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31875U - 新型组织钳 - Google Patents

新型组织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31875U
CN205831875U CN201620634075.XU CN201620634075U CN205831875U CN 205831875 U CN205831875 U CN 205831875U CN 201620634075 U CN201620634075 U CN 201620634075U CN 205831875 U CN205831875 U CN 205831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arm
tissue
novel tissue
groove
left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340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志伟
黄其根
姚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6340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31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31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318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组织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组织钳的使用便捷性低,致使手术进程延长、手术风险增加及手术效果和术后愈合效果受到不利影响的问题。所述新型组织钳,由相互铰接的左钳臂和右钳臂构成,所述左钳臂的使用端为折弯型结构;所述右钳臂的使用端为折弯型结构;所述左钳臂的使用端与所述右钳臂的使用端相互匹配,使用时,所述左钳臂的使用端与所述右钳臂的使用端在同一平面上相互靠近至接触或相互远离。所述新型组织钳用于腔隙手术。

Description

新型组织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组织钳。
背景技术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所涉及到的医疗器械的便捷度也成为操作者实施相关技术的一项要求。比如,目前的腔隙手术只需一个切口即可完成所有相关手术事项,手术过程中会用组织钳完成夹持、牵引组织切口等一系列操作,组织钳的使用便捷度直接影响到手术操作的进程、效率及切口的缝合效果。组织钳又名鼠齿钳或爱丽丝钳,其上形成有可变角度的钳口,该钳口由两个使用端相对构成,手术操作中可方便地夹持起少量组织且不易脱落,且相较于血管钳,组织钳对患者组织的压迫较为轻微,因此,组织钳成为手术操作过程优选使用的钳类器械。
一般地,现有技术的组织钳由相互铰接的左钳臂和右钳臂构成,左钳臂、右钳臂的两端分别为使用端和操作端,两个使用端形成上述钳口,两个使用端均为直杆型结构,直杆型结构的末端上设置有多个依次排列的锯齿,两个使用端上的锯齿可相互啮合,使用时,左钳臂与右钳臂的旋转平面相互平行而不重合,两个使用端上的锯齿在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上逐渐靠近而啮合,即,使用端的锯齿设置在其左右侧面上。
上述现有技术的组织钳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其一,组织钳的使用端为直杆型结构,由切口处开始,该直杆型钳口只能以直线轨迹到达设定位置夹取组织,导致手术操作存在很多盲区,需反复进行夹取组织,易造成组织损伤、水肿等结果,增加手术难度,进而延长麻醉及手术时间,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愈合效果,同时也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其二,左钳臂与右钳臂的旋转平面相互平行,使用端的锯齿以平行状态逐渐靠近而啮合对组织进行夹取,若夹持力度不足,组织易脱落,操作者需进行多次夹取操作,多次夹取对细胞组织的伤害较为严重,易导致大量出血,增加手术的风险度。
综上,现存组织钳的使用便捷性低,致使手术进程延长、手术风险增加及手术效果和术后愈合效果受到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组织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便捷性低,致使手术进程延长、手术风险增加及手术效果和术后愈合效果受到不利影响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组织钳,由相互铰接的左钳臂和右钳臂构成,所述左钳臂的使用端为折弯型结构;
所述右钳臂的使用端为折弯型结构;
所述左钳臂的使用端与所述右钳臂的使用端相互匹配,使用时,所述左钳臂的使用端与所述右钳臂的使用端在同一平面上相互靠近至接触、或相互远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针对上述折弯型结构的弯曲角度而言,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折弯型结构的折弯角度均介于115°-140°之间。
进一步地,针对上述左钳臂及右钳臂的外貌来说,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左钳臂的折弯方向与所述右钳臂的折弯方向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两个所述使用端的末端头均为三角形结构,且所述三角形结构均向捏合方向折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两个所述使用端的末端头上均设置有多个依次间隔排列的锯齿,两个所述使用端的末端头上的锯齿相对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所述左钳臂和右钳臂还包括操作端,所述操作端包括环形握柄、锁止牙及支持部,所述环形握柄、所述锁止牙及所述支持部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针对上述锁止牙而言,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锁止牙设置在所述环形握柄及所述支持部的连接处,当两个所述使用端接触时,所述左钳臂上的所述锁止牙与所述右钳臂上的所述锁止牙完全卡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在所述左钳臂上,所述支持部靠近所述使用端的区域设置有第一凹槽;在所述右钳臂上,所述支持部靠近所述使用端的区域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反向设置;当两个所述使用端接触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完全卡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所述左钳臂与所述右钳臂在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中铰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所述新型组织钳的材质为不锈钢。
现有的组织钳,由相互铰接的左钳臂和右钳臂构成,左钳臂、右钳臂的两端分别为使用端和操作端,其使用端为直杆型结构,由切口处开始,该直杆型钳口只能以直线轨迹到达设定位置夹取组织,由于本身直线型结构的限制,将导致手术操作存在盲区,进而需要经过反复进行夹取组织,易造成组织损伤、水肿等结果,增加手术难度,且术后恢复缓慢。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组织钳,其使用端均为折弯型结构,当使用端从创口深入到视野范围比较小的腔隙部位时,可以夹取到比普通的直线型组织钳所夹取不到的组织,无需反复进行夹取组织,减少了对组织的损伤,进而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及准确率,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手术效果及术后愈合效果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组织钳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组织钳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组织钳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操作端; 2-使用端;
3-支持部; 11-环形握柄;
12-锁止牙; 21-锯齿;
31-第一凹槽; 32-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组织钳的整体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组织钳由相互铰接的左钳臂和右钳臂构成,所述左钳臂的使用端2为折弯型结构;所述右钳臂的使用端2为折弯型结构;所述左钳臂的使用端2与所述右钳臂的使用端2相互匹配,使用时,所述左钳臂的使用端2与所述右钳臂的使用端2在同一平面上相互靠近至接触、或相互远离。
现有的组织钳,由相互铰接的左钳臂和右钳臂构成,左钳臂、右钳臂的两端分别为使用端和操作端,其使用端为直杆型结构,由切口处开始,该直杆型钳口只能以直线轨迹到达设定位置夹取组织,由于本身直线型结构的限制,将导致手术操作存在盲区,进而需要经过反复进行夹取组织,易造成组织损伤、水肿等结果,增加手术难度,且术后恢复缓慢。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组织钳,其使用端均为折弯型结构,当使用端从创口深入到视野范围比较小的腔隙部位时,可以夹取到比普通的直线型组织钳所夹取不到的组织,无需反复进行夹取组织,减少了对组织的损伤,进而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及准确率,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手术效果及术后愈合效果得以提高。
请继续参阅图1,基于上述新型组织钳,具体地,为了便于操作的便捷性以及使用的稳定性,所述左钳臂和右钳臂还包括操作端1,所述操作端1包括环形握柄11、锁止牙12及支持部3,所述环形握柄11、所述锁止牙12及所述支持部3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牙12设置在所述环形握柄11及所述支持部3的连接处,当两个所述使用端2接触时,所述左钳臂上的所述锁止牙12与所述右钳臂上的所述锁止牙12完全卡合,即当使用所述新型组织钳进行腔隙手术时,随着所述使用端2在同一平面上相互靠近至接触,所述锁止牙12也逐渐接触,当所述使用端2夹取到组织时,所述锁止牙12也完全卡合。在对组织进行夹取时,由于所述锁止牙12的卡合,使得夹取更为牢固,这样增加了所述新型组织钳的使用稳固性。
请继续参阅图1,基于上述新型组织钳,具体地,在所述左钳臂上,所述支持部3靠近所述使用端2的区域设置有第一凹槽31;在所述右钳臂上,所述支持部靠近所述使用端2的区域设置有第二凹槽32,所述第一凹槽31与所述第二凹槽32反向设置。所述第一凹槽31与所述第二凹槽32的设置及匹配方式,使得所述第一凹槽31与所述第二凹槽32在使用时达到紧密配合的状态,从而便于新型组织钳的使用更为便捷和牢固。
当两个所述使用端2接触时,所述第一凹槽31与所述第二凹槽32完全卡合,当两个所述使用端2分开时,所述第一凹槽31与所述第二凹槽32分开。所述第一凹槽31与所述第二凹槽32的设置,避免在使用时,由于手的夹持力不够,在夹取组织时导致组织脱落,进而需要反复夹取组织,从而造成组织损伤、水肿等情况,最后致使术后恢复困难。
请继续参阅图1,基于上述新型组织钳,具体地,所述左钳臂与所述右钳臂在所述第一凹槽31与所述第二凹槽32中铰接,由于有所述第一凹槽31与所述第二凹槽32的配合,将所述左钳臂与所述右钳臂的铰接设置在其中,不仅增加了两个钳臂的使用稳定性,而且由于所述第一凹槽31与所述第二凹槽32的设置与配合,对铰接处的零件也起到了相应的保护作用。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组织钳的局部示意图,基于上述折弯型结构,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弯型结构的折弯角度均介于115°-140°之间,由于腔隙手术的创口很小,若折弯角度过小,则组织钳无法进入腔隙进行手术的实施;若折弯角度过大,则使能进行手术的范围缩小,所取得的效果和直线型结构的组织钳所取得的效果相差无几。
请继续参阅图2,为了使新型组织钳的两个所述使用端2更好的捏合,便于夹取组织,提高手术效率,所述左钳臂的折弯方向与所述右钳臂的折弯方向相同。若所述左钳臂与所述右钳臂上的所述使用端2的折弯方向不同,则在使用所述新型组织钳时,两个所述使用端2的捏合不紧密,使得组织脱落的概率增加,从而需对组织进行重新夹取,由于反复对组织进行夹取,导致无需进行手术的组织损伤及水肿。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组织钳的局部示意图,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使用端2的末端头均为三角形结构,且所述三角形结构均向捏合方向折弯,三角形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向捏合方向折弯,使得使用端2的捏合更为牢固。
请继续参阅图3,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使用端2的末端头上均设置有多个依次间隔排列的锯齿21,两个所述使用端2的末端头上的所述锯齿21相对设置,所述锯齿21的设置,较平常的锯齿设置有区别,平常锯齿方向的设置与当所述使用端2在使用时的方向垂直,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锯齿21的方向与当所述使用端2在使用时的方向一致,按照人们的操作习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组织钳的所述锯齿21的设置,使得组织钳的使用更为便捷,且在夹取组织时更为牢固。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组织钳时,操作者手部握住所述使用端2的所述环形握柄11,此时所述新型组织钳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所述左钳臂与所述右钳臂即将闭合状态,另一种为所述左钳臂与所述右钳臂即将分开状态。
若要对组织进行夹取,只需使所述环形握柄11逐渐靠近,同时,所述锁止牙12及所述使用端2上的所述锯齿21也逐渐靠近,当所述锯齿21夹取到组织时,所述锁止牙12进行锁紧,此时,组织钳对组织的夹取相当稳固,操作者可以对组织进行手术操作。
若要松开所夹取的组织,只需使所述环形握柄11逐渐远离,同时,所述锁止牙12及所述使用端2上的所述锯齿21也逐渐远离,当所述锯齿21松开所夹取到的组织时,所述锁止牙12松开,此时,之前所夹取的组织处于松开状态,操作者可以进行对其他组织的夹取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组织钳,由相互铰接的左钳臂和右钳臂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钳臂的使用端为折弯型结构;
所述右钳臂的使用端为折弯型结构;
所述左钳臂的使用端与所述右钳臂的使用端相互匹配,使用时,所述左钳臂的使用端与所述右钳臂的使用端在同一平面上相互靠近至接触或相互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型结构的折弯角度均介于115°-14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组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钳臂的折弯方向与所述右钳臂的折弯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组织钳,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使用端的末端头均为三角形结构,且所述三角形结构均向捏合方向折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组织钳,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使用端的末端头上均设置有多个依次间隔排列的锯齿,两个所述使用端的末端头上的锯齿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钳臂和右钳臂还包括操作端,所述操作端包括环形握柄、锁止牙及支持部,所述环形握柄、所述锁止牙及所述支持部依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组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牙设置在所述环形握柄及所述支持部的连接处,当两个所述使用端接触时,所述左钳臂上的所述锁止牙与所述右钳臂上的所述锁止牙完全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组织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钳臂上,所述支持部靠近所述使用端的区域设置有第一凹槽;
在所述右钳臂上,所述支持部靠近所述使用端的区域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反向设置;
当两个所述使用端接触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完全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组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钳臂与所述右钳臂在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中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组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组织钳的材质为不锈钢。
CN201620634075.XU 2016-06-23 2016-06-23 新型组织钳 Active CN205831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34075.XU CN205831875U (zh) 2016-06-23 2016-06-23 新型组织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34075.XU CN205831875U (zh) 2016-06-23 2016-06-23 新型组织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31875U true CN205831875U (zh) 2016-12-28

Family

ID=57621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34075.XU Active CN205831875U (zh) 2016-06-23 2016-06-23 新型组织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318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0535A (zh) * 2018-01-31 2018-05-29 江西固久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装配用夹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0535A (zh) * 2018-01-31 2018-05-29 江西固久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装配用夹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90448B (zh) 外科结扎用施夹钳
CN107252347B (zh) 用于组织切割和封合的设备
CN105828734A (zh) 电外科末端执行器
CN105451670B (zh) 外科手术钳
CN103989500A (zh) 一种止血夹
JP2014176680A (ja) サーベル状の歯のハーベスター
CN102143719A (zh) 四线缆腕的后端机构
CN106264647A (zh) 具有开夹功能的施夹钳
CN205831875U (zh) 新型组织钳
CN102397092A (zh) 精巧型连杆式双视微创手术器械
CN206183335U (zh) 一种超声刀手柄
CN201790868U (zh) 精巧型连杆式双视微创手术器械
CN105212993B (zh) 包皮环扎吻合器
CN100574710C (zh) 钳式腔隙缝合器
CN207755335U (zh) 一种腹腔镜用双头组织钳
CN107536641B (zh) 一种可远端操作的外科手术电凝钳
CN202477953U (zh) 眼科手术多齿钳镊
CN203598015U (zh) 一种用于腹腔镜的分离钳
CN103654889A (zh) 外科缝合器
CN210447098U (zh) 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中便于提拉腔内组织的结构
CN208065222U (zh) 一种可探明的圆形抵钉座
CN102512217B (zh) 可控自弯缝针
CN205107798U (zh) 胸腔镜专用血管阻断器
CN208573779U (zh) 一种深部手术挂线钳
CN206007305U (zh) 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荷包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