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05762U - 气态分子助燃器 - Google Patents

气态分子助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05762U
CN205805762U CN201620097688.4U CN201620097688U CN205805762U CN 205805762 U CN205805762 U CN 205805762U CN 201620097688 U CN201620097688 U CN 201620097688U CN 205805762 U CN205805762 U CN 205805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supporting
air inlet
gaseous molecular
outle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976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岳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4201738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M501483U/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4201743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M501371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05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0576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es For Solid Components From Exhaust (AREA)

Abstract

一种气态分子助燃器,包括:一瓶体,容置有液体,该瓶体设有穿设于该瓶体的一进气管,该进气管的两端分别界定为一第一进气端及一第一出气端,该第一进气端位于该瓶体外,该第一出气端位于该液体中;一出气导管,该出气导管内设有一水分子滤材,该出气导管穿设于该瓶体上,且该出气导管两端分别界定为一第二进气端及一第二出气端,该第二进气端位于该瓶体内并与该第一出气端相对应设置,该第二出气端则位于该瓶体外;以及一马达,与该进气管连接;由此使气体与细小水分子能够充分结合,进而提高引擎燃油燃烧效率。

Description

气态分子助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助燃器,尤指一种增加细小水分子供给的气态分子助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们购买并使用各式车辆机会增加,街道马路上到处可见到各式车辆的踪迹,也因为各式车辆的大量普及化,附带所排放的废气形成空气污染,更是造成环境暖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有关车辆引擎的功率输出大都取决于一定比例空气注入燃烧室的多少。在不同的情况与要求下,燃气各有其最佳的气体与燃油比例,倘若过多的燃料缺乏适当比例的气体则无法确实燃烧。由于燃油燃烧不充分,将导致引擎排放黑烟、车辆动力不足、油耗增加、汽缸内大量积碳等现象,其均为空气混合比例失调所致。产生大量的有毒废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现有引擎助燃器包含有一瓶体,供容置水或水与乙醇的混合溶液。瓶体具有一进气管,且进气管穿设于瓶体,其中进气管的出气端置设于瓶体上。瓶体的上端更设有一出气管,且出气管的进气端置设于瓶体所容置的液体的液面上。出气管的出气端连接至一引擎的进气歧管上。当引擎运转作动时,进气歧管将产生负压,并由此导入空气供燃油混合爆炸燃烧。因此可以增加空气与燃油的接触面积,提高燃烧效率。
虽然上述引擎助燃器可达到使引擎燃烧较为完全、提升引擎运转效率的预期功效,但其进气管的进气量效能不足,供给细小水分子的能力有限,造成其助燃效率仍然有所限制,无法达到更佳的助燃效果。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失或问题,如何解决将是一重要课题,因此以下将是本实用新型详细探讨的内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气体与细小水分子充分结合,进而提高引擎燃油燃烧效率的气态分子助燃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态分子助燃器,包括:瓶体,容置有液体,该瓶体设有穿设于该瓶体的进气管,该进气管的两端分别界定为第一进气端及第一出气端,该第一进气端位于该瓶体外,该第一出气端位于该液体中;出气导管,该出气导管内设有水分子滤材,该出气导管穿设于该瓶体上,且该出气导管两端分别界定为第二进气端及第二出气端,该第二进气端位于该瓶体内并与该第一出气端相对应设置,该第二出气端则位于该瓶体外;以及马达,与该进气管连接。
较佳地,该出气导管内更包含螺旋状导管,该螺旋状导管位于该水分子滤材与该第一出气端之间。
较佳地,该出气导管的管径大于该进气管的管径,且该第一出气端凸设于该第二进气端内。
较佳地,更包含连接管,该马达邻近该进气管设置,该连接管分别连接该进气管及该马达。
较佳地,该马达更设置于该瓶体上方,该马达通过该连接管与该进气管的该第一进气端连接。
较佳地,该马达更包含微处理器,该微处理器侦测电压值并启闭该马达运转。
较佳地,该水分子滤材为立体蜂巢结构。
较佳地,更包含具有多个孔洞的稳定板,该稳定板垂直地穿设该出气导管并容置于该瓶体内。
较佳地,更包含加热器,该加热器设置于该瓶体内并位于该瓶体底部,以加热该液体。
本实用新型可使燃油充分地燃烧,减少油耗并减少汽缸内积碳等现象,提升引擎性能、减少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300助燃器
110、310瓶体
120、320液体
130、330进气管
132、332第一进气端
134、334第一出气端
140、340出气导管
142、342第二进气端
146、346第二出气端
150、350马达
152微处理器
160、360连接管
170、370瓶盖
180水分子滤材
190加热器
200螺旋状导管
210稳定板
212孔洞
400引擎
410进气歧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态分子助燃器100,包括一瓶体110及一出气导管140。出气导管140供与一引擎(图略)的一进气歧管(图略)连接。瓶体110容置有液体120。在此所述的液体120较佳包含水、去离子水、乙醇、二次 水(dd water)或其组合,并不限制。瓶体110设有穿设于瓶体110的一进气管130,且进气管130的两端分别界定为一第一进气端132及一第一出气端134。第一进气端132位于瓶体110外,第一出气端134位于液体120中。
出气导管140内设有一水分子滤材180。在此所述的水分子滤材180较佳包含但不限于一立体蜂巢结构,能够将通过出气导管140较大的水分子过滤掉。换言之,通过水分子滤材180的水气为具有细小水分子的气体。出气导管140穿设于瓶体110上,且出气导管140两端分别界定为一第二进气端142及一第二出气端146。第二进气端142位于瓶体110内并与第一出气端134相对应设置,第二出气端146则位于瓶体110外。
在第一具体实施例中,出气导管140内更包含一螺旋状导管200,使混合后的水分子缓慢地上升,进而增加气体与液体间的混合机制。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螺旋状导管200也可以是形成于出气导管140内壁面的轨道,以导引并减缓水分子上升的速度。螺旋状导管200位于水分子滤材180与第一出气端134之间。出气导管140的管径较佳大于进气管130的管径,使第一出气端134能够凸设于第二进气端142内,以将气体输入至出气导管140内。此外,出气导管140的第二出气端146能够直接与马达(图略)连接,或是利用与马达连接的进气歧管(图略)再与第二出气端146连接,视需要而改变。
在如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更包含一马达150与一连接管160。马达150较佳邻近进气管130设置,连接管160分别连接进气管130及马达150。在本实施例中的马达150较佳是设置于瓶体110的瓶盖170上方,通过连接管160与进气管130的第一进气端132连接,以增加气体进气量的效能。如图4所示,马达150内更包含一微处理器152,例如芯片等。微处理器152用以侦测一电压值,例如当电压值从12伏特升到13伏特时,会启动马达150运转。反之,当电压值小于13伏特时,则控制马达150停止运转。
当马达150运作时,可以增加进气管130的进气效能,以将大量的气体输入至出气导管140中。通过水分子滤材180的作用,过滤较大的水分子,使更多细小水分子通过。因此可以增加本实用新型细小水分子的供给量,如此使引擎(图略)达到更佳的助燃效果,进而提升其性能、减少污染等特点。
进一步地说,当引擎运转作动时,使连接的出气导管140会产生负压。此时,马 达150侦测到上述电压值同步运转作动,增加导入于出气导管140气体的供给量。大量气体进入出气导管140并在螺旋状导管200的引导并阻尼下,可充分与液体120进行混合,最后通过水分子滤材180将较大水分子过滤掉,使进入引擎的细小水分子能够增加与燃油的接触面积,如此提高燃油燃烧效率。基此,本实用新型可大幅提升燃油充分地燃烧,减少油耗并减少汽缸内积碳等现象。
如图3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气态分子助燃器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立体与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助燃器100更包含具有多个孔洞212的一稳定板210及一加热器190。稳定板210较佳是直立地穿设出气导管140并容置于瓶体110内。进一步地,稳定板210较佳固定于瓶体110中央位置处,防止液体120剧烈的摇晃,甚至溢出瓶盖170外。加热器190设置于瓶体110内并邻近瓶体110底部,以加热液体120。也就是说,当气候寒冷或位于寒冷地区,导致液体120结冻的情况下,可以加设加热器120,使液体120保持流体状,以确保本实施例的助燃器100得以运作。
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态分子助燃器300,供与一引擎400的一进气歧管410连接。气态分子助燃器300包括一瓶体310及一马达350。瓶体310容置有液体320。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液体320较佳为水。然而在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液体320也可以是水及乙醇的混合溶液。甚至是,液体320也可仅为燃点低且挥发性高的乙醇,同样能够达到助燃的效果。
瓶体310还包含一瓶盖370、一进气管330及一出气导管340。瓶盖370遮盖瓶体310。进气管330及出气导管340分别穿设于瓶体310上。在本实施例中,进气管330较佳设置于瓶体310的高度低于出气导管340的高度。进气管330的两端分别界定为一第一进气端332及一第一出气端334,第一进气端332位于瓶体310外,以与瓶体310外连接,第一出气端334则位于液体320中。
此外,出气导管340两端分别界定为一第二进气端342及一第二出气端346。第二进气端342位于瓶体310内,第二出气端346位于瓶体310外,其中第二出气端346更与所述进气歧管410连接,使气态分子(图略)能够与所述引擎400相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气端334的高度较佳低于第二进气端342的高度。换言之,在瓶体310内第二进气端342设置于第一出气端334的上方。
如图5及图6所示,马达350与进气管330连接,通过马达350的作用,增加细小水分子的供给量,并增加第一进气端332进气量的效能,如此提升输入引擎400 的细小水分子的数量,达到更佳的助燃效果。也就是说,当引擎400运转作动时,进气歧管410将产生负压。此时,马达350同步运转作动,增加导入微小分子的供给量,以增加空气与燃油的接触面积,提高燃烧效率。因此可大幅提升燃油充分地燃烧,减少油耗并减少汽缸内积碳等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更包含一连接管360,连接管360分别与马达350与进气管330连接。此外,马达350更设置于瓶体310的瓶盖370上方,并以连接管360与进气管330连接。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例中,马达350以可设置于瓶体310上并邻近于进气管330设置,而不需设置连接管360,视需要而改变。
综上所述,本文于此所揭示的实施例应被视为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由权利要求所界定,并涵盖其合法均等物,并不限于先前的描述。

Claims (9)

1.一种气态分子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分子助燃器包括:
瓶体,容置有液体,该瓶体设有穿设于该瓶体的进气管,该进气管的两端分别界定为第一进气端及第一出气端,该第一进气端位于该瓶体外,该第一出气端位于该液体中;
出气导管,该出气导管内设有水分子滤材,该出气导管穿设于该瓶体上,且该出气导管两端分别界定为第二进气端及第二出气端,该第二进气端位于该瓶体内并与该第一出气端相对应设置,该第二出气端则位于该瓶体外;以及
马达,与该进气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态分子助燃器,其特征在于,该出气导管内更包含螺旋状导管,该螺旋状导管位于该水分子滤材与该第一出气端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态分子助燃器,其特征在于,该出气导管的管径大于该进气管的管径,且该第一出气端凸设于该第二进气端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态分子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分子助燃器进一步包括连接管,该连接管分别连接该进气管及该马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态分子助燃器,其特征在于,该马达更设置于该瓶体上方,该马达通过该连接管与该进气管的该第一进气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态分子助燃器,其特征在于,该马达更包含微处理器,该微处理器侦测电压值并启闭该马达运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态分子助燃器,其特征在于,该水分子滤材为立体蜂巢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态分子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分子助燃器更包含具有多个孔洞的稳定板,该稳定板垂直地穿设该出气导管并容置于该瓶体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态分子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分子助燃器更包含加热器,该加热器设置于该瓶体内并位于该瓶体底部。
CN201620097688.4U 2015-02-03 2016-02-01 气态分子助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0576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1738U TWM501483U (zh) 2015-02-03 2015-02-03 氣態分子助燃器
TW104201743 2015-02-03
TW104201743U TWM501371U (zh) 2015-02-03 2015-02-03 氣態分子助燃器
TW104201738 2015-02-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05762U true CN205805762U (zh) 2016-12-14

Family

ID=58144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9768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05762U (zh) 2015-02-03 2016-02-01 气态分子助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057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6921A (zh) * 2017-07-28 2019-02-05 中山市领先者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液位感知警报系统以及助燃装置液位警示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6921A (zh) * 2017-07-28 2019-02-05 中山市领先者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液位感知警报系统以及助燃装置液位警示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05762U (zh) 气态分子助燃器
CN204877721U (zh) 一种气态分子助燃器
CN203130297U (zh) 气态分子助燃器
CN104747341A (zh) 一种新型燃油加热器
CN103061924A (zh) 利用引擎废热启动甲醇重组器的引擎加氢装置
CN207196932U (zh) 一种燃油空气加热器
CN205955801U (zh) 车辆排放黑烟及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KR100699495B1 (ko) Dpf시스템용 플라즈마 반응기와 이를 이용한 입자상물질의 저감장치
CN201014479Y (zh) 改良的外燃机的助燃装置
CN209180927U (zh) 油井水套炉引射式预混燃烧器
CN202675298U (zh) 油气混合燃烧器
CN201891527U (zh) 一种控制内燃机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装置
CN206592232U (zh) 一种燃料混合系统及发动机
Jyothi et al. Experimental and CFD analysis of Re-entrant Combustion Chamber on Diesel Enriched with Hydrogen
CN202718775U (zh) 一种远红外节油器
KR20130016441A (ko) 가연성폐유에 용존산소량을 크게하여 연소 시키는 폐유난로
CN103183316B (zh) 利用发动机废热启动的甲醇重组器
CN201795505U (zh) 一种新型高浓度有机有毒废液焚烧炉
CN204532655U (zh) 一种新型燃油加热器
Yilmaz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of hydroxy (HHO) system
CN207741084U (zh) 一种用于汽车动力车间的燃烧器
Saravanan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 diesel engine with hydrogen fuel
Rao et al. Analysis and reduction of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N108049963B (zh) 旋涡式汽车汽油燃烧室
CN103775255A (zh) 可提升引擎节能减碳效率的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Termination date: 201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