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13308U - 新型渔笼 - Google Patents
新型渔笼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13308U CN205813308U CN201620518700.4U CN201620518700U CN205813308U CN 205813308 U CN205813308 U CN 205813308U CN 201620518700 U CN201620518700 U CN 201620518700U CN 205813308 U CN205813308 U CN 2058133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le
- moulding
- parts
- dictyosome
- ba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Abstract
一种新型渔笼,包括:塑形支撑架、网体、定位组件及诱饵组件。塑形支撑架包括上塑形圈、下塑形圈及若干塑形条。网体覆盖塑形支撑架。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充气软管、充气气囊圈及充气筒。充气气囊圈与上塑形圈相固定,充气软管分别与充气气囊圈连及充气软管连通。上述新型渔笼通过设置塑形支撑架、网体及定位组件,当将塑形支撑架及网体放入水中后,将定位杆的插针插入至捕捞区域周边位置处,可以起到固定作用,结合充气软管的连接作用,可以较好地避免塑形支撑架及网体被水域中的外力带走,从而可以不容易在捕捞作业中丢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资源捕捞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渔笼。
背景技术
目前,渔笼作为现有捕捞鱼、虾和蟹的常用渔具之一,其通常包括骨架以及包覆于骨架外的捕鱼网组成,捕鱼网开设有多个外宽内窄的入口,鱼、虾和蟹从入口进入至渔笼,并被困在渔笼内。
现有的渔笼在进行作业捕捞时,需要将渔笼放置于水底,待一定的捕捞时间后,由捕捞人员收回。
然而,在一些捕捞水域中,由于水流情况较复杂,例如,会出现漩涡或流沙等情况,导致渔笼被外力带走,使其与原放置区域相离深远,这样,捕捞人员不容易找回渔笼,导致渔笼丢失。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容易在捕捞作业中丢失的新型渔笼。
一种新型渔笼,包括:
塑形支撑架,所述塑形支撑架包括上塑形圈、下塑形圈及若干塑形条,若干所述塑形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塑形圈及所述下塑形圈,且若干所述塑形条依次间隔设置,所述上塑形圈、所述下塑形圈分别连接若干所述塑形条后,形成中空的圆筒形框架;
网体,所述网体覆盖所述塑形支撑架,并且所述网体在所述上塑形圈及所述下塑形圈之间设置若干入口,所述入口用于与外界连通;
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充气软管、充气气囊圈及充气筒,所述定位杆包括杆套及杆体,所述杆体固定套置于所述杆套内,所述杆体露置于所述杆套外的两端分别设置手持部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设置若干插针,所述充气软管的至少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杆套上,所述充气气囊圈与所述上塑形圈相固定,所述充气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充气气囊圈连通,所述充气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充气筒连通,所述充气气囊圈开设有泄气口,所述泄气口位置处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用于封闭所述泄气口;及
诱饵组件,所述诱饵组件所述包括连接带、诱饵纱袋及诱饵团,所述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所述网体连接,所述连接带的第二端与所述诱饵纱袋连接,所述诱饵团容置于所述诱饵纱袋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诱饵纱袋设置有若干网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诱饵纱袋的开口位置处设置有束紧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诱饵团具有球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带设置有若干金属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所述金属丝缠绕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带具有扁平状的带体结构。
上述新型渔笼通过设置塑形支撑架、网体及定位组件,当将塑形支撑架及网体放入水中后,将定位杆的插针插入至捕捞区域周边位置处,可以起到固定作用,结合充气软管的连接作用,可以较好地避免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被水域中的外力带走,从而可以不容易在捕捞作业中丢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新型渔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新型渔笼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线方向的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新型渔笼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新型渔笼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新型渔笼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新型渔笼,包括:塑形支撑架,所述塑形支撑架包括上塑形圈、下塑形圈及若干塑形条,若干所述塑形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塑形圈及所述下塑形圈,且若干所述塑形条依次间隔设置,所述上塑形圈、所述下塑形圈分别连接若干所述塑形条后,形成中空的圆筒形框架;网体,所述网体覆盖所述塑形支撑架,并且所述网体在所述上塑形圈及所述下塑形圈之间设置若干入口,所述入口用于与外界连通;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充气软管、充气气囊圈及充气筒,所述定位杆包括杆套及杆体,所述杆体固定套置于所述杆套内,所述杆体露置于所述杆套外的两端分别设置手持部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设置若干插针,所述充气软管的至少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杆套上,所述充气气囊圈与所述上塑形圈相固定,所述充气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充气气囊圈连通,所述充气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充气筒连通,所述充气气囊圈开设有泄气口,所述泄气口位置处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用于封闭所述泄气口;及诱饵组件,所述诱饵组件所述包括连接带、诱饵纱袋及诱饵团,所述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所述网体连接,所述连接带的第二端与所述诱饵纱袋连接,所述诱饵团容置于所述诱饵纱袋内部。
为了进一步介绍上述新型渔笼,例如,请参阅图1,新型渔笼10包括:塑形支撑架100、网体200及定位组件300,网体200设置于塑形支撑架100上,定位组件300设置于塑形支撑架100上。
请参阅图1,塑形支撑架100包括上塑形圈110、下塑形圈120及若干塑形条(图示出),若干所述塑形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上塑形圈110及下塑形圈120,且若干所述塑形条依次间隔设置。上塑形圈110、下塑形圈120分别连接若干所述塑形条后,形成中空的圆筒形框架。例如,所述塑形支撑架的材质为不锈钢或其他材质的金属,这样,利用其自身的重力,可以更好地带动所述新型渔笼的下沉。例如,在所述新型渔笼沉入水域底部时,所述下塑形圈与水域底部接触。
请参阅图1,网体200覆盖塑形支撑架100,具体的,所述网体覆盖于所述圆筒形框架外表面,用于起到塑形效果。网体200在上塑形圈110及下塑形圈120之间设置若干入口210,入口210用于与外界连通,鱼、虾和蟹通过入口210进入至网体200内部,用于起到捕捞效果。例如,所述入口具有一端开口大,另一端开口小的结构,具有较大开口的一端朝向外部设置,如,朝向外部水域设置,鱼、虾和蟹从较大开口处进入至网体200内部。
请参阅图1,定位组件300包括定位杆310、充气软管320、充气气囊圈330及充气筒340,充气软管320设置于定位杆310,并且充气软管320的两端分别连接充气气囊圈330及充气筒340。
请参阅图2,定位杆310包括杆套311及杆体312,杆体312固定套置于杆套311内,杆体312露置于杆套311外的两端分别设置手持部312a及插入部312b,手持部312a用于给捕捞人员握持,插入部312b用于插入至捕捞区域周边位置处,例如,插入至水域底部、岸边或礁石处等,用于固定所述定位杆310。插入部312b设置若干插针312c,插针312c用于减少插入定位杆310时的阻力,提高插入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减低插入操作的难度。
请参阅图3,充气软管320的至少部分固定设置于杆套311上,例如,所述充气软管的中部位置处设置于所述杆套上,这样,可以将充气软管320固定于杆套311上,即固定于所述定位杆上。
请参阅图1,充气气囊圈330与上塑形圈110相固定,充气软管320的第一端与充气气囊圈330连通,充气软管320的第二端与充气筒340连通,这样,利用所述充气筒340可以向所述充气气囊圈内充入空气,用于提高所述充气气囊圈的浮力,用于带动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上浮,提高收网时的便捷性。
例如,充气气囊圈开设有泄气口,所述泄气口位置处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用于封闭所述泄气口,当不需要所述充气气囊圈提供浮力时,打开所述橡胶塞使得所述泄气口打开,即使所述充气气囊圈与外界连通,用于排出所述充气气囊圈内的空气。当需要所述充气气囊圈提供浮力时,向所述泄气口中塞入所述橡胶塞封闭所述泄气口即可。
当需要将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放入水域内时,将充气气囊圈330内的空气排出或排空,以减少充气气囊圈330产生的浮力,用于使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顺利地沉入水域底部,以更好地进行捕捞作业。待捕捞作业完成后,例如,前一天夜晚将新型渔笼10放入至水中,第二天早上完成捕捞作业。
当将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放入水域内后,将定位杆310的插针312c插入至捕捞区域周边位置处,例如,插入至水域底部、岸边或礁石处等,用于起到固定作用,这样,再结合充气软管320的连接作用,可以较好地避免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被水域中的外力带走,从而可以不容易在捕捞作业中丢失。此外,定位杆310还可以起到较好的位置提示作用,用于使捕捞人员更好地找到所述新型渔笼的所在位置处。
当需要将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从水域内托起时,即需要将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从水底收起至水面时,此外,向充气气囊圈330内充入空气,待充气气囊圈330完成充气操作后,基于充气后的充气气囊圈330产生的浮力,可以带动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上浮至一定高度,例如,上浮至水域中层或水域上层或水域水面,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调整充气气囊圈330的结构,如,体积大小或材质,以实现调整其充气后产生浮力,以实现上浮的高度。待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上浮至一定高度,并与水底分离时,即与水底有一定距离时,再拖起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并完成收起操作,这样,可以避免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与水底接触,进而避免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与水底的障碍物发生摩擦,可以有效地减少其磨损程度,用于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在拖起时,由于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悬浮在水中,收起过程中的阻力更小,收起操作更加简单便捷。
上述新型渔笼10通过设置塑形支撑架100、网体200及定位组件300,当将塑形支撑架100及网体200放入水中后,将定位杆310的插针312c插入至捕捞区域周边位置处,可以起到固定作用,结合充气软管320的连接作用,可以较好地避免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被水域中的外力带走,从而可以不容易在捕捞作业中丢失。
为了更好地将所述定位杆插入至捕捞区域周边位置处,如插入至水域底部、岸边或礁石处等,例如,请参阅图4,所述新型渔笼还包括若干插入组件400,若干插入组件400与若干插针312c一一对应设置,插入组件400包括螺接套410及插入锥420,所述螺接套的第一端与所述插入锥连接,所述螺接套的第二端与所述插针的端部螺接设置,利用所述插入锥能够减少插入的阻力,从而可以更好地将所述定位杆插入至捕捞区域周边位置处;又如,所述螺接套的第二端开设有凹槽,所述插针的端部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螺接设置;又如,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插针的端部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螺接设置;又如,所述插针具有圆形结构的横截面;又如,所述螺接套具有圆环形结构的横截面;又如,所述插入锥具有圆锥体状的结构;又如,所述螺接套的高度与所述插入锥的高度相同。
为了更好地使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沉入水底,例如,请参阅图5,所述新型渔笼还包括下沉组件500,所述下沉组件500包括下沉圈及若干填充颗粒,所述下沉圈与所述下塑形圈相固定,若干所述填充颗粒填充设置于所述下沉圈内部;又如,所述填充颗粒具有球体结构;又如,所述填充颗粒具有棱柱体结构;又如,所述填充颗粒具有椭球体结构;又如,所述下沉圈具有环形结构的横截面;又如,所述下沉圈的侧壁开设有填充口,所述填充口位置处设置有封闭塞,用于封闭所述填充口;又如,所述填充口具有圆形结构,这样,利用所述下沉组件500可以更好地使所述塑形支撑架及所述网体沉入水底。
为了更好地供捕捞人员将所述定位杆插入至捕捞区域周边位置处,例如,所述新型渔笼握持组件,所述握持组件包括握持杆及握持套,所述握持杆与所述手持部相固定,所述握持套固定套置于所述握持杆外,所述握持套远离所述握持杆的侧面设置有若干防滑条纹,这样,所述捕捞人员握持所述握持套可以更好地供捕捞人员将所述定位杆插入至捕捞区域周边位置处;又如,所述握持杆具有圆形杆状结构;又如,所述握持套具有中空结构,其内侧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握持杆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螺接;又如,所述握持套具有环形结构的横截面;又如,若干所述防滑条纹沿所述握持套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又如,若干所述防滑条纹依次间隔设置;又如,所述握持套与所述握持杆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粘胶层。
为了更好地提高捕捞效率,例如,请参阅图6,所述新型渔笼还包括诱饵组件600,诱饵组件600所述包括连接带610、诱饵纱袋620及诱饵团630,所述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所述网体连接,所述连接带的第二端与所述诱饵纱袋连接,所述诱饵团容置于所述诱饵纱袋内部;又如,所述诱饵纱袋设置有若干网孔;又如,所述诱饵纱袋的开口位置处设置有束紧绳;又如,所述诱饵团具有球形结构;又如,所述连接带设置有若干金属丝;又如,若干所述金属丝缠绕设置;又如,所述连接带具有扁平状的带体结构,这样,利用所述诱饵团可以起到诱捕的效果,用于更好地提高捕捞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诱饵效果,以提高捕捞效率,例如,所述诱饵团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缓释香壳、淡香香清及浓香香黄,所述淡香香清包覆所述浓香香黄,所述缓释香壳包覆所述淡香香清,即所述缓释香壳位于最外层,所述淡香香清位于中层,所述浓香香黄位于最内层,例如,所述缓释香壳、所述淡香香清及所述浓香香黄分别类似于“蛋壳”、“蛋清”和“蛋黄”。
可以理解,由于捕捞作业时间通常较长,例如,捕捞时间持续一晚,这样,就要求诱饵团能够持续长时间地散发吸引鱼、虾和蟹的香味,尤其是诱饵团需要在水中持续的被浸泡和冲刷,其对于诱饵团的香味持续散发要求更高,所述缓释香壳可以减缓其散团的速率,以确保香味散发的持久性,即所述缓释香壳可以起到缓释和防止过快散团的效果。所述淡香香清用于较持久地散发香味,为所述浓香香黄散发香味达到捕捞区域香味峰值做准备。
为了进一步提高诱饵效果,以提高捕捞效率,例如,一实施方式的所述缓释香壳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面筋60份~70份、膨化玉米粉45份~25份、羟基纤维素钠30份~40份、麻团胶30份~40份、胶粘米25份~30份、菜籽饼粉10份~15份、鸡蛋黄10份~15份及蜂蜜5份~10份。
又如,又一实施方式的所述缓释香壳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面筋60份~70份、膨化玉米粉45份~25份、羟基纤维素钠30份~40份、麻团胶30份~40份、胶粘米25份~30份、菜籽饼粉10份~15份、鸡蛋黄10份~15份、蜂蜜5份~10份及、蜂胶20份~25份。
又如,又一实施方式的所述缓释香壳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面筋60份~70份、膨化玉米粉45份~25份、羟基纤维素钠30份~40份、麻团胶30份~40份、胶粘米25份~30份、菜籽饼粉10份~15份、鸡蛋黄10份~15份、蜂蜜5份~10份、蜂胶20份~25份及凡士林2份~3.5份。
上述缓释香壳其防散团较好,可以有效地减缓散团速率,更有利于其内部的所述淡香香清和所述浓香香黄的释放香味的持久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诱饵效果,以提高捕捞效率,例如,一实施方式的所述淡香香清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面粉70份~80份、羟基纤维素钠25份~30份、黄豆粉60份~65份、奶粉50份~55份、玉米粉30份~40份、玉米酒20份~25份、曲酒1份~3份、海苔10份~15份、红糖30份~45份、枸杞子10份~20份、麝香米30份~45份、米酒1份~3份、米糠10份~15份、紫菜10份~15份、小米10份~15份和蜂蜜5份~10份。
上述淡香香清的香味持续散发效果好,呈缓慢散发效果,即淡香效果,上述淡香香清的散团时间介于所述缓释香壳和所述释香团之间,在整体香味散发时间中,占最多时间。
为了进一步提高诱饵效果,以提高捕捞效率,例如,一实施方式的所述浓香香黄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炒米研磨粉40份~55份、酱香型米酒20份~25份、浓香型曲酒20份~25份、丁香油5份~10份、桂皮油5份~10份、鸡精3份~6份、蚝油2份~3份、酱油2份~3份、蜂蜜5份~10份、五香油5份~10份、麝香米30份~40份、核苷酸二钠2份~5份、鲜玉兰花5份~10份、黄桷兰花5份~10份和茉莉花5份~10份。
上述浓香香黄的香味释放效果最好,有利于在淡香香清的香味释放完毕后,浓香香黄的香味释放达到峰值,从而可以具有极好的诱饵效果。
例如,所述缓释香壳开设有若干细孔,所述淡香香清及所述浓香香黄的香味可以在所述缓释香壳散团前通过所述细孔散出,用于确保香味散出的稳定性,用于提高诱捕的持久性,从而可以提高捕捞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结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新型渔笼。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新型渔笼,其特征在于,包括:
塑形支撑架,所述塑形支撑架包括上塑形圈、下塑形圈及若干塑形条,若干所述塑形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塑形圈及所述下塑形圈,且若干所述塑形条依次间隔设置,所述上塑形圈、所述下塑形圈分别连接若干所述塑形条后,形成中空的圆筒形框架;
网体,所述网体覆盖所述塑形支撑架,并且所述网体在所述上塑形圈及所述下塑形圈之间设置若干入口,所述入口用于与外界连通;
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充气软管、充气气囊圈及充气筒,所述定位杆包括杆套及杆体,所述杆体固定套置于所述杆套内,所述杆体露置于所述杆套外的两端分别设置手持部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设置若干插针,所述充气软管的至少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杆套上,所述充气气囊圈与所述上塑形圈相固定,所述充气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充气气囊圈连通,所述充气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充气筒连通,所述充气气囊圈开设有泄气口,所述泄气口位置处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用于封闭所述泄气口;及
诱饵组件,所述诱饵组件所述包括连接带、诱饵纱袋及诱饵团,所述连接带的第一端与所述网体连接,所述连接带的第二端与所述诱饵纱袋连接,所述诱饵团容置于所述诱饵纱袋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渔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饵纱袋设置有若干网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渔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饵纱袋的开口位置处设置有束紧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渔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饵团具有球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渔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设置有若干金属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渔笼,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金属丝缠绕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渔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具有扁平状的带体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518700.4U CN205813308U (zh) | 2016-05-31 | 2016-05-31 | 新型渔笼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518700.4U CN205813308U (zh) | 2016-05-31 | 2016-05-31 | 新型渔笼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13308U true CN205813308U (zh) | 2016-12-21 |
Family
ID=57559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51870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13308U (zh) | 2016-05-31 | 2016-05-31 | 新型渔笼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1330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61343A (zh) * | 2016-05-31 | 2016-09-28 | 惠州市衡力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新型渔笼 |
-
2016
- 2016-05-31 CN CN201620518700.4U patent/CN20581330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61343A (zh) * | 2016-05-31 | 2016-09-28 | 惠州市衡力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新型渔笼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Hadfield et al. | The vermetidae (Mollusca: gastropoda) of the Hawaiian Islands | |
CN106172117B (zh) | 小黄鱼雌鱼与大黄鱼雄鱼杂交育种方法 | |
Bradbury | The life cycle and morphology of the apostomatous ciliate, Hyalophysa chattoni ng, n. sp. | |
CN205813308U (zh) | 新型渔笼 | |
CN205813309U (zh) | 定位型渔具 | |
CN105994193A (zh) | 可调节式渔网 | |
CN105875533A (zh) | 上浮式网笼 | |
CN2382221Y (zh) | 沉浮型诱捕网箱 | |
Steer et al. |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southern calamary (Sepioteuthis australis) within the constraints of an aggregated egg mass | |
CN205813307U (zh) | 定位型渔笼 | |
CN105961343B (zh) | 渔笼 | |
CN205813313U (zh) | 渔具 | |
CN205648759U (zh) | 诱捕型渔笼 | |
CN106386715A (zh) | 定位型渔笼 | |
CN106386719A (zh) | 渔具 | |
CN208144236U (zh) | 一种可以分隔不同规格虾类的双网尾地笼 | |
CN205830804U (zh) | 一种鱼缸 | |
CN106386716A (zh) | 漂浮式渔网 | |
CN209546606U (zh) | 一种海水青鳉鱼受精卵孵化装置 | |
CN105961342B (zh) | 定位型渔具 | |
Setna et al. | Description, bionomics and development of Scoliodon sorrakowah (Cuvier) | |
CN205813312U (zh) | 可调节式渔网 | |
CN205813311U (zh) | 漂浮式渔网 | |
CN205648760U (zh) | 高效诱捕网笼 | |
CN205865687U (zh) | 悬浮式地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70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