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24552U - 支架 - Google Patents

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24552U
CN205824552U CN201620769204.6U CN201620769204U CN205824552U CN 205824552 U CN205824552 U CN 205824552U CN 201620769204 U CN201620769204 U CN 201620769204U CN 205824552 U CN205824552 U CN 205824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connecting rod
locking body
support
suppor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692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金成
田源
杨建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Beijing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Co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Beijing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Beijing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Co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6207692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24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24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24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架,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使位于支架上的电子设备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和高度均可调节,以使用户的使用更方便。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该支架包括底座;底座;支撑部,用于放置电子设备;连杆,其一端与支撑部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底座铰接,连杆上设置有第一自锁件和第二自锁件,第一自锁件和第二自锁件均能够沿连杆滑动或锁止于连杆上;角度调节臂,其一端与支撑部铰接,角度调节臂的另一端与第一自锁件连接;高度调节臂,其一端与底座铰接,高度调节臂的另一端与第二自锁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支撑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娱乐的必备工具。例如,具有便携性的笔记本电脑早已成为上班族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对于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上班族来说,通常由于不正确的坐姿而导致颈椎病和肩周炎等疾病的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多种笔记本电脑支架,笔记本电脑通过支架放置于桌面上,以改善用户的坐姿,进而减少颈椎病和肩周炎等疾病的发生。
然而,由于不同的用户其身高不同,而现有技术中的笔记本电脑支架通常只能调节笔记本电脑机身的角度,而不能针对不同身高的用户来调节笔记本电脑机身的高度,用户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主要目的是使位于支架上的电子设备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和高度均可调节,以使用户的使用更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用于支撑电子设备,包括:
底座;
支撑部,用于放置所述电子设备;
连杆,其一端与所述支撑部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连杆上设置有第一自锁件和第二自锁件,所述第一自锁件和所述第二自锁件均能够沿所述连杆滑动或锁止于所述连杆上;
角度调节臂,其一端与所述支撑部铰接,所述角度调节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自锁件连接;
高度调节臂,其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高度调节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自锁件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自锁件和所述第二自锁件均包括套接于所述连杆外部的U形件和把手;所述U形件具有两个自由臂,所述把手包括凸轮和连接于所述凸轮侧壁上的把手本体,所述凸轮的两端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自由臂之间;
所述把手本体带动所述凸轮转动,当所述凸轮的第一部分与所述连杆相对时,所述凸轮的第一部分抵接于所述连杆的外壁,所述第一自锁件或所述第二自锁件锁止于所述连杆上,当所述凸轮的第二部分与所述连杆相对时,所述凸轮的第二部分与所述连杆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自锁件或所述第二自锁件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杆;
所述第一部分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半径。
具体地,所述支撑部为板状结构,所述支撑部具有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放置所述电子设备;
所述连杆和所述角度调节臂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侧边缘铰接,所述第一侧边缘为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的侧边缘。
具体地,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侧边缘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承拖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二侧边缘为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的侧边缘。
具体地,所述挡板通过阻尼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侧边缘。
具体地,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散热通孔;
当所述电子设备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时,所述电子设备的排风口与所述散热通孔对应。
具体地,所述底座为工字形,所述底座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的第三支撑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相对;
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铰接;
所述高度调节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铰接。
具体地,所述第三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平行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
所述高度调节臂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取为第一高度调节臂和第二高度调节臂,所述第一高度调节臂的一端与任一所述第三支撑杆铰接,所述第二高度调节臂的一端与另一所述第三支撑杆铰接,所述第一高度调节臂和所述第二高度调节臂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自锁件连接。
具体地,所述连杆、所述高度调节臂、所述角度调节臂、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均为中空结构。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支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在连杆上设置第一自锁件和第二自锁件,角度调节臂的一端与支撑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自锁件连接,高度调节臂的一端与底座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自锁件连接,而且,第一自锁件和第二自锁件均能够沿连杆进行滑动或锁止在连杆上,当用户控制第一自锁件使其在连杆上滑动时,角度调节臂会带动支撑部使其以连杆的一端为轴相对于底座进行转动,待支撑部转动至与底座呈合适的角度时,用户控制第一自锁件锁止在连杆上,从而实现了支撑部的角度调节;当用户控制第二自锁件使其在连杆上滑动时,高度调节臂会通过第二自锁件带动连杆使其相对于底座进行运动,从而使支撑部与底座之间的距离可调,待支撑部运动至与底座之间呈合适高度时,用户控制第二自锁件锁止在连杆上,从而实现了支撑部的高度调节,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可以根据不同身高的用户调节位于支撑部上的电子设备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和角度,使用户的使用更方便。此外,当用户将第一自锁件和第二自锁件均控制为能够在连杆上滑动,并调节支撑部相对底座之间的角度和高度,使支撑部与底座之间的角度为零度,支撑部与底座之间的高度为零时,支撑部与底座相互扣合,减小了支架的体积,方便用户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支架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用于支撑电子设备,包括底座1;支撑部2,用于放置电子设备;连杆3,其一端与支撑部2铰接,连杆3的另一端与底座1铰接,连杆3上设置有第一自锁件31和第二自锁件32,第一自锁件31和第二自锁件32均能够沿连杆3滑动或锁止于连杆3上;角度调节臂4,其一端与支撑部2铰接,角度调节臂4的另一端与第一自锁件31连接;高度调节臂5,其一端与底座1铰接,高度调节臂5的另一端与第二自锁件32连接。
该支架,用于支撑电子设备,以笔记本电脑为例,所述笔记本电脑可以放置在支撑部2上,当用户想要对笔记电脑的角度或高度进行调节时,只需控制第一自锁件31或第二自锁件32在连杆3上的状态就可以通过角度调节臂4或高度调节臂5来调节支撑部2相对于底座1的角度或高度,具体为:当用户控制第一自锁件31在连杆3上的状态为滑动状态时,支撑部2便可以在第一自锁件31和角度调节臂4的带动下以连杆3的一端为轴相对底座1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笔记本电脑相对于底座1进行转动,当用户找到观看笔记本电脑屏幕最舒适的角度后,控制第一自锁件31在连杆3上的状态为锁止状态,使笔记本电脑以最舒适的角度放置在支架上;同样地,当用户控制第二自锁件32在连杆3上的状态为滑动状态,则支撑部2便可以在第二自锁件32和高度调节臂5的带动下相对底座1进行上下运动,进而带动笔记本电脑相对于底座1进行上下运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情况找到观看笔记本电脑屏幕最舒适的高度后,控制第二自锁件32在连杆3上的状态为锁止状态,使笔记本电脑以最舒适的高度放置在支架上;其中,第一自锁件31和第二自锁件32的结构有多种,只要可以实现在连杆3上的滑动状态和锁止状态即可,例如,第一自锁件31和第二自锁件32均可以采用套筒结构,该套筒结构紧套在连杆3上,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套筒会由于摩擦力而锁止在连杆3上,当套筒受到大于所述摩擦力的外力时便可以沿连杆3滑动,从而实现第一自锁件31和第二自锁件32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在连杆上设置第一自锁件和第二自锁件,角度调节臂的一端与支撑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自锁件连接,高度调节臂的一端与底座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自锁件连接,而且,第一自锁件和第二自锁件均能够沿连杆进行滑动或锁止在连杆上,当用户控制第一自锁件使其在连杆上滑动时,角度调节臂会带动支撑部使其以连杆的一端为轴相对于底座进行转动,待支撑部转动至与底座呈合适的角度时,用户控制第一自锁件锁止在连杆上,从而实现了支撑部的角度调节;当用户控制第二自锁件使其在连杆上滑动时,高度调节臂会通过第二自锁件带动连杆使其相对于底座进行运动,从而使支撑部与底座之间的距离可调,待支撑部运动至与底座之间呈合适高度时,用户控制第二自锁件锁止在连杆上,从而实现了支撑部的高度调节,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可以根据不同身高的用户调节位于支撑部上的电子设备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和角度,使用户的使用更方便。此外,当用户将第一自锁件和第二自锁件均控制为能够在连杆上滑动,并调节支撑部相对底座之间的角度和高度,使支撑部与底座之间的角度为零度,支撑部与底座之间的高度为零时,支撑部底座相互扣合,减小了支架的体积,方便用户携带。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方便性,具体地,参见图1,第一自锁件31和第二自锁件32均包括套接于连杆3外部的U形件311和把手;U形件311具有两个自由臂,把手包括凸轮312和连接于凸轮312侧壁上的把手本体313,凸轮312的两端转动连接于两个自由臂之间;把手本体313带动凸轮312转动,当凸轮312的第一部分与连杆3相对时,凸轮312的第一部分抵接于连杆3的外壁,第一自锁件31或第二自锁件32锁止于连杆3上,当凸轮312的第二部分与连杆3相对时,凸轮312的第二部分与连杆3具有间隙,第一自锁件31或第二自锁件32滑动连接于连杆3;第一部分的半径大于第二部分的半径。当用户想要调节支撑部2的角度时,只需扳动把手本体313以带动凸轮312进行转动,使凸轮312的第二部分与连杆3相对,使第一自锁件31能够沿连杆3进行滑动,此时,用户可以扳动支撑部2,待支撑部2保持在用户觉得舒适的角度后,再扳动把手本体313以带动凸轮312进行转动,使凸轮312的第一部分与连杆3相对并抵接在连杆3的外壁上以使第一自锁件31锁止在连杆3上;同样地,当用户想要调节支撑部2的高度时,只需扳动把手本体313以带动凸轮312进行转动,使凸轮312的第二部分与连杆3相对,使第二自锁件32能够沿连杆3进行滑动,此时,用户可以上下扳动支撑部2,待支撑部2保持在用户觉得舒适的高度后,再扳动把手本体313以带动凸轮312进行转动,使凸轮312的第一部分与连杆3相对并抵接在连杆3的外壁上以使第二自锁件32锁止在连杆3上,从而方便地实现对支撑部2的角度和高度的调节,使用户的使用更加方便。
具体地,参见图1,支撑部2为板状结构,支撑部2具有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相背的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第一表面21用于放置电子设备;连杆3和角度调节臂4的一端均与第二表面22的第一侧边缘铰接,第一侧边缘为第二表面22位于支撑部2的第一端的侧边缘。将连杆3和角度调节臂4的一端均铰接在第二表面22的第一侧边缘,便于用户搬动支撑部2来调节其与底座1之间的角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连杆3和角度调节臂4的一端应沿从支撑部2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布置,以保证支撑部2通过角度调节臂4和第一自锁件31来调整与底座1之间的角度。其中,支撑部2可以为方形的托板。
具体地,参见图1,第一表面21的第二侧边缘处设置有挡板211,挡板211用于承拖电子设备,第二侧边缘为第一表面21位于支撑部2的第一端的侧边缘。当用户通过角度调节臂4和第一自锁件31将支撑部2与底座1之间调节为舒适的角度后,电子设备极易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滑下支撑部2而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为了防止该问题的发生,在支撑部2第一表面21的第二侧边缘处设置挡板211,以通过该挡板211来对位于倾斜支撑部2上的电子设备进行承托,以避免电子设备由于重力作用而滑下支撑部2,进一步方便用户使用。其中,挡板211可以设计为沿整个支撑部2的第一表面21的第二侧边缘布置,也可以设计为分多段间隔布置在支撑部2第一表面21的第二侧边缘,以减轻支架的整体重量,只要使挡板211对电子设备起到承托作用即可。
具体地,挡板211通过阻尼轴转动连接于第一表面21的第二侧边缘。通过阻尼轴的设置,可以实现当用户需要携带该支架时,用户可以搬动挡板211,使挡板211与支撑部2的第一表面21平行,再通过调节角度调节臂4、第一自锁件31、高度调节臂5和第二自锁件32,使支撑部2与底座1扣合,以减小该支架的整体厚度,便于用户携带;当用户需要使用该支架时,用户可以搬动挡板211,使挡板211与托板的第一表面21垂直,再通过调节角度调节臂4、第一自锁件31、高度调节臂5和第二自锁件32,将支撑部2与相对于底座1的高度和角度调节为用户使用时最舒适的高度和角度后,便可以进行使用,使用户的使用更方便。
具体地,参见图1,支撑部2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的散热通孔23;当电子设备放置于第一表面21时,电子设备的排风口与散热通孔23对应。通过在支撑部2上设置散热通孔23,且当电子设备放置在支撑部2的第一表面21时,电子设备的排风口可以与所述的散热通孔23相对应,从而使得电子设备散发出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通孔23散发到外界,并与外界保持良好的空气对流保证了电子设备的良好散热环境,避免电子设备过热而造成损坏,使用户的使用更方便。
具体地,参见图1,底座1为工字形,底座1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2,以及连接于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2之间的第三支撑杆13;第一支撑杆11与支撑部2的第一端相对,第二支撑杆12与支撑部2的第二端相对;连杆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2铰接;高度调节臂5的一端与第三支撑杆13铰接。连杆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2铰接,当用户将支架的支撑部2和底座1进行扣合而进行携带时,由于第二支撑杆12与支撑部2的第二端相对,而且,连杆3和角度调节臂4的一端均与支撑部2第二表面22的第一侧边缘铰接,因此,支撑部2可以完全扣合在底座1上而不会超出底座1的边缘,减小了扣合后支架的尺寸,更加便于用户携带;此外,通过将底座1设计为由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杆和连接在二者之间的第三支撑杆13构成的工字形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底座1对支撑部2上电子设备进行支撑的稳定性,还可以简化支架的整体结构,使加工更方便。
为了进一步提高底座1的稳固性,参见图1,第三支撑杆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支撑杆13平行连接于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2之间;高度调节臂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取为第一高度调节臂5和第二高度调节臂5,第一高度调节臂5的一端与任一第三支撑杆13铰接,第二高度调节臂5的一端与另一第三支撑杆13铰接,第一高度调节臂5和第二高度调节臂5的另一端均与第二自锁件32连接。将连接在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2之间的第三支撑杆13的数量设计为两个,且二者平行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2之间,进一步增加了底座1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底座1的稳固性,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底座1对支撑部2上电子设备进行支撑的稳定性;同时,将高度调节臂5的数量亦设计为两个,且分别二者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三支撑壁13铰接,另一端均与第二自锁件32连接,使得支撑部2通过第一高度调节臂5、第二高度调节臂5以及连杆3共同来进行支撑,同样地进一步提高了底座1对支撑部2上电子设备进行支撑的稳定性。
具体地,连杆3、高度调节臂5、角度调节臂4、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和第三支撑杆13均为中空结构。将底座1和连接底座1与支撑部2之间的部件均采用中空结构的材料制成,可以大大减轻支架的整体重量,进一步方便用户携带。此外,为了进一步减轻支架的整体重量,可以在保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在连杆3、高度调节臂5、角度调节臂4、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和第三支撑杆13的外壁上间隔设置与其内部连通的多个通孔,以进一步减少支架材料的使用,进一步减轻支架的整体重量,进而进一步方便用户携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支架,用于支撑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支撑部,用于放置所述电子设备;
连杆,其一端与所述支撑部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连杆上设置有第一自锁件和第二自锁件,所述第一自锁件和所述第二自锁件均能够沿所述连杆滑动或锁止于所述连杆上;
角度调节臂,其一端与所述支撑部铰接,所述角度调节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自锁件连接;
高度调节臂,其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高度调节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自锁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自锁件和所述第二自锁件均包括套接于所述连杆外部的U形件和把手;所述U形件具有两个自由臂,所述把手包括凸轮和连接于所述凸轮侧壁上的把手本体,所述凸轮的两端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自由臂之间;
所述把手本体带动所述凸轮转动,当所述凸轮的第一部分与所述连杆相对时,所述凸轮的第一部分抵接于所述连杆的外壁,所述第一自锁件或所述第二自锁件锁止于所述连杆上,当所述凸轮的第二部分与所述连杆相对时,所述凸轮的第二部分与所述连杆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自锁件或所述第二自锁件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杆;
所述第一部分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为板状结构,所述支撑部具有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放置所述电子设备;
所述连杆和所述角度调节臂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侧边缘铰接,所述第一侧边缘为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的侧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侧边缘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承拖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二侧边缘为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的侧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通过阻尼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侧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散热通孔;
当所述电子设备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时,所述电子设备的排风口与所述散热通孔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为工字形,所述底座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的第三支撑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相对;
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铰接;
所述高度调节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平行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
所述高度调节臂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取为第一高度调节臂和第二高度调节臂,所述第一高度调节臂的一端与任一所述第三支撑杆铰接,所述第二高度调节臂的一端与另一所述第三支撑杆铰接,所述第一高度调节臂和所述第二高度调节臂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自锁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所述高度调节臂、所述角度调节臂、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均为中空结构。
CN201620769204.6U 2016-07-19 2016-07-19 支架 Active CN205824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69204.6U CN205824552U (zh) 2016-07-19 2016-07-19 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69204.6U CN205824552U (zh) 2016-07-19 2016-07-19 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24552U true CN205824552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61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69204.6U Active CN205824552U (zh) 2016-07-19 2016-07-19 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245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3687A (zh) * 2021-03-15 2021-06-15 田源 一种极端拍摄弹射摄影支架
CN114557540A (zh) * 2022-03-07 2022-05-31 程小龙 一种机械加工用绘图架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3687A (zh) * 2021-03-15 2021-06-15 田源 一种极端拍摄弹射摄影支架
CN112963687B (zh) * 2021-03-15 2022-08-02 田源 一种极端拍摄弹射摄影支架
CN114557540A (zh) * 2022-03-07 2022-05-31 程小龙 一种机械加工用绘图架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03714U (zh) 一种便于调整高度的三脚架
CN205824552U (zh) 支架
CN205913477U (zh) 一种多功能老年护理床
CN205302102U (zh) 一种可调节多功能电脑显示器
CN205698057U (zh) 一种适用于外科手术的拉钩装置器
CN107728719A (zh) 一种方便高度调节的计算机显示屏
CN204740551U (zh) 一种超薄便携式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WO2023024346A1 (zh) 便携折叠高度可调笔记本支架
CN206147418U (zh) 笔记本电脑支架
CN203341239U (zh) 一种多功能学习桌
CN201680127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架
CN104544955B (zh) 一种适用于办公环境的可调高度的工作台
CN205842126U (zh) 台式电脑自由度的调节装置
CN205696842U (zh) 一种手摇升降及气压角度调节学习桌
CN203969651U (zh) 一种床上学习桌
CN204962191U (zh) 一种收纳式广角度立体调节双用笔记本电脑支架
CN203927254U (zh) 一种视屏设备固定支架
CN203458067U (zh) 活动电脑桌床
CN202874418U (zh) 一种多功能学习桌
CN206079608U (zh) 一种具有驱虫装置的艺术设计制图工作台
CN208510296U (zh) 一种多功能电脑桌
CN207848870U (zh) 一种新型笔记本电脑支架装置
CN201759582U (zh) 一种可调角度的托机架装置
CN203058815U (zh) 可调式多用散热底座
CN206449365U (zh) 一种可调节的计算机显示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