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63499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63499U
CN205863499U CN201620605474.3U CN201620605474U CN205863499U CN 205863499 U CN205863499 U CN 205863499U CN 201620605474 U CN201620605474 U CN 201620605474U CN 205863499 U CN205863499 U CN 2058634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electric connector
chamber
fin
shiel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054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斌
张景翔
贾长辉
姚坤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054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634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634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634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包括上壁、下壁、左壁、右壁和后壁,屏蔽壳体内设置有与左壁和右壁连接的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将屏蔽壳体内空间上下依次分成第一对接腔、容纳腔和第二对接腔,屏蔽壳体于靠近后壁处设置有连接器,所述容纳腔固定设置有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片和固定于散热片下方的热管,所述第二壁设置有开口,所述热管通过开口暴露于第二对接腔。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快速散热,提升了电连接器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散热模块容置于容纳腔,有效利用了内壳体内的空间,提升了电连接器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利于电连接器小型化发展。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散热模块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小型可插拔收发器(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Transceiver,SFPTransceiver)作为一种双向光电转换器提供电传输线与光传输线之间的连接。小型可插拔收发器通过高速连接器安装在主机的印刷电路板上。随着小型可插拔收发器信号传输速度及性能的提升,散热问题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现已发展出很多应用于小型可插拔收发器的散热结构,如专利号为ZL201110212244.2的发明专利,常用散热结构为于电连接器屏蔽壳体顶部设置散热口,并于散热口设置散热片,散热片通常由具有优良导热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铝合金,黄铜或青铜等,但该种散热结构只适用于单层的电连接器,当双层电连接器堆叠在一起时,则位于下方的电连接器热量集中问题尤为严重,另外,还有专利号为ZL201210445181.X的发明专利,其公开的散热结构可解决双层堆叠式电连接器散热问题,但是该结构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电连接器小型化发展。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散热效果好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包括上壁、下壁、左壁、右壁和后壁,所述屏蔽壳体内设置有与左壁和右壁连接的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包括上下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位于屏蔽壳体前端面、连接第一壁和第二壁的连接壁,所述内壳体将屏蔽壳体内空间上下依次分成第一对接腔、容纳腔和第二对接腔,所述容纳腔位于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所述屏蔽壳体于靠近后壁处设置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有分别与第一对接腔和第二对接腔相对的第一对接槽和第二对接槽,所述容纳腔固定设置有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片和固定于散热片下方的热管,所述第二壁设置有开口,所述热管通过开口暴露于第二对接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片设置有用于容置热管的容置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片设有位于第二对接腔内的凸肋,所述凸肋位于热管左右两侧,所述凸肋于前端设置有倒角。
进一步,所述散热片包括片状的基壁和自基壁朝第一壁凸伸的若干凸柱。
进一步,所述热管包括管壳和工作流体,所述管壳内设置有真空密闭的内腔,所述工作流体容置于内腔。
进一步,所述工作流体为气态、液态或气液混合态。
进一步,所述连接壁设置有前后贯穿的若干第一散热孔。
进一步,所述左壁和右壁各设置有左右贯穿的若干第二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于容纳腔固定设置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片和固定于散热片下方的热管,热管通过开口暴露于第二对接腔,解决了双层堆叠在一起的连接器其下方的散热问题。当外部对接电连接器插入第二对接腔,与连接器的第二对接槽形成对接时,热管贴于外部对接电连接器表面,带走外部对接电连接器工作时产生热量,由于热管具有散热效率高的特点,因此,可实现快速散热,提升了电连接器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并且,散热模块容置于容纳腔,有效利用了内壳体内的空间,提升了电连接器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利于电连接器小型化发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具散热模块3的电连接器,其包括屏蔽壳体1,所述屏蔽壳体1包括上壁11、下壁12、左壁13、右壁14和后壁15。所述屏蔽壳体1内设置有与左壁13和右壁14连接的内壳体16,所述内壳体16为金属材料制成,其包括上下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壁161和第二壁162,以及位于屏蔽壳体1前端面、连接第一壁161和第二壁162的连接壁163,所述屏蔽壳体1前端面为与外部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对接时的接入面,所述内壳体16将屏蔽壳体1内空间上下依次分成第一对接腔17、容纳腔19和第二对接腔18,所述容纳腔19位于第一壁161和第二壁162之间。所述屏蔽壳体1于靠近后壁15处设置有连接器2,所述连接器2设有分别与第一对接腔17和第二对接腔18相对的第一对接槽21和第二对接槽22。
所述容纳腔19固定设置有散热模块3,所述散热模块3包括散热片31和固定于散热片31下方的热管32,所述第二壁162设置有上下贯穿第二壁162的开口1621,所述热管32通过开口1621暴露于第二对接腔18。
所述散热片31设置有用于容置热管32的容置槽311,热管32容置于容置槽311中,可起到对热管32的限位作用。热管32可通过焊接固定于散热片31,当然,并不限于以上固定方式,还可于散热片31上设置卡块的方式,通过卡块对热管32卡接固定。
为更好的保护热管32,所述散热片31设有位于第二对接腔18内的凸肋312,所述凸肋312位于热管32左右两侧,所述左右两侧为靠近屏蔽壳体1的左壁13和右壁14所在两侧,所述凸肋312于前端设置有倒角3121,所述前端为靠近屏蔽壳体1前端面所在一端,设置倒角3121可有利于外部对接电连接器接入第二对接腔18时起导引作用。
散热片31包括片状的水平基壁313和自基壁313向上朝第一壁161凸伸的若干凸柱314,凸柱314可将基壁313的热量传导至空气中,凸柱314间隔布置于基壁313表面,以利于气流流通,从而将热量带走,如图3所示,凸柱313呈行列状布置,但并不限于这种排布方式。
热管32包括管壳321和工作流体,所述管壳321内设置有真空密闭的内腔322,所述工作流体容置于内腔322。所述工作流体为气态、液态或气液混合态。工作流体于内腔322内通过蒸发和冷凝来传递热量,从而形成将热量均匀的从热管32的一端传至另一端。
进一步,所述连接壁163设置有前后贯穿的若干第一散热孔1631,容纳腔19内的热量可透过第一散热孔1631传递至外界。
另外,所述左壁13和右壁14各设置有左右贯穿的若干第二散热孔10,第二散热孔10可利于屏蔽壳体1内热量往外扩散,同时,位于左壁13和右臂13的第二散热孔10形成对流,利于热量扩散。
本实用新型通过于容纳腔19固定设置散热模块3,所述散热模块3包括散热片31和固定于散热片31下方的热管32,热管32通过开口1621暴露于第二对接腔18,解决了双层堆叠在一起的连接器2其下方的散热问题。当外部对接电连接器插入第二对接腔18,与连接器2的第二对接槽22形成对接时,热管32贴于外部对接电连接器表面,带走外部对接电连接器工作时产生热量,由于热管32具有散热效率高的特点,因此,可实现快速散热,提升了电连接器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并且,散热模块3容置于容纳腔19,有效利用了内壳体16内的空间,提升了电连接器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利于电连接器小型化发展。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包括上壁、下壁、左壁、右壁和后壁,所述屏蔽壳体内设置有与左壁和右壁连接的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包括上下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位于屏蔽壳体前端面、连接第一壁和第二壁的连接壁,所述内壳体将屏蔽壳体内空间上下依次分成第一对接腔、容纳腔和第二对接腔,所述容纳腔位于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所述屏蔽壳体于靠近后壁处设置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有分别与第一对接腔和第二对接腔相对的第一对接槽和第二对接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固定设置有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片和固定于散热片下方的热管,所述第二壁设置有开口,所述热管通过开口暴露于第二对接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设置有用于容置热管的容置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设有位于第二对接腔内的凸肋,所述凸肋位于热管左右两侧,所述凸肋于前端设置有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包括片状的基壁和自基壁朝第一壁凸伸的若干凸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包括管壳和工作流体,所述管壳内设置有真空密闭的内腔,所述工作流体容置于内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流体为气态、液态或气液混合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壁设置有前后贯穿的若干第一散热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壁和右壁各设置有左右贯穿的若干第二散热孔。
CN201620605474.3U 2016-06-20 2016-06-20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58634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05474.3U CN205863499U (zh) 2016-06-20 2016-06-20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05474.3U CN205863499U (zh) 2016-06-20 2016-06-20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63499U true CN205863499U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35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05474.3U Active CN205863499U (zh) 2016-06-20 2016-06-20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634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0205A (zh) * 2018-11-20 2020-05-26 至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壳座组合、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US10942322B2 (en) 2018-08-02 2021-03-09 Molex, Llc Shield cage assembly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42322B2 (en) 2018-08-02 2021-03-09 Molex, Llc Shield cage assembly
US11567276B2 (en) 2018-08-02 2023-01-31 Molex, Llc Shield cage assembly
CN111200205A (zh) * 2018-11-20 2020-05-26 至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壳座组合、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66817U (zh) 电连接器散热结构
CN105811155A (zh) 用于通信系统的可插接模块
CN101600325A (zh) 一种密闭壳体电子设备的组合散热装置
CN205863499U (zh) 电连接器
CN201467613U (zh) 一种密闭壳体电子设备的组合散热装置
CN205912387U (zh) 电子设备
CN219162659U (zh) 一种计算机高散热机箱
CN208172310U (zh) 新型散热结构设计的光模块外壳
CN206350103U (zh) 一种改进型机顶盒
CN207604110U (zh) 散热结构及机箱
CN110290079B (zh) 一种多网关的网络通信交换机
CN204966791U (zh) 电连接器散热组件
CN208459932U (zh) 一种带有可调式散热装置的电脑机箱
CN205750686U (zh) 一种防止积尘的电脑主机箱组件
CN207560596U (zh) 一种工业散热、防尘、防潮插箱
CN206350280U (zh) 一种具有散热风道的机顶盒
CN212660474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光模块
CN215642525U (zh) 密闭风冷散热型vpx机箱
US20230397383A1 (en) Heat dissipation assembly and electric energy transducer
CN205563057U (zh) 一种投影机的色轮和聚光腔的防尘散热罩
CN204790759U (zh) 一种新型的鱼缸机箱
CN220965451U (zh) 一种防尘电源设备外壳
CN212777014U (zh) 一种led投射灯
CN217197482U (zh) 一种通风引入箱及激光喷码机
CN210075464U (zh) 一种机房终端接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08

Address after: 523808 Room 401, building 2, No. 5, information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Lix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4, Shenzhen,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province manhole street, oyster West, SANYO new industrial zone, A building, 2 floor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