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56957U - 一种路面铺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面铺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56957U
CN205856957U CN201620622382.6U CN201620622382U CN205856957U CN 205856957 U CN205856957 U CN 205856957U CN 201620622382 U CN201620622382 U CN 201620622382U CN 205856957 U CN205856957 U CN 205856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ing bed
semi
type base
rigid type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223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新天
高金岐
王健
王志刚
赵岩
雷鹏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to CN2016206223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56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56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56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面铺装结构,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土石路基结构层、半刚性基层、连接层、混合料层,所述半刚性基层的厚度为30‑50cm,其结构采用密级配结构;所述混合料层是级配碎石、机制砂或石屑、BTA聚合物、乳化沥青、水泥的混合料。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路面技术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常温施工条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路面铺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铺装结构,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区别于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的BTA聚合物混合料路面铺装层。
背景技术
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升级及路网路况等密切相关。现有路面结构有多种多样,例如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合料路面。传统的沥青混合料是由沥青或改性沥青、粗细石料、矿粉、木质纤维(个别情况下)按特定的比例往往在高温条件下经拌合后,运输到现场保持高温条件下经机械均匀摊铺于道路表面压实成型作为道路面层结构。虽然这种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结构具有路面要求的承载能力和一定的水温稳定性,同时又具备良好的平整度、抗滑性等使用性能。但由于传统沥青混合料一般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具备拌合、摊铺、压实成型的工艺要求和上述技术性能的形成条件,由此导致的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的高温一方面使得沥青材料产生老化而影响其使用中的低温抗裂性能与抗疲劳性能以及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过高的施工温度将导致能源消耗浪费、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此外高温施工要求受到施工温度等气候条件的限制,也不适于小规模的路面养护维修和旧路材料再生利用处理工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路面铺装结构,能够在保证路面技术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常温施工条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路面铺装结构,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土石路基结构层、半刚性基层、连接层、混合料层,所述半刚性基层的厚度为30-50cm,其结构采用密级配结构;所述混合料层是级配碎石、机制砂或石屑、BTA聚合物、乳化沥青、水泥的混合料,其中,
BTA聚合物由改性聚乙烯醇、硬脂酸钠、乙酸乙烯脂、均聚物分散体、用石油溶剂加工的防水型分散剂和消泡剂、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少量沥青、水组成;
级配碎石采用S12粗集料,其指标满足以下要求:压碎值<30%,表观相对密度>2.45t/m3,真片状颗粒含量<20%,最大粒径为13mm,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1%,软石含量<3%;
机制砂或石屑的指标满足以下要求:表观相对密度>2.45 t/m3,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5%;
所述BTA聚合物与乳化沥青质量比为70:30;BTA聚合物与乳化沥青的乳液最佳含量为6.5%;所述水泥掺加量为3%。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料层还包括抗剥落剂,其用量为乳液剂量的1.5‰。
进一步的,所述半刚性基层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半刚性基层、第二半刚性基层、第三半刚性基层。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料层的厚度为8-12cm。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料层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混合料层和第二混合料层,第一混合料层的厚度为5-7cm,第二混合料层的厚度为3-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与传统的沥青混合料路面相比,新型高分子聚合物BTA混合料路面结构由于可常温施工,施工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及适用材料范围广,同时显著降低能耗和体现减排环保的优势,也大幅度减少了沥青材料用量,降低了石油资源的浪费,这均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建设理念;
(2)通过掺加一定比例的乳化沥青和水泥及抗剥落剂,有效克服了冷拌冷铺混合料常出现的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抗疲劳性能方面的薄弱点,实现了与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相同的技术性能、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尤其在抗车辙变形方面还表现出良好的改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路面铺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土石路基结构层;2、半刚性基层;3、连接层;4、混合料层;21、第一半刚性基层;22、第二半刚性基层;23、第三半刚性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路面铺装结构,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土石路基结构层1、半刚性基层2、连接层3、混合料层4,所述半刚性基层2的厚度为30-50cm,其结构采用密级配结构;所述混合料层4是级配碎石、机制砂或石屑、BTA聚合物、乳化沥青、水泥的混合料,其中,
BTA聚合物由改性聚乙烯醇、硬脂酸钠、乙酸乙烯脂、均聚物分散体、用石油溶剂加工的防水型分散剂和消泡剂、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少量沥青、水组成;
级配碎石采用S12粗集料,其指标满足以下要求:压碎值<30%,表观相对密度>2.45t/m3,真片状颗粒含量<20%,最大粒径为13mm,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1%,软石含量<3%;
机制砂或石屑采用S16细集料,其指标满足以下要求:表观相对密度>2.45 t/m3,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5%;
其中,试验所用矿料性能指标如下:
其中,乳化沥青性能要求与材料检验结果如下:
其中,石料级配组成要求如下:
所述BTA聚合物与乳化沥青质量比为70:30。
BTA聚合物与乳化沥青的乳液最佳含量为6.5%。
所述水泥掺加量为3%,其技术指标为:
所述混合料层4还包括抗剥落剂,其用量为乳液剂量的1.5‰。
所述半刚性基层2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半刚性基层12、第二半刚性基层22、第三半刚性基层23。
所述混合料层4的厚度为8-12cm。
所述混合料层4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混合料层和第二混合料层,第一混合料层的厚度为5-7cm,第二混合料层的厚度为3-5cm。
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路面铺装结构,通过试验研究确定其材料组成与形成工艺等问题。构建的BTA聚合物混合料路面结构,在保证路面技术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常温施工条件,到达节能环保的目的。
技术设计阶段1:
本阶段基于新型高分子聚合物BTA与常规路用石料间的结合机理,提出粘附性检验方法,研究确定BTA聚合物混合料中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技术设计阶段2:
本阶段从满足路面结构混合料技术性能的角度出发,通过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与试验分析,选择合理的矿料级配类型;分别确定新型高分子聚合物BTA与乳化沥青(当部分替换时)的最佳含量以及水泥或抗剥落剂的掺加量。
技术设计阶段3:
本阶段通过室内模拟新型高分子聚合物BTA混合料成型过程,试验研究提出压实工艺参数,包括压实度、拌合顺序、时间控制、养生方式等最佳方案,以确定满足路面各项技术性能要求的工况。
其中,BTA聚合物混合料路面面层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整平基层;
步骤2、施工放样;
步骤3、喷洒透层油或粘层油(面层层间);
步骤4、洒水闷湿符合级配要求的石料,石粉必须干燥;
步骤5、将石料、石粉、水泥依次放入搅拌机进行拌和干混达到均匀要求;
步骤6、依次加入 BTA 溶液、乳化沥青(部分替换情况下)湿拌均匀;
步骤7、混合料运送至现场;
步骤8、混合料机械摊铺;
步骤9、表面少量洒水湿润;
步骤10、路面结构压实成型。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1)与传统的沥青混合料路面相比,新型高分子聚合物BTA混合料路面结构相比,由于可常温施工,施工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及适用材料范围广,同时显著降低能耗和体现减排环保的优势,也大幅度减少了沥青材料用量,降低了石油资源的浪费,这均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建设理念;
(2)通过掺加一定比例的乳化沥青和水泥及抗剥落剂,有效克服了冷拌冷铺混合料常出现的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抗疲劳性能方面的薄弱点,实现了与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相同的技术性能、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尤其在抗车辙变形方面还表现出一定的改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土石路基结构层(1)、半刚性基层(2)、连接层(3)、混合料层(4),所述半刚性基层(2)的厚度为30-50cm,其结构采用密级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料层(4)还包括抗剥落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刚性基层(2)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半刚性基层(12)、第二半刚性基层(22)、第三半刚性基层(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料层(4)的厚度为8-12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料层(4)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混合料层和第二混合料层,第一混合料层的厚度为5-7cm,第二混合料层的厚度为3-5cm。
CN201620622382.6U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路面铺装结构 Active CN205856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22382.6U CN205856957U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路面铺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22382.6U CN205856957U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路面铺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56957U true CN205856957U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36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22382.6U Active CN205856957U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路面铺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569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3699A (zh) * 2017-12-06 2018-05-29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新型路用聚合物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3699A (zh) * 2017-12-06 2018-05-29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新型路用聚合物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83699B (zh) * 2017-12-06 2020-12-25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新型路用聚合物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arei et al.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semi-flexible pavement by using an appropriate cement asphalt emulsion paste
US8067487B2 (en) Method of making and use of a heavy duty pavement structure
CN106587744B (zh) 一种cpc-ac复合路面纤维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75760B (zh) 一种用于酸性集料沥青混合料改性的增强剂及应用
Tebaldi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recycled asphalt (RA) material
Hainin et al. Utilisation of steel slag as an aggregate replacement in porous asphalt mixtures
Zhao et al. A summary of cold patch material for asphalt pavements
Jayakody Arachchige et al. Assessment of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 for road base and sub-base
Hua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fatigue performance of emulsified asphalt cold recycled mixtures
Kadhim et al. Developing a sustainable, post treated, half warm mix asphalt for structural surface layer
CN205856957U (zh) 一种路面铺装结构
Xu et al. Comp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component polyurethane mixtures
CN112094078A (zh)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方法
Khabibullayev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urope and 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pave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es to address shortcomings
Chen et al. Improved design method of emulsified asphalt cold recycled mixture
CN103290757A (zh) 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方法
Taghipoor et al. Investigation of material composition,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open-graded asphalt mixtures for semi-flexible pavement: A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study
Mahto et al. Influence of binary blended fillers on long-term aging effect and rutting performance of warm-mix asphalt
Zh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Emulsified Type Cold-Mix Asphalt with Waterborne Epoxy Resin and Polypropylene Fiber for Pothole Repair
Yang et al. Study on Strength Variation of Permeable Concrete Based on Differential Calorimetry Method and Multi‐Index Test
CN113831064A (zh) 基于贯入强度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13845332A (zh) 一种聚氨酯混凝土制备方法及其用于机场道面快速修补方法
Chan et al. Using recycled construction waste as aggregates for paving blocks
JP2021042659A (ja) 浸透式アスファルトコンクリ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適用
CN105821734A (zh) 一种排水型改性沥青粗集料间断半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