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40010U -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40010U
CN205840010U CN201620517271.9U CN201620517271U CN205840010U CN 205840010 U CN205840010 U CN 205840010U CN 201620517271 U CN201620517271 U CN 201620517271U CN 205840010 U CN205840010 U CN 205840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fascia
splash guard
upper side
weather board
water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172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大有
李昌州
陈定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ingsheng Drawi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ingsheng Drawi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ingsheng Drawi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ingsheng Drawi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172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40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40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40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外墙板的防水节点,包括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至少包括保温层和结构层,所述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设有防水件,所述上外墙板保温层的底部设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一侧锚固在上外墙板结构层内,另一侧延伸至所述防水件的外侧。本实用新型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沿拼接缝渗漏至室内,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证,另一方面,当雨水沿进入下外墙板的保温层,沿保温层向下流动,流至上述节点的下方节点时,由于保温层底部设有导水板,导水板将雨水引导至防水件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将防水与导水相结合,不仅防住水往室内渗透,也可以有效地将水导出到外界,不至于沉积于外墙内。

Description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行业中,外墙板采用预制的方式进行工厂化生产,然后现场组装,因而能实现标准化,且质量可控,高效快捷。但是,预制外墙板的现场装配过程中,要对其拼接处进行防水处理,避免雨水沿外墙板的拼接缝渗入室内,同时如果渗水现象严重,将致使连接部位疏松,长期使用导致预制外墙的有效承受荷载能力下降,带来了重大的工程隐患。传统的外挂墙板的防水通常是在接缝处打防水胶,不仅施工的工作量大,而且防水胶随着时间的长久会出现老化,最后导致漏水现象的发生,影响装配式建筑的防水性能和建筑质量。
目前,外墙板防水方式通常采用企口防水,即在墙板的连接处造型有内侧高、外侧低的高差防水企口,阻止室外雨水渗漏至室内,现行的外墙板应用技术规程中即采用此方式进行防水;对于保温外墙板而言,尤其是保温装饰外墙板,雨水可能沿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的拼接缝进入下外墙板的保温层,然后沿保温层向下流动,直至流至上述节点的下方节点,然后绕过防水企口进入室内。
综上所述,亟需开发一种简单易行,防水效果好的外墙板防水节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易行,防水效果好的外墙板防水节点。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包括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至少包括保温层和结构层,所述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设有防水件,所述上外墙板保温层的底部设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一侧锚固在上外墙板结构层内,另一侧延伸至所述防水件的外侧。如此设置,一方面防水件的设置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沿拼接缝渗漏至室内,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证,另一方面,当雨水沿进入下外墙板的保温层,沿保温层向下流动,流至上述节点的下方节点时,由于保温层底部设有导水板,导水板将雨水引导至防水件的外侧,从拼接缝中流出,避免雨水绕过防水件进入室内。应当理解,所述的防水板外侧与外墙板的外侧一致,即靠近室外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将防水与导水相结合,不仅防住水往室内渗透,也可以有效地将水导出到外界,不至于沉积于外墙内。
进一步,所述导水板自结构层向墙板外侧向下倾斜。这样有利于雨水的引导,防止其沿雨水过多时,导水板向室内渗透。
进一步,所述导水板位于防水件外侧的一侧向下倾斜。如此设置,可防止其沿雨水过多时,导水板向室内渗透。
进一步,所述防水件为设置在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拼接面的防水企口。
进一步,所述防水件为防水板,所述上外墙板底部设有槽口,所述防水板一侧锚固在下外墙板顶部,另一侧延伸至所述槽口中。施工过程中,随着上外墙板的落位,防水板伸入所述槽口中,上外墙板拼装完成后,此时的防水板起到了类似于防水企口的榫头的作用,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渗漏至室内,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证,同时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和建筑质量。当然所述防水板不能是脆性材料制备,防水板本身具有一定柔性,这样外墙板运输和对接的过程中不会由于碰撞而损坏,同时也不会损坏构件,即不会对保温层和装饰面层造成损坏。所述槽口可以是在上外墙板预制的过程中预留,也可以是安装过程中开设,针对保温外墙板,所述槽口优选设置在保温层,这样装配过程中仅需将上外墙板底部的保温层挖掉部分即可形成槽口,简化施工程序,同时降低施工难度。装配完成后,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在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的连接处的内、外侧分别采用和防水胶或密封条进行封堵。
进一步,所述导水板设置在所述槽口内。
进一步,所述防水板向所述槽口延伸的一侧弯折呈U型。如此设置,可增加防水板的刚度,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碰撞变形过大,且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优选,所述防水板向所述槽口延伸的一侧弯折后延伸至下外墙板顶面,如此,下外墙板的顶面对防水板与下外墙板接触的一侧提供一定的支撑力,有效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碰撞变形过大。
进一步,所述防水板在所述槽口内的弯折部形成U型槽,所述U型槽中包裹有泡沫条或弹性体。如此设置,泡沫条或弹性体对防水板起到固定支撑作用,吊装过程中,当防水板与上外墙板发生碰撞时,有效防水板因碰撞变形过大,从而影响防水效果。
进一步,所述防水板的材质为不锈钢。如此设置,所述防水板即为不锈钢板,不锈钢板具有较好的防水性,且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即耐久性好,同时刚度适中,在吊装时,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发生碰撞不会导致构件以及防水件本身损坏,且其本身不会由于碰撞变形过大无法复原。
进一步,所述防水件为防水弹性体,所述上外墙板底部设有槽口,所述防水板一侧锚固在下外墙板顶部,另一侧延伸至所述槽口中。防水弹性体本身具有一定柔性和弹性,这样外墙板运输和对接的过程中不会由于碰撞而损坏,同时也不会损坏构件,即不会对保温层和装饰面层造成损坏,且防水弹性体变形后具有恢复原有形状的能力,防止吊装过程防水弹性体碰撞变形而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
进一步,所述防水板为折线形或波浪形。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防水板的而刚度,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碰撞变形过大,且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同时,在墙板的横向拼接过程中,折线状的防水板有利于防水板之间的连接,采用同种折线形的钢板将两段用胶水连接即可。
进一步,所述防水板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加强防水板刚度的凸肋。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防水板的而刚度,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碰撞变形过大,且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所述凸肋可以是另外设置在防水板上的加强件,当然优选为防水板本身弯折形成凸肋,这样可尽可能的节省材料,同时简化施工程序,降低成本。
进一步,所述防水板锚固在现浇层中的部位设有孔和/或缺口。如此设置,在防水板预埋的过程中,混凝土能够穿过防水板,一方面避免现浇层浇筑过程中在防水板两侧形成空隙,从而导致现浇层强度的降低,另一方面可有效增加防水板在现浇层中的锚固力。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墙板防水节点的剖面示意图;
图2~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墙板防水节点的剖面示意图;
图7~9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墙板防水节点的剖面示意图。图中:
1上外墙板 2下外墙板 3防水板 4槽口
5防水胶 6密封条 7泡沫条 8弯折部
9孔 10缺口 11 U型槽 12凸肋
13防水弹性体 14防水企口 18导水板 20保温层
21结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参照图1,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包括上外墙板1和下外墙板2,所述上外墙板1和下外墙板2至少包括保温层20和结构层21,所述上外墙板1与下外墙板2之间设有防水件,所述上外墙板1保温层20的底部设有导水板18,所述导水板18一侧锚固在上外墙板1结构层21内,另一侧延伸至所述防水件的外侧。如此设置,一方面防水件的设置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沿拼接缝渗漏至室内,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证,另一方面,当雨水沿进入下外墙板2的保温层20,沿保温层20向下流动,流至上述节点的下方节点时,由于保温层20底部设有导水板18,导水板18将雨水引导至防水件的外侧,从拼接缝中流出,避免雨水绕过防水件进入室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板18自结构层21向墙板外侧向下倾斜。这样有利于雨水的引导,防止其沿雨水过多时,导水板18向室内渗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导水板18位于防水件外侧的一侧向下倾斜。如此设置,可防止其沿雨水过多时,导水板18向室内渗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防水件为设置在上外墙板1与下外墙板2拼接面的防水企口1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防水件为防水板3,所述上外墙板1底部设有槽口4,所述防水板3一侧锚固在下外墙板2顶部,另一侧延伸至所述槽口4中。施工过程中,随着上外墙板1的落位,防水板3伸入所述槽口4中,上外墙板1拼装完成后,此时的防水板3起到了类似于防水企口14的榫头的作用,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渗漏至室内,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证,同时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和建筑质量。当然所述防水板3不能是脆性材料制备,防水板3本身具有一定柔性,这样外墙板运输和对接的过程中不会由于碰撞而损坏,同时也不会损坏构件,即不会对保温层20和装饰面层造成损坏。所述槽口4可以是在上外墙板1预制的过程中预留,也可以是安装过程中开设,针对保温外墙板,所述槽口4优选设置在保温层20,这样装配过程中仅需将上外墙板1底部的保温层20挖掉部分即可形成槽口4,简化施工程序,同时降低施工难度。装配完成后,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在上外墙板1和下外墙板2的连接处的内、外侧分别采用和防水胶5或密封条6进行封堵。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导水板18设置在所述槽口4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9,所述防水板3向所述槽口4延伸的一侧弯折呈U型。如此设置,可增加防水板3的刚度,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3碰撞变形过大,且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优选,所述防水板3向所述槽口4延伸的一侧弯折后延伸至下外墙板2顶面,如此,下外墙板2的顶面对防水板3与下外墙板2接触的一侧提供一定的支撑力,有效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3碰撞变形过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述防水板3在所述槽口4内的弯折部8形成U型槽11,所述U型槽11中包裹有泡沫条7或弹性体。如此设置,泡沫条7或弹性体对防水板3起到固定支撑作用,吊装过程中,当防水板3与上外墙板1发生碰撞时,有效防水板3因碰撞变形过大,从而影响防水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板3的材质为不锈钢。如此设置,所述防水板3即为不锈钢板,不锈钢板具有较好的防水性,且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即耐久性好,同时刚度适中,在吊装时,上外墙板1和下外墙板2发生碰撞不会导致构件以及防水件本身损坏,且其本身不会由于碰撞变形过大无法复原。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述防水件为防水弹性体13,所述上外墙板1底部设有槽口4,所述防水板3一侧锚固在下外墙板2顶部,另一侧延伸至所述槽口4中。防水弹性体13本身具有一定柔性和弹性,这样外墙板运输和对接的过程中不会由于碰撞而损坏,同时也不会损坏构件,即不会对保温层20和装饰面层造成损坏,且防水弹性体13变形后具有恢复原有形状的能力,防止吊装过程防水弹性体13碰撞变形而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防水板3为折线形或波浪形。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防水板3的而刚度,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3碰撞变形过大,且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同时,在墙板的横向拼接过程中,折线状的防水板3有利于防水板3之间的连接,采用同种折线形的钢板将两段用胶水连接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防水板3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加强防水板3刚度的凸肋12。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防水板3的而刚度,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3碰撞变形过大,且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所述凸肋12可以是另外设置在防水板3上的加强件,当然优选为防水板3本身弯折形成凸肋12,这样可尽可能的节省材料,同时简化施工程序,降低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8,所述防水板3锚固在现浇层中的部位设有孔9和/或缺口10。如此设置,在防水板3预埋的过程中,混凝土能够穿过防水板3,一方面避免现浇层浇筑过程中在防水板3两侧形成空隙,从而导致现浇层强度的降低,另一方面可有效增加防水板3在现浇层中的锚固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包括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至少包括保温层和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设有防水件,所述上外墙板保温层的底部设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一侧锚固在上外墙板结构层内,另一侧延伸至所述防水件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板自结构层向墙板外侧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板位于防水件外侧的一侧向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为设置在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拼接面的防水企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为防水板,所述上外墙板底部设有槽口,所述防水板一侧锚固在下外墙板顶部,另一侧延伸至所述槽口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板设置在所述槽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向所述槽口延伸的一侧弯折呈U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在所述槽口内的弯折部形成U型槽,所述U型槽中包裹有泡沫条或弹性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的材质为不锈钢。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为防水弹性体,所述上外墙板底部设有槽口,所述防水板一侧锚固在下外墙板顶部,另一侧延伸至所述槽口中。
CN201620517271.9U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Active CN205840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7271.9U CN205840010U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7271.9U CN205840010U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40010U true CN205840010U (zh) 2016-12-28

Family

ID=57623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17271.9U Active CN205840010U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400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2670B (zh) 一种屋面屋脊防水结构
CN105863086A (zh)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CN105971154A (zh) 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
CN206220314U (zh)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CN205840010U (zh)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CN205776816U (zh) 一种外墙板防水结构体系
CN205840075U (zh) 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
CN205776881U (zh) 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
CN205840218U (zh)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CN206220271U (zh)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CN205840060U (zh)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CN206360119U (zh) 一种外墙板防水结构体系
CN206034663U (zh)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CN205840072U (zh) 一种外墙板防水结构体系
CN210606555U (zh) 一种高层建筑广告牌安装结构
CN206128313U (zh)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CN205976012U (zh) 一种防水板及其应用
CN205776961U (zh) 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
CN205840009U (zh)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CN105888055A (zh) 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
CN206034678U (zh) 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
CN209494067U (zh) 钢结构厂房屋面变形缝构造
CN205840073U (zh)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CN205976142U (zh) 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
CN205776815U (zh) 一种外墙板防水结构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