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71804U - 通风座椅及其座椅靠背 - Google Patents

通风座椅及其座椅靠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71804U
CN205871804U CN201620856781.9U CN201620856781U CN205871804U CN 205871804 U CN205871804 U CN 205871804U CN 201620856781 U CN201620856781 U CN 201620856781U CN 205871804 U CN205871804 U CN 205871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cavity
air
blowing unit
baff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567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8567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71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71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7180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通风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通风座椅及其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通过在靠背本体的前侧设置若干个通向靠背本体内的第一空腔的第一出风孔,并利用第一吹风单元向第一空腔内的吹风,且利用由靠背本体的顶部活动插设于第一空腔、以对第一出风孔形成遮挡的挡板,由此使气流只能从未收到挡板遮挡的排布在靠背底部区域的出风孔吹出,进而可通过对挡板的上下调节,使仅与儿童背部区域相对应的部分第一出风孔出风,从而可以消除靠背本体上的无效吹风区域,降低第一吹风单元的功耗,相对提升气流强度;还可以避免对儿童的头部形成吹拂,以免给儿童带来不适感,或引发儿童感冒。

Description

通风座椅及其座椅靠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通风座椅及其座椅靠背,更加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儿童的通风座椅及其座椅靠背。
背景技术
乘客坐在座椅上时,身体后部与椅面紧密接触,接触部分空气不流通,不利于汗液的排除,会使人体感到不舒服。通风功能有效改善了人体与椅面接触部分的空气流通环境,即使长时间乘坐,身体与座椅的接触面也会干爽舒适。
座椅通风是通过在座椅坐垫和靠背发泡背面上增加风扇,利用风扇将空气吸入后导入通风层,气流再从通风层表面向上渗透经过加热垫流向座椅面套表面(座椅面套是采用打孔皮),使乘员在炎热天气情况下可以使用通风功能来散去臀部背部的汗液,给乘客带来舒适感。
但目前的通风座椅的都是针对于成年人设计,靠背上的出风孔排布在靠背的整个前侧区域,以对成年人的整个背部形成吹拂。而由于儿童的身高相对较低,通常只占用座椅靠背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靠背上有三分之二的出风区域是处于无效吹风状态的,由此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而且此部分区域的出风会直吹到儿童的头部,给儿童带来不适感,而且容易导致儿童感冒。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的通风座椅的靠背通风无法适用于儿童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包括靠背本体、第一吹风单元和挡板;所述靠背本体的内部具有第一空腔,所述靠背本体的前侧具有若干个通向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出风孔,所述第一吹风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空腔内吹风;所述挡板由所述靠背本体的顶部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一空腔,用于对所述第一出风孔形成遮挡。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截面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第一空腔的截面形状和大小相适应。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顶部与头枕连接。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第一出风孔在所述靠背本体的前侧排布形成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所述第一出风区域与所述第二出风区域左右间隔设置。
优选的,与所述第一出风区域与所述第二出风区域之间的间隔区域相对应的部分所述挡板较所述挡板的其余部分薄。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模块和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靠背本体的前侧的温度,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吹风单元出风量的大小。
优选的,所述第一吹风单元靠近所述靠背本体的后侧的底部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风道;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具有开口;所述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吹风单元连通,所述风道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绕过所述靠背本体的后侧侧壁而与所述第一空腔底部的开口连通,且所述风道的底部设有排水口。
优选的,所述风道的底部由上至下空间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通风座椅,该通风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靠背,还包括坐垫和第二吹风单元;所述坐垫的内部具有第二空腔,所述坐垫的顶侧具有若干个通向所述第二空腔的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二吹风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空腔内吹风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风座椅及其座椅靠背,通过在靠背本体的前侧设置若干个通向靠背本体内的第一空腔的第一出风孔,并利用第一吹风单元向第一空腔内的吹风,且利用由靠背本体的顶部活动插设于第一空腔、以对第一出风孔形成遮挡的挡板,由此使气流只能从未收到挡板遮挡的排布在靠背底部区域的出风孔吹出,进而可通过对挡板的上下调节,使仅与儿童背部区域相对应的部分第一出风孔出风,从而可以消除靠背本体上的无效吹风区域,降低第一吹风单元的功耗,相对提升气流强度;还可以避免对儿童的头部形成吹拂,以免给儿童带来不适感,或引发儿童感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座椅靠背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靠背本体;11、第一空腔;2、第一吹风单元;3、挡板;4、头枕;5、风道;51、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靠背,包括靠背本体1、第一吹风单元2和挡板3;靠背本体1的内部具有第一空腔11,靠背本体1的前侧具有若干个通向第一空腔11的第一出风孔,第一吹风单元2可以采用电机和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风扇组成,用于向第一空腔11内吹风,第一吹风单元2将风吹入到第一空腔11后,第一空腔11内的气压升高,由此再从若干个出风孔排出,便形成了对使用者背部的吹拂。
其中,挡板3由靠背本体1的顶部活动插设于第一空腔11,用于对第一出风孔形成遮挡,也就是说,挡板3在向下逐渐插入到第一空腔11的过程中,会更多的对排布在靠背本体1上方的出风孔形成遮挡,而气流只能从未受到挡板3遮挡、排布在靠背本体1底部区域的出风孔吹出,由此,可根据使用儿童的具体身高情况,调整挡板3插入到第一空腔11中的深度,使靠背本体1上的出风区域与儿童的背部相适应,既可以消除靠背本体1上的无效吹风区域,降低第一吹风单元2的功耗,又可以避免对儿童的头部形成吹拂,以免给儿童带来不适感,或引发儿童感冒。另外,由于有效出风孔的数量大幅减少,在第一吹风单元2工况一定的条件下,出风孔吹出的风速度更快,气流强度有所提升,因此可提升使用感受。
挡板3的截面形状和大小优选与第一空腔11的截面形状和大小相适应,这样挡板3不仅能对上部区域的出风孔形成遮挡,而且还能够对第一空腔11的整个上半腔形成封堵,即缩小了第一空腔11的容积,由此使吹入到第一空腔11内的风直接由靠背本体1底部区域的出风孔排出,可以实现由第一吹风单元2的开启到出风孔的出风之间的快速响应,进一步提升了使用感受。
挡板3的顶部优选与头枕4连接,头枕4是位于靠背本体1顶部用于支撑使用者头部的部件,而该头枕4对于儿童使用者而言是没有作用的,因此可以将该头枕4与挡板3连接,以头枕4作为驱动挡板3上下运动的一个方便手持的部件,既不会影响座椅的正常使用,而且由于头枕4是在靠背本体1的顶部上下运动,因此又不会占用到座椅周围的使用空间。
若干个第一出风孔优选在靠背本体1的前侧排布形成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第一出风区域与第二出风区域左右间隔设置,对应于使用者脊柱两侧的区域,因为使用者的脊柱相较于两个是有略微的凹陷的,因此当使用者的背部靠在靠背本体1上时,脊柱区域与靠背本体1之间并非是紧密贴合的,而由于脊柱两侧的区域向外突出、并与靠背本体1紧密贴合,因此气流很容易全部冲脊柱区域的出风孔吹出,然后沿着脊柱区域与靠背本体1之间的间隙上下跑掉,这样与脊柱两侧区域相对的出风量就会大大减小,对使用者的有效吹风效果便会降低。而将若干个出风孔分成上述作用间隔排布的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后,恰可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由于与使用者脊柱相对应的区域并不存在出风孔,因此气流只能够从与脊柱两侧相对应的区域吹出,由此实现更佳的有效吹拂目的。
进一步的,与第一出风区域与第二出风区域之间的间隔区域优选相对应的部分挡板3较挡板3的其余部分薄,由于第一出风区域与第二出风区域之间的区域并不存在出风孔,因此也不需要挡板3来遮挡,这样就可以适当的减少与此区域相对应的部分挡板3的用料,以实现节省材料的目的。
另外,本实施例的座椅靠背还包括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靠背本体1的前侧的温度,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吹风单元2出风量的大小。当控制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到靠背本体1前侧的温度高于第一设定温度时,便可控制开启第一吹风单元2、并适当提高第一吹风单元2的出风量,对使用者的背部形成吹风、降温;而在温度传感器监测到靠背本体1的前侧温度低于第二设定温度时,便可控制减小或关闭第一吹风单元2的出风量,避免温度过低给使用者带来不适。
本座椅靠背的第一吹风单元2优选靠近靠背本体1的后侧的底部设置,将第一吹风单元2设置在靠近靠背本体1的底部的这个区域、并选择此区域对第一空腔11进行吹入气流,那么无论挡板3插入得有多深,都可以保证气流能够正常的被吹入到第一空腔11中,也就是说,这样可以提高挡板3的调节范围;另一方面,由于座椅的靠背本体1通常是带角度调节功能的,而靠背本体1的底部区域摆动幅度并不大,所以吹风单元设置在此处也并不会额外占用座椅周围的使用空间。
进一步的,第一空腔11的底部优选具有开口;风道5的一端与第一吹风单元2连通,风道5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绕过靠背本体1的后侧侧壁而与第一空腔11底部的开口连通,且风道5的底部设有排水口,也就是说,第一吹风单元2吹出的风是先沿着风道5向下流动,然后再拐向上方流动。由于使用者在使用座椅的过程中,难免会因喝水等情况意外将水撒到靠背本体1上,而撒到靠背本体1上的水则很容易通过出风孔进入到空腔中,最终落到空腔的底部,此时,倘若第一出风单元是直接与第一空腔11的底部连通的,那么这些水分就会进入到第一吹风单元2中,损坏电机或其他控制电路,甚至造成漏电的危险发生。而正由于风道5的存在,进入到第一空腔11内的水则会通过风道5底部的排水孔51排出,并不会进入到第一出风单元中,由此可防对电路的破坏和漏电的现象,而且,风道5的存在也并不会影响第一空腔11的正常进风。另外,风道5的底部优选为由上至下空间逐渐减小,这样可对水流形成导向和汇聚的作用,确保水分能够汇聚到排出孔处。
本实施例的还提供了一种通风座椅,该通风座椅包括上述的座椅靠背,本通风座椅还包括坐垫和第二吹风单元;坐垫就是用于支撑使用者臀部的部件,坐垫的内部具有第二空腔,坐垫的顶侧设有若干个第二出风孔,第二吹风单元用于向第二空腔内吹风,气流从第二出风孔吹出,对使用者的臀部形成吹拂和降温。第二吹风单元与第一吹风单元2可以是受控制模块的控制而相互独立运行的,也可以是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单独开启和关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本体、第一吹风单元和挡板;所述靠背本体的内部具有第一空腔,所述靠背本体的前侧具有若干个通向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出风孔,所述第一吹风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空腔内吹风;所述挡板由所述靠背本体的顶部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一空腔,用于对所述第一出风孔形成遮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截面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第一空腔的截面形状和大小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顶部与头枕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第一出风孔在所述靠背本体的前侧排布形成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所述第一出风区域与所述第二出风区域左右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出风区域与所述第二出风区域之间的间隔区域相对应的部分所述挡板较所述挡板的其余部分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和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靠背本体的前侧的温度,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吹风单元出风量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风单元靠近所述靠背本体的后侧的底部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道;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具有开口;所述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吹风单元连通,所述风道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绕过所述靠背本体的后侧侧壁而与所述第一空腔底部的开口连通,且所述风道的底部设有排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 底部由上至下空间逐渐减小。
10.一种通风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还包括坐垫和第二吹风单元;所述坐垫的内部具有第二空腔,所述坐垫的顶侧具有若干个通向所述第二空腔的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二吹风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空腔内吹风。
CN201620856781.9U 2016-08-09 2016-08-09 通风座椅及其座椅靠背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71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56781.9U CN205871804U (zh) 2016-08-09 2016-08-09 通风座椅及其座椅靠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56781.9U CN205871804U (zh) 2016-08-09 2016-08-09 通风座椅及其座椅靠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71804U true CN205871804U (zh) 2017-01-11

Family

ID=57702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56781.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71804U (zh) 2016-08-09 2016-08-09 通风座椅及其座椅靠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7180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4319A (zh) * 2016-08-09 2016-11-16 刘郴 通风座椅及其座椅靠背
CN114504342A (zh) * 2022-02-16 2022-05-17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一种医学超声检查用座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4319A (zh) * 2016-08-09 2016-11-16 刘郴 通风座椅及其座椅靠背
CN106114319B (zh) * 2016-08-09 2019-04-19 刘郴 通风座椅及其座椅靠背
CN114504342A (zh) * 2022-02-16 2022-05-17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一种医学超声检查用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80702B1 (ko) 자동차용 통풍시트
CN106114319A (zh) 通风座椅及其座椅靠背
CN205871804U (zh) 通风座椅及其座椅靠背
CN210540108U (zh) 通风坐垫
KR100665931B1 (ko) 의자 방석
WO2016104208A1 (ja) 送風シート
CN201856677U (zh) 一种风机中置的车用空气调节座垫
CN214806242U (zh) 眼科护理u型枕
KR20150084449A (ko) 히팅 및 통풍시스템이 구비된 사무용의자
CN210300278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座椅
CN204260338U (zh) 一种无缝连接式空调床垫
CN212765860U (zh) 一种车载降温通风座垫
KR100553222B1 (ko) 건강 방석
CN201624380U (zh) 吸排式通风座具垫子
CN205963523U (zh) 通风坐垫
CN202764759U (zh) 汽车后排双连座通风座椅
WO2011035524A1 (zh) 一种通风垫
CN207257458U (zh) 一种汽车座椅通风头枕
CN210554344U (zh) 座垫及集成支撑结构
CN201752306U (zh) 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吸排式通风座垫
CN219782158U (zh) 一种高度可调乳胶枕
CN209789339U (zh) 多功能智能枕头
CN204210335U (zh) 一种多功能坐垫
CN215423765U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办公椅座垫
CN211884467U (zh) 一种透气的牙科综合治疗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