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63987U - 一种将充电器转换为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将充电器转换为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63987U CN205863987U CN201620761594.2U CN201620761594U CN205863987U CN 205863987 U CN205863987 U CN 205863987U CN 201620761594 U CN201620761594 U CN 201620761594U CN 205863987 U CN205863987 U CN 2058639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resistance
- battery
- chip microcomputer
- bank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将充电器转换为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包括:充电器壳体、充电接口检测模块、单片机、降压充电电路和升压放电电路,所述充电器壳体上设置电池安装槽和充放电接口,所述电池安装槽内部设置电池连接检测电路、所述充放电接口上设置充电接口检测模块,所述电池连接检测电路和充电接口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降压充电电路和升压放电电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充电电路中嵌入升压电路,使充电槽内的电池向手机手机\平板电脑充电,合理利用电池,给消费者减少充电器和移动电源的数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入,同时更加节能,降低成本,提升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将充电器转换为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镍氢\镍镉电池充电器和锂离子电池充电器都是作为一种充电装置在使用,其功能仅限于充电。移动电源又都是作为一种便携式的作为一种充电装置在使用,其功能也仅限于给负载充电。
随着锂电池在玩具、手持设备上的应用推广,普通消费者家里的常备锂离子电池数量逐渐增多,相应的充电器数量也会越来越多。而在当今的数码时代,手机、移动电源已成为每个家庭,甚至于每个人的必备设备。
这些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不必要的重复投入,造成资源浪费,与当今的环保理念背道而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将充电器转换为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将充电器转换为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器壳体、充电接口检测模块、单片机、降压充电电路和升压放电电路,所述充电器壳体上设置电池安装槽和充放电接口,所述电池安装槽内部设置电池连接检测电路、所述充放电接口上设置充电接口检测模块,所述电池连接检测电路和充电接口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降压充电电路和升压放电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降压充电电路包括由三极管Q1、绝缘栅管Q2A、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R4组成的驱动电路,由电感L1、电阻R5~R12、电容C1、绝缘栅管Q3A和Q3B以及电池BT1构成的充电电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与单片机的PWM1接口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与9V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绝缘栅管Q2A的栅极连接,所述绝缘栅管Q2A的漏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9V电源连接,所述绝缘栅管Q2A的源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4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三极管Q1的发射级接地;所述绝缘栅管Q2A的源极连接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接地,电容C1的正极端与电池BT1连接,所述电池BT1的负极连接绝缘栅管Q3A的漏极,绝缘栅管Q3A的栅极与绝缘栅管Q3B的漏极连接,绝缘栅管Q3A的源极和绝缘栅管Q3B的源极通过四个并联的电阻R5~R8接地,所述电池BT1的正极端通过二极管D3与单片机的VBAT连接,电阻R9与电阻R13串联后其中一端与电池BT1的正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绝缘栅管Q3B的源极连接,其中绝缘栅管Q3B的源极还连接单片机的J-AD1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升压放电电路包括前置滤波电容C3、C4、电感L3、升压器U2、后置滤波电容C5、电容C6以及电阻R17-R22,所述升压器U2采用CE8421芯片,其中单片机的VBAT信号通过前置滤波电容C3、C4连接电感L3的输入端,所述电感L3的输出端与CE8421芯片的SW引脚连接,单片机的EN1端与CE8421芯片的CE引脚连接,CE8421芯片的VOUT引脚通过输出滤波电容C5/C6与电阻R17、R18、R19的一端连接,电阻R17、R18、R19的另一端分别通过R20、R21、R22接地,其中R17和R20的连接处与CE8421芯片的FB引脚连接,R18和R21的连接处、R19和R22的连接处以及输出滤波电容的正极端连接充电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采用KHSSF161型号的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充电电路中嵌入升压电路,使充电槽内的电池向手机手机\平板电脑充电,合理利用电池,这一功能可以使消费者将闲置的电池组合成移动电源使用。这些设计可以给消费者减少充电器和移动电源的数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入,同时更加节能,降低成本,提升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将充电器转换为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降压充电电路结构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升压放电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将充电器转换为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结构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降压充电电路结构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升压放电电路结构图。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将充电器转换为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器壳体、充电接口检测模块、单片机、降压充电电路和升压放电电路,所述充电器壳体上设置电池安装槽和充放电接口,所述电池安装槽内部设置电池连接检测电路、所述充放电接口上设置充电接口检测模块,所述电池连接检测电路和充电接口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降压充电电路和升压放电电路。
降压充电电路包括由三极管Q1、绝缘栅管Q2A、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R4组成的驱动电路,由电感L1、电阻R5~R12、电容C1、绝缘栅管Q3A和Q3B以及电池BT1构成的充电电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与单片机的PWM1接口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与9V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绝缘栅管Q2A的栅极连接,所述绝缘栅管Q2A的漏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9V电源连接,所述绝缘栅管Q2A的源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4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三极管Q1的发射级接地;所述绝缘栅管Q2A的源极连接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接地,电容C1的正极端与电池BT1连接,所述电池BT1的负极连接绝缘栅管Q3A的漏极,绝缘栅管Q3A的栅极与绝缘栅管Q3B的漏极连接,绝缘栅管Q3A的源极和绝缘栅管Q3B的源极通过四个并联的电阻R5~R8接地,所述电池BT1的正极端通过二极管D3与单片机的VBAT连接,电阻R9与电阻R13串联后其中一端与电池BT1的正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绝缘栅管Q3B的源极连接,其中绝缘栅管Q3B的源极还连接单片机的J-AD1接口。
升压放电电路包括前置滤波电容C3、C4、电感L3、升压器U2、后置滤波电容C5、电容C6以及电阻R17-R22,所述升压器U2采用CE8421芯片,其中单片机的VBAT信号通过前置滤波电容C3、C4连接电感L3的输入端,所述电感L3的输出端与CE8421芯片的SW引脚连接,单片机的EN1端与CE8421芯片的CE引脚连接,CE8421芯片的VOUT引脚通过输出滤波电容C5/C6与电阻R17、R18、R19的一端连接,电阻R17、R18、R19的另一端分别通过R20、R21、R22接地,其中R17和R20的连接处与CE8421芯片的FB引脚连接,R18和R21的连接处、R19和R22的连接处以及输出滤波电容的正极端连接充电接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片机采用KHSSF161型号的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本设计基于节能环保的理念,同时也为了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将座式充电器和移动电源合二为一。本电路在应用时不因改变个别元件参数或封装型式而发生功能上的改变。相同元件的不同封装及PCB的不同布局、走线都视为替代方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4)
1.一种将充电器转换为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器壳体、充电接口检测模块、单片机、降压充电电路和升压放电电路,所述充电器壳体上设置电池安装槽和充放电接口,所述电池安装槽内部设置电池连接检测电路、所述充放电接口上设置充电接口检测模块,所述电池连接检测电路和充电接口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降压充电电路和升压放电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充电器转换为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充电电路包括由三极管Q1、绝缘栅管Q2A、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R4组成的驱动电路,由电感L1、电阻R5~R12、电容C1、绝缘栅管Q3A和Q3B以及电池BT1构成的充电电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与单片机的PWM1接口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与9V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绝缘栅管Q2A的栅极连接,所述绝缘栅管Q2A的漏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9V电源连接,所述绝缘栅管Q2A的源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4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三极管Q1的发射级接地;所述绝缘栅管Q2A的源极连接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接地,电容C1的正极端与电池BT1连接,所述电池BT1的负极连接绝缘栅管Q3A的漏极,绝缘栅管Q3A的栅极与绝缘栅管Q3B的漏极连接,绝缘栅管Q3A的源极和绝缘栅管Q3B的源极通过四个并联的电阻R5~R8接地,所述电池BT1的正极端通过二极管D3与单片机的VBAT连接,电阻R9与电阻R13串联后其中一端与电池BT1的正极端连接,另一端与绝缘栅管Q3B的源极连接,其中绝缘栅管Q3B的源极还连接单片机的J-AD1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充电器转换为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放电电路包括前置滤波电容C3、C4、电感L3、升压器U2、后置滤波电容C5、电容C6以及电阻R17-R22,所述升压器U2采用CE8421芯片,其中单片机的VBAT信号通过前置滤波电容C3、C4连接电感L3的输入端,所述电感L3的输出端与CE8421芯片的SW引脚连接,单片机的EN1端与CE8421芯片的CE引脚连接,CE8421芯片的VOUT引脚通过输出滤波电容C5/C6与电阻R17、R18、R19的一端连接,电阻R17、R18、R19的另一端分别通过R20、R21、R22接地,其中R17和R20的连接处与CE8421芯片的FB引脚连接,R18和R21的连接处、R19和R22的连接处以及输出滤波电容的正极端连接充电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充电器转换为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采用KHSSF161型号的单片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61594.2U CN205863987U (zh) | 2016-07-18 | 2016-07-18 | 一种将充电器转换为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61594.2U CN205863987U (zh) | 2016-07-18 | 2016-07-18 | 一种将充电器转换为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63987U true CN205863987U (zh) | 2017-01-04 |
Family
ID=57646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76159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63987U (zh) | 2016-07-18 | 2016-07-18 | 一种将充电器转换为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6398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87057A (zh) * | 2017-01-12 | 2017-05-31 | 东莞市太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电源充电控制回路 |
-
2016
- 2016-07-18 CN CN201620761594.2U patent/CN20586398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87057A (zh) * | 2017-01-12 | 2017-05-31 | 东莞市太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电源充电控制回路 |
CN106787057B (zh) * | 2017-01-12 | 2023-09-26 | 东莞市太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电源充电控制回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48192B (zh) | 一种电子烟usb充电器 | |
CN202134942U (zh) | 一种风光互补储能供电控制系统 | |
CN204216600U (zh) | 同步升降压电池充电装置 | |
CN201750187U (zh) | 一种太阳能充电装置 | |
CN106169793A (zh) | 模块化活页式太阳能充电器 | |
CN206602383U (zh) | 一种充电状态提示电路 | |
CN205863987U (zh) | 一种将充电器转换为移动电源的控制装置 | |
CN106549469A (zh) | 一种锂电池并联充电串联使用电路结构 | |
CN203135515U (zh) |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路由器 | |
CN106160106B (zh) | 一种基于太阳能电池供电的可穿戴式设备及设计方法 | |
CN103280850A (zh) | 一种具有充电宝和多用途led功能的驱动电路 | |
CN205160176U (zh) | 移动终端的供电装置 | |
CN206389164U (zh) | 一种锂电池并联充电串联使用电路结构 | |
CN201382278Y (zh) | 便携式太阳能照明装置 | |
CN202949239U (zh) | 太阳能蓄电池交流电三用非国标型手机充电器 | |
CN110492567A (zh) | 供电系统 | |
CN203589795U (zh) | 一种手机充电器 | |
CN205622295U (zh) | 有手机充电功能的电动车充电器 | |
CN203722273U (zh) | 电动车充电器及电动车充电站 | |
CN203942305U (zh) | 一种带刷卡功能的移动电源 | |
CN203840021U (zh) | 太阳能充电蓄电皮套 | |
CN203398829U (zh) | 一种便携式充电电源 | |
CN204271670U (zh) | 一种照明装置的充电收纳箱 | |
CN204068344U (zh) | 一种车载移动电源 | |
CN202333849U (zh) | 通用电子设备能量交换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Termination date: 201907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