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78626U - 燃烧室组件和燃气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燃烧室组件和燃气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78626U
CN205878626U CN201620724951.8U CN201620724951U CN205878626U CN 205878626 U CN205878626 U CN 205878626U CN 201620724951 U CN201620724951 U CN 201620724951U CN 205878626 U CN205878626 U CN 205878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plate
cooling holes
combustion
substrate
chamb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249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先锋
梁国荣
薛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249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78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78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78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燃烧室组件和燃气热水器,其中,所述燃烧室组件包括燃烧器以及用以容置所述燃烧器且开口朝上的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还设有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对应夹持所述燃烧器的前后侧;所述前支架包括上下延伸的第一基板,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端连接并朝后延伸的第一限位板,所述后支架包括上下延伸的第二基板,及与所述第二基板的上端连接并朝前延伸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有第一冷却孔,和/或,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有第二冷却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燃烧室前后侧温度。

Description

燃烧室组件和燃气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室组件和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燃气热水器内的燃烧器晃动,通常在燃烧器的两相对侧均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一般包括上下延伸的基板以及与基板连接并朝向燃烧器延伸的限位板,限位板与燃烧器外围抵接,两固定支架上的限位板共同作用以夹持燃烧器,从而对燃烧器起到限位作用。由于限位板与燃烧器外围抵接,部分气体易堆积在限位板下方,使得该处气体流动性差,温度较高,该较高的温度易传导至燃烧室外,使得燃烧室壳体温度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燃烧室组件,旨在降低燃烧室前后侧温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燃烧室组件,包括燃烧器以及用以容置所述燃烧器且开口朝上的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还设有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对应夹持所述燃烧器的前后侧;所述前支架包括上下延伸的第一基板,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端连接并朝后延伸的第一限位板,所述后支架包括上下延伸的第二基板,及与所述第二基板的上端连接并朝前延伸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有第一冷却孔,和/或,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有第二冷却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均低于所述燃烧器的点火装置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邻接处;所述第二冷却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邻接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孔为左右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第二冷却孔为左右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冷却孔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冷却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冷却孔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
优选地,所述前支架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燃烧器的支撑板,所述第一基板下端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支撑板的底面设有位于所述燃烧室底壁上的支脚,且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进气孔。
优选地,所述燃烧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换热板,所述第一进气孔对应相邻两所述换热板的间隙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呈台阶状,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向外侧突出所述第二段设置,以在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形成有台阶面;所述第一限位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段,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段,所述台阶面上设有第二进气孔。
优选地,所述燃烧室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段外侧的空气板,所述空气板朝下延伸至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空气板向下超出所述支撑板的部分设有进气口。
优选地,所述后支架还包括与所述燃烧器后侧抵接的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二基板下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板相连,所述第三限位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且所述第三限位板上设有第三冷却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燃气热水器,所述燃气热水器包括燃烧室组件,所述燃烧室组件包括燃烧器以及用以容置所述燃烧器且开口朝上的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还设有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对应夹持所述燃烧器的前后侧;所述前支架包括上下延伸的第一基板,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端连接并朝后延伸的第一限位板,所述后支架包括上下延伸的第二基板,及与所述第二基板的上端连接并朝前延伸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有第一冷却孔,和/或,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有第二冷却孔。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第一限位板设置了第一冷却孔;和/或,在第二限位板上设置了第二冷却孔,则当气体运动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下方时,能够顺着第一冷却孔和/或第二冷却孔跑出,从而增强了气体的流动性,避免了气体堆积,且该流动的气体能够带走前后侧的部分热量,有利于对燃烧室外壳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烧室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前支架、后支架以及燃烧器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前支架、后支架以及燃烧器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前支架从另一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后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气热水器,所述燃气热水器包括燃烧室2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燃烧室2组件包括燃烧器1以及用以容置所述燃烧器1且开口朝上的燃烧室2。所述燃烧室2包括底板21、围合在底板周缘的三个围板22和一盖板23,所述底板21、围板22和盖板23围合形成开口朝上的空腔。
如图3和图4所示,为防止所述燃烧器1晃动,在所述燃烧室2内还设有前支架3(如图5所示)和后支架4(如图7所示),所述前支架3和所述后支架4对应夹持所述燃烧器1的前后侧。所述前支架3包括上下延伸的第一基板31,及与所述第一基板31上端连接并朝后延伸的第一限位板32,所述后支架4包括上下延伸的第二基板41,及与所述第二基板41上端连接并朝前延伸的第二限位板42。所述第一限位板32上设有第一冷却孔321;和/或,所述第二限位板42上设有第二冷却孔421。
燃烧器1通常包括多个沿左右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的换热器,在第一限位板32和第二限位板42的自由端端面均设有多个凹槽以对应卡接每一换热器,从而限制换热器左右和前后方向的晃动。
第一限位板32与第一基板31的上端连接,可以是连接在第一基板31的顶端,也可以是靠近顶端连接。第二限位板42与第二基板41的上端连接,可以是连接在第二基板41的顶端,也可以是靠近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第一限位板32设置了第一冷却孔321;和/或,在第二限位板42上设置了第二冷却孔421,则当气体运动到第一限位板32和第二限位板42下方时,能够顺着第一冷却孔321和/或第二冷却孔421跑出,从而增强了气体的流动性,避免了气体堆积,且该流动的气体能够带走前后侧的部分热量,有利于对燃烧室2外壳进行降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板32和所述第二限位板42均低于所述燃烧器的点火装置设置。如此,经所述第一冷却孔321和第二冷却孔421排出的气体为未被燃烧的气体,该气体本身的温度比经过燃烧后的烟气温度低,因而能够更多地吸收燃烧室2前后侧的热量,将热量带离,达到更好地降温效果。
由于两块邻接的板体之间易形成死角,且该处的气体流动性较差,为避免邻接处死角的产生,提高该处气体流动性能,以起到更好的降温效果,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孔321位于所述第一基板31与所述第一限位板32邻接处;所述第二冷却孔421位于所述第二基板41与所述第二限位板42邻接处。如此,位于邻接处下方的气体能够迅速从冷却孔中排出,从而避免了邻接处气体的堆积。
为增加冷却孔的出气面积,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孔321左右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第二冷却孔421为左右方向延伸的条形孔。具体所述第一冷却孔321和所述第二冷却孔421可以是长方形孔或椭圆形孔等。当然,所述第一冷却孔321和所述第二冷却孔421也可以是圆孔或正方形孔或其它不规则孔等形状。本实施例中,条形孔顺着两块板体邻接处而延伸,使得该邻接处的气体能够快速排出,达到更好降温效果。
所述第一冷却孔32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冷却孔321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冷却孔421也为多个,且所述第二冷却孔421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孔321和所述第二冷却孔421优选为均匀分布,更有利于均匀排气,从而实现均匀降温。通过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冷却孔321和多个所述第二冷却孔421,能够加快气体流通速度。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孔321全部位于第一限位板32上,并竖直贯穿第一限位板32;所述第二冷却孔421全部位于第二限位板42上,并竖直贯穿第二限位板42。
通常,燃烧室2可以是从侧向进气,也可以是从底面进气。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燃烧室2从侧向进气,即用于朝燃烧室2内喷气的喷气管组件6设置在燃烧室2侧壁上,且在前支架3上设有与喷气管组件6连通的进气孔,使得气体能够从进气孔中流动到换热器上,并在点火装置附近燃烧。
如图5和图6所示,具体的,前支架3的第一基板31上设有若干排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进气孔3121,且每一排均包括若干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三进气孔3121。第三进气孔3121作为主进气孔而与喷气管组件6(如图2所示)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架3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燃烧器1的支撑板33,所述第一基板31下端与所述支撑板33相连,所述支撑板33的底面设有位于所述燃烧室2底壁上的支脚34,且所述支撑板33上设有第一进气孔331。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孔331作为辅助进气孔与喷气管组件6连通。优选地,第一进气孔331的孔径小于第三进气孔3121的孔径。在所述第三进气孔3121侧面进气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进气孔331实现底面进气,能够增加更多进气通道,为燃烧器1燃烧进一步补充空气,保证燃气燃烧更加充分,从而有利于减少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孔331对应相邻两所述换热板的间隙设置。即通过在每一间隙之间均设置所述第一进气孔331,能够为每一换热板的燃气燃烧补充空气,使得每一换热板上的燃气均能够得到充分燃烧。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进气孔331均匀分布。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33向下翻折形成翻边,所述翻边为所述支脚34。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33的左右侧和后侧均翻折形成所述支脚34,以使得所述支撑板33与所述燃烧室2的底壁之间存在间隔,从而为气体从下向上进入所述第一进气孔331提供通道。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支脚34也可以是所述支撑板33底面所形成的支撑柱。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31呈台阶状,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所述第一段311向外侧突出所述第二段312设置,以在所述第一段311与所述第二段312之间形成有台阶面313;所述第一限位板32连接于所述第一段311上,所述支撑板33连接于所述第二段312上,所述台阶面313上设有第二进气孔3131,所述第二进气孔3131与所述喷气管组件6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气孔313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进气孔3131沿左右向间隔且均匀分布。所述第二进气孔3131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三进气孔3121的孔径,且所述第二进气孔3131作为辅助进气通道,使得气体能够顺着所述第二进气孔3131从下往上运动到点火装置附近,为燃气燃烧进一步补充空气。同时,由于所述第二进气孔3131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32的下方的,且与所述第一冷却孔321之间的水平距离较小,也即所述第二进气孔3131与所述第一冷却孔321之间的连线相对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较小,使得经过所述第二进气孔3131的气体能够更多且更快速地直接从所述第一冷却孔321中排出。由于经过所述第二进气孔3131的气体是从下往上运动的,该向上运动的气体能够对第一限位板32与第一基板31邻接处下方的气体具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从而更好地带离该邻接处下方的气体排出,避免了气体堆积。
请结合参考图3,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2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段312外侧的空气板5,所述空气板5朝下延伸至所述支撑板33的下方。所述空气板5设置在所述第二段312外侧,能够避免所述空气板5凸出在所述第一基板31的外侧而影响所述第一基板31与所述燃烧室2侧壁的贴合。所述空气板5的超出所述支撑板33的部分设有进气口,该进气口为辅助进气口52,且所述辅助进气口52与所述第一进气孔331连通。所述空气板5上还设有主进气口51,所述主进气口51位于所述支撑板33的上方,且对应所述第三进气孔3121设置。所述辅助进气口52和所述主进气口51分别与所述喷气管组件6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孔331和所述第三进气孔3121均通过所述空气板5而与所述喷气管组件6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进气口52为多个,多个所述辅助进气口52沿左右方向均匀且间隔分布。所述辅助进气口52的孔径小于所述主进气口51的孔径,每一所述辅助进气口52的孔径可以相同,也可不同。所述辅助进气口52能够起到均匀分配气体的作用,使得进入所述支撑板33下方的气体可以相对分散,从而更加均匀地从各个第一进气孔331中向上运动。
请结合参考图7,为进一步提高对所述燃烧器1的限位效果,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支架4还包括与所述燃烧器1后侧抵接的第三限位板43,所述第二基板41下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板43相连,且所述第三限位板43位于所述支撑板33上方。为了增强所述第三限位板43与所述第二基板41邻接处上方的气体流动性,所述第三限位板43上设有第三冷却孔431。优选地,所述第三冷却孔431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板43与所述第二基板41邻接处,且所述第三冷却孔431的形状以及排布与所述第二冷却孔42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由于所述第三限位板43是位于所述支撑板33上方的,则从所述支撑板33的第一进气孔331所进入的气体能够进入所述第三冷却孔431内,从而提高所述第三限位板43上方的气体流动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41的左右两侧分别朝前延伸出两侧翼44,两所述侧翼44与所述第一基板31抵接,并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31上,从而将所述燃烧器1夹持。每一所述侧翼44朝下延伸形成支撑脚441,所述支撑脚441与所述支撑板33抵接,并安装在所述支撑板33上。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基板31的第一段311上设有若干条加强筋314,所述加强筋314沿左右方向延伸,能够对所述第一基板31起到加强左右,防止所述第一基板31受到所述燃烧器1的反作用力而被挤压变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311的部分前表面朝后表面凹陷,则在其后表面形成凸起部,该凸起部为所述加强筋314。同样的,在所述第二基板41的前表面也设有加强筋31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燃烧室组件,包括燃烧器以及用以容置所述燃烧器且开口朝上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内还设有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对应夹持所述燃烧器的前后侧;
所述前支架包括上下延伸的第一基板,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端连接并朝后延伸的第一限位板,所述后支架包括上下延伸的第二基板,及与所述第二基板的上端连接并朝前延伸的第二限位板;
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有第一冷却孔,和/或,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有第二冷却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均低于所述燃烧器的点火装置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邻接处;
所述第二冷却孔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邻接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孔为左右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所述第二冷却孔为左右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冷却孔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
所述第二冷却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冷却孔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燃烧器的支撑板,所述第一基板下端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支撑板的底面设有位于所述燃烧室底壁上的支脚,且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进气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换热板,所述第一进气孔对应相邻两所述换热板的间隙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呈台阶状,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向外侧突出所述第二段设置,以在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形成有台阶面;所述第一限位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段,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段,所述台阶面上设有第二进气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段外侧的空气板,所述空气板朝下延伸至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空气板向下超出所述支撑板的部分设有进气口。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还包括与所述燃烧器后侧抵接的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二基板下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板相连,所述第三限位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且所述第三限位板上设有第三冷却孔。
11.一种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室组件。
CN201620724951.8U 2016-07-11 2016-07-11 燃烧室组件和燃气热水器 Active CN205878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24951.8U CN205878626U (zh) 2016-07-11 2016-07-11 燃烧室组件和燃气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24951.8U CN205878626U (zh) 2016-07-11 2016-07-11 燃烧室组件和燃气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78626U true CN205878626U (zh) 2017-01-11

Family

ID=57694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24951.8U Active CN205878626U (zh) 2016-07-11 2016-07-11 燃烧室组件和燃气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7862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6754A (zh) * 2016-07-11 2016-10-12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室组件和燃气热水器
EP3974743A4 (en) * 2019-04-25 2022-06-08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fg. Co., Ltd. HOUSING FOR BURNER, BURNER AND WATER HEATER
TWI802819B (zh) * 2020-10-14 2023-05-21 台灣櫻花股份有限公司 燃氣熱水器用燃燒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6754A (zh) * 2016-07-11 2016-10-12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室组件和燃气热水器
WO2018010393A1 (zh) * 2016-07-11 2018-01-18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室组件和燃气热水器
US11105506B2 (en) 2016-07-11 2021-08-31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fg. Co., Ltd. Combustor assembly and gas water heater
EP3974743A4 (en) * 2019-04-25 2022-06-08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fg. Co., Ltd. HOUSING FOR BURNER, BURNER AND WATER HEATER
TWI802819B (zh) * 2020-10-14 2023-05-21 台灣櫻花股份有限公司 燃氣熱水器用燃燒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6754A (zh) 燃烧室组件和燃气热水器
CN203687036U (zh) 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CN205878626U (zh) 燃烧室组件和燃气热水器
CN104764045A (zh) 一种超声速燃烧室凹腔点火装置及超燃冲压发动机
CN204648246U (zh) 用于燃气热水器燃烧器的火排
WO2016074582A1 (zh) 燃气预混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US4513698A (en) Intake manifold structur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N102128451B (zh) 灶具燃烧器
CN107218600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07065566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05690652U (zh) 燃气热水器和用于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
CN106642202A (zh) 一种用于tbcc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火焰稳定装置
CN204240359U (zh) 燃烧器
CN206269135U (zh) 二次上进风燃烧器
CN210601611U (zh) 一种降压燃烧器
CN113503539A (zh) 一种一体式浓淡燃烧系统
CN211316571U (zh) 火排单体、燃烧器和热水器
CN110131712A (zh) 燃烧器的外壳和具有其的燃烧器及热水设备
CN105387463B (zh)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热水器
CN202973095U (zh) 增压盘及具有该增压盘的燃气灶
CN111043600A (zh) 一种双侧进气上进风式家用燃烧器炉头
CN206257702U (zh) 上进风燃烧器
CN108870388A (zh) 一种燃烧器
CN215570433U (zh) 一种全进风移动式环保节能炉头
CN209295132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引射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