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67042U - 一种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67042U
CN205867042U CN201620615566.XU CN201620615566U CN205867042U CN 205867042 U CN205867042 U CN 205867042U CN 201620615566 U CN201620615566 U CN 201620615566U CN 205867042 U CN205867042 U CN 205867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pallet
layback
installing rack
rotary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155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仲伟
陈滨
崔荣哲
陈福权
卢连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6155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67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67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67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该装置由后仰支撑部和垫肩部组成,后仰支撑部由头部保护托盘、安装架、固定座、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组成,安装架一端通过第一旋转机构与固定座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旋转机构与头部保护托盘连接,安装架和头部保护托盘能分别绕第一和第二旋转机构旋转,当安装架和头部保护托盘旋转至所需位置,相应旋转机构能将其固定;固定座与垫肩部固定连接,垫肩部能支撑患者肩部保持指定高度。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便于携带,且可因人调节角度,使患者头部后仰角度最大化,利于手术者快速、准确找到气管,缩短手术时长;对头部的固定,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头颈,也节约了卫生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气管切开术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此手术的适应症有喉部炎症、肿瘤、外伤、异物等引起的严重喉阻塞;重度颅脑损伤,呼吸道烧伤,严重胸部外伤,颅脑肿瘤,昏迷,神经系病变等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为了吸痰,保持气道通畅等。
气管是一个由软骨及膜样组织构成的管,连接着喉及支气管。气管是在环状软骨水平与喉的延续。气管上端平第6或第7颈椎水平,下端位于第4或第5胸椎水平。当深吸气时,气管下端可达第6胸椎水平。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气管长10—1lcm,大约有5cm位于胸骨切迹以上。软骨环之间的非软骨部分具有弹性,可以随呼吸或颈部屈伸运动拉长或变短。
当气管切开术时,为使气管更加靠近皮肤,便于手术者快速找到气管,应尽量使患者头部后仰,气管抬高。目前在做此手术时,需为患者临时制作垫肩材料,一般采用衣料、毛巾等,较为绒软,手术中易出现气管位置移动,给手术造成难度。另外手术中患者由于疼痛及局部刺激可引起头部左右或上下移动,造成气管偏离正中线,或气管抬高、下沉,易造成误切周边组织或气管,引起大出血等其他意外,由此可知,患者的体位对手术具有重要的影响。为避免手术中患者头部动作,影响手术,需多人固定患者头部,无形中浪费了卫生资源。再者,垫肩使患者头后仰后,患者头部接触床垫或者头部悬空,易造成阻力压迫,后仰不足或者颈椎及头部得不到保护,易损伤。
另外有些病患虽不用做气管切开术,但需要抬高患者肩部辅助其呼吸,如患者病症为气道梗阻,尤其是大气道梗阻,很多患者会并发舌后缀,加重气道梗阻,这时往往需要使患者平卧、下颌抬高,使呼吸道尽可能最大化打开等辅助呼吸。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手术中患者体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可使得患者头部后仰尽量最大化。更优选地,在后仰保护器上可以施加固定带,进而无需人为按压头部,手术中气管保持固定正中位,节约卫生资源,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由后仰支撑部和垫肩部组成,
所述后仰支撑部由头部保护托盘、安装架、固定座、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组成,所述安装架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与所述固定座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与所述头部保护托盘连接,所述安装架和所述头部保护托盘能够分别绕所述第一和第二旋转机构旋转,当所述安装架或所述头部保护托盘旋转至所需位置,相应旋转机构能够将其固定;
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垫肩部固定连接,所述垫肩部能够支撑患者肩部保持指定高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锁紧件、安装架旋转轴,所述安装架通过所述安装架旋转轴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安装架能够围绕所述安装架旋转轴转动,所述第一锁紧件能够将所述安装架固定在所需位置,
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托盘旋转轴、第二托盘旋转轴、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托盘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托盘旋转轴分别置于所述头部保护托盘两端,所述头部保护托盘能够同时围绕所述第一托盘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托盘旋转轴转动,所述第二锁紧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托盘旋转轴配合,用于将所述头部保护托盘固定在所需位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紧件与垫肩部中心的垂直距离为8-14cm。
更进一步地,所述头部保护托盘为弧形、半椭圆或半圆形,由托盘层和保护层组成,所述保护层置于所述托盘层上部,所述保护层中间具有凹面,在靠近所述垫肩部的侧壁上具有弧形凹槽,所述头部保护托盘两侧壁上分别具有绑扎孔,绑扎物能够穿过所述绑扎孔用以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所述头部保护托盘具有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层底部设有托架,所述托盘层与所述托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置于所述托架两端,所述固定端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托盘旋转轴分别穿过所述连接孔将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材质为硬质泡沫、橡胶或纺织物。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由两个U型框架结构组成,所述两个U型框架结构共用一个横臂,且其开口方向相反,两个U型框架结构分别与所述头部保护托盘和所述固定座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上具有通孔,所述安装架旋转轴穿过通孔将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垫肩部支撑患者肩部高度为13cm~18cm,所述垫肩部为梯形结构或长方体结构,由硬质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还包括背部支撑部,所述背部支撑部与所述垫肩部构成坡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重旋转机构,可因人调节角度,使患者头部后仰角度最大化,尽可能的打开气道,使气管更加贴近皮肤侧,因而有利于减轻上呼吸道梗阻引起的呼吸困难,利于手术者快速、准确找到气管,防止颈部过伸位引起劲脱等风险,缩短手术时长;头部保护托盘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头颈,绑扎孔的设计,可将患者头部固定,减少了误切风险,省去了外加人员的配合固定,也节约了卫生资源。且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操作简单快捷,便于携带,可应用于多种场合,如气管切开时固定患者体位、手术室插管、院前急救,防护舌后缀、战场救护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背部支撑部使用状态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并不仅限于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由头部后仰支撑部1和垫肩部2组成,头部后仰支撑部1固定在垫肩部2上,头部后仰支撑部1由头部保护托盘3、安装架6和固定座7组成,安装架6一端连接头部保护托盘3,另一端连接固定座7。
头部保护托盘3为弧形、半椭圆形或半圆形,至少分为两层,如图2和图3所示,底部为托盘层,在托盘层上部设有保护层,保护层中间具有凹面,靠近垫肩部2的侧壁具有弧形凹槽(见图4),保护层材质可为硬质泡沫、橡胶或者纺织物等,保护层作为缓冲设施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头部,且也提高了患者头部的舒适度。在头部保护托盘3的两侧壁上分别具有绑扎孔5(见图1)和绑扎孔8(见图3),可将绷带等绑扎物穿过绑扎孔5、8固定患者头部,以防止手术中患者头部抬高或摆动。
如图5所示,在头部保护托盘3的托盘层底部设有托架12,托架12中间为长条形支架,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端4,托盘层置于托架12上,托架12的形状与托盘层底部的形状相应,并与其固定连接,固定端4上具有连接孔,通过连接孔与安装架6连接,两侧连接孔分别内置托盘旋转轴9和托盘旋转轴13,头部保护托盘3可同时绕托盘旋转轴9、13转动,托盘旋转轴9、13通过锁紧件14将固定端4与安装架6连接,待头部保护托盘3旋转至所需位置后,将锁紧件14置于锁紧位置,固定头部保护托盘3。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将托架12省略,将固定端4置于头部保护托盘3两侧。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将固定端4置于托架12的中间,托架12横向或纵向与头部保护托盘3固定连接。
如图5所示,安装架6由两个U型框架结构组成,两个U型框架结构共用一个横臂,且开口方向相反,一个U型框架结构的两个侧壁分别与固定端4连接,另一个U型框架结构的两个侧壁分别置于固定座7两侧,并与其连接。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安装架6为Y型结构,同向的两侧壁分别置于固定座7两侧,并与其连接,另一侧壁与固定端4连接,或者同向的两侧壁分别与固定端4连接,另一侧壁与固定座7连接。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安装架6为条形结构,具有两个端部,分别与固定端4和固定座7连接。
固定座7由硬质材料制成,其上具有通孔,如图5所示,安装架旋转轴11穿过通孔与安装架6连接,安装架6可绕安装架旋转轴11转动,锁紧件10置于安装架旋转轴11端部,当安装架6旋转至合适位置后,通过锁紧件10将安装架6固定,避免其继续旋转。
垫肩部2采用较坚韧的硬质材料制作,如木质、橡胶、硬质塑料、金属材料等,可确保手术中垫肩高度保持恒定,防止气管回缩。垫肩部2可为梯形结构、长方体结构或者其他能将患者肩部抬高的结构。当垫肩部2的高度为13cm~18cm时,能使患者下颌、甲状软骨前缘、胸骨窝大致成水平线,患者头部后仰角度最大化,此时患者气管呈水平状态,便于手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肩部,减轻不适感,可在垫肩部2的顶端铺设薄层保护垫。垫肩部2一侧设有连接孔,将头部后仰支撑部1的固定座7固定在连接孔内,当固定座7上安装的锁紧件10至垫肩部2中心的垂直距离为8~14cm时,便于安装架6围绕安装架旋转轴11转动的同时,也确保患者头部后仰时头部不脱离头部保护托盘3,当此垂直距离为12cm时效果更佳。
垫肩部2靠近患者腰部的一侧可放置背部支撑部,以减轻患者不适感,垫肩部2靠近患者腰部的侧壁可具有多个折叠板,折叠板可收入垫肩部2内,折叠板一端与垫肩部2上端部活动连接。在使用时,拉开折叠板,即可成为背部支撑部,背部支撑部的一端置于垫肩部2上端部,另一端置于床上或者其他支撑点上,背部支撑部与垫肩部2构成坡状结构,如图6所示。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背部支撑部与垫肩部2分开设置,背部支撑部成坡状构造,在使用时,背部支撑部高端紧靠垫肩部2。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时,将患者肩部抬于垫肩部2上,患者头部放入头部保护托盘3内,通过旋转头部保护托盘3,使患者头部向后仰,并固定锁紧件14,再旋转安装架6使患者颈部(即气管)拉伸,患者头部进一步后仰,当患者头部后仰到最大角度时,固定锁紧件10。在旋转头部保护托盘3和安装架6时,要时刻注意患者反应,观察患者呼吸,避免损伤颈椎。拧紧固定锁紧件10、14后,使用绑扎物将其头部固定,患者体位达到手术中的体位要求,此时患者的气管置于垫肩装置2中心至锁紧件10位置处,利于引导手术者确定患者气管。
虽然上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现方式的解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包含范围的限定。实施例中的细节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由后仰支撑部(1)和垫肩部(2)组成,
所述后仰支撑部(1)由头部保护托盘(3)、安装架(6)、固定座(7)、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组成,所述安装架(6)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与所述固定座(7)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旋转机构与所述头部保护托盘(3)连接,所述安装架(6)和所述头部保护托盘(3)能够分别绕所述第一和第二旋转机构旋转,当所述安装架(6)或所述头部保护托盘(3)旋转至所需位置,相应旋转机构能够将其固定;
所述固定座(7)与所述垫肩部(2)固定连接,所述垫肩部(2)能够支撑患者肩部保持指定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锁紧件(10)、安装架旋转轴(11),所述安装架(6)通过所述安装架旋转轴(11)与所述固定座(7)连接,所述安装架(6)能够围绕所述安装架旋转轴(11)转动,所述第一锁紧件(10)能够将所述安装架(6)固定在所需位置,
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托盘旋转轴(9)、第二托盘旋转轴(13)、第二锁紧件(14),所述第一托盘旋转轴(9)和所述第二托盘旋转轴(13)分别置于所述头部保护托盘(3)两端,所述头部保护托盘(3)能够同时围绕所述第一托盘旋转轴(9)和所述第二托盘旋转轴(13)转动,所述第二锁紧件(14)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托盘旋转轴配合,用于将所述头部保护托盘(3)固定在所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件(10)与垫肩部(2)中心的垂直距离为8-14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保护托盘(3)为弧形、半椭圆或半圆形,由托盘层和保护层组成,所述保护层置于所述托盘层上部,所述保护层中间具有凹面,在靠近所述垫肩部(2)的侧壁上具有弧形凹槽,所述头部保护托盘(3)两侧壁上分别具有绑扎孔(5、8),绑扎物能够穿过所述绑扎孔(5、8)用以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所述头部保护托盘(3)具有固定端(4),所述固定端(4)与所述安装架(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层底部设有托架(12),所述托盘层与所述托架(1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4)置于所述托架(12)两端,所述固定端(4)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托盘旋转轴(9、13)分别穿过所述连接孔将所述固定端(4)与所述安装架(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材质为硬质泡沫、橡胶或纺织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6)由两个U型框架结构组成,所述两个U型框架结构共用一个横臂,且其开口方向相反,两个U型框架结构分别与所述头部保护托盘(3)和所述固定座(7)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7)上具有通孔,所述安装架旋转轴(11)穿过通孔将所述固定座(7)与所述安装架(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肩部(2)支撑患者肩部高度为13cm~18cm,所述垫肩部(2)为梯形结构或长方体结构,由硬质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还包括背部支撑部,所述背部支撑部与所述垫肩部(2)构成坡状结构。
CN201620615566.XU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 Active CN205867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15566.XU CN205867042U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15566.XU CN205867042U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67042U true CN205867042U (zh) 2017-01-11

Family

ID=57690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15566.XU Active CN205867042U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670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8302A (zh) * 2018-09-20 2018-12-07 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 一种便于对头部进行旋转的耳喉鼻科用头部支撑装置
CN111407580A (zh) * 2020-04-08 2020-07-14 张�林 一种医用枕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8302A (zh) * 2018-09-20 2018-12-07 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 一种便于对头部进行旋转的耳喉鼻科用头部支撑装置
CN111407580A (zh) * 2020-04-08 2020-07-14 张�林 一种医用枕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1603B (zh) 用于麻醉状态下的患者的定位装置和方法
CN102227196B (zh) 具有高度与周边调整的颈圈
CN105636632B (zh) 用于患者接口的热湿交换器
US9572739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or enhancing a person's breathing
CN108136149A (zh) 包括具有不同厚度的密封形成结构的患者接口
CN204863852U (zh) 一种用于患者环甲膜穿刺手术的辅助支撑装置
CN205867042U (zh) 一种头部后仰支撑保护装置
CN108617165A (zh) 具有泡沫密封形成结构的患者接口
CN202035864U (zh) 一种颈椎矫形枕
CN209301424U (zh) 一种骨科用颈椎脊椎的固定装置
CN109820679A (zh) 麻醉头架
CN108378966A (zh) 一种下颌托装置及具有下颌托装置的面罩
CN207837518U (zh) 防损伤开口器
CN204744820U (zh) 一种手术用头部保护架
CN209951680U (zh) 俯卧位通气头部支架支撑系统
CN209846752U (zh) 一种医用防误吸枕头
CN204501487U (zh) 新型颈部全麻手术用头罩
CN205569130U (zh) 一种麻醉科用下颌托架
CN213346619U (zh) 术中折刀体位护理枕
CN208049156U (zh) 分体式口插固定器
CN218923053U (zh) 一种用于昏迷气切偏瘫患者体位管理的颈部保护托
CN209122687U (zh) 一种急救复苏辅助垫
CN115192340B (zh) 一种俯卧位通气支架
CN208911195U (zh) 一种气管切开专用隔痰纱布
CN110603020A (zh) 用于进行麻醉的患者的下颌/头部定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