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28654U - 低频双极化振子及具有该振子的基站天线 - Google Patents

低频双极化振子及具有该振子的基站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28654U
CN205828654U CN201620722947.8U CN201620722947U CN205828654U CN 205828654 U CN205828654 U CN 205828654U CN 201620722947 U CN201620722947 U CN 201620722947U CN 205828654 U CN205828654 U CN 205828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feed
low frequency
dual polarization
oscil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2294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林涛
黄泽勤
吴亮
曾进荣
张呈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unt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unt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unt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unt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2294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28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28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286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低频双极化振子及具有该振子的基站天线,所述低频双极化振子包括固定座、从固定座等间距延伸出来的四个馈电臂对以及四个分别从相应馈电臂对延伸出来的振子臂对;每一馈电臂对具有第一馈电臂和第二馈电臂;每一振子臂对具有第一振子臂和第二振子臂。第一振子臂从一馈电臂对的第一馈电臂延伸出来并向另一相邻的馈电臂对延伸,第二振子臂从一馈电臂对的第二馈电臂延伸出来并向另一相邻的馈电臂对延伸,所述四个振子臂对的第一振子臂和第二振子臂排列呈方形设置。由于本实用新型低频双极化振子四个振子臂对排列呈方形设置,从而可以减小对高频双极化振子的遮挡、提高高频性能。

Description

低频双极化振子及具有该振子的基站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频双极化振子及具有该振子的基站天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移动通信领域,存在2G、3G和4G网络并存的情况。为节省站点资源,现有的基站天线通常将收发2G信号的低频双极化振子以及收发3G或4G信号的高频双极化振子整合在一起。
由于低频双极化振子的体积较大,高频双极化振子的体积较小,为减少基站天线的体积,通常将高频双极化振子嵌套于低频双极化振子内。然而由于低频双极化振子会遮挡高频双极化振子,从而影响因高频双极化振子的性能,因此如何减小低频双极化振子对高频双极化振子影响、提高高频性能成为本领域技人员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频双极化振子及具有该振子的基站天线,旨在减小低频双极化振子对高频双极化振子影响、提高高频性能。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频双极化振子,包括固定座、从固定座等间距延伸出来的四个馈电臂对以及四个分别从相应馈电臂对延伸出来的振子臂对;每一馈电臂对具有第一馈电臂和第二馈电臂;每一振子臂对具有第一振子臂和第二振子臂。第一振子臂从一馈电臂对的第一馈电臂延伸出来并向另一相邻的馈电臂对延伸,第二振子臂从一馈电臂对的第二馈电臂延伸出来并向另一相邻的馈电臂对延伸,所述四个振子臂对的第一振子臂和第二振子臂排列呈方形设置。
作为上述低频双极化振子的改进,所述固定座具有座体、座壁和四个固定螺栓,座壁从座体的外侧缘垂直延伸出来,且四个固定螺栓等间距的设置在座体上并与座壁一体连接;所述第一馈电臂和第二馈电臂均从座体向外倾斜延伸出来。
作为上述低频双极化振子的改进,所述第一馈电臂具有第一馈电部以及第一耦合部,第一馈电部从座体向外倾斜延伸出来,该第一馈电部之靠近座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地点,该第一馈电部之远离座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地点。
作为上述低频双极化振子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耦合部从第一馈电部之临近第二馈电臂的一侧缘垂直延伸出来。
作为上述低频双极化振子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馈电臂具有第二馈电部以及第二耦合部;第二馈电部从座体向外倾斜延伸出来;第二耦合部从第二馈电部之临近第一馈电臂的一侧缘垂直延伸出来。
作为对上述低频双极化振子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耦合部与第一耦合部的间距设置在2.5毫米至3.5毫米之间。
作为上述低频双极化振子的改进,所述第一振子臂具有第一连接臂以及第一辐射臂,第一连接臂从一相应的馈电臂对的第一馈电臂垂直延伸出来,第一辐射臂从第一连接臂的末端朝向另一相邻的馈电臂对弯折延伸出来;所述第二振子臂具有第二连接臂以及第二辐射臂,第二连接臂从一相应的馈电臂对的第二馈电臂垂直延伸出来,第二辐射臂从第二连接臂的末端朝向另一相邻的馈电臂对弯折延伸出来。
作为上述低频双极化振子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辐射臂之临近第一连接臂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该第一辐射臂的另一端的直径;所述第二辐射臂之临近第二连接臂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该第二辐射臂的另一端的直径。
作为上述低频双极化振子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振子臂还具有第一耦合臂,第一耦合臂从第一辐射臂之远离第一连接臂的一端垂直固定座向上下垂直伸出来;所述第二振子臂还具有第二耦合臂,第二耦合臂从第二辐射臂之远离第二连接臂的一端垂直固定座向上下垂直伸出来。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高频双极化振子和上述的低频双极化振子,所述低频双极化振子和高频双极化振子均固定在反射板上,且至少一部分高频双极化振子分别嵌套于相应的低频双极化振子内。
由于本实用新型低频双极化振子和基站天线的第一振子臂从一相应的馈电臂对的伸出来并朝向另一相邻的馈电臂对延伸,第二振子臂也从一相应的馈电臂对的伸出来并朝向另一相邻的馈电臂对延伸,从而四个振子臂对排列呈方形设置,从而可以减小对高频双极化振子的遮挡、提高高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频双极化振子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低频双极化振子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低频双极化振子从侧方向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站天线的立体组合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其揭示了本实用新型低频双极化振子的一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低频双极化振子包括固定座10、从固定座10等间距延伸出来的四个馈电臂对20以及从馈电臂对20延伸出来的振子臂对30。
固定座10具有座体110、座壁120和四个固定螺栓130。座体110呈圆环形的。座壁120从座体110的外侧缘垂直延伸出来,且四个固定螺栓130等间距的设置在座体110上并与座壁120一体连接,从而通过等间距的设有四个固定螺栓130来固定固定座10并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低频双极化振子的三阶交调性能。
请一并参阅图3,每一馈电臂对20具有第一馈电臂210和第二馈电臂220。第一馈电臂210具有第一馈电部211以及第一耦合部212。第一馈电部211从座体110向外倾斜延伸出来,亦即第一馈电部211从座体110向上并向外延伸出来,该第一馈电部211之靠近座体1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地点213,该第一馈电部211之远离座体1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地点214,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低频双极化振子交调的稳定性。第一耦合部212从第一馈电部211之临近第二馈电臂220的一侧缘垂直延伸出来,从而增大与第二馈电臂220的耦合面积。
第二馈电臂220具有第二馈电部221以及第二耦合部222。第二馈电部221从座体110向外倾斜延伸出来,亦即第二馈电部221从座体110向上并向外延伸出来。第二耦合部222从第二馈电部221之临近第一馈电臂210的一侧缘垂直延伸出来,从而增大与第一耦合部212的耦合面积,且第二耦合部222与第一耦合部212的间距设置在2.5毫米至3.5毫米之间,以增加本实用新型低频双极化振子的带宽,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耦合部222与第一耦合部212的间距设置为3毫米。为进一步提高耦合效果,第二耦合部222的末端还垂直延伸有连接第二馈电部221的末端并延伸至第一馈电臂210的第三耦合部223。
每一振子臂对30具有第一振子臂310和第二振子臂320。第一振子臂310具有第一连接臂311、第一辐射臂312以及第一耦合臂313。第一连接臂311从一相应的馈电臂对20的第一耦合部212垂直延伸出来并与第一馈电部211连接。第一辐射臂312从第一连接臂311的末端朝向另一相邻的馈电臂对20弯折延伸出来,且该第一辐射臂312之临近第一连接臂311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该第一辐射臂312的另一端的直径,从而改善了本实用新型低频双极化振子的驻波比。第一耦合臂313从第一辐射臂312之远离第一连接臂311的一端垂直固定座10向上下垂直伸出来,用于改善驻波和交叉极化鉴别率。
第二振子臂320具有第二连接臂321、第二辐射臂322以及第二耦合臂323。第二连接臂321从一相应的馈电臂对20的第二耦合部222垂直延伸出来并与第二馈电部221连接。第二辐射臂322从第二连接臂321的末端朝向另一相邻的馈电臂对20弯折延伸出来,且该第二辐射臂322之临近第二连接臂321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该第二辐射臂322的另一端的直径,从而改善了本实用新型低频双极化振子的驻波比。第二耦合臂323从第二辐射臂322之远离第二连接臂321的一端垂直固定座10向上下垂直伸出来,从而使第二耦合臂323与第一耦合臂313耦合以改善驻波和交叉极化鉴别率,第二耦合臂323与第一耦合臂313之间的间距设置在5.5毫米和6.5毫米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耦合臂323与第一耦合臂313之间的间距设置为6毫米。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低频双极化振子时,将馈线沿第一馈电部211设置,并使馈线的接地线与第一接地点213和第二接地点214电连接,使芯线与第一振子臂310的第一连接臂311电连接,从而使信号馈入第一振子臂310;馈入第一振子臂310的信号通过第一耦合臂313和第二耦合臂323的耦合馈入相应的第二振子臂320,从而将信号辐射出去。
请参阅图4,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1、高频双极化振子2和上述低频双极化振子,高频双极化振子2和低频双极化振子均固定在反射板1上,且至少一部分高频双极化振子分别嵌套于相应的低频双极化振子内。
由于本实用新型低频双极化振子和基站天线的第一振子臂310从一相应的馈电臂对20的伸出来并朝向另一相邻的馈电臂对20延伸,第二振子臂320也从一相应的馈电臂对20的伸出来并朝向另一相邻的馈电臂对20延伸,从而四个振子臂对30排列呈方形设置,从而可以减小对高频双极化振子的遮挡、提高高频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低频双极化振子,包括固定座、从固定座等间距延伸出来的四个馈电臂对以及四个分别从相应馈电臂对延伸出来的振子臂对;每一馈电臂对具有第一馈电臂和第二馈电臂;每一振子臂对具有第一振子臂和第二振子臂;
其特征在于:第一振子臂从一馈电臂对的第一馈电臂延伸出来并向另一相邻的馈电臂对延伸,第二振子臂从一馈电臂对的第二馈电臂延伸出来并向另一相邻的馈电臂对延伸,所述四个振子臂对的第一振子臂和第二振子臂排列呈方形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频双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具有座体、座壁和四个固定螺栓,座壁从座体的外侧缘垂直延伸出来,且四个固定螺栓等间距的设置在座体上并与座壁一体连接;所述第一馈电臂和第二馈电臂均从座体向外倾斜延伸出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频双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臂具有第一馈电部以及第一耦合部,第一馈电部从座体向外倾斜延伸出来,该第一馈电部之靠近座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地点,该第一馈电部之远离座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地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频双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部从第一馈电部之临近第二馈电臂的一侧缘垂直延伸出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频双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馈电臂具有第二馈电部以及第二耦合部;第二馈电部从座体向外倾斜延伸出来;第二耦合部从第二馈电部之临近第一馈电臂的一侧缘垂直延伸出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频双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耦合部与第一耦合部的间距设置在2.5毫米至3.5毫米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频双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子臂具有第一连接臂以及第一辐射臂,第一连接臂从一相应的馈电臂对的第一馈电臂垂直延伸出来,第一辐射臂从第一连接臂的末端朝向另一相邻的馈电臂对弯折延伸出来;所述第二振子臂具有第二连接臂以及第二辐射臂,第二连接臂从一相应的馈电臂对的第二馈电臂垂直延伸出来,第二辐射臂从第二连接臂的末端朝向另一相邻的馈电臂对弯折延伸出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频双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臂之临近第一连接臂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该第一辐射臂的另一端的直径;所述第二辐射臂之临近第二连接臂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该第二辐射臂的另一端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频双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子臂还具有第一耦合臂,第一耦合臂从第一辐射臂之远离第一连接臂的一端垂直固定座向上下垂直伸出来;所述第二振子臂还具有第二耦合臂,第二耦合臂从第二辐射臂之远离第二连接臂的一端垂直固定座向上下垂直伸出来。
10.一种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高频双极化振子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低频双极化振子,所述低频双极化振子和高频双极化振子均固定在反射板上,且至少一部分高频双极化振子分别嵌套于相应的低频双极化振子内。
CN201620722947.8U 2016-07-08 2016-07-08 低频双极化振子及具有该振子的基站天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28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22947.8U CN205828654U (zh) 2016-07-08 2016-07-08 低频双极化振子及具有该振子的基站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22947.8U CN205828654U (zh) 2016-07-08 2016-07-08 低频双极化振子及具有该振子的基站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28654U true CN205828654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65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2294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28654U (zh) 2016-07-08 2016-07-08 低频双极化振子及具有该振子的基站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286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26837A1 (zh) * 2020-05-12 2021-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天线阵列和通信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26837A1 (zh) * 2020-05-12 2021-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天线阵列和通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1857B (zh) 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和具有其的4g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103956564B (zh) 一种宽带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天线
CN107257022B (zh) 一种终端多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7546489A (zh) 一种消除耦合谐振的多频基站天线
CN205828654U (zh) 低频双极化振子及具有该振子的基站天线
CN106785376A (zh) 一种双极化宽频带基站天线辐射单元
CN207602776U (zh) 一种小口径超宽频辐射单元
CN208157629U (zh) 一种排气管型多端口美化天线
CN207677066U (zh) 一种金属边框天线系统
CN201956449U (zh) 一种td-lte双极化辐射单元
CN204045734U (zh) 多频段天线系统
CN211046420U (zh) 一种轻钢别墅用可伸缩防雷固定装置
CN107039745B (zh) 天线系统及平板电脑
CN208767460U (zh) 一种金属边框mimo天线及手机
CN106450708A (zh) 一种双频嵌套基站天线辐射单元
CN107069186A (zh) 一种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110165375A (zh) 一种超宽频天线
CN206480757U (zh) 一种宽频型双极化吸顶天线
CN107812344B (zh) 跳床支架
CN205609742U (zh) 一种天线
CN201048166Y (zh) 一种全向天线
CN207251132U (zh) 一种阀厅金具
CN206379470U (zh) 一种低频辐射单元和采用其的天线
CN104143685B (zh) 一种耦合馈电倒f天线
CN207977449U (zh) 应用于低频段天线的超宽带辐射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