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61814U - 测试系统及其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测试系统及其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61814U
CN205861814U CN201620701907.5U CN201620701907U CN205861814U CN 205861814 U CN205861814 U CN 205861814U CN 201620701907 U CN201620701907 U CN 201620701907U CN 205861814 U CN205861814 U CN 205861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ing
product
connector
test
tes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019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积辉
苏国辉
吕荔
龚志伟
牛海清
全衡军
孟宪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207019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61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61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618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试系统及其测试装置,测试装置包括连接件(1)及用于与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的对接工装(2),所述对接工装(2)具有与待检测产品(8)的接线板对接的对接接头;所述对接工装(2)的数量为多个且与所述连接件(1)连接,通过调节所述连接件(1)能够使多个所述对接工装(2)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接线板对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多个对接工装可以分别与不同类型的接线板对接,以便于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及不同类型的接线板进行检测,并通过对接工装与检测装置的通信连接,得出检测结果。上述测试装置,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安检,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测试系统及其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系统及其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器设备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检测。
以对空调进行安全检测(以下简称安检)的操作为例,对空调的安检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为操作人员通过把测试线连接到空调的接线板上,然后开启检测装置(安检仪)进行测试。但是,测试线连接操作费时费力,严重影响测试效率。
第二种为针对不同空调的机型设计与机型相对应的测试工装,操作人员手动选取与空调机型相对应的测试工装对该种空调进行检测,在检测其他机型的空调时,更换相应的测试工装。但是,测试工装的更换过程中,仍然需要操作人员选取测试工装并人工手动完成测试工装与空调的连接,劳动强度较大,且测试效率不高。
因此,如何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测试效率,是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装置,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测试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测试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测试装置,包括连接件及用于与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的对接工装,所述对接工装具有与待检测产品的接线板对接的对接接头;
所述对接工装的数量为多个且与所述连接件连接,通过调节所述连接件能够使多个所述对接工装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接线板对接。
优选地,上述测试装置中,多个所述对接工装沿所述连接件的周向排列。
优选地,上述测试装置中,多个所述对接工装均匀分布于所述连接件的周向方向上。
优选地,上述测试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的切换转盘,多个所述对接工装均设置于所述切换转盘上。
优选地,上述测试装置中,所述切换转盘具有多个延伸臂;
多个所述延伸臂与多个所述对接工装一一对应。
优选地,上述测试装置中,所述对接工装位于所述延伸臂的端部。
优选地,上述测试装置中,所述切换转盘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
优选地,上述测试装置中,所述连接件为直杆结构,多个所述对接工装沿所述连接件的延伸方向排列。
优选地,上述测试装置中,多个所述对接工装沿所述连接件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包括检测装置,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
优选地,上述测试系统中,还包括控制所述对接工装的切换及所述对接工装与待检测产品的接线板对接的机器人,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机器人的机械臂上。
优选地,上述测试系统中,还包括与所述机器人对应设置,用于传输产品的传输装置。
优选地,上述测试系统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传输装置上,用于将所述产品定位于测试区域的定位装置。
优选地,上述测试系统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垂直于所述传输装置的传输方向定位的第一定位单元及平行于所述传输装置的传输方向定位的第二定位单元。
优选地,上述测试系统中,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传输装置的支撑架上的第一驱动装置及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端的第一定位板;
和/或,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传输装置的支撑架上的第二驱动装置及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端的第二定位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连接件连接有多个对接工装,对接工装通过其对接接头与待检测产品的接线板对接。通过调节连接件可以实现多个对接工装中的任意一个对接工装与待检测产品的接线板对接,以便于达到切换对接工装与待检测产品的接线板对接的操作。其中,多个对接工装可以分别与不同类型的接线板对接。通过设置测试装置,以便于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及不同类型的接线板进行检测,并通过对接工装与检测装置(如安检仪)的通信连接,得出检测结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安检,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测试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测试装置的测试系统。由于上述测试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测试装置的测试系统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试装置,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测试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测试系统。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包括连接件1及对接工装2。其中,对接工装2用于与检测装置通信连接。对接工装2具有与待检测产品8的接线板对接的对接接头;对接工装2的数量为多个且与连接件1连接,通过调节连接件1能够使多个对接工装2中的任意一个与待检测产品8的接线板对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连接件1连接有多个对接工装2,对接工装2通过其对接接头与待检测产品8的接线板对接。通过调节连接件1可以实现多个对接工装2中的任意一个对接工装2与待检测产品8的接线板对接,以便于达到切换对接工装2与待检测产品8的接线板对接的操作。其中,多个对接工装2可以分别与不同类型的接线板对接。通过设置测试装置,以便于对不同类型的产品8及不同类型的接线板进行检测,并通过对接工装2与检测装置(如安检仪)的通信连接,得出检测结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8进行安检,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测试效率。
优选地,多个对接工装2沿连接件1的周向排列。即,通过对连接件1进行周向旋转,达到对多个对接工装2的切换操作,使得多个对接工装2中的任意一个与待检测产品8的接线板对接。通过控制连接件1的周向旋转角度,使其切换至相应的对接工装2。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对接工装2均匀分布于连接件1的周向方向上。即,连接件1沿其周向旋转预定角度后,切换到下一对接工装2。以具有六个对接 工装2的测试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六个对接工装2均匀分布于连接件1的周向方向上,因此,相邻两个对接工装2之间的夹角为60°。六个对接工装2沿连接件1的周向旋转方向依次排列为第一对接工装、第二对接工装、第三对接工装、第四对接工装、第五对接工装及第六对接工装。当需要由第一对接工装切换到第二对接工装时,预定角度为60°,通过连接件1旋转60°由第一对接工装切换到第二对接工装;当需要由第三对接工装切换到第五对接工装时,预定角度为120°,通过连接件1旋转120°由第三对接工装切换到第五对接工装……通过上述设置,进一步方便了多个对接工装2之间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连接件1上的切换转盘3,多个对接工装2均设置于切换转盘3上。通过上述设置,方便了多个对接工装2与连接件1的连接,也方便了多个对接工装2的切换。其中,连接件1优选为直杆结构,其一端与切换转盘3连接。
如图2所示,切换转盘3具有多个延伸臂31;多个延伸臂31与多个对接工装2一一对应。通过设置延伸臂31,加大了相邻两个对接工装2之间的间距,避免在一个对接工装2与接线板对接操作中,其他对接工装2与产品8的部件发生干涉的情况发生。
更进一步地,对接工装2位于延伸臂31的端部。其中,延伸臂31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结构依实际需求而定,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切换转盘3可拆卸连接于连接件1上。如图1所示,切换转盘3通过螺钉连接于连接件1上。即,切换转盘3与连接件1可拆卸连接,便于测试装置上部件(连接件1、对接工装2及切换转盘3)的维修及维护操作。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将切换转盘3可拆卸连接于连接件1上,在此不再一一累述且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连接件1为直杆结构,多个对接工装2沿连接件1的延伸方向排列。通过控制连接件1沿其延伸方向运动,实现了多个对接工装2中的任意一个与待检测产品8的接线板对接的操作,进而完成了对接工装2的切换。
优选地,多个对接工装2沿连接件1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即,相邻两个对接工装2之间的距离相同。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及如上述任一种测试装置。由于上述测试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测试装置的测试系统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通过控制连接件1,达到切换对接工装2及使对接工装2与待检测产品8的接线板对接的操作。由于上述测试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测试装置的测试系统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本实施例中,测试系统还包括控制对接工装2的切换及对接工装2与待检测产品8的接线板对接的机器人4,连接件1设置于机器人4的机械臂上。
其中,机器人4优选为六轴机器人。测试装置的连接件1连接于机器人4的机械臂上,通过机器人4控制连接件1的位置达到调节对接工装2的位置,进而完成对接工装2切换;并且,控制该对接工装2与产品8的相对位置,使得该对接工装2与产品8的接线板对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还包括传输装置5,传输装置5与机器人4对应设置,用于传输产品8。通过设置传输装置5,以便于将产品8依次传输至于测试区域,进一步提高了测试效率。
测试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产品8定位于测试区域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设置于传输装置5。即,在产品8传输至测试区域后,定位装置对产品8进行定位,确保产品8在传输装置5上传输至测试区域的定位效果,进而提高了对接工装2与产品8的接线板对接的精准程度。
为了确保定位效果,定位装置包括垂直于传输装置5的传输方向定位的第一定位单元6及平行于传输装置5的传输方向定位的第二定位单元7。也可以仅设置垂直于传输装置5的传输方向定位的第一定位单元6或平行于传输装置5的传输方向定位的第二定位单元7,在此不再详细介绍且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第一定位单元6包括固定于传输装置5的支撑架上的第一驱动装置61及固定于第一驱动装置61的驱动端的第一定位板62;第二定位单元 7包括固定于传输装置5的支撑架上的第二驱动装置71及固定于第二驱动装置71的驱动端的第二定位板72。通过第一定位板62及第二定位板72完成对产品8的定位。
也可以使第一定位单元6与第二定位单元7中的一个设定为上述结构(驱动装置与定位板的组合结构),另一个仅设置成驱动装置,使驱动装置的驱动端直接与产品8接触;还可以将另一个定位单元设置为卡扣结构,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其中,第一驱动装置61与第二驱动装置71优选为气缸。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应用如上述任一种测试系统,包括步骤:
S1:获取待检测产品8的信息;
其中,上述信息主要为用于判断所需的对接工装2的信息。其中,获取信息的操作可以为人工观察,也可以通过扫描装置读取待检测产品8的条码信息。
S2:判断需要与待检测产品8的接线板对接的对接工装2;
其中,可以将获取的信息(型号等)输入测试系统的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步骤S1中检测得到的信息判断需要的对接工装2。也可以人为判断需要的对接工装2。
S3:切换至相应的对接工装2并使其与接线板对接;
根据判断结果,通过机器人4的操作,将测试装置切换为相应的对接工装2。即,通过移动测试装置,使其上与待检测产品8的接线板对接的对接工装2切换到连接位置;并且,使得切换后的对接工装2与接线板进行对接操作。
S4:启动检测装置对接线板进行检测;
对接完成后,启动检测装置,通过对接工装2对接线板(该接线板与对接工装2连接)进行检测。
S5:输出检测结果。
由于上述测试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应用上述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也 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优选地,步骤S4中,完成对接工装2与待检测的接线板的对接后,延时预定时间t,再启动检测装置对接线板进行检测。通过上述设置,确保了对接工装2与接线板准确对接,也确保了检测装置对接线板进行检测的精确性,提高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预定时间t为1s。
步骤S3之前还包括步骤31:将待检测的产品8传输至测试区域。其中,待检测的产品8位于测试区域内,使得机器人4对该区域内的待检测产品8进行测试。因此,测试区域需要与机器人4对应设置。通过将待检测产品8传输至测试区域,方便了将待检测的产品8置于测试区域。也可以直接将产品8放置在测试区域,再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步骤31中还包括将待检测的产品8进行定位。即,将产品8传输至测试区域后,对产品8进行定位。通过对产品8进行定位,确保产品8在测试区域内的定位效果,进而提高了对接工装2与产品8的接线板对接的精准程度。
步骤S5中,当产品8检测合格时,解除产品8的定位,将产品8输送至下一工位。以便于将产品8传输至下一工位进行后续操作,如包装或组装操作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步骤S5中还包括:当产品8检测合格时,进入步骤S1。即,当一个产品8检测完成后,获取下一个产品8(待检测的产品8)的信息,以便于对下一个产品8进行检测。通过连续不断的检测,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
步骤S5中,当产品8检测不合格时,记录数据并报警。通过上述操作,以便于操作人员对不合格的产品8进行标记或其他操作。
步骤S5中,当产品8检测合格时,记录数据。通过上述设置,对合格的产品8数据进行记录。该数据可以供消费者查询,以便于消费者在购买或具有购买意向时,对产品8进行充分的了解。也可以通过该数据使生产方直接了解产品8,对后续产品8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可以理解的是,在当产品8检测合格时,解除产品8的定位的实施例中,记录数据及解除产品8的定位可以共同进行;也可以先记录数据,再解除产品8的定位;还可以先解除产品8的定位,再记录数据。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1)及用于与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的对接工装(2),所述对接工装(2)具有与待检测产品(8)的接线板对接的对接接头;
所述对接工装(2)的数量为多个且与所述连接件(1)连接,通过调节所述连接件(1)能够使多个所述对接工装(2)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接线板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对接工装(2)沿所述连接件(1)的周向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对接工装(2)均匀分布于所述连接件(1)的周向方向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上的切换转盘(3),多个所述对接工装(2)均设置于所述切换转盘(3)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转盘(3)具有多个延伸臂(31);
多个所述延伸臂(31)与多个所述对接工装(2)一一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工装(2)位于所述延伸臂(31)的端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转盘(3)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件(1)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为直杆结构,多个所述对接工装(2)沿所述连接件(1)的延伸方向排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对接工装(2)沿所述连接件(1)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
10.一种测试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对接工装(2)的切换及所述对接工装(2)与待检测产品(8)的接线板对接的机器人(4),所述连接件(1)设置于所述机器人(4)的机械臂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机器人(4)对应设置,用于传输产品(8)的传输装置(5)。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传输装置(5)上,用于将所述产品(8)定位于测试区域的定位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垂直于所述传输装置(5)的传输方向定位的第一定位单元(6)及平行于所述传输装置(5)的传输方向定位的第二定位单元(7)。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6)包括固定于所述传输装置(5)的支撑架上的第一驱动装置(61)及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1)的驱动端的第一定位板(62);
和/或,所述第二定位单元(7)包括固定于所述传输装置(5)的支撑架上的第二驱动装置(71)及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1)的驱动端的第二定位板(72)。
CN201620701907.5U 2016-07-04 2016-07-04 测试系统及其测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61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01907.5U CN205861814U (zh) 2016-07-04 2016-07-04 测试系统及其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01907.5U CN205861814U (zh) 2016-07-04 2016-07-04 测试系统及其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61814U true CN205861814U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44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0190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61814U (zh) 2016-07-04 2016-07-04 测试系统及其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618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6441A (zh) * 2016-07-04 2016-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方法、测试系统及其测试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6441A (zh) * 2016-07-04 2016-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方法、测试系统及其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35058U (zh) 一种分选系统
CN104390306B (zh) 空调通讯系统、空调通讯方法及空调器
CN102565080A (zh) 一种视觉检测装置及系统
CN106475770A (zh) 大型风电设备大螺栓大螺母机器人自动把紧系统
CN105414950A (zh) 智能化螺丝垫片组装机、螺丝次序供应机构及螺丝组装机
CN106112289A (zh) 一种智能机器人集成系统
CN205861814U (zh) 测试系统及其测试装置
CN104535569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pcba检测系统
CN106066441A (zh) 测试方法、测试系统及其测试装置
CN202490782U (zh) 管件分拣装置
CN207058028U (zh) 一种汽车胶管接头自动装配检测设备
CN101439452A (zh) 汽车零件防误装装置
CN105972767A (zh) 空调器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
CN110124941A (zh) 用于电池模组涂胶的智能快速编程平台及其编程方法
CN104492726B (zh) 一种机器视觉次品定位跟踪系统
CN110133115A (zh) 一种针对金属件超声波自动无损探伤的装置
CN104267642B (zh) 一种输出可靠电流信号的系统及方法
CN203330651U (zh) 端盖侧面孔自动定位装置
CN103302038B (zh) 管件分拣装置
CN104492861B (zh) 焊件焊接变形的矫正装置及矫正方法
CN208012825U (zh) 一种伺服气缸的离线测试系统
CN204330304U (zh) 一种座椅静压疲劳测试机
CN204329248U (zh) 空调通讯系统及空调器
CN206037952U (zh) 连杆厚度、弯曲挠度自动检测装置
CN105414942A (zh) 智能扭力驱动控制机构及运用该机构的智能螺丝组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