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78217U - 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78217U
CN205878217U CN201620811912.1U CN201620811912U CN205878217U CN 205878217 U CN205878217 U CN 205878217U CN 201620811912 U CN201620811912 U CN 201620811912U CN 205878217 U CN205878217 U CN 205878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flow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plate
coal bunker
bun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119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云河
赖道广
吕承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Pucheng Intelligent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Pucheng Intelligent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Pucheng Intelligent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Pucheng Intelligent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119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78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78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7821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属于煤料掺烧给料装置领域,煤仓内设有分流板,分流板两端固定在煤仓的侧壁上;煤仓底板设有四个下料口,两个下料口设于分流板下方,两个下料口设于分流板两侧,每个下料口下部均连接有落煤管,四个落煤管的底端相连通,设于分流板两侧的下料口与落煤管之间设有闸板门;煤仓内设有旋转切割体,旋转切割体包括基体和沿基体中心对称设置的三个切刀,煤仓底板中心下方设有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连接在基体中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电气部分全部置于主体外围,打开检修门,通过分流板下的通道即可检修更换切刀,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料掺烧给料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
背景技术
结合我国能源战略计划和能源供给的现状,电力用煤多添加黏煤及其他低热值原煤供给锅炉。由于黏煤具有易粘结的物理特性,在供煤运行过程中,原煤易粘附在煤仓内壁,原煤易自身或与周边原煤结块。现有的给料装置基本上采用煤仓煤斗送料,煤流在重力作用下容易造成堆压、汇流,致使煤层密实,从而在输送过程频繁发生蓬煤、堵煤现象,造成发电机组运行不稳定,影响机组的正常出煤和经济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多种煤种的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煤仓内设有分流板,分流板两端固定在煤仓的侧壁上;煤仓底板设有四个下料口,两个下料口设于分流板下方,两个下料口设于分流板两侧,每个下料口下部均连接有落煤管,四个落煤管的底端相连通,设于分流板两侧的下料口与落煤管之间设有闸板门;煤仓内设有旋转切割体,旋转切割体包括基体和沿基体中心对称设置的三个切刀,煤仓底板中心下方设有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连接在基体中心。
所述分流板为倒“V”型。
为了刮掉煤仓侧壁上粘附的原煤,切刀的自由端设有竖直向上的煤仓侧壁刮板,分流板两端下部设有与煤仓侧壁刮板配合使用的凹槽。
煤仓的侧壁上设有检修口,检修口位于煤仓的侧壁与分流板连接处,检修口外设有检修门。
所述落煤管包括设于下料口下方的直管段和连接在直管段下方的斜管段,四个落煤管的斜管段下端相连通。
所述落煤管上设有位置传感器,位于分流板下方的落煤管上的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在动力系统上,位于分流板两侧的落煤管上的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在闸板门上。
煤仓外设有立柱,所述立柱顶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煤仓侧壁上;立柱中部设有托架,托架设于煤仓底板下方,所述托架包括两个相对而设的侧板,侧板靠近煤仓中心的一端上部设有横板,煤仓底板放置在横板上。
相邻立柱之间设有横撑,横撑端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与立柱的侧面相平行,相邻连接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煤仓侧壁和底板采用NM400耐磨材料制成,煤仓侧壁和底板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旋转切割体的切刀采用40Cr高耐磨材料制成,提高切刀的耐磨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煤仓内设有分流板,煤流被分流板分流后进入煤仓,如果原煤的流动性较好,则打开闸板门,关闭动力系统,原煤直接进入分流板两侧的下料口,节省电力,降低设备消耗;如果原煤的流动性较差,容易粘结密实,则关闭闸板门,打开动力系统,原煤不会进入分流板两侧的下料口,避免了煤流在重力作用下将落煤管内的原煤堆压、汇流、密实,而是在旋转切割体非平衡式布局切刀的作用下,一刀推料入口时,另外两刀切割汇料准备,煤仓内的物料被旋转切割体交替推入分流板下方的落煤管,原物料空间在重力作用下被上部物料补充,从而实现物料“先来先走”,配合联动控制,始终保持给料装置通道流畅,物料“随来随走”,定量防堵。
2、当采用分流板下方的下料口下料时,落煤管上的位置传感器将信号输送至旋转切割体的动力系统上,实现联动控制,保证落煤管中原煤料位与下料口高度差,落料时原煤冲刷落煤管管壁,防止原煤在落煤管壁上再次粘附,分流板下方的下料口无需设置闸板门;当采用分流板两侧的下料口下料时,落煤管上的位置传感器将信号输送至闸板门的控制系统上,实现联动控制,控制闸板门的开度;本实用新型减少了闸板门使用数量,节约资金,并减少了安装空间。
3、分流板设置为倒“V”型,可以有效实现分流和阻断作用,防止原煤直接进入分流板下方的下料口,同时可减少分流板所占的空间。
4、落煤管包括直管段和斜管段,四个落煤管的斜管段下端相连通,既可以实现交替下料,又可以防止下料口落下的原煤直接冲压落煤管内储存的原煤,防止原煤被冲压密实。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电气部分全部置于主体外围,打开检修门,通过分流板下的通道即可检修更换切刀,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B-B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6是旋转切割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其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煤仓1、旋转切割体、动力系统2和落煤管3。
煤仓1包括采用NM400耐磨材料制成的侧壁和底板,煤仓1的侧壁和底板之间采用法兰连接。煤仓1内设有倒“V”型分流板5,分流板5两端固定在煤仓1的侧壁上,煤仓1的底板设有四个下料口4,两个下料口4设于分流板5下方,这两个下料口4中心连接线平行于分流板5的脊线;两个下料口4设于分流板5两侧,每个下料口4下部均连接有落煤管3,位于分流板5两侧的下料口4与落煤管3的连接处设有闸板门20,所述落煤管3包括设于下料口4下方的直管段和连接在直管段下方的斜管段,四个落煤管3的斜管段下端相连通,落煤管3既可以实现交替下料,又可以防止下料口4落下的原煤直接冲压落煤管3内储存的原煤,防止原煤被冲压密实,从落煤管3出口落下的原煤被给煤机19输送至锅炉等需煤装置。
煤仓1的侧壁上设有检修口,检修口位于煤仓1的侧壁与分流板5连接处,检修口外设有检修门6。
煤仓1内设有旋转切割体,其结构如图6所示,旋转切割体包括基体7和沿基体7中心对称设置的三个40Cr高耐磨材料制成的切刀,切刀包括弯曲的径向刮板8,径向刮板8后侧设有上下两块支撑板,上支撑板9从基体7圆周处延伸向径向刮板8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处,在保证刮板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切刀质量,减少用料和能量损耗,下支撑板10从基体7圆周处延伸向径向刮板8的末端,为了刮掉煤仓1侧壁上粘附的原煤,刮板8的末端可以设置竖直向上的煤仓侧壁刮板,如果原煤的粘性较小,煤仓1侧壁上不粘结原煤,也可不设煤仓侧壁刮板,分流板5两端下部设有与煤仓侧壁刮板配合使用的凹槽11。煤仓1底板中心下方设有动力系统2,动力系统2连接在基体7中心;位于分流板5下方的落煤管3上的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在动力系统2上,位于分流板5两侧的落煤管3上的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在闸板门20上。
上述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可以直接吊装或者安装在相应的承重平台上,也可在煤仓1外设置立柱12,煤仓侧壁上设有固定片13,立柱顶端通过连接件14连接在固定片上;立柱12中部设有托架15,托架15设于煤仓1底板下方,所述托架15包括两个相对而设的侧板,侧板靠近煤仓中心的一端上部设有横板,煤仓1底板放置在横板上。相邻立柱12之间设有横撑16,横撑16端部设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与立柱12的侧面相平行,相邻连接板17之间通过螺栓18连接,横撑16在连接板17和螺栓18的作用下被固定在立柱12上。
本实用新型煤仓1内设有分流板5,煤流被分流板5分流后进入煤仓1,如果原煤的流动性较好,则打开闸板门20,关闭动力系统2,原煤直接进入分流板5两侧的下料口4,节省电力,降低设备消耗;如果原煤的流动性较差,容易粘结密实,则关闭闸板门20,打开动力系统2,原煤不会进入分流板5两侧的下料口4,避免了煤流在重力作用下将落煤管3内的原煤堆压、汇流、密实,而是在旋转切割体非平衡式布局切刀的作用下,一刀推料入口时,另外两刀切割汇料准备,煤仓1内的物料被旋转切割体交替推入分流板5下方的落煤管3,原物料空间在重力作用下被上部物料补充,从而实现物料“先来先走”,配合联动控制,始终保持给料装置通道流畅,物料“随来随走”,定量防堵。
当采用分流板5下方的下料口4下料时,落煤管3上的位置传感器将信号输送至旋转切割体的动力系统2上,实现联动控制,保证落煤管3中原煤料位与下料口高度差,落料时原煤冲刷落煤管3管壁,防止原煤在落煤管3壁上再次粘附,分流板5下方的下料口4无需设置闸板门;当采用分流板5两侧的下料口4下料时,落煤管3上的位置传感器将信号输送至闸板门20的控制系统上,实现联动控制,控制闸板门20的开度;本实用新型减少了闸板门使用数量,节约资金,并减少了安装空间。

Claims (8)

1.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煤仓,煤仓内设有分流板,分流板两端固定在煤仓的侧壁上;煤仓底板设有四个下料口,两个下料口设于分流板下方,两个下料口设于分流板两侧,每个下料口下部均连接有落煤管,四个落煤管的底端相连通,设于分流板两侧的下料口与落煤管之间设有闸板门;煤仓内设有旋转切割体,旋转切割体包括基体和沿基体中心对称设置的三个切刀,煤仓底板中心下方设有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连接在基体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为倒“V”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切刀的自由端设有竖直向上的煤仓侧壁刮板,分流板两端下部设有与煤仓测壁刮板配合使用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煤仓的侧壁上设有检修口,检修口位于煤仓的侧壁与分流板连接处,检修口外设有检修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煤管包括设于下料口下方的直管段和连接在直管段下方的斜管段,四个落煤管的斜管段下端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煤管上设有位置传感器,位于分流板下方的落煤管上的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在动力系统上,位于分流板两侧的落煤管上的位置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在闸板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煤仓外设有立柱,所述立柱顶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煤仓侧壁上;立柱中部设有托架,托架设于煤仓底板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立柱之间设有横撑,相邻横撑的端部通过紧固件连接。
CN201620811912.1U 2016-07-29 2016-07-29 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78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11912.1U CN205878217U (zh) 2016-07-29 2016-07-29 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11912.1U CN205878217U (zh) 2016-07-29 2016-07-29 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78217U true CN205878217U (zh) 2017-01-11

Family

ID=57700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11912.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78217U (zh) 2016-07-29 2016-07-29 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782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6332A (zh) * 2016-07-29 2016-10-12 河南濮润智能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
CN108800188A (zh) * 2018-04-19 2018-11-13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燃煤锅炉燃料掺配灵活性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6332A (zh) * 2016-07-29 2016-10-12 河南濮润智能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
CN108800188A (zh) * 2018-04-19 2018-11-13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燃煤锅炉燃料掺配灵活性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6072B (zh) 黏煤掺烧双向给料装置
CN102578311B (zh) 一种连续进出料的茶叶揉捻装置
CN205878217U (zh) 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
CN107439161A (zh) 一种高效的玉米脱粒破碎装置
CN205873343U (zh) 黏煤掺烧双向给料装置
CN106016332B (zh) 多煤种特制给料装置
CN205009645U (zh) 一种农作物秸秆压块成型装置
CN218977337U (zh) 一种垂直进料的甘蔗打叶机进料装置
CN202123681U (zh) 秸秆粉碎压缩成型成套设备
CN209331163U (zh) 一种用于高水分物料搅拌混合后放料的发酵装置系统
CN207735098U (zh) 一种餐厨垃圾预处理装置
CN208711800U (zh) 一种煤炭粉碎机
CN207355431U (zh) 一种饲料配料装置
CN206866106U (zh) 一种秸秆粉碎装置
CN102241153A (zh) 秸秆粉碎压缩成型成套设备
CN205495690U (zh) 一种新型花生仁的碾碎装置
CN103330280A (zh) 一种烟梗切丝机
CN104012224A (zh) 一种排种器种箱连接装置
CN205596582U (zh) 一种地表肥料撒肥机
CN206872062U (zh) 一种自动破碎干粉定量投药机
CN207596116U (zh) 一种双翻板式匀料器
CN206838171U (zh) 一种水溶肥粉碎机
CN209519822U (zh) 一种固体水溶肥生产系统
CN205517536U (zh) 多种草料混合装置
CN206260805U (zh) 一种自动破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50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