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02524U - 一种螺旋卸船机及其螺旋取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旋卸船机及其螺旋取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02524U
CN205802524U CN201620589252.7U CN201620589252U CN205802524U CN 205802524 U CN205802524 U CN 205802524U CN 201620589252 U CN201620589252 U CN 201620589252U CN 205802524 U CN205802524 U CN 2058025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rillum
feeding device
pitch
spiral feeding
spi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892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华
刘壮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892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025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025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025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crew Conveyors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卸船机的螺旋取料装置,包括输送管及内置于所述输送管的旋转体,所述螺旋体包括上螺旋体与下螺旋体,物料经取料口进入所述下螺旋体;所述下螺旋体具有螺旋状的下叶片,且其节距为上叶片节距,所述上螺旋体具有螺旋状的上叶片,且其节距为下叶片节距,各所述下叶片节距相等,且小于所述上叶片节距。该螺旋取料装置不仅能够防止体积较大的物料进入输送管内发生卡滞现象,还能够保证螺旋取料装置具有较大的生产率和较低的能耗。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螺旋卸船机。

Description

一种螺旋卸船机及其螺旋取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旋卸船机及其螺旋取料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卸船机是一种高效连续型散货卸船机,主要工作机构包括水平臂螺旋输送机、垂直臂螺旋输送机以及螺旋取料装置等。其中,螺旋取料装置包括取料头、输送管及设于输送管内部的螺旋体。
螺旋取料装置工作时,取料头的驱动装置驱动取料头旋转取料,并将物料沿径向赶入输送管的入料端,同时,输送管内部的螺旋体在其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从而使物料沿轴向提升出舱,实现螺旋卸船机的取料,因此,螺旋体的结构及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该螺旋卸船机的取料及输送过程。另外,上述取料装置工作过程中,取料头与螺旋体的旋转方向相反,通常情况下,取料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螺旋体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目前,常用的螺旋体为外壁面具有螺旋状叶片的整体式结构,且其叶片为等节距叶片,其中,节距为相邻螺纹轮廓上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保证该螺旋取料装置具有较大的生产率,螺旋体叶片的节距不应太小,这就导致取料过程中体积较大的物料容易进入输送管内,进而卡滞于输送管远离入料端的位置,影响后续取料过程的顺利进行。另外,体积较大的物料对输送管及螺旋体的冲击和挤压均较大,使得输送管与螺旋体磨损严重,降低其使用寿命。
鉴于上述螺旋卸船机的螺旋取料头存在的缺陷,亟待提供一种防止大体积物料进入的螺旋取料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为提供一种螺旋卸船机的螺旋取料装置,该螺旋取料装置不仅能够防止体积较大的物料进入输送管内发生卡滞现象,还能够保证螺旋取料装置具有较大的生产率和较低的能耗。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为提供一种螺旋卸船机。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卸船机的螺旋取料装置,包括输送管及内置于所述输送管的旋转体,所述螺旋体包括上螺旋体与下螺旋体,物料经取料口进入所述下螺旋体;
所述下螺旋体具有螺旋状的下叶片,且其节距为上叶片节距,所述上螺旋体具有螺旋状的上叶片,且其节距为下叶片节距,各所述下叶片节距相等,且小于所述上叶片节距。
本实用新型中,下螺旋体为等距螺旋体,且由于下叶片节距小于上叶片节距,即下叶片节距较小,能够防止体积较大的物料通过取料口进入输送管,进而防止物料卡滞于输送管远离取料口的一端,保证取料过程能够连续进行,且降低物料对螺旋体及输送管的磨损,保证该螺旋取料装置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同时,当上叶片节距大于下叶片节距,即上叶片节距较大时,不仅能够进一步防止物料卡滞于上螺旋体处,还能够减小物料通过上螺旋体时的阻力,从而降低能耗,并提高该螺旋取料装置的生产率。
另外,由于下螺旋体的下叶片为等节距叶片,使得下螺旋体的加工过程较简单,且能够实现批量生产。
因此,本实用新型中下叶片节距小于上叶片节距的设置不仅能够防止体积较大的物料进入输送管内发生卡滞现象,还能够保证该螺旋取料装置具有较大的生产率及较低的能耗。
可选地,各所述上叶片节距相等。
可选地,所述上螺旋体沿轴向的长度大于所述下螺旋体沿轴向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上螺旋体与所述下螺旋体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叶片与所述下叶片位于同一旋转面内。
可选地,所述上螺旋体的底部设有上固定盘,所述下螺旋体的顶部设有下固定盘,所述上固定盘与所述下固定盘螺栓连接。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螺旋卸船机,包括螺旋输送机及螺旋取料装置,所述螺旋取料装置用于将物料送入所述螺旋输送机内,其中,所述螺旋取料装置为以上所述的螺旋取料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螺旋取料装置的剖视图。
图1中:
1上螺旋体、11上叶片、12上固定盘;
2下螺旋体、21下叶片、22下固定盘;
H1上叶片节距、H2下叶片节距、A取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附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螺旋取料装置的剖视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卸船机的螺旋取料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螺旋体、套设于螺旋体外侧的输送管及与螺旋体连通的取料头,其工作过程如背景技术所述。
其中,螺旋体包括上螺旋体1与下螺旋体2,上螺旋体1具有螺旋状的上叶片11,下螺旋体2具有螺旋状的下叶片21,上叶片11的节距为上叶片节距H1,下叶片21的节距为下叶片节距H2,各下叶片节距H2相等,且小于上叶片节距H1
如背景技术所述,目前常用的螺旋体的叶片为等节距叶片,且其节距较大,导致取料过程中体积较大的物料容易进入输送管内,进而卡滞于输送管远离入料端的位置,不仅会影响后续取料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且对输送管及螺旋体的冲击和挤压均较大,使得输送管与螺旋体磨损严重,降低其使用寿命。
而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下螺旋体2为等距螺旋体,且由于下叶片节距H2小于上叶片节距H1,即下叶片节距H2较小,能够防止体积较大的物料通过取料口A进入输送管,进而防止物料卡滞于输送管远离取料口A的一端,保证取料过程能够连续进行,且降低物料对螺旋体及输送管的磨损,保证该螺旋取料装置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同时,当上叶片节距H1大于下叶片节距H2,即上叶片节距H1较大时,不仅能够进一步防止物料卡滞于上螺旋体1处,还能够减小物料通过上螺旋体1时的阻力,从而降低能耗,并提高该螺旋取料装置的生产率。
另外,由于下螺旋体2的下叶片21为等节距叶片,使得下螺旋体2的加工过程较简单,且能够实现批量生产。
因此,本实施例中下叶片节距H2小于上叶片节距H1的设置不仅能够防止体积较大的物料进入输送管,还能够保证该螺旋取料装置具有较大的生产率及较低的能耗。实际使用时,上述下叶片节距H2的具体数值可同时考虑取料头的取料效率以及能耗两方面。
进一步地,各上叶片节距H1相等,即上螺旋体1的上叶片11也为等节距叶片。
由于上螺旋体1的作用为提升进入螺旋体内的物料,因此,当其上叶片11等节距时,能够保证物料匀速上升并出舱,进而使得该螺旋取料装置能够实现均匀取料。另外,由于下叶片节距H2小于上叶片节距H1,使得物料在上螺旋体1内的轴向速度大于在下螺旋体2内的轴向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上叶片节距H1根据螺旋取料装置的实际工作环境设置,具体为,通过计算得到能够满足所需生产率的上叶片节距的H1
更进一步地,上螺旋体1沿轴向的长度大于下螺旋体2沿轴向的长度。
综上所述,上螺旋体1与下螺旋体2在取料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即下螺旋体2主要用于防止大体积物料进入螺旋体,上螺旋体2主要用于实现物料的轴向提升。基于此,下螺旋体2的长度并不需要太大,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设置方式在防止大体积物料进入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该螺旋取料装置具有较大的生产率。
以上各实施例中,上螺旋体1与下螺旋体2可拆卸连接。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螺旋体一般为等节距的整体式结构,当其被磨损时,整体式结构的螺旋体维修不方便,且维修成本较高。而本实施例中的螺旋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螺旋体1与下螺旋体2,因此,当上螺旋体1或下螺旋体2发生磨损时,将二者拆卸并维修,使得维修过程方便实现,且能够降低维修成本。
进一步地,上叶片11与下叶片21的侧壁相互抵接,且二者位于同一旋转面内。
如此设置,使得节距不同的上叶片11与下叶片21相互平滑连接,形成完整的叶片,进而使得物料在上螺旋体1与下螺旋体2中的运动速度不会发生突变,保证运输过程连续稳定进行。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螺旋体1的底部设有上固定盘12,下螺旋体2的顶部设有下固定盘22,其中,上固定盘12与下固定盘22均垂直于螺旋体的轴向设置,且该上固定盘12与下固定沿轴向螺栓连接,以实现上螺旋体1与下螺旋体2的可拆卸连接。
当然,上螺旋体1与下螺旋体2的可拆卸连接并不仅限于通过上固定盘12与下固定盘22螺栓连接实现,也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其它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上螺旋体1与下螺旋体2均可设置朝向另一者延伸的卡钩,且二者的卡钩相互配合,以实现二者的轴向可拆卸连接。因此,上螺旋体1与下螺旋体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螺旋卸船机,包括螺旋输送机及螺旋取料装置,该螺旋取料装置用于将物料送入螺旋输送机内,其中,螺旋取料装置为以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旋取料装置。由于该螺旋取料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括该螺旋取料装置的螺旋卸船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螺旋卸船机及其螺旋取料装置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螺旋卸船机的螺旋取料装置,包括输送管及内置于所述输送管的螺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体包括上螺旋体(1)与下螺旋体(2),物料经取料口(A)进入所述下螺旋体(2);
所述下螺旋体(2)具有螺旋状的下叶片(21),且其节距为下叶片节距(H2),所述上螺旋体(1)具有螺旋状的上叶片(11),且其节距为上叶片节距(H1),各所述下叶片节距(H2)相等,且小于所述上叶片节距(H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上叶片节距(H1)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螺旋体(1)沿轴向的长度大于所述下螺旋体(2)沿轴向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旋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螺旋体(1)与所述下螺旋体(2)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叶片(11)与所述下叶片(21)位于同一旋转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螺旋体(1)的底部设有上固定盘(12),所述下螺旋体(2)的顶部设有下固定盘(22),所述上固定盘(12)与所述下固定盘(22)螺栓连接。
7.一种螺旋卸船机,包括螺旋输送机及螺旋取料装置,所述螺旋取料装置用于将物料送入所述螺旋输送机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取料装置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旋取料装置。
CN201620589252.7U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螺旋卸船机及其螺旋取料装置 Active CN2058025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89252.7U CN205802524U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螺旋卸船机及其螺旋取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89252.7U CN205802524U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螺旋卸船机及其螺旋取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02524U true CN205802524U (zh) 2016-12-14

Family

ID=58142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89252.7U Active CN205802524U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螺旋卸船机及其螺旋取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025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5600A (zh) * 2017-09-06 2018-01-16 杭州奥拓散料卸船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非等截面螺旋卸船设备及卸船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5600A (zh) * 2017-09-06 2018-01-16 杭州奥拓散料卸船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非等截面螺旋卸船设备及卸船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02630U (zh) 一种上料频率可控的上料机构
CN202666732U (zh) 多臂型干粉搅拌机
CN205802524U (zh) 一种螺旋卸船机及其螺旋取料装置
CN2590979Y (zh) 散装物料垂直螺旋输送机
CN204160625U (zh) 一种用于砂浆的搅拌机
CN205659923U (zh) 一种滚筒式碎玻璃清洗系统用提升推进装置
CN207293612U (zh) 一种改进卸料臂结构的偏心出料型筒仓卸料机
CN203211907U (zh) 无磕损粮食绞龙提升机
CN215591781U (zh) 一种新型自动化螺旋上料器
CN201172256Y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CN210853737U (zh) 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用料仓
CN107962669A (zh) 一种用于隧道砖原料搅拌的螺杆
CN211514121U (zh) 一种主挤供料搅拌料仓
CN203556306U (zh) 一种基于对流原理的涂料分散机用螺旋分散装置
CN209080983U (zh) 一种定量圆盘给料机
CN107303696A (zh) 低速混料机及低速混料方法
CN206230690U (zh) 一种高效搅拌砂浆搅拌机的进料机构
CN206437567U (zh) 一种工业用电气自动化输料装置
CN206717579U (zh) 一种玻璃圆球快速成型机
CN207361401U (zh) 一种非等截面螺旋卸船设备及卸船机
CN211216635U (zh) 水性反射隔热涂料用反应釜
CN204802611U (zh) 一种秸秆卸料器
CN211712141U (zh) 一种化工生产上料装置
CN205833016U (zh) 一种物料粉碎搅拌装置
CN210558071U (zh) 一种提升机送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