15)枢转。所述枢轴(15)设置于所述基座(11)中形成的一开口部内且仅所述枢轴(15)的周面部分经由一连结部连结于所述开口部的一周缘。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易于组装,且其排出机构的杠杆元件能顺利地枢转以排出一卡模块。

Description

卡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诸如移动电话)包括一卡用连接器,所述卡用连接器能够使用各种类型的卡,诸如SIM(用户识别模块)卡(例如,参见专利文件1)。
图9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一卡用连接器的操作的一视图。
在图中,811是卡用连接器的框架,且用于引导一卡(未示出)的引导元件813左右连接于框架811。一杠杆元件821通过一轴821c枢转设置于框架811。一推杆822也安装成能够沿其中一个引导元件813滑动。形成于杠杆元件821的一端的一力点部821b接合推杆822的前端。作用点部821a形成于杠杆元件821的另一端,作用点部821a或者与插入卡用连接器中的卡的前端接触,或者接合与卡的前端接触的一框架元件(未示出)。
当卡要从卡用连接器排出时,使用者推动推杆822的操作部822a并使推杆822沿卡的插入方向滑动。因为与推杆822的前端接合的杠杆元件821的力点部821b沿卡的插入方向位移且杠杆元件821枢转,所以杠杆元件821的作用点部821a沿卡的排出方向位移。通过这种方式,经由作用点部821a或与杠杆元件821的作用点部821a接合的框架元件,卡被压动且卡从卡用连接器中排出。
[专利文件1]特许专利公开号JP 7-272793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卡用连接器中,轴821c与框架811成为一体。结果,轴821c的刚性很低。当要从卡用连接器排出一卡时,由于来自推杆822的力和来自卡的反作用力,轴821c发生变形并倾斜。结果,杠杆元件821有时不会顺利地枢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可靠的卡用连接器来解决上述问题,所述卡用连接器易于组装且其排出机构具有用于排出一卡模块的能顺利地枢转的一杠杆元件。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卡用连接器,包括:一基座;一覆盖元件,安装于所述基座的上侧;以及一排出机构,用于排出插入所述基座和所述覆盖元件之间的一卡模块。所述排出机构包括:一操作元件,能沿所述卡模块的插入方向和排出方向滑动;一支点部,安装成能够围绕一枢轴旋转;一接合部,用于接合所述操作元件;以及一杠杆元件,能围绕所述枢轴枢转。所述枢轴设置于所述基座中形成的一开口部内且仅所述枢轴的周面部分经由一连结部连结于所述开口部的一周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卡用连接器中,所述枢轴的周面的至少一半与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周缘间隔开,且所述枢轴能沿所述卡模块的插入方向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卡用连接器中,所述覆盖元件包括:一前侧板部,覆盖所述基座的前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且所述杠杆元件包括面向所述前侧板部的内表面的一前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卡用连接器中,当外力未施加于所述杠杆元件时,所述杠杆元件的前端部与所述前侧板部的内表面间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一卡用连接器中,当所述枢轴沿所述卡模块的插入方向位移时,所述杠杆元件的前端部能与所述前侧板部的内表面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仍一卡用连接器中,所述基座包括用于加强所述基座的一框架元件,且所述框架元件包括部分埋设于所述枢轴内的一枢轴加强部。
本实用新型能提供一种可靠的卡用连接器,所述卡用连接器易于组装,且其排出机构的杠杆元件能顺利地枢转以排出一卡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立体图,其中壳体被移除。
图3(a)-图3(c)示出一卡模块插入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中的三个视图,其中壳体被移除,其中图3(a)是一前视图,图3(b)是一俯视图,而图3(c)是一侧视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卡模块插入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第一对视图,其中图4(a)是一俯视图,而图4(b)是从图4(a)的A-A线截取的一剖视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卡模块插入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第二对视图,其中图5(a)是一侧视图,而图5(b)是从图5(a)的B-B线截取的一剖视图。
图6是一局部放大立体图,其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基座和排出杠杆之间的关系。
图7是一局部放大俯视图,其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基座的枢轴。
图8是一局部立体图,其示出用于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基座的下侧壳体。
图9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一卡用连接器的操作的一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卡用连接器 11:基座
11a:内壁部 11b:底壁部
11c1:第一端子保持凹部 11c2:第二端子保持凹部
11e:侧壁部 11f、21d:前端部
11r:后端部 12:下侧壳体
13:扣持突起 15:枢轴
15a:开口部 15b:连结部
17:枢轴加强部 17a:埋设部
17b:支持部 18:插入口
21:排出杠杆 21a、821a:作用点部
21b、821b:力点部 21c:支点部
22、822:推杆 22a、822a:操作部
22b:接合凹部 25:保持用弹性元件
25a:保持用凸部 27:可动元件
28:固定元件 51-1:第一端子
51-2:第二端子 51c1、51c2:接触部
51d1、51d2、64:焊接尾部 61:上侧壳体
62:顶板部 63:侧板部
63a:扣持开口部 63f:前侧板部
63s:横侧板部 101:卡
102:卡模块 111b:后面
111c:切口部 161:卡用托盘
162:后框部 163:后板部
164:侧框部 164c:凸部
165:前框部 166:卡收容凹部
168:保持用凹部 811:框架
813:引导元件 821:杠杆元件
821c: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参照附图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立体图,其中壳体被移除;图3(a)至图3(c)示出一卡模块插入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中的三个视图,其中壳体被移除,图3(a)是一前视图,图3(b)是一俯视图,而图3(c)是一侧视图。
在图中,102是插入安装于一电子设备(未示出)内的一基板的一卡用连接器1中的卡模块。换句话说,卡模块102经由卡用连接器1安装于电子设备内。电子设备可为任何类型的设备,包括一个人计算机、一移动电话、一智能手机、一通信调制调节器、一平板电脑、一数码相机、一摄像机、一音乐播放器、一游戏机或一车辆导航系统。
卡模块102可为任何类型的记忆卡,诸如一SIM卡、一microSIM卡、多媒体卡、安全数码卡、卡、卡或记忆卡。卡模块也可以是一卡适配器,卡适配器具有适合插入一卡用连接器1以收容一记忆卡的一形状和尺寸,诸如用于收容一卡的一卡适配器。另外,卡模块可以是一卡用托盘,卡用托盘具有适合插入卡用连接器1以收容一记忆卡的一形状和尺寸。总之,卡模块102可为能插入卡用连接器1且能经由卡用连接器1与一电子设备建立一电连接的任何类型的模块。
为了方便起见,在说明本实施例时的卡模块102是如图3(b)所示的收容并保持一卡101的一卡用托盘161。卡101可为任何类型的卡,诸如一SIM卡、一microSIM卡、多媒体卡、安全数码卡、卡、卡、MemoryMemory StickSmart记忆卡。然而,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卡是一卡或一nanoSIM卡。卡标准制定机构SD卡协会已设定卡的尺寸为15mm×11mm×1.0mm(L×W×D)。依据ETSI TS 102 221V11.00卡标准,nanoSIM卡具有12.3mm的长度、8.8mm的宽度以及0.67mm的厚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卡101是一卡。
如图3(b)所示,卡101是一卡,具有一大体矩形的板状轮廓。一切口部111c作为一凹部形成在后表面111b上并在一侧缘与前缘结合的其中一个拐角部处,更具体地的是形成于后表面111b的前方右拐角部。电极垫(未示出)作为端子元件设置于与后表面111b相反的表面上。一排这样的电极垫沿前缘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解释卡用连接器1、卡模块102、卡用托盘161以及卡101的各部分的结构和操作的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指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些方向指示取决于卡用连接器1、卡模块102、卡用托盘161和卡101的以及它们的组成部件在图中所示的方向。当卡用连接器1、卡模块102、卡用托盘161和卡101或其组成部件的方向变化时,解释也对应方位的变化而变化。
卡用托盘161是一大体板状元件,包括:一金属元件,通过冲压弯折一金属板一体形成;以及树脂部,由一绝缘树脂采用一模制成型技术(诸如嵌件成型或包覆成型)与金属部的一部分成为一体且覆盖金属部的该部分而制成。然而,卡用托盘161也可完全由金属或完全由树脂制成。
卡用托盘161具有:一前框部165及后框部162,沿横向延伸并限定卡收容凹部166的前边和后边;以及一对侧框部164,沿前后方向延伸,连接后框部162的两端和前框部165的两端,并限定卡收容凹部166的左边和右边。一后板部163一体形成与于后框部162的后表面。一保持用凹部168形成于各侧框部164的外侧面,以保持和固定插入卡用连接器1中的卡用托盘161。一凸部164c形成于其中一个侧框部164连接于前框部165的一拐角部处,更具体地,凸部164c形成于前方右拐角部。
卡用连接器1还具有:一基座11,由诸如一合成树脂的一绝缘材料一体模制形成;以及一上侧壳体61或覆盖元件,通过冲压弯折一导电金属板材一体形成,安装于基座11的上侧。上侧壳体61具有:一大体矩形的顶板部62;一前侧板部63f,从顶板部62的前缘立设;以及横侧板部63s,从顶板部62的侧缘立设。且上侧壳体61覆盖基座11以及插入基座11和卡用连接器1中的卡用托盘161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在下面的说明中,前侧板部63f和横侧板部63s有时统称为侧板部63。
多个扣持开口部63a形成于横侧板部63s。当上侧壳体61安装于基座11的上侧时,扣持开口部63a接合形成于基座11的侧壁部11e的外侧面上的扣持突起13,以将上侧壳体61固定于基座11。焊接尾部64作为基板连接部从前侧板部63f和横侧板部63s立设,且在前侧板部63f和横侧板部63s的下端的任意位置(certain places)朝向上侧壳体61的外侧延伸。焊接尾部64通过焊接或其它一些手段固定于一基板(诸如安装于电子设备内的一印刷电路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固定用垫。通过这种方式,卡用连接器1被可靠地安装于电子设备内的基板上。一卡模块102插入卡用连接器1的后方(图1的左下方)的插入口18。更具体地,收容一卡101的卡用托盘161插入形成于基座11和上侧壳体61之间的卡插入空间。
基座11包括:第一端子51-1;第二端子51-2;以及一下侧壳体12,通过冲压弯折一金属板材一体形成。这个大体板状元件由一绝缘树脂采用一模制成型技术(诸如嵌件成型或包覆成型)与第一端子51-1、第二端子51-2以及下侧壳体12的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成为一体且覆盖第一端子51-1、第二端子51-2以及下侧壳体12的该周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而一体模制成型。下侧壳体12是用于加强基座11的一框架元件,且优选由与第一端子51-1和/或第二端子51-2相同的材料制成,但下侧壳体12与第一端子51-1和第二端子51-2电绝缘。
基座11还包括:一底壁部11b,作为大体矩形的板状的端子保持部;一内壁部11a,比底壁部11b厚,在基座11的卡用托盘161的插入方向(前后方向)的前端部11f处沿基座11的横向延伸;以及一对侧壁部11e,比底壁部11b厚,在基座11的左右侧缘处沿插入方向延伸。前端部11f的至少一部分被上侧壳体61的前侧板部63f覆盖,且侧壁部11e的至少一部分被上侧壳体61的横侧板部63s覆盖。内壁部11a的下表面和侧壁部11e的下表面与底壁部11b的下表面齐平,而内壁部11a的上表面和侧壁部11e的上表面位于底壁部11b的上表面的上方的位置。基座11在卡用托盘161的插入方向后方的端部称为后端部11r。
这里,底壁部11b包括:一第一端子保持凹部11c1和一第二端子保持凹部11c2,用于保持第一端子51-1和第二端子51-2的露出部分。第一端子保持凹部11c1和第二端子保持凹部11c2均为沿板厚方向贯通底壁部11b的开口。
多个第一端子51-1以沿基座11的横向延伸的并排的一排方式布置。各第一端子51-1的至少一部分被埋设于底壁部11b,且至少接触部51c1露出于第一端子保持凹部11c1内。待焊接的焊接尾部51d1同样露出于底壁部11b的下表面。接触部51c1通过第一端子51-1的臂部的弹性作用向上偏置,并接触在卡的下表面上露出的相应电极垫,所述卡收容于保持在卡用连接器1内的卡用托盘161的卡收容凹部166内。焊接尾部51d1通过焊接而电连接于基板上形成的信号线、接触垫或端子。
多个第二端子51-2设置成沿基座1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成排布置。各第二端子51-2的至少一部分被埋设于底壁部11b,且至少接触部51c2露出于一第二端子保持凹部11c2内。待焊接的焊接尾部51d2露出于底壁部11b的下表面。接触部51c2通过第二端子51-2的臂部的弹性作用向上偏置,并接触露出于nanoSIM卡的相应电极垫,所述nanoSIM卡收容于保持在卡用连接器1内的卡用托盘161的卡收容凹部166内。各焊接尾部51d2通过焊接而电连接于一基板上形成的一信号线、接触垫或端子。
第一端子51-1和第二端子51-2的数量和布局与卡101上的电极垫的数量和布局相匹配。当卡用托盘161收容一单个类型的卡101时,可省略第一端子51-1或第二端子51-2。
下侧壳体12在底壁部11b和左右侧壁部11e之间露出。一保持用弹性元件25形成于各侧壁部11e的内侧,作为一保持弹性部以保持并固定卡用托盘161。各保持用弹性元件25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细长板状(带状)元件,且具有在中心附近向基座11的横向的内侧延伸的一保持用凸部25a。各保持用凸部25a接合卡用托盘161的一保持用凹部168,且这将保持并固定插入卡用连接器1的卡用托盘161。
一推杆22沿前后方向能够滑动地安装于其中一个侧壁部11e的内侧。推杆22作为托盘排出机构的托盘排出操作元件,用于排出插入卡用连接器1中的卡用托盘161。推杆22是一直线棒状或带状元件,且一弯曲的操作部22a一体连接于推杆22的后端部。一接合凹部22b形成于推杆22的前端部,以接合排出杠杆21的力点部21b。排出杠杆21是设置在内壁部11a附近的一杠杆状元件,且作为托盘排出机构的托盘排出杠杆。结果,排出杠杆21在支点部21c可枢转地安装于底壁部11b。在支点部21c的与力点部21b相反侧的端部作为作用点部21a,作用点部21a与插入卡用连接器1中的卡用托盘161的前框部165接触且将排出方向的力施加于卡用托盘161。此外,位于排出杠杆21的前端的一前端部21d面向上侧壳体61的前侧板部63f的内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支点部21c是沿板厚方向贯通排出杠杆21的一圆形的孔,且能够围绕一圆柱状的枢轴15旋转,该枢轴15形成于内壁部11a且装配到该孔中。通过这种方式,排出杠杆21能围绕枢轴15枢转。枢轴15是与基座11一体形成的一元件,且定位在形成于内壁部11a的一圆形的开口部15a内。仅枢轴15的周面的一部分经由一细长的连结部15b连结于开口部15a的周缘。枢轴15的周面的剩余部分(周面的至少一半)与开口部15a的周缘间隔开。通过这种方式,枢轴15在开口部15a内处于一种浮动状态(floating state)且能至少在前后方向上(即卡用托盘161的插入排出(插拔)方向)水平移动。应注意的是,虽然附图的例子中仅示出一个连结部15b,但亦可设置超过一个的连结部15b。
当排出杠杆21连同枢轴15向前方移动时,前端部21d与上侧壳体61的前侧板部63f的内表面接触。通过这种方式,甚至当排出杠杆21受到来自推杆22的向前的力以及来自卡用托盘161的向前的反作用力时,排出杠杆21连同枢轴15向前位移的量受到限制。结果,排出杠杆21能顺利旋转,即排出杠杆21围绕枢轴15枢转而不会使枢轴15或连结部15b变形或破损。
如图3(b)所示,基座11包括:一检测开关的一可动元件27以及一固定元件28,用于检测插入卡用托盘161中的卡用连接器1是否已经到达一卡用连接器1内的一预定位置(当一卡101收容于卡用托盘161内时卡用托盘161由保持用弹性元件25保持且第一端子51-1的接触部51c1与卡101上的对应的电极垫接触的位置)。当卡用托盘161未到达预定位置时,可动元件27和固定元件28接触,所以检测开关导通或启动。然而,当卡用托盘161到达预定位置时,可动元件27接触并压靠卡用托盘161的前框部165,且可动元件27与固定元件28分离,因为这使得检测开关不再导通或关闭,所以检测到卡用托盘161已到达预定位置。
以下是对枢轴15的结构以及排出杠杆21安装于枢轴15的详细说明。
图4(a)和图4(b)是示出卡模块插入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第一对视图。图5(a)和图5(b)是示出卡模块插入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第二对视图。图6是一局部放大立体图,其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基座和排出杠杆之间的关系。图7是一局部放大俯视图,其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基座的枢轴。图8是一局部立体图,其示出用于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基座的下侧壳体。图4(a)是一俯视图,而图4(b)是从图4(a)的A-A线做出的一剖视图。图5(a)是一侧视图,而图5(b)是从图5(a)的B-B线做出的一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卡用连接器1包括:一对左右下侧壳体12,作为用于加强基座11的框架部。如图8所示,一枢轴加强部17优选地形成于其中一个下侧壳体12(图中所示的例子中的右侧的壳体)的前端。枢轴加强部17具有:一支持部17b,从下侧壳体12的后端向基座11的横向内侧延伸;以及一埋设部17a,从支持部17b的前端向上延伸。如图4(b)所示,埋设部17a沿枢轴15的轴向延伸且埋设于枢轴15的内部。此外,如图7所示,相对于水平方向,支持部17b设置在与连结部15b同样的水平位置。通过这种方式,枢轴15的强度能提高且能防止枢轴15受到损伤以及连结部15b破裂。此外,即使当枢轴15通过枢轴加强部17加强时,枢轴15也能至少在前后方向上水平移动。应注意的是,枢轴加强部17可省略。
图6示出卡用连接器1组装时排出杠杆21安装于基座11上。支点部21c是沿板厚方向贯通排出杠杆21的一圆筒形孔,支点部21c安装成围绕形成于内壁部11a的一柱状枢轴15旋转。支点部21c的内径比枢轴15的外径稍大,且排出杠杆21能围绕枢轴15顺利地枢转,然而,优选大到足以相对枢轴15在水平方向不松动的程度。如图6所示,排出杠杆21安装于基座11上,且当不承受外力时,排出杠杆21的前端部21d位于与基座11的前端部11f相同的位置或稍处于基座11的前端部11f的后方但不从前端部11f向前方突出。因此,在随后的当上侧壳体61安装于基座11上时的步骤中,上侧壳体61的前侧板部63f的内表面与排出杠杆21的前端部21d间隔开。由于上侧壳体61不干涉排出杠杆21,所以上侧壳体61能易于安装。
如图4(a)-4(b)和图5(a)-5(b)所示,为了在卡用托盘161插入卡用连接器1后排出卡用托盘161,使用者手动推动一推杆22,且力从推杆22向前方施加于排出杠杆21的力点部21b,而来自卡用托盘161的反作用力向前方施加于排出杠杆21的作用点部21a。结果,强的力向前方施加于排出杠杆21。然而,当排出杠杆21连同枢轴15向前位移时,前端部21d与上侧壳体61的前侧板部63f的内表面接触。由于一上侧壳体61安装于基座11上且形成于前侧板部63f上的焊接尾部64固定在电子设备内的一基板的表面上,因此即使当前端部21d压靠前侧板部63f时,前侧板部63f是固定的而不会位移或者变形。由于通过这种方式使枢轴15和排出杠杆21的向前位移受到限制,因此排出杠杆21的支点部21c能围绕枢轴15顺利地旋转且排出杠杆21能平稳地枢转,而不会使枢轴15倾斜或破损。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卡用连接器1包括:一基座11;一上侧壳体61,安装于基座11的上侧;以及一排出机构,用于排出插入基座11和上侧壳体61之间的一卡模块102。所述排出机构包括:一推杆22,能沿卡模块102的插入方向和排出方向滑动;以及一排出杠杆21,能围绕一枢轴15枢轴转动,具有能围绕枢轴15旋转地安装的一支点部21c以及接合推杆22的一力点部21b。枢轴15设置在形成于基座11的一开口部15a内,且仅枢轴15的周面的一部分经由一连结部15b连结于开口部15a的一周缘。
由于枢轴15能在开口部15a内水平移动,所以其即使当受到外力时也不会倾斜或弯曲。结果,支点部21c不会卡在枢轴15上且排出杠杆21能顺利地枢转。
此外,枢轴15的周面的至少一半与开口部15a的周缘间隔开,且枢轴15能沿卡模块102的插入方向位移。因此,枢轴15在开口部15a内处于一种浮动状态且能在开口部15a内沿水平方向顺利地移动。
上侧壳体61包括:一前侧板部63f,覆盖基座11的前端部11f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排出杠杆21,排出杠杆21包括面向前侧板部63f的内表面的一前端部21d。此外,当外力未施加于排出杠杆21上时,前端部21d与前侧板部63f的内表面间隔开。因此,在卡用连接器1的组装过程中,当排出杠杆21已安装于基座11上后将上侧壳体61安装于基座11时,上侧壳体61不干涉排出杠杆21。结果,上侧壳体61易于安装。
此外,当枢轴15沿卡模块102的插入方向位移时,前端部21d能与前侧板部63f的一内表面接触。因此,当排出杠杆21受到来自推杆22的向前的力和来自卡用托盘161的向前的反作用力且排出杠杆21连同枢轴15沿卡模块102的插入方向位移时,前端部21d与前侧板部63f的内表面接触。结果,排出杠杆21和枢轴15的位移量受到限制,且枢轴15和连结部15b不会变形或破损。此外,排出杠杆21能顺利地枢转。
此外,基座11包括用于加强基座11的一下侧壳体12,且下侧壳体12包括部分埋设于枢轴15的一枢轴加强部17。这可靠地阻止了枢轴15和连结部15b发生变形或破损。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很多变型也
是可能的且这些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一卡用连接器。

Claims (6)

1.一种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用连接器包括:一基座;一覆盖元件,安装于所述基座的上侧;以及一排出机构,用于排出插入所述基座和所述覆盖元件之间的一卡模块;
所述排出机构包括:一操作元件,能沿所述卡模块的插入方向和排出方向滑动;一支点部,安装成能够围绕一枢轴旋转;一接合部,用于接合所述操作元件;以及一杠杆元件,能围绕所述枢轴枢转;以及
所述枢轴设置于所述基座中形成的一开口部内且仅所述枢轴的周面部分经由一连结部连结于所述开口部的一周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的周面的至少一半与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周缘间隔开,且所述枢轴能沿所述卡模块的插入方向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元件包括:一前侧板部,覆盖所述基座的前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且所述杠杆元件包括面向所述前侧板部的内表面的一前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外力未施加于所述杠杆元件时,所述杠杆元件的前端部与所述前侧板部的内表面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枢轴沿所述卡模块的插入方向位移时,所述杠杆元件的前端部能与所述前侧板部的内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用于加强所述基座的一框架元件,且所述框架元件包括部分埋设于所述枢轴内的一枢轴加强部。
CN201620833980.8U 2015-08-03 2016-08-03 卡用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822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3038 2015-08-03
JP2015153038A JP6585416B2 (ja) 2015-08-03 2015-08-03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82213U true CN205882213U (zh) 2017-01-11

Family

ID=57701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3398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82213U (zh) 2015-08-03 2016-08-03 卡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85416B2 (zh)
CN (1) CN20588221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0228B (zh) 2017-02-20 2021-01-2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Ap设备、物联网设备以及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33775A (ja) 2017-02-09
JP6585416B2 (ja) 2019-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21903U (zh) 卡用连接器
CN205178153U (zh) 卡固持元件及卡连接器
CN104425920B (zh) 抽屉座及具有该抽屉座的电子卡连接器
US7435119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background of the invention
US7009846B1 (en) 13-Pin socket for combination SD/MMC flash memory system
US7137836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detect switch
CN105633667B (zh) 卡用连接器
CN204720602U (zh) 卡保持构件以及卡用连接器
US9236678B2 (en) Contact terminal for card socket
JP4794905B2 (ja) Icカードコネクタの端子取付方法
CN205376818U (zh) 卡固持元件及卡用连接器
KR102120399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멀티 카드 소켓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멀티 카드 커넥터
CN205882213U (zh) 卡用连接器
US7618272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a dustproof device
US7074055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US7955107B1 (en) Connector structure
US7527528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50136743A1 (en) Card connector
US869059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ual retention elements
CN112909601B (zh) 壳体组件及堆叠式卡座
US828240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atches holding module in place
JP3150850U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KR101673861B1 (ko) 콘텍트의 절연 구조를 갖는 커넥터 장치
CN204720603U (zh) 卡保持构件以及卡用连接器
CN211605452U (zh) 板对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